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2:46 pm
寂照世間
我是誰 --- 拉瑪那.馬哈希開示系列一




引言
「我是誰?」是一本有關自我參究答問集的書名。這些問題是師利M.希瓦帕
拉卡山‧皮雷於1902年左右,向師利拉瑪納‧馬哈希尊者提問的。師利皮雷是
哲學系畢業生,當時任職于南阿考特稅捐稽征局稅務部。1902年,他因公出差
至提魯萬那馬賴,順道前往阿魯那恰拉山(譯注:Arunachala 是紅色的聖山之
意)的維魯帕夏山洞(Virupaksha Cave)參訪馬哈希。他向馬哈希尋求靈修的
指引,並提出一些與自我參問有關的問題。由於尊者當時守默不語─ 不是為了
嚴守禁語誓,而是因為沒有談話的意願─ 他便以書寫的方式回答。師利希瓦帕
拉卡山‧皮雷事後憑記憶所及,把當時的十三個問答記錄檔下來,並於1923年首
度出版(原文為泰米爾語)。原書中並收錄了他的兩首詩作,描述他在尊者的恩典
下茅塞頓開與安渡一場生命危機的心境。

此後,《我是誰?》經過多次再版。世面上除了十三和二十八個答問的不同
版本之外,還有一種刪除了問題,只把開示內容重新編排的散文版。現存的英譯
版是根據這個散文版來的。讀者眼前的這本冊子是二十八個答問版的英譯本。

《自我參問》和《我是誰?》
構成了上師首度開示的主要內容。
這兩本冊子是尊者著作中唯一的兩本單冊。
這兩本冊子清楚地揭示了尊者的中心教誨:
自我參問是通往解脫的直徑。

《我是誰?》以清晰明確的方式,托出了自我參問的特定模式。
心智是念頭的組合。
「我見」是心智中第一個生起的念頭。
追根究柢地參問「我是誰?」就可以摧毀所有其它的念頭,
最後連「我」的念頭也會消失,剩下來的就是那至高無上的不二自性。
自性與非我現象的錯誤認同,例如,肉體和心智,便因此終結。
這就是明心見性 (sakshatkara)。

自我參問的過程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參問「我是誰?」的時候,其它的念頭會生起,但參問者不應
該屈從地追逐這些念頭。相反地,他應該繼續追問:「這些念頭生起的物件是誰?」
參問者必須保持極度的警覺才能做到這一點。
透過持續不懈地參問,修習者就能讓心智留守在它的源頭,不再四處遊蕩,
迷失在它親手打造的思想迷宮裡。

包括呼吸控制和神相觀想在內的其它法門,都應該被視為一種助行。
它們的用處僅止于讓心智變得安靜和單點專注而已。
對一個已經獲得專注技巧的心智而言,自我參問會變得相對地容易。
透過精進不息的自我參問,念頭得以摧毀,自性得以證悟 ─ 那個連「我見」
都沒有的終極實相,就會水落石出。
那個經驗就是我們所指稱的「靜默」。

這就是師利拉瑪納‧馬哈希尊者開示「我是誰?」(Nan Yar)的實質教誨。

T.M.P. 馬哈德萬
1982 年 6 月 30 日 于馬德拉斯大學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2:49 pm
寂照世間
“我是誰?”的自我參問

眾生都欲求沒有悲苦的快樂。
我們在每一個人身上觀察得知,眾生最愛的是自己。快樂是愛的肇因。
因此,為了獲得這種屬於人之本性的快樂,
這種在沒有心智活動的深度睡眠中才能經驗到的快樂,
人應該認識自己。

知識之道─ 以「我是誰?」為形式的自我參問,是達到這個目標的主要方法。


『01.我是誰?』
由七大元素(dhatus)組成的粗糙肉身,不是我;
掌管攀緣色、聲、香、味、觸客體(法塵)的五種感官作用─ 視、聽、觸、
味、覺,不是我;
掌管說話、移動、抓取、排泄和享樂功能的語言、活動、抓取、排泄和生
殖器官,不是我;
掌管內呼吸等五個作用的五種生命之氣(prana),不是我;
甚至那個負責思考的心智不是我;
那個沒有客體、沒有作用,只殘留著客體印象(影塵)的無明,也不是我。


『02.如果這些都不是我,那麼我是誰?』
以「既非此」、「亦非彼」把上述全部否定以後,那個獨存的覺性即是我。

『03.覺性的本質是什麼?』
覺性的本質就是存在-意識-至福。
((存在、本識、妙樂))

