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頁 (共 107 頁)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5:30 pm
由 新老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佛性在那裡?
佛性在我們的見聞覺知裡。能見、能聞、能覺、能知者,不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若然,何以人死後,其眼耳鼻舌身尚在,卻不能見聞覺知?
眼耳鼻舌身 乃由地水火風四大而成的色法。地水火風無知覺,故由地水火風而成的眼耳鼻舌身亦無知覺。有知覺者,乃我們的佛性。佛性在眼根起能見的作用、在耳根起能聽聞的作用、在鼻根聞氣味、在舌根嚐味、在身覺觸、在意能思想。所以實實在在能見聞覺知者是佛性,又稱為六根之性。在耳根稱為聞性、在眼根稱為見性。楞嚴經經文所講的見性非指明心見性,是指在眼根能見的佛性。名詞雖然相同,意思不同。
佛性不但在我們的六根裡,佛性亦遍於宇宙萬法。「萬法唯心所現」,宇宙萬法都是從真心而現。即萬法即真心。開悟之人見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法王身即法身,又即是佛性。如果你想明白宇宙萬法,你可以參究一下自己的佛性,要迴光返照的去參。參到無明盡,智慧圓滿,你就明白宇宙的起源。
修証了義──題目中的了義,與一般佛經的解釋不同。通常大乘經所講的了義法,是「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即事即理,名為了義。
例如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等大乘經典,所講的都是了義之法,稱為了義經,若是厭生死求涅槃,厭煩惱求菩提,是為不了義。是故小乘經名為不了義。現在楞嚴經經題所講的了 義乃指了悟密因的道理。修証指從密因 所起的了義修,因了義修而得的了義証。首先一定要因果相符。佛果是不生不滅,故必定要以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稱為了義因。不可以用生滅的因 去求不生不滅的果──因果都不相符。何者無生滅?佛性無生滅。有生滅者 是我們的妄想。一時想東、一時想西,生滅不停。佛性則如如不動,無生無滅。想東想西是第六意識心。用生滅的識心去修行,永不得佛果。
既然佛性在六根裡,是故應從根性起修。以不生不滅的根性 為因地心修行,自然証到不生不滅的佛果。惟是首要大開圓解──即是要悟到此不生不滅的根性──就是了義。未悟以前不稱為了義。悟後從性起修,迴光返照,照到無明盡,本有的佛性全體 顯露即成佛。即是說,捨識用根是了義修;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了義証。故謂修証了義。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5:31 pm
由 新老怪
佛性在那裡?
佛性在我們的見聞覺知裡。能見、能聞、能覺、能知者,不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若然,何以人死後,其眼耳鼻舌身尚在,卻不能見聞覺知?
眼耳鼻舌身 乃由地水火風四大而成的色法。地水火風無知覺,故由地水火風而成的眼耳鼻舌身亦無知覺。有知覺者,乃我們的佛性。佛性在眼根起能見的作用、在耳根起能聽聞的作用、在鼻根聞氣味、在舌根嚐味、在身覺觸、在意能思想。所以實實在在能見聞覺知者是佛性,又稱為六根之性。在耳根稱為聞性、在眼根稱為見性。楞嚴經經文所講的見性 非指明心見性,是指在眼根 能見的佛性。名詞雖然相同,意思不同。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5:54 pm
由 新老怪
以上七番皆破妄心(識)無住處。有人謂是七處徵心。實乃七番皆破妄識無住處。妄心者,乃我人的貪瞋癡慢疑諂曲妒忌,是生死的根本。若不斷除妄心,就算想証小果聲聞也不可能,更遑論成佛。要破除妄心,首先要知其所在。如討賊,必定要知賊巢之處,則易於剷除賊人。佛問阿難:「唯心與目,今何所在?」阿難答言在內、在外、在中間,甚至一切無著,名之為心,都被佛一一破盡其妄情。
其實何只阿難錯認妄心在內、在外、在中間,相信很多人都有此。阿難是在代我們而答。釋迦佛七番破妄心無住處,其意是 指妄心無實體。無實體故不會 佔有一個空間,是故妄心無所在。使我等了知 既然是不可得,當然要捨去妄心。捨去了平常執以為真的妄心後,豈不是無心?絕不。
平常執以為真的妄心 乃杳無失蹤跡可尋。覓心了不可得。覓心了不可得之時,即此不可得就是心的實相,就是真如心。所謂「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無相光中常自在。」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6:03 pm
由 新老怪
六根的用 是見聞覺知,六用唯是一心,所以釋迦佛 以見代表見聞覺知,向阿難指出六根之性 就是真心,亦即是上來二根本中的真本。希望阿難能夠捨去妄識,而用根性修首楞嚴大定。
楞嚴經所講的根性 與一般所講眾生的根性 是同字不同義。
眾生的善惡習性 稱為根性;
楞嚴經所講的根性 乃指六根中的性,亦即是本覺真心。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6:06 pm
由 新老怪
見跟明暗的色塵之境 全無關係,此謂之脫塵。
盲人能見暗,証明他能見的體性 與有眼人一樣,
亦証明能見的不是眼根,此謂之脫根。
見性 脫根脫塵,離卻根塵,自有其獨立的體性。
所謂「迥脫根塵,靈光獨耀。」不是眼見,是心能見。
迥脫根塵,靈光獨耀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二 9月 28, 2021 6:33 pm
由 新老怪
時序寒冬,來看一則與寒冬有關的禪宗公案:雪峰禪師參拜洞山良價祖師時,曾問道:"寒暑到來時如何迴避? "
洞山祖師說:"何不到無寒暑處去? "
雪峰禪師又問:"何處是無寒暑處? "
洞山祖師回答說:"寒時,寒殺閯黎;熱時,熱殺閯黎。 ”
對於這則公案,胡蘭成先生註釋說:"如在大寒酷暑而無寒暑。 "又有人解釋說,洞山祖師的意思要我們與炎熱、嚴寒渾然一體,要"順其自然",炎熱時享受炎熱的樂趣,寒冷時享受寒冷的樂趣。 保持一種恬淡快樂的心情,保持一種無欲無求、無拘無束、無掛無礙的好心境。 如此心境,如此境界,何等灑脫,何等自在!
