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頁 (共 13 頁)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9, 2023 4:49 pm
由 蔡葉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沙塵封眼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3:00 pm
看了諸上所言,大家對於什麼是實修?仍放不開要有所依止的「覺性」才能修行,但按楞嚴經云:
「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這個有所依止的「覺性」可能是個賊媒!
又按
楞嚴經云:「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可見真正的覺性本常住妙明自在,而有所覺知覺見的「覺性」,也恐怕也只是個賊媒!
蔡葉在另題貼文===眾人都[願解如來真實義]。猜錯的確實不少。
心經是在描述眾生人類擺脫生死苦厄的[物理變化],至少是度脫[苦樂]或[類開悟]的人才能知少分。
佛經法指出眾生的兩大命題:[無明妄想]和{般若如來}。或名{眾生妄想執著]和{如來智慧德相}。
佛經法指出眾生人類枉受一切苦厄,是因沒有人人本有現成不生不滅的{如來智慧德相}可用。而不能啟用{如來智慧德相},是因人人慣用著{眾生妄想執著]所害。所以要修學改用{般若}的智慧,就需整治乃至滅除{無明妄想]。
待續=================
心經文:[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指菩薩修學般若已到解脫彼岸。而關鍵在[無無明]也就是菩薩當眾生時個人的{無明]滅失,不再用{無明]操作[名色身],改用{般若如來}動力操作{名色身}。在楞嚴經對眾生人類的身心,有經文描述:[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描述人類身心七大元素的蘊集組合,如舊棉被[舊絮]和[新棉]混合成中古棉。人類父精母卵乃至母胎內外所供應的地水火風,和湛成[名色身]又和{識大]心合湛,並以{識大]為範圍極限。
所以為求{般若}修學而破壞{識大]範圍後,[名色身]改由現成的{空大}元素所蘊即(或楞嚴經稱湛合。又經文:[惟色與空,是色邊際。]當[色蘊]名色身被{識大]所控制時,[五蘊皆識]換成{五蘊皆空}。空大還非接手操控[名色身]和五蘊身心不可,因為原[受精卵]和不死{識大魂]原包養的後台舊主人還是{空大}。
在楞伽經有佛陀一句答問:無明到底是何物?
佛答:因眾生被無明所困,所以不知其為何物。
所以我大膽假設[無明就是識大],為得{般若}當{識大]{識蘊]或十二因緣的{識支]為假想敵,乃至[名色身]的[綁匪]必置之死地而後五蘊重生。
心經文:[亦無無明盡]。原意指:眾生般若功夫深到法界空大已到,無明識大妄想執著崩毀後,五蘊身心與法界諸佛眾生共一身心,所以一位眾生滅失一個{無明]成菩薩,因一位菩薩反而有法界N一1個無明。=無{無明]盡=還有法界無盡數個{無明]。
所以,別怪佛菩薩囉嗦整天度眾生找人訓話,因為菩薩沒事只在[自度身內的無明眾生爾。]=
我的眾生人類的{識大無明投胎魂]涉嫌未經同意綁架[名色身],日久依靠變成操控色身的主人。
雖然{識大綁匪]勞苦功高出國比賽功成利就靠{他],可是作姦犯科[色][識]遭苦也是{他],乃至有人倡導[安樂死],毒殺[色身]企圖擺脫一切苦厄,還真冤殺無辜,應該是殺{無明識大靈魂綁匪]才是。
我也從楞嚴經文[湛入合湛,歸識邊際。]及[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才確認七大元素的{識大]{識蘊]{識支],才是人類生死苦厄的元兇!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9, 2023 10:11 pm
由 Viirya
常常觀察心是否又膠著在外境上
念頭紛飛.一直打妄想而不自知?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9, 2023 10:25 pm
由 怪道1412
從《羅睺羅經》來看佛法的教學
林崇安
(佛學學術研討會─佛學與人生,2002)
第五段經文
爾時,羅睺羅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於如上所聞法、所說法,獨一靜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知此諸法,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爾時,世尊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羅睺羅言:「羅睺羅!一切無常。何等法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如上無常廣說。」
