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 (共 21 頁)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12:48 pm
由 大開眼界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1:0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9:49 pm
上面經文清楚指出,名色時期=意根轉(名)+身根(色)
「意根轉」只能是第七識。
名色時期都還沒有前六識
永遠都在嬰兒期嗎
名色會漸長
十二因緣只適用於嬰兒期嗎
若名色長大,自然進到「名色緣六入」時期
但你要搞清楚,經文講的是「識緣名色」時期,此時無六入,何來有前六識?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1:01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0:28 pm
印象中六根之說早見於佛經中.當時的
意根指的就是對應於第六識的第六根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所言是未出生前.
而其他經則談出生後.30經也是
師兄亦應回頭去瞭解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談六識.七識或八識
這和出生前/出生後 根本無關
這是和12因緣有關
這段經文是在講「名色」階段
「名色」階段 還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因此你去扯六根,根本是搞不清12因緣法
「意根」除了指「意入處」,還被用來指「意行」第七識
「名色」階段 不可能有「意入處」。故只能是指「意行」第七識
《增壹阿含經 卷第五二 (7)》
王白佛言:「此三行中何者最重?身行耶?口行耶?意行?」
佛告王曰:「此三行中意行最重,口行、身行蓋不足言。」
王白佛言:「復何因緣故,說念意最為第一?」
佛告王曰:「夫人所行,先意念,然後口發,口已發,便身行殺、盜、婬,舌根不定,亦無端緒,正使彼人命終,身根、舌根在。大王!彼人何以故身、口不有所設耶?」
王白佛言:「彼人以無意根故,致斯變耳。」
佛告王曰:「當以此方便,知意根最為重,餘二者輕。」
上面經文的「意根」就是指「意行」第七識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1:10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0:35 pm
因此,「有念」若是指五心所,那就等於是指第七識(名色的名)
應該說若是意根與境塵.識和合.若內意處不壞.則有念.
但胎兒何時具觸.作意.等五徧行之能力.末學不知.
你實在很會亂扯
竟然從「初入胎(名色)」一下子又扯到「胎兒(六入)」?
你到底懂不懂「名色」和「六入」的差別?
「名色」時,只有意根(第七識)+受精卵(身根)
「六入」時,才有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意=意入處,不是第七識)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由 次草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12:48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1:0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9:49 pm
上面經文清楚指出,名色時期=意根轉(名)+身根(色)
「意根轉」只能是第七識。
名色時期都還沒有前六識
永遠都在嬰兒期嗎
名色會漸長
十二因緣只適用於嬰兒期嗎
若名色長大,自然進到「名色緣六入」時期
但你要搞清楚,經文講的是「識緣名色」時期,此時無六入,何來有前六識?
眼等轉識攝在名中。
這句擠不進去您的名指第七識
到六入時
要反頭看名色如何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9:25 pm
由 恆不住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9:5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9:20 pm
《雜阿含經 568》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成唯識論》
第六轉識決定恒有一俱有依。謂第七識。
第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
從成唯識論可以得知,意行=第七識
因為唯有第七識是「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
《雜阿含經 568》[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淺解:
經云: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是依靠在心,是屬於心所有,依心法轉行,因為這樣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
《雜阿含經 568》
[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為口行。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塜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塜間, 無心如木石。」]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2:50 pm
由 大開眼界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眼等轉識攝在名中。
請出示經證,
不是你空口說白話 全都你嘴巴說了算。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上面經文說:
「名」=受.想.思.觸.作意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這句擠不進去您的名指第七識
《雜阿含經 568》想.思 是意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説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大寶積經》 若有受.想.思.觸.思惟。是名「名」。
上面經文清楚告訴你:
想.思=名=意行=意(第七識)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2:57 pm
由 大開眼界
恆不住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9:25 pm
《雜阿含經 568》[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淺解:
經云: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是依靠在心,是屬於心所有,依心法轉行,因為這樣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
《雜阿含經 568》
[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為口行。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塜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塜間, 無心如木石。」]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説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坐禪三昧經》繫屬意故。是名意行。
上面經文直接告訴你:
想.思 =意行=意(第七識)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3:49 pm
由 次草
大開眼界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50 pm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眼等轉識攝在名中。
請出示經證,
不是你空口說白話 全都你嘴巴說了算。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上面經文說:
「名」=受.想.思.觸.作意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這句擠不進去您的名指第七識
《雜阿含經 568》想.思 是意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説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大寶積經》 若有受.想.思.觸.思惟。是名「名」。
上面經文清楚告訴你:
想.思=名=意行=意(第七識)
[0017a23] 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識彼識自體不應有故。謂彼經中自作是釋。名謂非色四蘊。色謂羯邏藍等。此二與識相依而住如二蘆束更互為緣恒俱時轉不相捨離。眼等轉識攝在名中。此識若無說誰為識。亦不可說名中識蘊謂五識身。識謂第六。羯邏藍時無五識故。又諸轉識有間轉故。無力恒時執持名色。寧說恒與名色為緣。故彼識言顯第八識。
成唯識論卷第三
您可以自己出論
不然很可惜
您要先證明前人會看不懂經文的理由何在
但願您能打倒所有與您意見不同的人
甚至佛陀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4:18 pm
由 恆不住
大開眼界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57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9:25 pm
《雜阿含經 568》[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淺解:
經云: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是依靠在心,是屬於心所有,依心法轉行,因為這樣想心所、思心所是意的行動。
《雜阿含經 568》
[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為口行。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塜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塜間, 無心如木石。」]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説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坐禪三昧經》繫屬意故。是名意行。
上面經文直接告訴你:
想.思 =意行=意(第七識)
《坐禪三昧經》繫屬意故。是名意行。
經云:想心所、思心所都是繫屬於意所有,所以名叫:意行。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4:29 pm
由 恆不住
大開眼界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50 pm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眼等轉識攝在名中。
請出示經證,
不是你空口說白話 全都你嘴巴說了算。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上面經文說:
「名」=受.想.思.觸.作意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2:08 pm
這句擠不進去您的名指第七識
《雜阿含經 568》想.思 是意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説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大寶積經》 若有受.想.思.觸.思惟。是名「名」。
上面經文清楚告訴你:
想.思=名=意行=意(第七識)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淺解:
經云:甚麼叫做名色。
所謂受心所、相心所、思心所、觸心所、作意心所五大遍行心所。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四大種與四大種所製造出來的物質色。
這個就叫做:名色。
按:這五大片行心所,就是在12因緣中第二[行支]內,即是五蘊中的[行蘊]法。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發表於 : 週三 2月 23, 2022 4:31 pm
由 大開眼界
恆不住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4:18 pm
《坐禪三昧經》繫屬意故。是名意行。
經云:想心所、思心所都是繫屬於意所有,所以名叫:意行。
你不知道「意」指末那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