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頁 (共 5 頁)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二 4月 04, 2023 1:47 pm
普通人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我倒是有興趣“威儀路”,和造作出威儀規矩有什麼分別

畢竟不是出家,現在是社會化動物,遊走在台北捷運站就知道那個急躁的能量場很大

又有如達賴喇嘛影片自己說過朝著兩個高中女生微笑,結果對方當他是怪老頭(開示出自哪裡忘了)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二 4月 04, 2023 2:28 pm
怪道1412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8:「發初禪時。即豁然見自身九萬九千毛孔空疎氣息遍身毛孔出入。雖心眼明見遍身出入。而入無積聚出無分散來無所經由去無所履涉。即見身內三十六物一一分明。三十六物者。諸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腎心肝肺小腸大腸胃胞膽屎尿垢汗淚涕唾膿血脈黃痰白痰癊肪𦙽腦膜。此三十六物十是外物。二十六是內物。二十二是地物。十四是水物。已見風水地相分明。復覺諸物各有熱氣煎煮火相分明。觀此四大猶如四蛇同處一篋。四大蚖蛇其性各異。亦如屠牛之人分肉為四分。諦觀四分各不相關行者亦爾。心大驚悟。復次行者非但見身三十六物四大假合不淨可惡。亦覺知五種不淨之相。何等為五。一者見外十物相不淨心生厭患。是名自相不淨。二者見身內。二十六物內性不淨。是名自性不淨。三者自覺此身從歌羅邏時父母精血和合以為身種。是名種子不淨。四者此身處胎之時在生熟二臟之間。是名生處不淨。五者及其此身死後捐棄塚間壞爛臭穢。是名究竟不淨。當知此身從始至終不淨所成無一可樂甚可厭惡。我為無目忽於昔來著此不淨臭爛之身造生死業。於無量劫今始覺悟。悲喜交懷。五種不淨如摩訶衍論廣說。」(CBETA 2023.Q1, T46, no. 1916, p. 530a17-b12)

////
觀身不淨 您如何如實知呢?...通明禪發初禪時,觀身不淨如實知.如實見?!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二 4月 04, 2023 3:12 pm
逍遙
而且不要讓心緊追著去觀被覺知的對象 。
=======
我倒覺得,即然已經到被知的階段了
表示舊了,壞了,必須放過
接下來,保持警醒,才有能量去“覺”下一個
我們覺的能力真的太弱了
絕多人只能覺個一兩件就不得了了
不放掉這一個,下一個無法來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二 4月 04, 2023 8:58 pm
Viirya
觀察無常.苦.無我
保持正知正念
不起妄念.不起分別.不起執著
無住?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二 4月 04, 2023 9:52 pm
普通人
順序調整一下

.....
“知道有”正知正念(保持一詞會讓人覺得要一直在)

起妄念時正知剛才起妄念,起分別時知道起分別,起執著時知道剛才起執著,鬥輸也沒關係,你會知道煩惱習氣的出招方式

明覺有力量後
觀察無常.苦.無我(這個比較難言說)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三 4月 05, 2023 6:19 pm
非心非佛
摘錄 | 什麼是「一心」?

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8年2月10日開示《 一 心 》
源文:法談視頻中文字幕版 ︱《一心》

禪窗 2023-04-02 06:01 發表於

「一心」是指阿羅漢聖者的心,而非普通人的心。初果、二果以及三果聖者的心還不是「一心」,只是在極短的瞬間體驗過而已。

「一心」是心徹底根除一切煩惱之後的一種狀態,不再生起任何執著與抓取,並且完全根除了核心煩惱——無明,徹見了五蘊,包括徹見了「知者」之心,因為「知者」之心也是隸屬於五蘊的。

徹底洞悉了「知者」之心,就會放下「知者」之心,就再也不會抓取任何什麼了。有些人在修行之後,也可以暫時放下心,然而在極短的片刻之後,又會再次將心「拾起」,只是彈指間的「放下」,並不長久。

但當我們徹底清除無明後,就再也不會將心「拾回來」了,只余下自然的「知」(而非普通的「知」)。

自然的「知」,是純淨無染的,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摻雜進來沾染它。隆布敦長老將之稱為「一心」,隆布特長老則稱之為「心識」,佛使比丘稱之為「心的本來面目」,前僧王稱之為「識界」,阿姜摩訶布瓦尊者稱之為「法界」……它有許多稱謂,但都指向同一境界——心已解脫的境界。

由於我們的心尚未抵達心已解脫的境地,因而還不是「一」。「一心」就是——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摻雜進來的心。但這樣的心,並非永恆不變。沒有永恆不變的心,心是即生即滅的。

「一心」是指每一剎那生起的、已無任何東西添加進來的心。這樣的心有時是悅受,有時是捨受。所以,阿羅漢的心分為幾種情形:有些心是悅受;有些心是捨受;有些心含有智慧;有些心不含智慧,就只是覺知而己。心本身並不是恆常不變的。

那麼,因何稱其為「一心」呢?那是因為阿羅漢的心,已不再與世間如膠似膝地黏著了。它是自由的,不再抓取任何所緣,並已解脫於一切所緣。若問:它還有所緣嗎?回答是:當然有。因為何時有心生起,何時就一定會有所緣。心與所緣是如影隨形的。比如,阿羅漢聖者的心,有時處在欲界,心處於眼、耳、鼻、舌、身、心六根門正常運作的世間;有時處於色界梵天;有時處於無色界梵天;有時則與涅槃融為一體。

所謂的「一心」並不是指恆常不變的心。比如,阿羅漢聖者依然可以看見顏色、嗅到氣味、嘗到味道,其所依靠的是不同種類的心,依然可以接收來自六個根門的所緣,也可以思考,但是再也沒有煩惱生起了。

我們要怎樣才能抵達這樣的「一心」呢?一定要消滅「無明」,也就是無知——不知道「四聖諦」。而非對其他事物的無知。因為對其他事物的瞭解是永無止盡的。

Re: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發表於 : 週四 4月 06, 2023 9:22 am
怪道1412
「一心」是指每一剎那生起的、已無任何東西添加進來的心。這樣的心有時是悅受,有時是捨受。所以,阿羅漢的心分為幾種情形:有些心是悅受;有些心是捨受;有些心含有智慧;有些心不含智慧,就只是覺知而己。心本身並不是恆常不變的。

如華嚴經頌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而於第一實義中。示現種種所行事。所作利益眾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與無相無差別。入於究竟皆無相。又攝大乘論頌云。即諸三摩地。大師說為心。由心彩畫故。如所作事業。故知。凡聖所作。真俗緣生。此一念之心。剎那起時。即具三性三無性六義。謂一念之心。是緣起法。是依他起。情計有實。即是遍計所執。體。本空寂。即是圓成。即依三性說三無性。故六義具矣。若一念心起。具斯六義。即具一切法矣。以一切真俗萬法。不出三性三無性故。法性論云。凡在起滅。皆非性也。起無起性故。雖起而不常。滅無滅性。雖滅而不斷。如其有性。則陷於四見之網。又云。尋相以推性。見諸法之無性。尋性以求相。見諸法之無相。是以性相互推。悉皆無性。是以若執有性。墮四見之邪林。若了性空。歸一心之正道。故華嚴經云。自深入無自性真實法。亦令他入無自性真實法。心得安隱。以茲妙達。方入此宗。」(宗鏡錄)

////
一心...謂一念之心。是緣起法。是依他起。情計有實(實我實法自性見)。即是遍計所執。體。本空寂。即是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