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9 頁)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23 am
非心非佛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觀十二因緣還有四等差別: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云,觀十二因緣有四種觀智,所謂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 聲

聞人以下智觀,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道。緣覺人以中智觀,不見佛 性

,以不見佛性故,得辟支佛道。菩薩以上智觀,見佛性不了了,以不了了故,得 菩

薩道。佛以上上智觀,見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其它的智不說,就說上上智的十二因緣,如何是上上智觀?

空能顯一切法,一切法不離空,也可以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能如是觀,就是上上智。

也許你會有問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不是菩薩的上智觀嗎?

其實大乘菩薩,還有分漸教菩薩跟頓教菩薩,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句話是屬於頓教的部分,凡事能直顯本心的,都屬於頓教。

而依斷煩惱證菩提的,就是漸教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就是漸教菩薩。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32 am
非心非佛
見有煩惱可除,就沒辦法見到佛性,上上智照見煩惱本質就是佛性,直接從煩惱的當下見到佛性。

再來就是跟諸位建立一個觀念,佛性的成就,沒有次第的問題,如黃蘗傳心法要云: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者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33 am
電火
非心非佛 寫: 週一 3月 20, 2023 11:04 am
電火 寫: 週五 3月 17, 2023 12:55 pm 人無我.法無我

人無我==>欲去之而後快
法無我==>本就該殺

禪宗的棒喝就是 無畏施
欲去之而後快----------你這樣去不掉。

本就該殺-------想殺也殺不了。

誌公和尚:

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

賊賊遞相除遣,何時了本語默。
欠打!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51 am
電火
依果說因是緣起

佛性可見

見緣起即見佛

十二緣起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55 am
非心非佛
觀十二因緣,你用下智、中智觀,永遠也見不到佛性,最多就能證聲聞緣覺四果

我們要學會用上上智觀,這上上智就是最上乘佛法。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1:59 am
非心非佛
大般涅槃經云:「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

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果

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 亦

因因。識亦果亦果果。」

故經云:「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生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

非因非果。」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2:02 pm
電火
佛性可見

是見到相

如幻三昧身

--楞伽經--



見到相
依跟器不同
而有四種觀智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2:05 pm
非心非佛
緣起性空------色即是空
性空緣起------空即是色

十二因緣就在當下,不在別處,要用上上智觀,直接直取佛性。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2:09 pm
非心非佛
經云: 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故經云:「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生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

非因非果。」
=======================================

十二因緣的本身就是佛性,為什下智、中智觀不見佛性?

原因就是下智、中智,把十二因緣當成實有。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2:11 pm
非心非佛
有無明可滅,有行可滅,有識可滅…有生老病死可滅。

用這樣去觀,就是下智、中智之觀。

Re: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0, 2023 12:13 pm
電火
非心非佛 寫: 週一 3月 20, 2023 12:05 pm 緣起性空------色即是空
性空緣起------空即是色

十二因緣就在當下,不在別處,要用上上智觀,直接直取佛性。
見佛性是見相
佛了了見
佛入行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