『04.何時才能證悟自性?』
當「所見」的世間移除以後,「能見」的自性便證悟了。

『05.當世間還存在(被視為真實)的時候,自性就不會證悟嗎?』
不會。

『06.為什麼?』
見者和客體就像草繩和蛇影一樣。蛇影的妄念不除,草繩這個基底的真知就
不會生起;同樣地,只有當我們把世間視為真實的信念去除以後,才能證悟基底
的自性。

『07.世間這個所見的客體何時才能去除?』
當心智 ─ 所有認知、所有行動緣起的肇因─ 安靜下來的時候,
世間就會消失。

『08.心智的本質是什麼?』
所謂的「心智」是駐守在自性裡的神奇力量。它引發了所有念頭的生起。
離開念頭之外,沒有一個叫做心智的東西。因此,念頭就是心智的本質。
離開念頭之外,也沒有一個叫做世間的獨立實體。
在深度的睡眠中,既沒有念頭,也沒有世間。
在清醒和做夢的狀態中,既有念頭,也有世間。
正如蜘蛛吐絲(蛛網)以後,再把吐出來的絲收回體內一樣,
心智也會把它投射出來的世間消融在自身裡面。
當心智離開了自性,世間便顯現了。
因此,
當世間顯現(為真實)的時候,自性便隱而不現;
當自性顯現(照耀)的時候,世間便隱而不現。
精進不懈地參究心智的本質,心智就會離開自性,
而(以殘留印象的形式)終結。我們指稱的自性就是梵我(Atman)。
心智只能依附著一個粗糙的實體存在;它不能單獨存在。
我們稱為精微體或靈魂(jiva)的,其實就是心智。

『09.如何透過自我參問之道瞭解心智的本質?』
在這個肉身中生起的「我見」就是心智。
一個參問「我見」最初生起之處的人,就會發現它是從心(heart)裡生起的。
心就是心智的起源。即使是一個不斷思考「我-我」的人,也會被導向那個地方。
「我見」是從心智中生起的第一念。
「我見」生起之後,其它的念頭才會生起。
第一人稱代名詞出現以後,第二和第三人稱代名詞才會出現;
沒有第一人稱代名詞,就沒有第二和第三人稱代名詞。

『10.如何讓心智安靜下來?』
透過 「我是誰?」的參問。
「我是誰?」這個念頭會摧毀所有其它的念頭。
「我是誰?」就像一根撥火的木棍,最後也會被火燒毀。
然後,自性的證悟就發生了。

『11.用什麼方法持續不斷地參問「我是誰」?』
其它念頭生起的時候,你不應該追逐它們,你應該要參問:
「這些念頭生起的對象是誰?」無論生起多少念頭都不重要。
念頭一生起,就應該精進地參問:「這個念頭生起的物件是誰?」
((『生起念頭的是什麼?念頭的起源是什麼?』))
這時浮現出來的答案就是:「是我」。
緊接著,再追問「我是誰?」
心智就會返回它的源頭,那個生起的念頭就會止息下來。
用這種方式反復練習,心智就會發展出留守在源頭的技巧。

當精微的心智透過大腦和感官追逐外境的時候,粗糙的名(names)和相(forms
)就會顯現;
當它安住在心(heart)裡的時候,名-相就會消失。不讓心智追逐外境,讓它留
守在真心(Heart)裡,就是所謂的「內攝」(antarmukha)。
讓心智離開了真心(Heart),就是我們所知的「外攝」(bahirmukha)。

因此,當心智安住在真心(Heart)裡,做為所有念頭起源的「我見」就會離開,
自始至終都存在的自性就會照耀。
無論做任何事都應該抱著「無我」的心態。
在這種方式下的所作所為,都會以濕婆(神)的本質顯現。

