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5 頁)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2, 2022 10:11 am
由 周善為
法相唯識宗所說八識,是就功能作用上,說識的八個面向,而總為一識。如是八識,畢竟一體,雖可分論之,然不可切割。今,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殊不知,若第六識確屬色法,則第七識亦屬色法,若第七識確屬心法,則第六識亦屬心法。如今分割六七,豈非自語矯亂?
又,大開眼界君,據《雜阿含273經》「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意法因縁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主張「觸後才生起受想思等心法,第六識和其他五識都是出現在觸前,這清楚證明第六識根本不是心法」。
殊不知,佛所說一切法,無非事後回溯,教令學人反思,一切凡夫外道,俱生我法二執,焉得回到觸前?
又,大開眼界君,據《大寶積經》「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主張「受想思等心法,是『名』所發起的心理活動。『名』是第七識,根本不是第六識」。
據《大乘百法明門論》,心法有八: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心所有法則有五十一,其中遍行五:作意、觸、受、想、思。顯然,第六意識屬於心法,受想思觸作意則屬心所有法,而非心法。
名色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五蘊之總名也。受想行識之四蘊為名,色蘊之一為色,受等之四蘊,皆心識之法,而無形體之可見,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蘊之一,為極微所成有質礙之物體,故謂為色。色者質礙之義,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漸漸生長,五蘊完具,謂之名色支。大乘義章四曰:「言名色者,心從詮目,故號為名。身形質礙,稱之為色。良以心法冥漠難彰,非詮不辨,故從詮目說以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質礙之法謂之為色。」法華玄義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論十,有四釋。其第三釋曰:「隨名顯故。」同光記八曰:「隨名顯故者第三解,無色四蘊相隱難知,隨名顯故,標名稱故。婆沙云:有說色法塵顯,即說為色。非色微隱,申名顯故,說之為名。」
綜上所述,「『名』是第七識」之說,顯然牴觸諸經諸論,「第六識屬色法」之說,顯然無稽。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2, 2022 10:51 am
由 訪客
您更說第七識屬色法物質?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2, 2022 2:39 pm
由 訪客
五受陰詮解的探究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5:50 pm
由 訪客
綜上所述,「『名』是第七識」之說,顯然牴觸諸經諸論,「第六識屬色法」之說,顯然無稽。
最後由 周善為 於 週四 2月 03, 2022 9:27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在何處?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7:14 pm
由 周善為
在凡夫位上,據《大乘百法明門論》說,心法有八: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固然,第六意識屬心法。
但在諸佛如來果地上,如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佛所說的一切法,唯假施設,所謂“但有名”爾。故說第六意識屬色法,亦可也。
否則,如《雜阿含254經》所說:「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乃至無常。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意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者,如何能夠成立?
有人舉《雜阿含322經》「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為證,堅決反對。
周某便答他: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一切法唯假施設,所謂“但有名”,而不可得。《雜阿含254經》說:「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意堅住者,如如不動,故無所得。《雜阿含322經》亦說:「眼等六根內入處,不可見。」不可見者,亦不可得也。顯然,您是錯將所謂「一切法唯假施設,一切法但有名」,而不可得之名色,當成可得、可見了。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9:21 pm
由 訪客
有質有形稱色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9:38 pm
由 訪客
