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頁 (共 46 頁)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3:22 pm
二楞子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3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16 pm 相是相同,凡夫見相,聖者見性。
「大乘不異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世間法、出世間法,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世間法,出世間法
都是無性,無相
是性無二而已

《金剛經》:「ㄧ切聖賢,皆依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跟菩薩、阿羅滿都有差別相了

何況是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您可以參考ㄧ下《正見經》,了解世法和出世法的差別。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4:01 pm
次草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3:22 pm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3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16 pm 相是相同,凡夫見相,聖者見性。
「大乘不異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世間法、出世間法,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世間法,出世間法
都是無性,無相
是性無二而已

《金剛經》:「ㄧ切聖賢,皆依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跟菩薩、阿羅滿都有差別相了

何況是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您可以參考ㄧ下《正見經》,了解世法和出世法的差別。
相有差別
如何性相不二
自相空,共相空
差別在自相不空
凡夫自共相不空
二乘共相空
菩薩自相趨空
佛自共相空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4:19 pm
東正
^^
真如怎麼會=法住智呢?(狹隘了!)

不才以為
真如不能=“覺”
覺不會以心(緣)而轉
所以真如不能說等於“覺”
(覺能動者是緣,而非覺)
所緣轉是真如,而非覺轉成“智”
是故
不能稱真如=覺
也不能稱真如=法住智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4:21 pm
東正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

....
無上智究竟智,才稱大陀羅尼門
^^
這個“智”是圓覺,此圓覺才能呈現“真如”

以上
不才愚見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0:15 pm
Viirya
加行位以真如之相為所緣境.見道位則以唯識實性為冥證的所緣境.
唯識三十頌云 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
智是指正智.無所得是離相的.無相的.遠離一切能取相.亦遠離一切所取相
智與真如一切平等平等.
如頌云 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12:44 pm
漫步的犀牛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3:10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26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08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2:35 pm
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
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學友,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犀牛學友~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學友,

學友所說四聖諦、37道品等語,犀牛是同意的。

所以,學友對 "緣真如而修行" 的意思....,就是:

"相應而修行" ?! 真如=

接下來的問題是 : 但是這個 "/真如" 是"世間法" 還是 "出世間法" 呢 ?

如果是出世間法,凡夫能辦得到嗎?

如果是世間法,那這個 "/真如" 的世俗定義是甚麼 ?!

請學友多予解說。

非常感謝。

新年如意
犀牛學友~

事實上論上寫的是「緣真如境智」

真如境智,是指能趣向真如的智慧

就像涅槃智,並不是涅槃後的智慧

所以,所謂的覺,是指能覺悟趣向解脫(真如)的智慧。

另外,所謂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相對的

離世間法沒有出世間法可說

就像「性空」是依於「緣起」說的

不依緣起說,只是空想、妄想

凡夫不依世間法(煩惱),也達不到出世間法(即菩提)

所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是相同的

只差別在覺與不覺而已

凡夫見到的是虛妄,聖者看到的是實相。
學友,

所以....

緣真如而修行,意思就是 :

@ 緣真如境智而修行 = 依四聖諦、37諸道品修行 !

而不是以 "無漏、出世間的真如" 為所緣來禪修。


所以,依此而推論 :

真如境智,就等同是= 法住智 ?!

是這個意思嗎?!

平安 如意
犀牛學友~

前已述,緣真如而修行,是楊學友的語詞。

依論而說是「依真如境智」而修行

真如境智便是四智,包括法住智,也包括涅槃智

六度萬行叫化身(修行)

所現之智(覺)叫報身(四智)

圓滿之性叫法身(真如)

(修行)緣(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就像涅槃=貪愛滅盡

說拿涅槃為所緣,是很奇怪的ㄧ件事。

註:
《大毗婆沙論》卷一○六
法住智是知因智,故知三界下中上果法所住因故,彼智即此四智所攝,謂法類世俗集智。涅槃智是知滅智,彼智即此四智所攝,謂法類世俗滅智。
學友,

所以,歸納演繹之後,結論應為 :

緣真如而修行 ,這句話的真實涵義如下 :

依論的意思是 ~ 依真如境智而修行

開演之後,就是 ~修行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 到此,眾說之中,終於看到一個結論 =====

感謝學友費心逐步解釋。

不過,行四智而趣向真如,換言之,

也就是 ~ 行法住智、涅槃智而證悟涅槃 ! 意思應該一樣。

如果是這樣, 這句 "修行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只是用字遣詞不同而已,有凸顯禪修上的甚麼指導性價值呢?

