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8 頁)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32 am
鄰居
本區是【文學藝術欣賞區】;
有興趣的學友,我們不是來"討論禪法",是來"聽"法師講這段教史,
至於有實修體驗,也許認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忍塵埃。」
甚至反對這段貼文的話,那就由站長決定,甚至刪文,
-------------------------------------------------------------------------------
慧蓮法師主講:中國佛教史下期(育網教育平台播出)
8-7[唐代的宗派]

8-7-4-1 禪宗的相承

(禪宗的前三祖)

禪宗的前三祖是;
「初祖-菩提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
前三祖對於中國佛教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祖慧可,三祖僧燦他們過著是澐水般的生活,所以
他們的禪法也沒有辦法很正式的發揚光大。


(四祖-道信)(580-651)

那麼達摩所傳來的《如來禪》這是以「如來藏」思想
為基礎的這種禪法,是到了四祖「道信」才弘揚開來的。

唐初的時候四祖道信他在蘄州的黃梅,就是現在
湖北的「黃梅-破頭山(又名雙峰山)」建立了道場,那
麼達摩禪才開始發展出新局面。他的弟子很多,黃梅
又位處在長江中游,它是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

那麼(道信)他在黃梅一住就三十多年,很專注的宏揚佛法,
所以這樣才把佛法弘揚出去。從此以後,以「洛陽」「少林
寺」「廬山」等地為中心的禪法,就開始慢慢的沒落。反過
來以黃梅(成為)禪修的中心,也就是說,禪修的中心,從嵩洛
廬山等地,轉到了黃梅。

(待續)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39 am
鄰居
修正ˇ
抱歉:"忍"字應修正為"惹"
正確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42 am
鄰居
(五祖-弘忍)(602-675)

「道信」有位弟子,這得意弟子就是「五祖-弘忍」,他也
在黃梅的東山(又名:馮茂山)教授禪法。(弘忍)他的徒弟
更多,道信有五百多位徒弟,弘忍的徒弟超越五百位,他們
兩位都是弟子遍大江南北。(道信與弘忍)師徒兩位總共
(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五世紀)就使得「達摩禪」躍居
為中國禪法的主流。

我們看到禪法的改變,最早的「安世高」(約公元148年於中國)
在洛陽(弘揚)的「聲聞禪法」(也就是)原始禪法。

還有「佛陀跋陀羅」.「鳩摩羅什」他們所弘揚;結合大小乘
也就是原始禪法結合大乘空觀的這種禪法。

還有「廬山慧遠」(公元四世紀初)弘揚的「觀相念佛」。

還有後來(公元四世紀末)「佛陀禪師」在少林寺教導的原始
禪法的「四念處」禪法。

就是說在中國大地上,(四世紀當時)禪法是非常豐富的,原始
的,甚至原始佛法所開展出來的禪法--「聲聞禪法」,還有
大乘初期的禪法。

那麼(五世紀)達摩禪是甚麼(禪法)?是後期大乘的禪法。
因為後期大乘的思想是「如來藏思想」,(達摩禪)它是在後期
大乘如來藏思想建立的基礎上開展出來的禪法。

所以我們看到,幾乎是從「原始」.「部派」.「初期大乘」.
「後期大乘」的禪法全部都傳到中國來了。中國曾經是禪法非
常豐富的國家,跟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46 am
鄰居
(六祖--慧能)(638-713)。

那麼(五祖)弘忍他有兩位高徒,一位是「神秀」,一位是「慧能」。
是由「慧能」繼承五祖-弘忍的衣缽。慧能他的祖籍是「河北」,
他的父親被貶到「嶺南」,就是「廣東」,所以他是生在嶺南的。

他從小失去父親,他不識字,沒有讀書,是靠劈柴賣柴維生。他二十
二歲的時候,有一次送柴火到客舍,聽到有位客人在誦《金剛經》,
他覺得有所感動。他就問這位客人;
您在誦甚麼?您這部經從那裡得來?
客人告訴他說;這部經是從「黃梅-東山」的五祖得來的。

古代經典得來不易,都是要靠手抄,慧能就告訴他說,我聽你誦這部
經,心理有所感動,有所覺悟,我也想去那裡修學佛法。那客人很
慷慨,很歡喜的救助他,就安頓了他的母親,然後(慧能)他就到黃
梅那兒去了。

