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91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佛光山永光法師: 覺,即是覺知、智慧,七種覺醒智慧的修持方法,稱為七覺支。
禪定覺知、智慧覺知,這就是七覺支。
-
二楞子
- 文章: 1315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92
未閱讀文章
由 二楞子 »
非心非佛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8:43 am
二楞子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8:25 am
三十七道品的七覺支細項而已
就循正道而說就好
自創ㄧ些名詞徒增煩惱
問題是,我講給逍遙兄,他聽的懂就好了,這題是為他而開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激動什麼。
沒有人激動,就您激動了~~
您。。。沒有覺知嗎?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93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嗯,那就不理他們就好了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94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眾生不是都有覺知嗎?
禪定後面加個覺知,您腦筋就打結了嗎?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95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雜阿含經》第80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如何修安那般那念滿足四念處「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①。乞食已,還住處,舉衣鉢,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②,端身正坐,繫念面前③,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④,於諸善法心得決定⑤。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身念處「念於內息⑥,繫念善學⑦,念於外息⑧,繫念善學。息長、息短……,覺知一切身⑨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⑩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
受念處「覺知喜ⓕ……,覺知樂……,覺知心ⓖ行⑪……,覺知心行息⑫入息,於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於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
心念處「覺知心⑬……,覺知心悅⑭……,覺知心定⑮……,覺知心解脫⑯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法念處「觀察無常⑰……,觀察斷⑱……,觀察無欲⑲……,觀察滅⑳入息,於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靜明
- 文章: 1019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96
未閱讀文章
由 靜明 »
心無所緣的菩薩境界,是指菩薩現證諸法皆空,無自性可得。
你把無所緣禪修當成菩薩心無所緣的境界了。
次草所說的是正確的,所謂對境無心。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97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心念處「覺知心⑬……,覺知心悅⑭……,覺知心定⑮……,覺知心解脫⑯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
覺知心定,覺知心解脫。
這不就是禪定覺知、智慧覺知,有這麼難懂嗎?
-
靜明
- 文章: 1019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98
未閱讀文章
由 靜明 »
803經,你根本沒看懂。
-
二楞子
- 文章: 1315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99
未閱讀文章
由 二楞子 »
眾生都會吃飯,為什麼不叫禪定吃飯?
什麼邏輯啊??
-
二楞子
- 文章: 1315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100
未閱讀文章
由 二楞子 »
非心非佛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9:00 am
心念處「覺知心⑬……,覺知心悅⑭……,覺知心定⑮……,覺知心解脫⑯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
覺知心定,覺知心解脫。
這不就是禪定覺知、智慧覺知,有這麼難懂嗎?
「我知道我心定了」,心中還掛著這事,定什麼啊?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101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靜明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9:00 am
心無所緣的菩薩境界,是指菩薩現證諸法皆空,無自性可得。
你把無所緣禪修當成菩薩心無所緣的境界了。
次草所說的是正確的,所謂對境無心。
我覺的你先學5樓佛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