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訪客 » 週五 3月 25, 2022 10:28 pm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我現在要為你演說何謂「意生身」?一共有三種意生身,請你要仔細地諦聽,並且善思惟之。
(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注解:
「意生身分別通相。」
根據世尊在下面經文中所作的解釋,一共有三種不同修行次第、境界的意生身。
其所指的即是: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等等三種。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進相,得三種身。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大慧!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進相,得三種身。」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如實)了知,(從)初地上(上)增進相(如實修行),(能)得三種身。」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有三種不同修行次第、境界的意生身。是那三種呢?其所指的即是: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大慧!所有一切修行的人,若能夠如實地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腳踏實地、如實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從地至地、漸次向上,即可得到三種不可思議的意生身。
(修行者(如實)了知,(從)初地上(上)增進相(如實修行),(能)得三種身。)
注解:
何謂意生之身?
其所指的即是:所有一切成就的諸佛如來,皆隨順眾生之意,而善用各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普令眾生離苦得樂。
也就是說:成就的諸佛菩薩隨自他意,處處受生,度諸有情,意有所往,身即隨到。故曰「意生身」。
然而具體「意生身」其所要表達的內涵即是:成就的諸佛菩薩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意至則身至,無有任何的障礙,解脫而得大自在。故曰「意生身」。
「修行者(如實)了知,(從)初地上(上)增進相(如實修行),(能)得三種身。」
經文中的「修行者了知」即是在表達:修行者能夠如實地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
何謂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呢?若能夠如實地在境界中實踐無邊無量的種種清淨梵行,即謂之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我們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涅槃境界。
經文中的「(從)初地上(上)增進相(如實修行),(能)得三種身」即是在表達若能夠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並且如實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從地至地、漸次向上,即可獲得三種不可思議的意生身。
原本經文:「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薩),(成就)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妄想)不生,(如實)知自心(所)現境界(遠離一切)性非性(妄想分別),是名(菩薩成就)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呢?
(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大慧!修行已經達到不可思議第三、第四、第五地果位的菩薩摩訶薩,已經如實獲得了「三昧樂正受」的境界,其內心清淨解脫、自由自在,並且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明明白白,不再受到意識妄想心的影響,也不再受到外在種種生滅無常境界的束縛。
(謂: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薩),(成就)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妄想)不生。)
大慧!已經達到第三、第四、第五地果位的菩薩摩訶薩,已經能夠如實地了知自心所現的境界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並且如實遠離一切落入有無兩邊的妄想分別,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
((如實)知自心(所)現境界(遠離一切)性非性(妄想分別)。)
大慧!修行已經達到第三、第四、第五地果位的菩薩摩訶薩,若能夠如實地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如實地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已經獲得了不可思議「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是名(菩薩成就)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注解:
何謂「三昧樂正受」?
其所指的即是:成就的菩薩摩訶薩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明明白白,即謂之安住於「三昧樂正受」。
「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薩),(成就)三昧樂正受故。」
從經文上來看「第三、第四、第五地」的菩薩摩訶薩,皆可達到「三昧樂正受」的境界,但是「第三、第四、第五地」的菩薩摩訶薩,其修行的果位、次第是不相同的,所以其所達到的三昧樂正受的境界,其程度上必然是不相同的。
「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妄想)不生,(如實)知自心(所)現境界(遠離一切)性非性(妄想分別)。」
這一句經文其所要表達的內涵即是;成就的菩薩摩訶薩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明明白白,絕無迷惑、絕無障礙、絕無煩惱、絕無痛苦,解脫而得大自在。
「(如實)知自心(所)現境界(遠離一切)性非性(妄想分別)。」
經文中的「性非性」意思就是:有無兩邊的意思。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實成就的菩薩摩訶薩,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並且遠離一切落入有無兩邊的意識妄想分別,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內心寂靜澄明,自由自在,解脫而得大自在。
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真如實性,唯有如實回歸於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正智修行,才能夠引領一切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然而我們迷惑的眾生那裏會知道這個道理呢?
原本經文:「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菩薩),(如實)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所有(之上),(如是轉識成智)身心轉變,(如實)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如是)無量相(神)力自在明,(意生之身)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意生之身)猶如幻夢水月鏡像,(其體性)非造非所造,(其相藉由因緣和合)如造所造。(意生之身具足)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菩薩)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菩薩成就)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覺一切法性)呢?