爾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這一段經文指出,羅睺羅尊者已深深體會到佛法都是引導走向涅槃的,他的解脫心智已經成熟,因此釋尊教導他直接觀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的無常;色、聲、香、味等的無常;眼識、耳識、鼻識、舌識等的無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等的無常。這一段的教導可以用《增壹阿含經》卷七(17品1經,安般品)來補充: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將羅雲入舍衛城分衛。爾時,世尊右旋顧謂羅雲:「汝今當觀色為無常。」羅雲對曰:「如是,世尊!色為無常。」
世尊告曰:「羅雲!痛、想、行、識皆悉無常。」羅雲對曰:
「如是,世尊!痛、想、行、識皆為無常。」
是時,尊者羅雲復作是念:此有何因緣,今方向城分衛,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誨我?今宜當還歸所在,不應入城乞食。爾時,尊者羅雲卽中道還到祇桓精舍,持衣鉢,詣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專精一心,念色無常,念痛、想、行、識無常。(T2,p581c)
此處釋尊要羅睺羅(又作羅雲)深入地觀察自己的身心現象:當眼睛看到色法時,在接觸的剎那(即,眼觸)生起了眼識,並且有感受(此處翻譯作痛)的生起,要觀察到受、想、行、識等都是無常;同樣地,耳、鼻、舌、身、意以及相關的觸、識、受等都是無常,如此層層深入觀察自己的身心現象,體會到一切是無常、苦、空、非我等等,最後,就能不再執著自己的五蘊、六處,從世間解脫而不再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了。...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一切浮塵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乃至「純大苦聚滅(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雜阿含第335經)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9, 2023 11:08 pm
由 Viirya
三皈依也是實修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30, 2023 8:09 am
由 普通人
Viirya 寫: ↑週三 3月 29, 2023 10:11 pm
常常觀察心是否又膠著在外境上
念頭紛飛.一直打妄想而不自知?
也許是智慧衝到前頭,尊者說沒有定力,心沒有力量還要去觀心就變成觀慧的雜染,就迷失在法上。以上是我從尊者聽來,請參考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30, 2023 9:35 am
由 二楞子
現量,是目前自己懂的正見所展現出來的智慧
比量,是自己尚不懂的正見,依現實的觀察而得之體證
我們[依這些智慧正見],保持能「時時觀照所緣」
這就是安住在覺性
一天之中,不會只有覺知,還有抉擇
抉擇其ㄧ是依現量的正見智慧,不需經過思考
但碰到令生煩惱的事,經過靜、淨的思考(禪那)
這是其二而得衍生出解決煩惱的比量智慧
如此覺性的安住便能使得正知現量比量循環增上
使得煩惱愈來愈少
而能導向這目標就是戒定慧三學、三十七道品
依此而能有所進步、減少煩惱
那便是叫實修了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30, 2023 8:36 pm
由 怪道1412
中部第六二教誡羅睺羅大經(卷七)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早著衣,執持衣鉢,為乞食入舍衛城。具壽羅睺羅晨早著衣,執持衣鉢,隨世尊後行之。於是,世尊回顧呼具壽羅睺羅曰:「羅睺羅!凡過去、未來、現在之色,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卑、或貴,或在遠、或在近,一切之色乃『其〔色〕非屬於我,我非是此〔色〕,此〔色〕非有我。』如是,對其〔色〕應以正慧如實觀之。」〔羅睺羅曰:〕「世尊!唯色耶?善逝!唯色耶?」〔世尊曰:〕「羅睺羅!色和受;羅睺羅!〔色〕和想;羅睺羅〔色〕和行;羅睺羅!〔色〕和識;亦如是也。」
////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前[增壹阿含]說無常,此經說無我
(先建立無常、無我想,後修習安般之法,,,羅睺羅尊者證阿羅漢,順得涅槃)