慧能見到五祖弘忍,五祖弘忍看來了一個不識字的,一個做粗工的
的年輕人,就叫他:「葛療」,就是南蠻之人。就問;你也要來成佛
啊?慧能就回答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哪有南北之分。所以弘忍
就發現這位不識字,做粗工的年輕人是很有慧根,是很利根的。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48 am
鄰居
接下來我們(許多學人)當然都知道,很有名(的故事),他跟他的師
兄「神秀」作偈的故事。就是弘忍要他們把自己的感想心得做成
「偈語」。

那麼神秀寫的偈語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那麼慧能聽聞人家在誦這個偈,他說我也有感想。因為他不識字,
所以請人幫他書寫。他的偈語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發現,這個慧能根機更利,因為他認為神秀還處處落在「有相
之中」,而慧能否認了這些「相」,更契合於「空義」。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12:54 am
鄰居
(法師補充解釋:)

但這裡就牽涉了一個問題;

當年(初祖)達摩不是拿四卷《楞伽(經)》來付法的嗎?交給二祖
來印證的嗎?來傳法的嗎?
那怎麼到了五祖就誦《金剛經》了呢?因為主要是從四祖道信開始。

四祖道信從小出家,他在江南遊學,他受了江南學風的影響,開始
重視這個「般若法門」,《金剛經》是屬於般若法門的。據說
四祖道信在(江西)「吉州」住的時候,古代出家人是要考試的,
考試以後政府就安置你住在哪一個道場。他在吉州的道場居住
的時候,有一次有賊兵圍困他們的城市,那麼他就教導大家念「摩
訶般若」,據說大家集體的念:「摩訶般若」,終於使這些賊兵退
去,有這樣的一個傳說。這就是道信已經開始學習「空宗」的「
般若法門」,學習這部「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換句
話說,江南的學風影響了道信。

那《金剛經》是初期大乘的思想,所以,以後期大乘思想為主的
「達摩禪」的信受者,修行者,他學習初期大乘的般若法門,所以
從此以後,禪宗法門裡就有般若法門的傳承。所以禪宗(也)常常
講「空性」,常常講「空」,但其實禪宗是講《如來藏》--禪。
而它不是「空宗」,而它是「有宗」。

(待續)2024.01.02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2:46 pm
鄰居
(接上段文章:)

弘忍就暗示慧能;就是(吩咐慧能)晚上三更到他的住處,那麼弘忍
為他講《金剛經》。弘忍講《金剛經》,還有慧能對《金剛經》的
體悟,我們從《六祖壇經》的記載來看;

他還是把《金剛經》這裡面所談的「空理」,把它體會成「本有
佛性」,這種說法一直到今天,還是很多人把《金剛經》的「空理」
講成「佛性」,講成「自性」或「佛性」.「本有佛性」。

所以(根據六祖壇經)慧能他當時讚嘆,
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他讚嘆:「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當然,這個「自性」能解釋成「空性」,它是「以有空義故,一切法
得成」,是「能生萬法」。可是它的體會不是(如此)的,因為我們
從禪宗的教導知道,其實他們體會的是「本有佛性」,這個跟真正
「般若法門」的教導是有差異的。

慧能後來得到五祖弘忍傳給他衣缽,但當時弘忍那麼多的徒弟當然
不平,(五祖)怎麼不傳給一表人才,學問最好的「神秀」?怎麼傳給
這個不識字的「慧能」呢?

所以弘忍當時就叫慧能趕快離開,怕有人會對他不滿.對他不利,所
以慧能就逃離了黃梅,最後是混跡在獵人隊中。

過了一段時間他到了「廣州」,在「法性寺」聽「印宗法師」講
《涅槃經》。

在當時就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聽經當中突然「旛動」,就是
一面旗子動了。就有一位比丘說「旛動」,另外一位比丘說「不是
旛動」,是「風動」。慧能就回他們說:不是「旛動」,也不是「風
動」,而是仁者(指這兩位出家比丘)「心動」,是你們兩位心動,所以
你們才感覺到旗子在動。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2:52 pm
鄰居
(講師舉例)

關於這個典故傳頌千古,很有趣,也沒有人覺得慧能說得(正)不正確。
可是印順導師他就認為這樣的說法,不符合佛陀的教導。因為佛陀
的教導是;

「心.物和合緣起」,所以印順導師認為是「旛動」,也是「風動」,
也是「心動」。「心.物和合緣起」。

這一件事情,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事,..........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二 1月 02, 2024 2:57 pm
鄰居
那麼慧能說「仁者心動」,因為大家都認為旛動,風動,沒有人想到
是心動。而禪宗它其實是「真常唯心論」的,所以它是以「心是做
主」的,是「心動」的。所以當時(法會的主講者)印宗法師就認為
這一位年輕人,一定就是六祖,所以為他落髮,(因為)當時六祖還沒
有落髮。