『12.沒有其它讓心智安靜的方法嗎?』
除了自我參問以外,沒有其它適當的方法。
其它方法追求的都是心智的控制。
表面上受到控制的心智還會再度複出。呼吸控制法也是一樣,心智會變得安靜下來;
但這種安靜只能維持在呼吸被控制的情況下,一旦呼吸恢復常態,心智會再度活動,
在殘留印象的驅使下四處遊蕩。心智和呼吸來自同一個源頭。
究實而言,念頭就是心智的本質。
「我見」是心智的第一個念頭;
這個我見就是我執。我執的起源之處就是呼吸的起源之處。
因此,當心智安靜下來的時候,呼吸就得到了控制;
呼吸受到控制的時候,心智就會變得安靜。
但在深度的睡眠中,心智雖然安靜下來,呼吸並沒有因此停止。
這是因為神的意志在作用,為了讓身體存活下來,以免他人產生這個身體已經死亡的印象。
在清醒和三摩地的狀態中,呼吸會在心智變得安靜的同時得到控制。
呼吸是心智的粗糙形式。人活著的時候,心智會把氣息維繫在身體裡;
肉體死亡的時候,心智就會把身體裡的氣息帶走。
因此,修習呼吸控制只是降伏(manonigraha)心智的助行而已;
呼吸控制無法摧毀(manonasa)心智(末那識)。
神相觀想、持咒、飲食的限制等,也像修習呼吸控制一樣,只是讓心智安靜
下來的助行罷了。
神相觀想和持咒可以讓心智變得單點專注。
心智始終遊蕩成性。正如大象會心無旁鶩地用鼻子攀緣眼前的鐵鍊一樣,心智也
會單獨地被一個名號或形相盤踞。

當心智以無數的念頭向外擴張的時候,每一個念頭都會變得軟弱無力;
但當這些念頭被消融的時候,心智就會因為單點專注而變得強而有力。
這樣的心智修習自我參問就會輕而易舉。
所有修行的戒律中,凡是與適量地攝取悅性食物(sattvic food)有關的方法效果最佳。
遵循這一條戒律會讓心智的悅性品質(譯注:真理、善與清淨) 增加,
進而有助於自我參問的修習。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3:30 pm
寂照世間
『13.客體殘留的印象(念頭)像海浪一樣此起彼落。何時才能把這些念頭全部摧毀?』
當觀照自性的浪潮越升越高的時候,這些念頭就被摧毀了。

『14.我們有可能斷除來自無始劫的殘留印象,讓自己安住在清淨的自性裡嗎?』
人應該精進不懈地觀照自性,而不要屈服在「有沒有可能?」的疑惑裡。
即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不應該憂慮地哀泣:「噢!我是一個罪人,我怎麼可
能得救?」
人應該徹底地拋棄「我是罪人」的念頭,精進地專注於自性的觀照;
那麼這個人的修持必定會成功。

心智沒有一善一惡之分 - - 心智只有一個。殘留的印象可以分為吉祥與不吉祥兩種。
當心智受到吉祥的印象影響時就是善的;當它受到不吉祥的印象影響時就被視為惡的。

我們不應該放逐心智攀緣世間的客體(法塵)以及他人的是非利害。
無論一個人有多壞,我們都不應該對他懷有瞋恨之心。
遠離貪、瞋二毒。我們施予別人的一切都是施予自己。
一個瞭解這個真相的人豈有吝而不施之理?
一個人的自我一旦生起,一切都跟著生起;
自我安靜下來,一切都跟著止息。
待人處世的謙遜程度有多大,它帶來的善果就有多大。
一個心智安靜的人,無論住在哪裡都會自在。

『15.自我參問要修習多久?』
只要心智裡還留有客體的印象,就需要繼續參問「我是誰?」
念頭生起的當下,就應該透過自我參問在當處加以摧毀。
你也可以持續不斷地只訴諸自性的默觀,直到證悟自性為止。
堡壘裡的內敵會繼續發動攻擊;如果在它們一出現就加以剿滅,
堡壘總有收復的一天。

『16.自性的本質是什麼?』
真相之中只有自性存在。
世間、個體靈魂和神就像珠母散發的銀光一樣,都是自性的顯相。
世間、個體靈魂和神,三者同時顯相,也同時消失。
自性就是絕對沒有「我相」的那個。那個就是所謂的「靜默」。
自性本身就是世間;
自性本身就是「我相」;
自性本身就是神;
萬有就是濕婆,就是自性。

『17.萬物不都是神的作工嗎?』
太陽不需要透過欲求、決心或刻意的努力而升起。
在它單純的臨在下,日岩噴火、蓮花綻放、水體蒸發、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正如鐵針因為磁石的臨在而移動,被三大(宇宙)作用力和五重神性活動掌管的靈魂,
也因為神單純的臨在,而依照個別的業力履行自己的活動。
神沒有計議,也不受業力的系縛。
這就像世人的行動不會影響太陽的運轉,或其它四大元素(譯注:地、水、火、風)
的盛衰盈虧不會影響第五大元素的空一樣。

『18.哪一種信徒的品位最高?』
把自己交付給自性(也就是神)的是所有信徒中的佼佼者。
把自己臣服給神,意味著持續不斷地安住在自性裡,
而不讓自性以外的其它念頭有生起的空間。
我們丟給神的任何負荷,祂都會承擔。
既然萬物都被神至高的大能推動著,我們何不屈服在祂的大能之下,
反而不斷地為了該不該做什麼,或應該如何做的念頭苦思焦慮?
我們知道火車會運載所有的重負,那麼既然上了車,為何要把小
小的行囊頂在頭上,而不把它卸下,讓自己輕鬆自在呢?