於是,具壽羅睺羅〔心念:〕「今誰從世尊面前已受教誡,而將入村里行乞者耶?」由其〔行乞〕還而於一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置,面前現念〔分明〕。具壽舍利弗見具壽羅睺羅於一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置,面前現念,對具壽羅睺羅曰:「羅睺羅!汝宜修習【出入息念】,羅睺羅!已修習,已多修習出入息念,則有大果、大福利也。」於是,具壽羅睺羅於晡時宴默而起,詣世尊處。〔詣已,頂禮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羅睺羅白世尊曰:「師尊!出入息念如何修習之?如何多修習而有大果、大福利耶?」
影片連結:
095.佛陀對羅睺羅的教導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9:15 am
由 大開眼界
非心非佛 寫: ↑週日 3月 26, 2023 7:48 pm
修錯就是四禪八定,修對才有可能開發智慧。
佛陀要求弟子都必須有
四禪能力, 所以四禪並不是
修錯的結果;
反而, 四禪是修佛的
最基本條件
若不具
第四禪, 就沒能力進入
正式修佛行列, 無法證得
四無量心 四念住 四聖諦 乃至入菩薩乘
《大般涅槃經 》
...不久之間即得初禪。乃至得於第四禪。復更修習四無量心。阿難。大善見王又教夫人及以婇女令修四禪
《禪法要解》
第四禪名爲真禪。餘三禪者方便階梯。
是第四禪譬如山頂。餘三禪定如上山道。是故第四禪。佛説爲不動處.....
行者得此第四禪。欲行四無量心隨意易得。欲修四念處修之則易。欲得四諦疾得不難。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9:26 am
由 大開眼界
.
《首楞嚴經》
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
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爲迴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爲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爲空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
上面經文說, 在第四禪才分道揚鑣,論輸贏:
1. 修對, 在第四禪 會轉進菩薩乘:初地 二地 三地....
2. 修錯, 在第四禪 會轉進無色界四空定(頑空)
註:
有頂色邊際=第四禪(色界最高層)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9:49 am
由 大開眼界
由 非心非佛 » 週日 3月 26, 2023 8:07 pm
由 二楞子 » 週日 3月 26, 2023 8:01 pm
佛法的「覺」是什麼意思?
覺就是覺性,純然的覺知,本覺本知。
《般泥洹經》
昔我行道。見力藍坐樹下。是時道上。五百乘車過。有人後到。下車問比丘。見前群車不。答言。不見。又曰。寧聞車聲不。答言。不聞。曰時臥耶。言我不臥。自思道耳。其人歎言。車聲哅哅。覺而不聞。用心何專。
佛法的「覺」並不是「
見聞覺知」的「覺」
「見聞覺知」是:透過
眼耳鼻舌身意所得到的
認知,
佛法的「
覺」則只是一種
覺性,而不是一種
認知
舉例來說:
打坐時精神專注,這時只有
覺性,沒有
認知
Re: 這題談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10:46 am
由 周善為
大開眼界 寫: ↑週五 3月 31, 2023 9:26 am
.
《首楞嚴經》
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
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爲迴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爲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爲空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
上面經文說, 在
第四禪才分道揚鑣,
論輸贏:
1. 修對, 在第四禪 會轉進
菩薩乘:初地 二地 三地....
2. 修錯, 在第四禪 會轉進
無色界四空定(頑空)
註:
有頂色邊際=第四禪(
色界最高層)
《首楞嚴經》的當機者,也包括菩薩種姓學人在內,並非單止說給二乘聲聞種姓學人聽的,例如卷四所說「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大開君所說「佛陀要求弟子都必須有四禪能力, 所以四禪並不是修錯的結果;反而, 四禪是修佛的最基本條件
若不具第四禪, 就沒能力進入正式修佛行列, 無法證得四無量心 四念住 四聖諦 乃至入菩薩乘亅云云,並無經證。
《大佛頂首楞嚴經f卷四》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雲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