(比如 : "先法住、後涅槃" 一句,就具備了的次第性價值)

走筆至此,

犀牛認為 : "以涅槃為所緣的修行" 反而在修行上,更具備指導性價值。

學友先不要認為 "拿涅槃為所緣" 很奇怪,那是中文;註釋的問題;

原文出於 : 雜阿含926經真實禪 !

以涅槃為所緣證果的修禪

就是~ 真實禪、駿馬禪、勝義禪 !

就是 ~ 不依一切相修行、禪思

就是 ~ 無所有、不可得禪

這不但是聲聞的禪法綱領,

也是大乘、無相禪的實務操作指導,

更是禪宗、破關的救贖。

實在是 ~ 凡夫居家旅行、殺賊滅口,必備居家良藥。

......

犀牛個人的看法則是 :

緣真如而修行,或許是無意間的說法,

但是,卻陰錯陽差地走入 佛陀指導禪修的指導綱領 : 真實禪 ! (以涅槃為所緣證果的修禪)

以上簡答

平安喜樂 新年如意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3:33 pm
東正
善哉!
^^

不才祝
各位師兄
新年愉快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6:32 pm
二楞子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1月 30, 2022 12:44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3:10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26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08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2:35 pm
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
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學友,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犀牛學友~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學友,

學友所說四聖諦、37道品等語,犀牛是同意的。

所以,學友對 "緣真如而修行" 的意思....,就是:

"相應而修行" ?! 真如=

接下來的問題是 : 但是這個 "/真如" 是"世間法" 還是 "出世間法" 呢 ?

如果是出世間法,凡夫能辦得到嗎?

如果是世間法,那這個 "/真如" 的世俗定義是甚麼 ?!

請學友多予解說。

非常感謝。

新年如意
犀牛學友~

事實上論上寫的是「緣真如境智」

真如境智,是指能趣向真如的智慧

就像涅槃智,並不是涅槃後的智慧

所以,所謂的覺,是指能覺悟趣向解脫(真如)的智慧。

另外,所謂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相對的

離世間法沒有出世間法可說

就像「性空」是依於「緣起」說的

不依緣起說,只是空想、妄想

凡夫不依世間法(煩惱),也達不到出世間法(即菩提)

所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是相同的

只差別在覺與不覺而已

凡夫見到的是虛妄,聖者看到的是實相。
學友,

所以....

緣真如而修行,意思就是 :

@ 緣真如境智而修行 = 依四聖諦、37諸道品修行 !

而不是以 "無漏、出世間的真如" 為所緣來禪修。


所以,依此而推論 :

真如境智,就等同是= 法住智 ?!

是這個意思嗎?!

平安 如意
犀牛學友~

前已述,緣真如而修行,是楊學友的語詞。

依論而說是「依真如境智」而修行

真如境智便是四智,包括法住智,也包括涅槃智

六度萬行叫化身(修行)

所現之智(覺)叫報身(四智)

圓滿之性叫法身(真如)

(修行)緣(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就像涅槃=貪愛滅盡

說拿涅槃為所緣,是很奇怪的ㄧ件事。

註:
《大毗婆沙論》卷一○六
法住智是知因智,故知三界下中上果法所住因故,彼智即此四智所攝,謂法類世俗集智。涅槃智是知滅智,彼智即此四智所攝,謂法類世俗滅智。
學友,

所以,歸納演繹之後,結論應為 :

緣真如而修行 ,這句話的真實涵義如下 :

依論的意思是 ~ 依真如境智而修行

開演之後,就是 ~修行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 到此,眾說之中,終於看到一個結論 =====

感謝學友費心逐步解釋。

不過,行四智而趣向真如,換言之,

也就是 ~ 行法住智、涅槃智而證悟涅槃 ! 意思應該一樣。

如果是這樣, 這句 "修行四智來達到真如的境界" ,只是用字遣詞不同而已,有凸顯禪修上的甚麼指導性價值呢?