佛說五蘊,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云何色蘊?謂四大種及大種所造色。云何四大種?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此復云何?謂地堅性、水濕性、火煖性、風輕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云何四大所造色?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及觸一分、無表色等。造者因義。根者最勝自在義、主義、增上義,是為根義。所言主義,與誰為主?謂即眼根與眼識為主,生眼識故。如是乃至身根與身識為主,生身識故。
云何眼根?謂以色為境,淨色為性。謂於眼中一分淨色如淨醍醐,此性有故眼識得生,無即不生。
云何耳根?謂以聲為境,淨色為性。謂於耳中一分淨色,此性有故耳識得生,無即不生。
云何鼻根?謂以香為境,淨色為性。謂於鼻中一分淨色,此性有故鼻識得生,無即不生。
云何舌根?謂以味為境,淨色為性。謂於舌上周遍淨色、有說此於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識得生,無即不生。
云何身根?謂以觸為境,淨色為性。謂於身中周遍淨色,此性有故身識得生,無即不生。
云何色?謂眼之境,顯色、形色及表色等。顯色有四種,謂青、黃、赤、白。形色謂長短等。
云何聲?謂耳之境,執受大種因聲、非執受大種因聲、俱大種因聲。
諸心心法是能執受,蠢動之類是所執受。執受大種因聲者,如手相擊、語言等聲。非執受大種因聲者,如風林駛水等聲。俱大種因聲者,如手擊鼓等聲。
云何香?謂鼻之境,好香、惡香、平等香。好香者,謂與鼻合時於蘊相續有所順益。惡香者,謂與鼻合時於蘊相續有所違損。平等香者,謂與鼻合時無所損益。
云何味?謂舌之境,甘、醋、醎、辛、苦、淡等。
云何觸一分?謂身之境,除大種,謂滑性、澁性、重性、輕性、冷、飢、渴等。
滑謂細軟,澁謂麁強,重謂可稱,輕謂反是。煖欲為冷,觸是冷因,此即於因立其果稱。如說諸佛出世樂、演說正法樂、眾僧和合樂、同修精進樂。精進勤苦雖是樂因,即說為樂。此亦如是,欲食為飢、欲飲為渴,說亦如是。已說七種造觸及前四大十一種等。
云何無表色等?謂有表業、三摩地所生、無見無對色等。有表業者,謂身、語表,此通善、不善、無記性。所生色者,謂即從彼善不善表所生之色。此不可顯示,故名無表。三摩地所生色者,謂四靜慮所生色等。此無表色,是所造性,名善律儀。不善律儀等亦名業,亦名種子。如是諸色,略為三種:一者可見有對、二者不可見有對、三者不可見無對。是中可見有對者,謂顯色等。不可見有對者,謂眼根等。不可見無對者,謂無表色等。
Y0042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卷/篇章 一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Y0042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10:32 pm
由 恆不住
周善為 寫: ↑週四 2月 03, 2022 7:14 pm
在凡夫位上,據《大乘百法明門論》說,心法有八: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固然,第六意識屬心法。
但在諸佛如來果地上,如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佛所說的一切法,唯假施設,所謂“但有名”爾。
故說第六意識屬色法,亦可也。
亂拳打死老師傅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10:50 pm
由 訪客
在其他討論室(也是主張六識是色法)應該和這裡是同一位,
在另一討論室,有人j說;(以為"他)"
只是邏輯推論能力有問題,想不到連基本的名相都不夠了解,
才會有這種奇特的結論,相信有基本佛學常識的人,都可以看
出"你"的問題在哪裡。
另外;本討論室次草法有說"他"'
由 次草 » 週二 2月 01, 2022 2:25 pm
佛經解讀您獨與眾人不同
所以您的話是壞習慣養成的
歷史那麽多人都會看錯
那是非常震撼的事
您對實際都不懂
不敢面對
怎麽會有超人智慧
怎麽解讀是個人自由
我舉的實例再簡單不過
連這個都否定掉
那就該另當別論了
盡管有基本佛學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他的問題在哪裡,
但他還要讓我們[大開眼界],不知是要感謝他,還是覺得
他幼稚又好笑,而盡量不要招惹他,讓他像堂堂一樣時間到了
自然會覺醒!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11:25 pm
由 訪客
說[前六識是色法],不但大乘法講不通,阿含經也講不通:
例如雜阿含(298)經文,在談十二緣起的[識與名色]來說,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
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
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云何[色]?
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
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經文說;
[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既然說[四無色陰]當然識陰是[無色陰](心法).
在南傳(《長部經典》卷33):指
[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