『19.無住是什麼意思?』
在念頭生起之處徹底地加以摧毀,而不留任何殘留印象,這就是無住。
正如采珠人在腰間系石潛入海底採珠,每一個人都該秉持無住之心,潛
入自己的內在證取自性的明珠。

『20.神或上師不能促使靈魂解脫嗎?』
神和上師只能開示解脫的道路,他們不會親自把靈魂帶到解脫的境界。
事實上,神與上師無二無別。
正如落入虎口的獵物已無路可逃,那些走進上師恩典視界裡的人,
也會得到上師的拯救而不再迷失。
然而,每個人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為了獲得解脫而遵循神或上師開示的
道路。
人只能透過自己的知識之眼認識自己,不是透過別人的眼睛。
那個叫拉瑪的人,需要借助一面鏡子才能知道自己是拉瑪嗎?

『21.渴求解脫的人需要參究宇宙基本元素(tatttvas)的本質嗎?』
一個想要丟掉垃圾的人,不需要分析垃圾的內容。
同樣地,一個想要認識自性的人,也不需要計算基本元素的數目,或參究
那些元素的特性。
他必須要做的就是摒棄任何一個會掩藏自性的元素。
他應該把世間視為一場夢幻泡影。

『22.清醒和做夢之間沒有差別嗎?』
清醒的時間長,做夢的時間短;
除此之外,兩者毫無差別。
清醒時所見的一切人事物似乎是真實的,夢中所見的一切也同樣如此。
在夢境裡,心智會以另一個身體呈現。
在清醒和做夢這兩種狀態中,念頭和名-相都在同時發生。

『23.閱讀對渴求解脫的人有用嗎?』
所有經典都說心智安靜才能獲得解脫,
因此,所有經典的教誨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讓心智安靜下來。
一旦瞭解這個道理以後,就沒有必要永無止境地閱讀了。
想要讓心智安靜下來,只要參問內在的自性即可。
這種內在的追尋怎麼能靠書本達成?
人應該透過自己的智慧之眼認識自己的自性。
自性在五個身鞘(sheaths)之內;書本在五個身鞘之外。
既然參究自性必須剝除五個身鞘,想在書本裡尋找自性就是徒勞無功之舉了。
為道日損,參究者總有一天勢必要放下所學的一切。

『24.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構成自性的本質;快樂與自性無二無別。
世間的任何客體中都無快樂可言。我們在無明中想像著快樂可以從客體中汲取。
心智外攝的時候,它經驗到的是悲苦。
真相是,當欲望獲得滿足以後,心智就會返回它的源頭,享受自性的快樂。
同樣地,在睡眠、三摩地和昏迷的狀態中,
或者當欲求(憎惡)的客體已經
獲得(移除)的時候,心智也會回歸源頭,享受自性-快樂。
心智就如此這般地在進出自性之間輪番奔波。樹蔭讓人心情愉悅,離開樹蔭則炙熱難耐。
一個在烈日下奔波的人,來到樹蔭下會頓感清涼。
一個在樹蔭和烈日之間來回穿梭的人是傻瓜。
智者會恒常地安坐在樹蔭下。
同樣地,一個明白真理的人,他的心智不會離開大梵(Brahman)。
相反地,無明者的心智會在世間輪轉,飽受痛苦以後,再短暫地返回大梵裡體驗快樂。
事實上,所謂的世間只是念頭罷了。
當世間消失,也就是沒有念頭的時候,心智便會經驗到快樂;
當世間顯現的時候,心智就會經驗到痛苦。

『25.什麼是真知灼見?』
守默就是真知灼見。
守默就是讓心智消融在自性裡。
心電感應、感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和天眼通,都不是構成真知灼見的條件。

『26.無欲和智慧之間有什麼關係?』
無欲就是智慧。兩者沒有差別,它們是同樣的意思。
無欲是克制心智不追逐任何客體;
智慧意味著客體不再顯現。
換言之,不追求自性以外之物就是離執或無欲;
不離自性就是智慧。