不過,上面的兩種解釋 筆者都不同意,雖然禪宗公案是直指人心 而不可解釋的,若要牽強解釋的話,筆者倒是認為,洞山祖師道:"何不到無寒暑處去? "意思是說,為何不觀照寒與暑 都是我們的妄念所生呢?
就實而言,寒與暑都是當體即空的,從這裡觀照,自然可以了知 一切法都是當體即空的。
雪峰禪師又問:「何處是無寒暑處? "
雪峰這位老先生,真會瞎攪和,好端端的一碗八寶粥,竟然被他攪進了幾粒老鼠屎。 洞山祖師依然老婆心切,瞪眼道:"寒時,寒殺閯黎;熱時,熱殺閯黎! "閯黎,全稱為阿閯黎,指出家人而言。 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筆者認為,觀照寒冷時,"能觀"的主體是"我","所觀"的物件是"寒冷",既然所觀的寒冷是當體即空的,同理,能觀的我 也是當體即空的,"我空"即是"殺閯黎"的意思。 觀照炎熱時亦如此。 唯有能所雙亡,人法俱空,才是開悟見性的基礎。
筆者在這裡用了「觀照」二字,卻不知被六祖慧能大師大聲呵斥道:「唯論見性,不論止觀! "為什麼? 止觀是相待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之性乃為佛性。 如實而言,筆者第一眼 看到這則公案時,直覺告訴我,這裡的寒暑 並非世俗意義上的,而是譬喻眾生的愛煩惱與見煩惱。 若展開來論述,又是洋洋灑灑幾千言。 佛在《法華經》中一再教誨我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筆者卻在這裡胡言亂語,喋喋不休,殊不知如來的大棒子 早就在頭頂盤旋半天了。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三 9月 29, 2021 7:30 am
由 新老怪
"馬祖野鴨"公案。
百丈懷海禪師,"師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 祖曰:「是甚麼?」 師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也?」 師曰:「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 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師於言下有省。 '[《五燈會元》卷3 ]
百丈懷海(未悟前)陪侍馬祖大師行走時,見一群野鴨飛過,這與上述"仰觀虛空鵝雁"公案是否很相似。 馬祖見到此天然禪機、現成公案,就問道:這是什麼? 百丈依眼識所見的境界說:是野鴨子。 這就是眾生所說野鴨子眾生。
馬祖進而勘驗道:野鴨子什麼地方去了? 這是馬祖會歸自性,提示自佛世界內的野鴨子眾生在那兒,此為如來說非眾生。 百丈仍以意識情解回答說:飛過去也。 這仍落入眾生知見眾生的無明中。
讀者想一想,百丈見野鴨子飛過去了,就如實答馬祖,為何馬祖就扭百丈的鼻子? 野鴨與鼻子 又有何幹系? 若人會得馬祖伸手扭百丈鼻子的機鋒,就明白如來說非眾生,"彼非眾生 非不眾生"之玄機密意了。 百丈鼻子扭痛,就大叫起來。
馬祖趁熱打鐵鉗錘道:又說野鴨子飛過去了也。 此時百丈不是著眼於身外天空中的野鴨子,驀然反觀內照,見到自佛世界內"虛空鵝雁"的境界;在馬祖伸手扭自己鼻子上,見到師徒千里同風 一鼻孔出氣的見性境界,恍然大悟。
為何百丈祖師能於此契入? 如果實在沒個頭緒,大家就參何為「野鴨子」? 何為「鼻子」? 說野鴨子,則非野鴨子,是名野鴨子。 說鼻子,則非鼻子,是名鼻子。 參! 若人會得此祖師禪案,就明白如來禪的「虛空鵝雁喻」,也明白本經"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的密意。
又道飛過去也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三 9月 29, 2021 7:43 am
由 新老怪
"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
禪門有言: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這是見性開悟的甚深境界,通於祖師禪和如來禪。 此句可解釋為,處於此岸複位臣者的三界六道眾生,知見立知,為無明本,墮於生死輪迴中;處於彼岸仰位君者的三世諸佛,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清淨。
從此岸如何到達彼岸呢?