落髮之後,印宗法師反過來拜他(慧能)為師,慧能一生都是在南方,
以廣東這一代為他的弘法.說法的區域。他後來在「韶州」,就是今
天廣東「韶關」,在「曹溪寶林寺」弘揚禪法,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把
慧能這支(系)稱為「曹溪宗」,所以在韓國他們都自稱是曹溪宗門下。
因為在南方,所以也把它稱為「南宗」。

為什麼稱為「南宗」?因為(五祖)弘忍另外一位弟子「神秀」,他到
了北方了,得到長江洛陽一帶的一些貴族.大臣的尊崇,所以北方的這
些佛教徒(也)是把他(神秀)稱為「六祖」的,把他的徒弟「普寂」稱
為「七祖」的。這個事情一直到慧能的一位徒弟稱「神會」他北上
「崇洛」去開法會,去抨擊神秀跟普寂這一支,才使得神秀跟普寂這
支「北宗」衰落下來。因為神秀向北發展,把它稱為「北宗」,
慧能向南發展把它稱為「南宗」。

神秀本身這個條件非常好,以世俗來講他的條件非常好.學問很好,
武則天很尊敬他,以他(神秀)為國師。

那慧能始終都在南方,朝廷徵招他,他也不願意北上,所以他的這一
支就稱為「南宗」。他講的《六祖壇經》其實自己是沒辦法紀錄的,
所以是由他弟子法海把它紀錄下來,就成為一部有名的經典。

有位現代人陳先生,他認為《六祖壇經》是中國人必讀的經典之一。

(待續)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發表於 : 週三 1月 03, 2024 7:58 am
鄰居
(8-7-4唐代的宗派)

(8-7-4-2禪宗的思想)

禪宗標榜自己的宗門,就是他的法門是禪修。不重經教,不立文字,他
(們)認為文字語言,有時候會誤導我們的修行。

那麼禪宗在達摩的時代,他是拿《愣伽經》,(也就是以)如來藏思想的
《愣伽經》來交付給二祖「慧可」的。可是(後來的)四祖他住在長江
中游,受到長江下游「江東」的「般若思想」影響,所以(四祖-道信)
他也非常重視「般若法門」。因此禪宗在發展之中,他(們)就會強調
破除執著,看起來好像是「空宗」,他不斷的破執,可是禪宗他(們)的
中心思想,其實是建立在「有宗」的「如來藏思想」上面的。

禪宗的教學是「即心是佛」.「見性成佛」,這是他(們)教學的重心。
那麼(所謂)我們的心就是佛,這是甚麼(意思)?這個心就是指「真常心
」,也就是禪宗常常講的「自性清淨心」,(也就是)我們原本清淨的心。
(意思是說)這個心本來清靜,是被「無明煩惱」覆蓋,好像一面鏡子,被
灰塵覆蓋,你就以為鏡子是骯髒的,其實它本來是清淨(自性清淨)。

那麼禪宗所說的「性」,就是「佛性」,這個「本有佛性」。也就是
說眾生本來就有佛性,所以他(們)認為人人都可以成佛。因為你本來
有「清淨心」,你本來就有「佛性」嘛!「本有佛性」就是「如來藏」。
所以他(們)認為;你只要透過修行,你都可以成佛。

所以禪宗有(所謂)「明心見性」的說法。「見性」是甚麼?就是見你
的「本有佛性」。那怎麼見你的「本有佛性」呢?要遠離「分別.戲論」。
因為我們眾生,在我們的「六根」觸對「外境」的時候,會產生六種分
別作用,就是「六識」。那我們在「六識」當中,常常會被迷惑,比方我
們眼識看到外在的一切眼睛所見的,或是說我們耳朵所聽到的,我們會
在這裡面產生一些分別。

(例如)這是我喜歡的,這是我討厭的,喜歡的我就去追求,甚至執迷不悟
造下惡業,討厭的我們可能會瞋恨,生氣,也造下一些惡業。

(所謂)我們要遠離分別,換句話說;我們不要被「六識」迷惑了,不要被
我們這種「分別作用」給迷惑了,這樣才能夠契入你的「本有佛性」,你
的「真心」清淨的真心,才可以顯現,如此就是「棄入佛心」,也就是入
「佛的知見」,也就是入「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