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頁 (共 47 頁)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5:52 pm
由 恆不住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隨機談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6:02 am
再來談談個人看法好了,大家聽聽就好,聽不懂或不以為然的,個人都接受,也不想多回覆。
其實所謂的捨識用根,一聽就知道,這問題大了?
這在禪宗裡鐵定是沒開悟的,因為一定是先知有識,然後才會知道要去捨?都已在識裡了,
這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都混在一起了,已是頭上覓頭,是還能捨什麼?
再來眾生無始以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無始無明,本就本有,
所以眾生的存在自是本有,佛也是後來才成佛,而所有諸佛,之前也是眾生,既是眾生,則後又如何能得證?
當然仍是先依妄,而後才是能離妄,所以佛才會說,仍是依汝六根,雖依六根,但絕不會是以妄取妄,
到最後通通是妄,而說什麼捨識用根的?
再來如依唯識宗理論,則交光法師仍是錯的,根、境、識這三者,其實本就是同一個,一般觀念,
是根與境合則成識,但其實根與境,本就是識之所顯,本就屬於識的一部分,
第八識(這是總稱,可細分成八個識)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而根與境,其實就是識的見分及相分所變現而成,其本身也是識,而根與識本就相同,同是妄相所顯,
則又如何能捨識用根?這就外行了?
回:
隨兄法安
大家討論一下
禪宗絕不是用識,反而是用根來開悟,這從楞嚴經耳根圓通一開始就是用耳根聞性。
楞嚴經:[「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又六祖大師: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正是用意根知性無我性來開悟。
以上證明,其中都沒有用識,反而是用根。
這是甚麼操作呢?
楞嚴經云:「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正如太陽銷冰霜,慧日破諸暗。
所以
交光大師說:
「
一者決定不用識心。以其與大定為生冤家。眾生於斯。少有執吝。則於真心大定。終不可見。何況能成。以此識詐現心相而實非心。詐現定相而實無定。卒以障盡真心本定。令凡外權小如生盲也。」
二者決定認取根性。以眾生根性。即是真心。亦即自性本定。此由眾生將全分如來藏性。迷成十八界。而其實體。在六根中。六塵但是根影。而六識又是塵影。眾生反認至虗識心。而全昧至實根性顛倒。莫此為甚。」
楞嚴經云: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壇經:
「不思善不思惡」壇經:[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6:10 pm
由 恆不住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11:05 am
路過。
有學友批論 "捨識用根" (出自交光大師提出的~ 用根不用識)。
也有學友認為...反對 "捨識用根"的人.... 笑屬人。
====
其實這已經幾百年來的老問題了,基本無解 !
對於一般初學者,這題真的無解。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反正只是口水禪法,鍵盤佛學而已。
但對於有熱情的弟子,
這裡,犀牛提供一則書信,裡面是
藕益大師對
錢牧齋的書信節錄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五之一
(
復錢牧齋)
濟雲鬥諍,不啻小兒戲。閱儒釋宗傳,竊議可付一笑矣。....(略).....
交光用根一語,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非一言可罄。宗鏡對畢,乞寄還山中,所許通翼,亦乞慨付。
原文網址:
https://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 ... 6nB348_005
=====
藕益大師,認為 "
用根" 之說,是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
這一點,犀牛是贊同的。
原因很簡單 :
1. 在一般
散心狀態中,捨識用根,辦不到 ! 硬要幹,只是
徒增困擾、自嗨而已。
2.在八正道的
正定過程中,捨識用根,更是笑話。若要硬幹,也可以....那就是跌到外教的
無想定。
3. 其他,族繁懶得備載。
===
後語 :
犀牛認為 ~ 交光大師的用根一說,極有可能是在
楞嚴等等大乘的經句引導下、配合自己的靜慮修學中,
體驗到 : 沒有諸識雜染的輕安愉悅喜樂,有如撥雲見日、慧光直照的殊勝。
因此,認為在散心、禪定的過程中,不妨就只是止步於
根塵相觸,至於
識嘛.....就別理他。
其實,這是一般正常的過程,但是卻涉及3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 :
愉悅喜樂,那是五蓋止伏的正常身心現象,稱為
離生喜樂。但不是 "
不用諸識" 的結果。
第二個誤區 :
事實上,在 "
離生喜樂"的過程中,必須具備敏銳的識別力,才能背捨五蓋束縛。
奢摩它,是如此需要識別之力。
毗缽舍那,更是如此需要識別之力。
所以,不是
不用識,而是要
用的好、用的妙 (俗稱 :
善巧),但...不要被雜染就行。
第三個誤區 :
佛陀有沒有教導過類似的情況,
有的 ! 但,不是後期弟子編寫的甚麼
楞嚴經,不是這個。
而是,這幾天有些學友討論的 ....