(比如 : "先法住、後涅槃" 一句,就具備了的次第性價值)

走筆至此,

犀牛認為 : "以涅槃為所緣的修行" 反而在修行上,更具備指導性價值。

學友先不要認為 "拿涅槃為所緣" 很奇怪,那是中文;註釋的問題;

原文出於 : 雜阿含926經真實禪 !

以涅槃為所緣證果的修禪

就是~ 真實禪、駿馬禪、勝義禪 !

就是 ~ 不依一切相修行、禪思

就是 ~ 無所有、不可得禪

這不但是聲聞的禪法綱領,

也是大乘、無相禪的實務操作指導,

更是禪宗、破關的救贖。

實在是 ~ 凡夫居家旅行、殺賊滅口,必備居家良藥。

......

犀牛個人的看法則是 :

緣真如而修行,或許是無意間的說法,

但是,卻陰錯陽差地走入 佛陀指導禪修的指導綱領 : 真實禪 ! (以涅槃為所緣證果的修禪)

以上簡答

平安喜樂 新年如意
犀牛學友~

佛道本ㄧ乘,終皆需以智慧來開解

禪定,有助於解脫,但也非必然

在佛陀時代,只有依慧解脫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能修禪定俱解脫,個人也是採正面的肯定

在《大智度論》也談到八背捨

入初祥,捨初禪;入二禪,捨二禪

入三禪,捨三禪;入四禪,捨四禪

當然,也不需全做到,對現代人也太難了

涅槃及真如都是一種寂滅的境界

未達成說拿來成所緣,是很奇怪

以涅槃「智」(正見)為所緣,讀起來是比較順的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6:33 pm
二楞子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4:0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3:22 pm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3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16 pm 相是相同,凡夫見相,聖者見性。
「大乘不異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世間法、出世間法,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世間法,出世間法
都是無性,無相
是性無二而已

《金剛經》:「ㄧ切聖賢,皆依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跟菩薩、阿羅滿都有差別相了

何況是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您可以參考ㄧ下《正見經》,了解世法和出世法的差別。
相有差別
如何性相不二
自相空,共相空
差別在自相不空
凡夫自共相不空
二乘共相空
菩薩自相趨空
佛自共相空
嗯~

次草兄說的就是差別了。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7:04 pm
Viirya
止觀禪修是唯識修行中關鍵的一環.慈氏菩薩曾向世尊請法
世尊。修奢摩他毘鉢舍那諸菩薩眾知法知義。云何知法。云何知義。
在知義的答覆上.世尊做了以下的開示...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義。四者知所取義。五者知建立義。六者知受用義。七者知顛倒義。八者知無倒義。九者知雜染義。十者知清淨義。
而在二者知如所有性中,世尊進一步做了以下的開示...
如是一切如所有性者。謂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復七種。
一者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先後性。
二者相真如。謂一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
三者了別真如。謂一切行唯是識性。
四者安立真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諦。
五者邪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集聖諦。
六者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滅聖諦。
七者正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道聖諦。
當知此中由流轉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
由相真如.了別真如故。一切諸法平等平等。
由清淨真如故。一切聲聞菩提.獨覺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由正行真如故。聽聞正法.緣總境界。勝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攝受慧.平等平等。

如經云.修奢摩他毘鉢舍那諸菩薩眾(當)知法知義
又如演培法師云.此中如所有性....就是此中所說的所有真如.亦即通常所說的圓成實相...
緣真如或許就是緣圓成實相?.
這當是唯識修行重要課題.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日 1月 30, 2022 7:12 pm
次草
二楞子 寫: 週日 1月 30, 2022 6:33 pm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4:0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3:22 pm
次草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31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16 pm 相是相同,凡夫見相,聖者見性。
「大乘不異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世間法、出世間法,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世間法,出世間法
都是無性,無相
是性無二而已

《金剛經》:「ㄧ切聖賢,皆依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跟菩薩、阿羅滿都有差別相了

何況是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您可以參考ㄧ下《正見經》,了解世法和出世法的差別。
相有差別
如何性相不二
自相空,共相空
差別在自相不空
凡夫自共相不空
二乘共相空
菩薩自相趨空
佛自共相空
嗯~

次草兄說的就是差別了。
差別也不是實有
難在如何善分別而不起分別想
所以要注意甚麽是分別想
有分別想才有差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