(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大慧!修行已經達到第八地的菩薩摩訶薩,能夠如實地觀察所有一切眾生其本自具足的體性皆是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的「真如實性」(佛性),並且如實地了知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幻不實,所以修行的菩薩摩訶薩不應該執著於、迷戀於種種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
(謂:第八地(菩薩),(如實)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所有(之上)。)
大慧!修行的菩薩摩訶薩若能夠如實地了知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並且信心不墜地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若能夠如此,修行的菩薩摩訶薩從地至地,漸漸向上,自可達到「如幻三昧」以及其他無量三昧的境界,具足一切無量莊嚴之相,神通自在,就有如莊嚴無比的蓮花,意至花開,迅捷無比,無有任何的障礙,然而第八地的菩薩摩訶薩,其所成就的「意生之身」,就猶如是莊嚴無比的蓮華,意至則身至,具足一切無量莊嚴之相,無有任何的障礙。
((如是轉識成智)身心轉變,(如實)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如是)無量相(神)力自在明,(意生之身)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
大慧!菩薩摩訶薩所示現的意生之身,其在境界中所現之相皆是藉由因緣和合而生,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水月鏡像一般,然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造非所造。
((意生之身)猶如幻夢水月鏡像,(其體性)非造非所造,(其相藉由因緣和合)如造所造。)
大慧!已經成就第八地果相的菩薩摩訶薩,其在境界中所示現的意生之身,具足一切莊嚴之相,自由自在出入於一切佛剎,利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意生之身具足)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
大慧!若能夠如是成就並且通達一切諸法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即是稱為已經獲得「覺一切法性」意生之身的菩薩摩訶薩。
((菩薩)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菩薩成就)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注解:
「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經文中的「覺法自性」指的即是: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真如實性,皆是同一體性,無有任何的分別。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何等果位的菩薩摩訶薩,才能夠獲得「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呢?世尊接著回答說:第八地的菩薩摩訶薩,可以獲得「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如實)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
經文中的「如幻等法」即是對於境界上諸法萬物的譬喻。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虛妄不實。故曰「如幻等法」。
世尊常用「虛幻不實」來形容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是為了要對治我們眾生頑強且堅固的執著、分別與妄想。但並不是說: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不存在或是不曾存在過。
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產生的呢?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內因與外因經由「因緣和合」而生。內因就是直接存在於佛性上。而外因指的即是:已經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個道理世尊在前面的經文中已經有提過了。
經文中的「悉無所有」要分為體以及用兩種解釋。
體:
經文中的「悉無所有」即是在描述佛性。
佛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是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故方便曰「悉無所有」。
用:
經文中的「悉無所有」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故方便曰悉無所有。
經文中的「(如實)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所有(之上)」即是在表達:成就的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通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終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皆是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之上,其體性皆是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
經文中的「身心轉變」指的即是「轉識成智」。
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轉識成智」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成就不可思議的「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阿含經有云: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一句經文充分表達欲成就「如來智慧」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經文中的「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指的即是成就「因緣具足、功德圓滿」,並且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故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成就的第八地菩薩摩訶薩轉識成智、身心轉變,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明明白白,具足一切無量莊嚴之相,具足一切神通自在,就好像是莊嚴的蓮華,意至花開,迅捷無比,無有任何的障礙,然而第八地菩薩摩訶薩所成就的意生之身,就猶如是「意至花開」的莊嚴蓮花,意至則身至,救度一切眾生,出入一切佛土,無有任何的障礙。
「(意生之身)猶如幻夢水月鏡像,(其體性)非造非所造,(其相)如造所造」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菩薩摩訶薩在境界中所示現的意生之身,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水月鏡像一般,但意生之身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造非所造、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
「(意生之身具足)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菩薩)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菩薩成就)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經文中的「通達自性法故」即是在表達:成就的菩薩摩訶薩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實通達一切法性的菩薩摩訶薩其所示現的意生之身,具足一切莊嚴之相,為救度一切眾生,自由自在出入一切佛剎,迅捷如意,意至則身至,無有任何的障礙。如此成就的第八地菩薩摩訶薩,即稱為已經成就不可思議「覺一切法性」的意生之身。
「大慧!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呢?
(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大慧!若能親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佛性),並且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明明白白,遠離一切無明障礙,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如此成就的「大成就者」,即稱為已經獲得了不可思議「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之身。
(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菩薩成就)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大慧!這三種不同的意生身,是代表著三種不同的修行次第,所有一切修行的菩薩摩訶薩,皆應當如實地在境界中循序漸進、從地至地,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梵行,不斷地積功累德,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大慈大悲的本願,待得成就無量功德,自可成就此三種不可思議的意生之身。
(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
注解:
「云何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
按照經文鋪陳的次序來看,經文中的「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是指成就無量功德的諸佛如來所獲得的不可思議意生之身。
「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經文中的「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意思就是:了達諸佛自證法相。
經文中的「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即是在表達:成就者不僅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還親自證實了所有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是的確存在的。如此不可思議的成就,唯有成就「無量功德」的諸佛如來,才能成辦。
經文中的「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是在描述諸佛如來所獲得的不可思議意生之身。
諸佛如來所成就的意生之身,為教化不同的眾生,可以隨著種種無量不同的眾生,隨類俱生,意至則身至,無有任何的障礙。故曰「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
「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
如何才能夠成就如此殊勝不可思議的三種意生之身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如是因」指的即是世尊所說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如是果」指的即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非我乘大乘,非說亦非字,非諦非解脫,非無有境界。」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佛性」(真如實性)。
佛性非我乘非不我乘、非大乘非不大乘、非說非不說、非字非不字、非諦非不諦、非解脫非不解脫、非有非不有、非無非不無、非有非無、遠離一切諸相、非是所有一切生滅無常的諸法所可比擬的。故曰「非我乘大乘,非說亦非字,非諦非解脫,非無有境界」。
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例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淨不垢等等,這一些全部都是描述佛性的方便說。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任何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皆不可以離開清淨的梵行,若離開清淨梵行而有所修行,那麼即是屬於「邪行」,行邪行者是不可能獲得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不僅如此,恐怕還會造下無邊的罪業。
「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種種意生身,自在華莊嚴。」
經文中的「然乘摩訶衍」即是在表達:修行「大乘」。
在這裏的「大乘」應該是指前面經文中所提到的「一乘道」。
在前面經文中所提到的「一乘相」,即是包含了所有一切的諸乘、種種不同的修行法門、教法。
何謂「一乘相」?凡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修行的依歸,並且藉由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從地至地,漸漸增上,若能夠如此修行,並最終達到究竟圓滿清淨自在的成就者,即謂之「一乘相」。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唯有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最後才能夠具足種種無量三昧、神通自在、一切莊嚴之相等等,並且獲得種種不可思議的意生之身。故曰「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種種意生身,自在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