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9, 2023 4:13 pm
摘錄 | 修行路線圖:從有覺性到生起明與解脫 隆波帕默尊者
看,是什麼在笑?還有覺性嗎?大家已經失去覺性了。大家隨時準備放任,感覺到了嗎?一旦有什麼可供觀賞時,我們就扔掉覺性先跑去看;當有好笑的話題可聽時,我們也扔掉覺性先去認真聽,觀察到了嗎?入神地聽聲音、聞氣味、嘗味道以及接觸,我們始終處於缺失覺性的狀態,因此別再抱怨說:我已經修行七年七月又七天了,卻連初果都未證得,更不要提阿那含或阿羅漢了,就連初果須陀洹都未證得呢。
哎,七年是指修行的總時間,可是我們真在修行的時間根本不到七年,加起來甚至還不到七天。真正實踐的時間也許還不到七天呢,修行的時長只有一點點而已,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迷失,覺性生起的片刻極少;或者即便修行,也是誤入緊盯——觀出入息時,盯著呼吸,直至氣息變成光明,然後再盯著光,那樣是無法生起道與果的。
大部分人訓練的禪定全都誤入了這條歧路,所以沒有幾個人能體證到道、果、涅槃。訓練安般念也是進入誤區,安般念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隆波曾經玩味過22年的安般念,敢坦承對此非常精通,想要修習它獲得寧靜,可以做到,想要修學正確的禪定——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照見蘊界在工作——也可以做到。
隆波在平常狀態下的心,就是知者的心,而不是迷失者的心,無論左轉、右轉、身體任何的動靜,全都能夠感覺到,這是在修習身念處——當身體生起快樂與痛苦的感受,全都能夠知道;或是心生起苦受、樂受或捨受,也可以看見,無論身與心發生什麼現象,不斷地觀察——這是受念處;心有時生起智慧,有時沒有智慧生起,這是心念處——及時地知道心。
別平白無故地扔掉呼吸!看著身在呼吸,心是觀者,必須這樣去訓練。看見身體在呼吸,心是觀者,無論我們做什麼,都必定伴有呼吸,居家時也肯定在呼吸,對吧?因此並不是必須到寺廟才可以修行,居家時我們已經在呼吸了。
呼吸之後去感覺自己、覺知自己,覺知之後,快樂起來了,知道,如果不覺知快樂,就看著呼吸的這個身體,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這樣練習也是可行的。
修習並沒有多難,一切都取決於真正用心去實踐,勤於練習,勤於提升,道、果、涅槃就會無處可藏。七覺支若是圓滿,明與解脫就會生起。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修習與提升七覺支,就是要正確地發展覺性,去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這樣,七覺支將會獲得提升。如果我們勤於練習和實踐,“明”與“解脫”就會生起。
明是高階的徹見四聖諦的智慧;而解脫是指心的自由自在。心一旦徹見四聖諦,就會放下名色,放下身心。只要尚未徹見四聖諦,就還放不下。因此,“明”若不圓滿,終極解脫就不會來到。
在隆波剛出家的那個階段,修行上也有感到非常灰心氣餒的時刻。隆波曾氣餒地想過:唉!我的覺性已經圓滿了——左轉右挪,全都能覺知,躺著睡著是怎麼翻身的,也有覺知,覺性已經遍滿,卻為何未證道與果呢?煩惱習氣為何依然存在等諸如此類的疑惑。(那時)垂頭喪氣,灰心氣餒,知道是少了點什麼,但不曉得具體是什麼——知道有所欠缺,還不夠,但不曉得所缺的具體是什麼。
事實上,所欠缺的就是徹見四聖諦,也就是缺少“明”!缺少了“明”,解脫自然就不會生起。
在徹見四聖諦的瞬間,解脫是自行生起的——心會把名色還給世間,它會自然地發生。之後,心生起解脫的知見,它會回顧與審查——有何煩惱已被清除?有何煩惱尚存?哪個煩惱已經一斷永斷?它會深入洞悉這些情況。心不再懷疑、不再疑惑自己的修行究竟是對是錯。這就是路線圖!
