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頁 (共 29 頁)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5 pm
由 次草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35 p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
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嗯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知道這個道理有用嗎
那個一年前翻譯智常偈言有情
今年又翻譯一次
那個有情被誰覺了
您覺得呢?那個有情被覺了..
......這就是沒有信的學子的問題,路怎麼走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麼不念佛就好!至少您可以覺到佛對您的慈悲。
須菩提涕淚悲泣
您說那是不可能的事!
經文寫的您都能說不可能!
其實不難理解
您對身體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空氣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陽光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父母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子女不慈悲,
對鄰居,朋友,同事,路人,仇人,動物,愚癡者....無量大眾,不慈悲...
您只尊敬對您有幫助的
例如
證道歌,古人的論,禪宗某些公案
...^^
或許您對這些也只是尊敬
並沒有慈悲
...
路
不同
自然看到的風景不同
各自各自的願
祝福您願滿順心
合十
是您對自己沒有慈悲
廢話又特別多
可以減省如下
“ 不才就是不敢面對自己,不然您想怎樣”
理解力差,連辭也不達意
浪費時間與心思
祝您癡心不損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30 pm
由 東正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5 p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35 p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
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嗯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知道這個道理有用嗎
那個一年前翻譯智常偈言有情
今年又翻譯一次
那個有情被誰覺了
您覺得呢?那個有情被覺了..
......這就是沒有信的學子的問題,路怎麼走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麼不念佛就好!至少您可以覺到佛對您的慈悲。
須菩提涕淚悲泣
您說那是不可能的事!
經文寫的您都能說不可能!
其實不難理解
您對身體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空氣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陽光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父母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子女不慈悲,
對鄰居,朋友,同事,路人,仇人,動物,愚癡者....無量大眾,不慈悲...
您只尊敬對您有幫助的
例如
證道歌,古人的論,禪宗某些公案
...^^
或許您對這些也只是尊敬
並沒有慈悲
...
路
不同
自然看到的風景不同
各自各自的願
祝福您願滿順心
合十
是您對自己沒有慈悲
廢話又特別多
可以減省如下
“ 不才就是不敢面對自己,不然您想怎樣”
理解力差,連辭也不達意
浪費時間與心思
祝您癡心不損
哈哈
謝謝次草師兄的他心通
幫不才找出這個問題
哈哈
您不說,不才還真沒想過^^
什麼是「自己」
這句話這種念頭,真的很少去刻意思索了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7:27 pm
由 東正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
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可以把LeeLee師兄原文問題轉貼出來給看看?
恆不住師兄
不才需詢問LeeLee 師兄
若他同意
不才再起題目一同討論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8:30 pm
由 逍遙
建議把腦海中,關於本寂、本覺議題的衍生想法,都暫時統統扔到一旁吧!
==========================================================
看到這句忍不住笑出來
真的能有人知道--甚麼是"本"嗎?
不要說你這期的生命,根本不可能知道甚麼是"本"
人就連唯一能知道的---現在,馬上的--"當下"
然而幾乎所有人,卻都不知道"當下"是甚麼
不信嗎?
你的螢幕第三行的第三個字是甚麼字--你知道嗎?
我沒問,你沒看,請問你能知道嗎?
人所知道這"當下"--佔不到真正當下的億萬分之一
連當下都搞不清楚
還大談特談--本是甚麼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8, 2022 12:13 am
由 東正
粗糙啊!粗糙
站在正午的太陽下
滿頭大汗的吃著米粉湯
看著車子來來去去
都是粗糙啊!粗糙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8, 2022 6:34 pm
由 東正
粗糙啊!粗糙
一樣的滋味
不同的體會
從頭到腳
從外到內
光熱一昧
細細品味這米粉湯
人流來去
堅硬車內冷氣
只是此刻
剛好的粗糙啊!粗糙
2022/4/18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8, 2022 10:26 pm
由 高報
先說明
應開題者要求搬移至
【閒聊區】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9, 2022 1:30 am
由 東正
沙漠中
彷彿有風
從三千公里海的對岸吹來
月球上
彷彿有風
從三百萬年前太陽的深處吹來
在這
彷彿有風
從那一瞬間樹梢的細縫間吹來
睜眼
彷彿有風
從永恆不變浮腫屍骸的四肢湧來
這是乾枯與潮濕的陰暗和光熱緊緊圍繞自然而然的
輪迴
又是新的不曾出現過卻一如往常的
五月
2021/5/29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9, 2022 2:02 am
由 東正
風風光光都是山前火
來來去去都是牆外人
觀音山旁
日正當中
一杯冷茶
六月疾疾
2019/6/20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9, 2022 2:11 am
由 東正
雨滴與毛髮
傳來了四界的訊息
卻不是身的看法
我濕故我在
適逢其會
一場乾枯後的雨
五月中的一日
2017/5/16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9, 2022 2:17 am
由 東正
粗糙
粗糙啊!粗糙
這就是粗糙
站在大馬路邊
吃著炒米粉
這種人間美味
粗糙!
啊!粗糙!
站在這馬路邊
間接的直接
這就是人間美味
粗糙啊!粗糙
這就是粗糙
不修邊幅的造作
這就是人間美味
這就是粗糙啊!粗糙!
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