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1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1."四十餘年未顯真實"---這句到底顯實了嗎?
還是這句也是假的?
2.經中言:初說,中說,今說皆說無常苦空無我。
說無常苦空無我,到底顯實了嗎?還是無常苦空無我也是假的?
1.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不能根據這句經文說:無量義經顯實否。
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指的是:
初說:四諦法。中說:十二因緣法,摩訶般若,華嚴海雲
以上皆未顯真實,只是誘進方便法而已。
這有問題嗎?

2.我為什說:無量義經也未顯真實。
因為初說,中說與今說(無量義經)內涵並無不同。
經文: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或許你會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不能依此論斷無量義經顯真實否。

問題就出在:文辭是一,義差異,得法道果異。

顯真實,顯的是什?佛真實身(法華經中即有如來全身)
真實身決定不是‘’義‘’,真實身是實體。
義不及於體,譬如鑽石說明書再詳盡也不會是鑽石實體。
換言之:真實體不是“義”能顯現的。
真實體是可以眼見的 可以得到的。(佛性可眼見可得)
義不可見不可得。(無量義經法果道不可見不可得)

再:
佛說完無量義經,入無量義三昧,從三昧安詳而起始說法華經,是為顯真實。(法師品)....此時才顯真實,同時證明無量義經並未顯真實。

所以我敢確定:無量義經未顯真實。
但從“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可以確定:顯真實時機已到。
才有接續的法華顯真實。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2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經文: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
有點訝異對同一段經文
我們的差異就蠻大的
這段我的看法---純粹就是論述過去曾經做過的事情
三轉法輪是佛做過的事,然後在說當時他說了甚麼(例如佛說過--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這些都是佛做過的事,現在只是回憶錄,不是嗎?
至於為何要提以前做過的事?要提這些回憶錄?
因為他準備要開始述說他真正的本懷了
就是--普渡眾生
等於說--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本懷
也要眾人不要只學他以前的法,還要兼顧他真正的本懷
就是這樣而已
不能認為或是翻成--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這些法都是假的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3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
這段也是在論述事實而已,不是嗎?
同一個佛法,論壇上每個人學起來就各自不一樣了,不是嗎?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4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這段也是在論述事實而已,不是嗎?
同一個佛法,論壇上每個人學起來就各自不一樣了,不是嗎?
從義跟從體,不一樣。

義,不能見體,不見故不可能得體。

經中所言真實,是體非義。

另外,真実會有二嗎?

法華既顯真實,無量義經豈顯真?

法華經中直說:此經顯真實。
無量義經顯真實之語何在?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5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因為他準備要開始述說他真正的本懷了
就是--普渡眾生
等於說--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本懷
也要眾人不要只學他以前的法,還要兼顧他真正的本懷
此言差矣!
以前的法要捨棄 ,而不是要留者。
照你的說法:
要眾人不要只學他以前的法,還要兼顧他真正的本懷。
請問:你這句話有表達出:未顯真實嗎?
依你的解法,佛不會說: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6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這些都是佛做過的事,現在只是回憶錄,不是嗎?
至於為何要提以前做過的事?要提這些回憶錄?
因為他準備要開始述說他真正的本懷了
就是--普渡眾生
普渡眾生?
請問,普渡到什境界?
以什法普渡?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7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禪門的見性成佛,見性是見什性?真如性還是佛性?
連這點都搞不清楚,談什菩薩道,乃至說什麼“對成佛的看法”?
都不是空談嗎?
==================================
據我認知,明心見性才是禪門較普遍說法
見性成佛也有,但不是主流
甚至有些禪師連佛字都不喜歡

而禪宗跟菩薩道
說真的關係很薄弱
禪宗跟解脫道關係反而很接近
如果這兩個再跟成佛扯上
那這議題太過廣泛,難以聚焦
恕我沒想要這種空泛亂槍式討論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8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普渡眾生?
請問,普渡到什境界?
以什法普渡?
=================
發心發甚麼心?
凡夫能發甚麼心?
那就不要發是嗎?

一次只能走一步,無法一次登天
那就不要走是嗎?

若我,能度甚麼眾,度到哪裡
還是那句話--盡己所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就是了
甚至連度都談不上
甚至只能說是小小的幫助
但都可以,都是我所能邁出的一小步
我只問這步邁出了沒
我是不是願意,持續能邁無量步
我從來沒想過這步只能是要登天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89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代碼: 選擇全部

據我認知,明心見性才是禪門較普遍說法
見性成佛也有,但不是主流
甚至有些禪師連佛字都不喜歡

而禪宗跟菩薩道
說真的關係很薄弱
禪宗跟解脫道關係反而很接近
如果這兩個再跟成佛扯上
那這議題太過廣泛,難以聚焦
恕我沒想要這種空泛亂槍式討論
無法解說直承就是了!
說什‘’空泛亂槍式討論‘’?

連禪門見性的性指什都不知道,還振振有詞!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90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若我,能度甚麼眾,度到哪裡
還是那句話--盡己所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就是了
甚至連度都談不上
甚至只能說是小小的幫助
但都可以,都是我所能邁出的一小步
我只問這步邁出了沒
我是不是願意,持續能邁無量步
我從來沒想過這步只能是要登天
你前說“普渡眾生‘是指你自己嗎?
我們討論的是釋尊出世本懷,因為佛陀本懷,經典上不是像你說的‘普渡眾生”,所以我要問清楚。

請出示無量義經顯真實的經證或理據!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金剛經》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91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講解真如法性)。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 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講解佛性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