這條路便始於“有覺性”。
吸氣——有覺性去覺知自己;呼氣——有覺性去覺知自己,看著身體在呼吸。看著身體在呼吸——身與心是分開的,身體一舉一動,心是觀者,這是在修習身念處;
呼吸時,看見身體在呼吸,心生起了快樂,及時知道,心是觀者,看見感受在生起,心及時去知道,這是在修習受念處;看見所有的色法與名法整日在不斷運作,不停地循環變化,這是在修習法念處;感知色法與名法,而後看見三法印,明白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是修習法念處。諸法因緣生,(諸法)也包括了五蓋。
在尚未證到三果阿那含之前,修習四念處時五蓋都會生起。
五蓋一旦生起,心有些恍惚等等發生時,都要有覺性進一步去知道,而後我們就會瞭解五蓋是源於什麼?怎樣做才不讓五蓋生起?
或當我們的修行正確時,七覺支不斷地提升,我們就會明白七覺支得以提升的原因是什麼,知曉那是“如是因導致如是果”。
因此,法念處不是只知道境界或狀態而已,還要同時明了其中的因與果,不斷這樣深入地瞭解乃至徹悟,心就會放下。
大家還吃得消嗎?吃不消,說明有點難,再難也要學啊!但是此刻難些沒關係,好過未來遇見彌勒佛的時候感到難。
如果今天感到難些,去見彌勒佛的時候就會覺得簡單了。一遇見他,聽幾句開示,我們就會即刻頓悟,然後即從座起,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極為清晰明了,世尊!就像將倒扣之物翻轉過來。
但是此刻聽得一頭霧水,只能說:尊者!好像是把敞開的東西倒扣過去了。
暫時忍忍,別抱怨“太難了”,如果我們依靠自力去找出路,會更難。佛陀所教導的法,其難度是適中的,只要忍耐加精進,接下來就可以做到了。
看,是什麼在笑?還有覺性嗎?大家已經失去覺性了。大家隨時準備放任,感覺到了嗎?一旦有什麼可供觀賞時,我們就扔掉覺性先跑去看;當有好笑的話題可聽時,我們也扔掉覺性先去認真聽,觀察到了嗎?入神地聽聲音、聞氣味、嘗味道以及接觸,我們始終處於缺失覺性的狀態,因此別再抱怨說:我已經修行七年七月又七天了,卻連初果都未證得,更不要提阿那含或阿羅漢了,就連初果須陀洹都未證得呢。
哎,七年是指修行的總時間,可是我們真在修行的時間根本不到七年,加起來甚至還不到七天。真正實踐的時間也許還不到七天呢,修行的時長只有一點點而已,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迷失,覺性生起的片刻極少;或者即便修行,也是誤入緊盯——觀出入息時,盯著呼吸,直至氣息變成光明,然後再盯著光,那樣是無法生起道與果的。
大部分人訓練的禪定全都誤入了這條歧路,所以沒有幾個人能體證到道、果、涅槃。訓練安般念也是進入誤區,安般念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隆波曾經玩味過22年的安般念,敢坦承對此非常精通,想要修習它獲得寧靜,可以做到,想要修學正確的禪定——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照見蘊界在工作——也可以做到。
隆波在平常狀態下的心,就是知者的心,而不是迷失者的心,無論左轉、右轉、身體任何的動靜,全都能夠感覺到,這是在修習身念處——當身體生起快樂與痛苦的感受,全都能夠知道;或是心生起苦受、樂受或捨受,也可以看見,無論身與心發生什麼現象,不斷地觀察——這是受念處;心有時生起智慧,有時沒有智慧生起,這是心念處——及時地知道心。
別平白無故地扔掉呼吸!看著身在呼吸,心是觀者,必須這樣去訓練。看見身體在呼吸,心是觀者,無論我們做什麼,都必定伴有呼吸,居家時也肯定在呼吸,對吧?因此並不是必須到寺廟才可以修行,居家時我們已經在呼吸了。