『27.自我參問和冥想有什麼不同?』
自我參問是讓心智留守在自性裡。
冥想是觀想自己是大梵、存在-意識-至福。

『28.解脫是什麼?』
解脫就是透過參究繫縛的本質,進而證悟自己的本性。

Re: 我是誰? 《-你是一堆因緣聚散的結果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4:21 pm
如是因如是果
現代人也許較易理解
就是層層關係的產物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5:46 pm
寂照世間
是的,可以看見的產物,比較容易理解。
而這裏的我是誰,是指所有關係背後的本體。

佛經有講過,我們與諸佛眾生,為同一體。
而拉瑪那大師所教的參究“我是誰”?
是在指同一體不生滅的本性、真我。
而不是指在輪迴中會生滅的我。

Re: 我是誰? 《-你是一堆因緣聚散的結果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6, 2023 7:21 pm
有本體是來自我執
如是因如是果 寫:
> 現代人也許較易理解
> 就是層層關係的產物
這崁只能靠自己認真細心觀察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日 8月 27, 2023 3:52 pm
寂照世間
真我 --- 拉瑪那•馬哈希 開示系列二

【拉瑪那教導的精髓,
也就是他一貫的主張 - -
唯一的“真實”存在於我們之內,
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體驗到它,
於一切存在之萬物,
它同時既然本源,又是主體,又是真實本性。
他曾經用過許多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
用以彰顯那無可分割的“真實”所展現的種種面向。】
『真我』
這是他使用最頻繁的詞彚。
他對此詞的定義是 - - 真我 (Atman ) 或真正的“我”,
它和一般的感覺經驗不同,
不是那種察覺到有個個體性的經驗,而是種非個人、含攝一切的覺知。
這個“真我”不可以和個體的“自我”相混淆,
他說後者自我,本來並不存在,
是由心智所編造出來,並足以蒙蔽對真我的真正體驗。

根據他的主張,真我一向存在,也一向在我們的經驗中。
不過他強調,
唯有當那些心智自我局限的種種習氣都消除時,
我們才能有意識地去如實覺知它。
所謂證悟真我,就是永久而連續不斷地覺知真我。


『存在 – 本識 – 妙樂』
這是個梵語複合字,根據拉瑪那的教導,
真我是種純然的“存在”( Sat ) ,是主觀覺知有個“我是”,
但是完全沒有任何「我是這個」或「我是那個」的感覺。
真我沒有主體、客體之分,只是覺知有個“存在”。
因為這覺知是種意識,所以它被稱為“本識”。
根據拉瑪那的說法,這種“本識”的直接體驗是無間的妙樂境界,
因此,它也被形容成為“妙樂”( Ananda )。

“存在”、“本識”、“妙樂” 代表三個面向,經驗起來卻是一個整體,
而不是說真我有三種分離的屬性。
它們是無可分離的,正如同水不可分離屬性是潮濕、透明與流體。
► 顯示劇情透露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不識本心學佛無益

發表於 : 週日 8月 27, 2023 8:20 pm
佛教無我沒有真假
識得本心方才起修
善觀因緣和合關係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發表於 : 週二 8月 29, 2023 1:50 pm
寂照世間
如何證悟真我(上)--- 拉瑪那•馬哈希開示系列三


..........................................................
拉瑪那偶爾會在開示中將心靈路上的求道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為他談起真我的真實本性,立刻就能證悟真我。
第二類人,需要些時間反思,然後才能穩固地覺知真我。
第三類人,比較不那麼幸運,
因為他們往往要經過許多年精進的心靈修行,才終於達成證悟真我的目標。

拉瑪那有時以爆炸為喻來形容這三種層次:
1.火藥只需要一點星火就能引爆;
2.煤炭則需要短時間的火力來引燃,
3.受潮的煤炭就要先曬乾後,長時間放在火中才會開始燃燒。

為前兩種人說教時,拉瑪那會告訴他們,真我是唯一的存在,
我們只要不再因循執著於對自己的錯誤知見,
就可以直接地、有意識地體驗到它。

他把那些錯誤知見統稱為“非真我”,
因為它們是由錯誤的知覺和感覺積聚而成的一種妄覺,
是以為真我就只限於這個身體心智而已。

一旦不再視自己為存在於這個特別身體之中的“個人”,
所有積聚而成的錯誤知見就會瓦解;
取而代之的,則是對真我清晰而永恒的覺知。
對於這個層次的人,他的教導就不涉及努力或修行。
唯一必要的,是明白真我不是什麼可得的目標,
它就只是那遍在的覺知,
但只有捨棄關於“非真我”的那些固執成見才有可能顯現。
............

Re: 我是誰? (拉瑪那.馬哈希) 《-四處攀緣,亂搞關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29, 2023 5:15 pm
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事情總是愈描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