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六)

《雜阿含75經》經文已經明說:

「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這顯示了,如來應等正覺與慧解脫阿羅漢,所證空性理體,一般無二。

若是二者證量不同,此經便應指出其中差異,而非宣稱「如來、羅漢差別」,為前者「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

換言之,二者差別在於,如來從體出用,尚未成用的慧解脫阿羅漢,則猶滯空體。但慧解脫阿羅漢與如來一樣,畢竟已出三界。大乘所謂的證量,係指所證空性理體,並不包括後面從體出用的部分。

還有一種情況,即本題前面(二)已說明的,只離欲(破我執),未離色(未破無明,法執猶在)的心解脫阿羅漢,則屬離於有邊,住於空邊,未出三界,未證涅槃者。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2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未閱讀文章 週四 3月 02, 2023 10:33 am

《雜阿含75經》經文已經明說:

「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這顯示了,如來應等正覺與慧解脫阿羅漢,所證空性理體,一般無二。

若是二者證量不同,此經便應指出其中差異,而非宣稱「如來、羅漢差別」,為前者「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
回:
明明所證不同,您卻要說:[所證空性理體,一般無二。]
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這裡差別在:佛是不起、解脫,但阿羅漢沒有不起、解脫。
換言之,二者差別在於,如來從體出用,慧解脫阿羅漢猶滯空體,尚未成用。但慧解脫阿羅漢與如來一樣,畢竟已出三界。大乘所謂的證量,係指所證空性理體,並不包括後面從體出用的部分。

還有一種情況,即本題前面(二)已說明的,只離欲(破我執),未離色(未破無明,法執猶在)的心解脫阿羅漢,則屬離於有邊,住於空邊,未出三界,未證涅槃者。

您前說:佛與阿羅漢[所證空性理體,一般無二。]
現在又自違說:「慧解脫阿羅漢猶滯空體」,云云?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3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看仔細了再發表意見不遲。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4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半斤八兩的兩個人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5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02, 2023 12:49 pm 看仔細了再發表意見不遲。
算了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6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七)

滅,即涅槃。又,涅槃之不生不滅義,同於無生法忍,又名不起法忍。

況且,《雜阿含75經》已曰:「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亅。這亦於二字,亦即表明同於如來應等正覺之證量。

再者,本人已經說明,大乘所謂的證量,係指所證空性理體,並不包括後面從體出用的部分。

無生法忍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略云無生忍。無生法者,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寶積經二十六曰:「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註維摩經一曰:「肇曰: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智度論七十三曰:「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7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這裡
無差別是:[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而差別在:佛是不起、解脫,但阿羅漢沒有不起、解脫。

有人看出來了嗎?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8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不起,已包含在滅中。
解脫,已包含在慧解脫阿羅漢中。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19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還再辯論?
同樣都是涅槃
怎麼有大小涅槃呢?
大包小?小包大?
同理
同樣是解脫呢?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0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慧解脫阿羅漢的證量,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觀自在菩薩一樣。

《勝鬘經》亦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

觀自在菩薩已證究竟涅槃,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慧解脫阿羅漢也一樣。

未解脫者,豈得名為慧解脫阿羅漢?何況慧解脫阿羅漢已證究竟涅槃!

滅,即是涅槃,涅槃法義為不生不滅。不起,即是不生。故,不起、不生之法義,為不生不滅法義之一部分。那麼,說不起包含於滅中,哪裡不對了?

恆不住君來此論義,不僅語氣惡劣,也不先將前面本人的論證內容仔細看過,還真的是既傲慢又無知!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1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恆不住君來此論義,不僅語氣惡劣,也不先將前面本人的論證內容仔細看過,還真的是既傲慢又無知!
是要把論壇當討論佛法的地方?
還是批罵人的地方?

在討論佛與阿羅漢的差別

佛已經說了
你居然要改變佛說。

不問佛為什麼
僅對佛說:不起、解脫。
而不對阿羅漢說呢?

可見你不清楚
法華會上為什麼有5000人退席?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