呼吸之後去感覺自己、覺知自己,覺知之後,快樂起來了,知道,如果不覺知快樂,就看著呼吸的這個身體,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這樣練習也是可行的。
修習並沒有多難,一切都取決於真正用心去實踐,勤於練習,勤於提升,道、果、涅槃就會無處可藏。七覺支若是圓滿,明與解脫就會生起。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修習與提升七覺支,就是要正確地發展覺性,去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這樣,七覺支將會獲得提升。如果我們勤於練習和實踐,“明”與“解脫”就會生起。
明是高階的徹見四聖諦的智慧;而解脫是指心的自由自在。心一旦徹見四聖諦,就會放下名色,放下身心。只要尚未徹見四聖諦,就還放不下。因此,“明”若不圓滿,終極解脫就不會來到。
在隆波剛出家的那個階段,修行上也有感到非常灰心氣餒的時刻。隆波曾氣餒地想過:唉!我的覺性已經圓滿了——左轉右挪,全都能覺知,躺著睡著是怎麼翻身的,也有覺知,覺性已經遍滿,卻為何未證道與果呢?煩惱習氣為何依然存在等諸如此類的疑惑。(那時)垂頭喪氣,灰心氣餒,知道是少了點什麼,但不曉得具體是什麼——知道有所欠缺,還不夠,但不曉得所缺的具體是什麼。
事實上,所欠缺的就是徹見四聖諦,也就是缺少“明”!缺少了“明”,解脫自然就不會生起。
在徹見四聖諦的瞬間,解脫是自行生起的——心會把名色還給世間,它會自然地發生。之後,心生起解脫的知見,它會回顧與審查——有何煩惱已被清除?有何煩惱尚存?哪個煩惱已經一斷永斷?它會深入洞悉這些情況。心不再懷疑、不再疑惑自己的修行究竟是對是錯。這就是路線圖!
這條路便始於“有覺性”。
吸氣——有覺性去覺知自己;呼氣——有覺性去覺知自己,看著身體在呼吸。看著身體在呼吸——身與心是分開的,身體一舉一動,心是觀者,這是在修習身念處;
呼吸時,看見身體在呼吸,心生起了快樂,及時知道,心是觀者,看見感受在生起,心及時去知道,這是在修習受念處;看見所有的色法與名法整日在不斷運作,不停地循環變化,這是在修習法念處;感知色法與名法,而後看見三法印,明白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是修習法念處。諸法因緣生,(諸法)也包括了五蓋。
在尚未證到三果阿那含之前,修習四念處時五蓋都會生起。
五蓋一旦生起,心有些恍惚等等發生時,都要有覺性進一步去知道,而後我們就會瞭解五蓋是源於什麼?怎樣做才不讓五蓋生起?
或當我們的修行正確時,七覺支不斷地提升,我們就會明白七覺支得以提升的原因是什麼,知曉那是“如是因導致如是果”。
因此,法念處不是只知道境界或狀態而已,還要同時明了其中的因與果,不斷這樣深入地瞭解乃至徹悟,心就會放下。
大家還吃得消嗎?吃不消,說明有點難,再難也要學啊!但是此刻難些沒關係,好過未來遇見彌勒佛的時候感到難。
如果今天感到難些,去見彌勒佛的時候就會覺得簡單了。一遇見他,聽幾句開示,我們就會即刻頓悟,然後即從座起,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極為清晰明了,世尊!就像將倒扣之物翻轉過來。
但是此刻聽得一頭霧水,只能說:尊者!好像是把敞開的東西倒扣過去了。
暫時忍忍,別抱怨“太難了”,如果我們依靠自力去找出路,會更難。佛陀所教導的法,其難度是適中的,只要忍耐加精進,接下來就可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