一是唯識明心,親自觸證如來藏的本來清淨涅槃的自性,由此悟到 無眼耳鼻舌身意 乃至無智亦無得的境界。
二是禪悟見性,契會自佛世界內 幻人作幻事的般若波羅蜜如幻法,從而見猶非見,知見無見。 這是見性開悟後 轉意識的依他起性 為妙觀察智之慧眼境界。
三是契入觀世音菩薩 耳根圓通法門,入流亡所乃至十方圓明的空平等地的見性境界。 這是見性開悟後 轉末那識的遍計所執性 為平等性智 虛空無為的境界。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三 9月 29, 2021 8:07 am
由 新老怪
˙從事相上看,有六道四聖的十法界,有淨土和穢土之別;有聲聞乘緣覺乘 菩薩乘之別,聲聞乘 又有四向四果之階位,菩薩乘又有五十二階級;還有宗門教下的區別,宗門有二系五宗七家,教下有賢首、天臺、唯識、三論、淨土、律宗、密宗等分別;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從理體上說,以上分別 都歸本為如來藏的 妙真如性,萬法歸一,一歸真如佛性,從此性體的角度來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三 9月 29, 2021 8:16 am
由 新老怪
˙空平等地,是如來禪的末後句境界。
禪宗西天七祖婆須蜜尊者的傳法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也說偈曰:"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法記中,有關一子地的機鋒語錄很少,大多都是空平等地的機鋒語錄。
由於末法時期佛門人根性羸弱,大多數學人搞不清大涅槃"空平等地"與"虛空外道"和"一念不生"的分際。
例如,曹洞宗天童正覺祖師的默照禪,本義是說空平等地的見性境界,可是後人往往將其作為 參禪開悟的入門功夫,由於倒果為因,所以就墮落一念不生 弄識神的頑空無記境界中去了。 是故禪宗祖師更多的是用"一子地"或其他機鋒來勘驗學人,
仰山祖師勘驗香嚴禪師就是典型一例。
菩薩觀無所有空,如同香嚴禪師所說:"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連得立錐之地也無,就是無所有空的境界。
因為許多未明心見性者 錯將意識住於觀想虛空 或"一念不生"的念頭上,作為空平等地的見性境界,所以仰山祖師勘驗曰:" 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
後來香嚴又說出一子地的見性境界:"我有一機,瞬目視伊。 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仰山乃報溈山和尚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三 9月 29, 2021 4:35 pm
由 新老怪
"南泉去來"公案。
南泉普願祖師。 師將順世,第一座問:「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師曰:「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座曰:「某甲隨和尚去還得也無?」 師曰:「汝若隨我,即須銜取一莖草來。」 師乃示疾,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 言訖而逝。 [《五燈會元》卷 3 ]
南泉祖師臨圓寂前,首座問: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南泉說: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大家需在祖師眼光落地處參究。 首座說:我隨和尚一起做牛去好嗎? 南泉幽默地說:你若隨我做牛,必須口中銜著一莖草亦步亦趨。 若人認為,祖師已大悟,已得不可思議解脫,故不在意是否做牛的事。 如果這麼會,就把自己的悟門堵住了。 若人會得南泉的水牯牛,會得弟子做牛所銜那一莖草,就契入祖師禪最初句的見性境界,也明白"狸奴白牯卻知有"的部分玄機密意了。
開示牛草公案后,南泉示現臨終的病相,告訴弟子們:星眼翳目燈華幻境已很久了,不要說我有去有來也,話音剛落就圓寂了。
˙南泉祖師最後一句話的禪意是,
"星翳"指正法眼藏內的法眼,
"燈幻"指正法眼藏內的法藏,
"亦久矣 "指正法眼藏內的法。
全句連貫起來的意思是,我此生就如同幻人作幻事的星翳燈幻,
b從七轉識的角度來看,好像是煞有介事;
a但從自佛世界自性行者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沒有來去等境界可言。
這就像看電影,我們七轉識將幕布上面的影像 視為有血肉、有情感、有境界、有始終的東西,但是幕布上的影像自身 又有何血肉、情感、境界、始終可言呢?
廣欽老和尚圓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無來亦無去,沒有事",與南泉祖師的"勿謂吾有去來也"如出一轍,真可謂:千余年同風,同鼻孔出氣,都在說"三世諸佛不知有" 的見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