看只是看 !
記載於
SN.35.95 / SA.312等經 。
見以見為量(
翻譯 : 看只是看,這樣就好,眼識不要隨之汙染起舞而產生貪憂),
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
這個教導是犀利的,是止觀並進的,
旨在 ~ 根塵接觸時,直接摒除 "
我" 的位格,快速出刀直接
去除愛染、遮斷
無益的迷想,順勢
導向涅槃。
====
如果 "
捨識用根",是在解釋
見以見為量,那沒問題。
可惜,"
捨識用根" 一旦恣意擴大解釋,那就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了。
平安喜樂
阿牛兄法安
看來您還是知道有[捨識用根]有此法門。
可惜從您心裡就不承認大乘經,專以小乘經為主。
還是先看看上面貼文
交光大師是怎麼說[捨識用根]的道理在批評不遲。
舍識從根”“斥識用根”“用根不用識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7:04 pm
由 軟體之美
作者:簡單寧靜
其實我從頭到尾在《楞嚴經正脈》裏用電子書檢索過“舍識用根”,並沒有這個詞。不過“舍識”“用根”兩個詞各自都出現過,在《正脈》裏還有“舍識從根”“斥識用根”“用根不用識”。其實“舍識從根”確實也就是舍識用根的意思,所以說“舍識用根”確實是交光大師提出來的,交光大師認爲楞嚴經,佛的佛意就是讓衆生舍識用根,從根解結,最後佛讓修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怪我也曾經找不到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7:22 pm
由 河中雨
大家討論一下
禪宗絕不是用識,反而是用根來開悟,這從楞嚴經耳根圓通一開始就是用耳根聞性。
楞嚴經:[「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又六祖大師:『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正是用意根知性無我性來開悟。
這種話聽聽就算了
禪宗不能用識來開悟嗎?
千萬別搞錯了 耳根圓通是因為耳根最利而勝之
諸聖二十五圓通皆能開悟見性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7:46 pm
由 周善為
《首楞嚴經卷五》
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捨識用根」的經證,其實不僅是上面這段經文而已。這段經文之後,世尊隨即又說「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亅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亅,「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這不就是要你捨識嗎?
「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亅,「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亅,這不就是要你仍舊依循六根(用根),然須重新檢視、重新認知(能見的六根與所見的六塵)能所二邊之間的實際關係,以便達到「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亅的修行目標嗎?
而此處的重新檢視、重新認和的關鍵要領,則是後面《卷六》文殊師利所說的「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亅,也就是《般若心經》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亅,也就是大乘禪宗「禪觀、觀行、觀心」的實修所在。
前面《卷四》世尊卻已先行演示「捨識用根」之實務,「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即時如來,敕羅侯羅,擊鐘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鐘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不聞。時羅侯羅又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又言俱聞。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如來又敕羅侯擊鐘,問阿難言,汝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答言:無聲。有頃羅侯,更來撞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自語矯亂?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唯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鐘聲更擊,汝云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是故阿難!聲于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
隨後,《卷五》則是包括《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在內的,著名的《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這同樣也是「捨識用根」的修學範本。禪宗公案一千七百多則,也是圍繞著此一主題而開展出來的。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捨識用根」是符合《楞嚴》法義的。至於各個學人的體悟,因為根性利鈍不同,當然會有差異。這或許就是交光法師與藕益禪師之間,見解不一致的所在,但本人無意參與論諍。
交光真鑑法師原文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7:57 pm
由 軟體之美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2n ... _around=30
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驗知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決指六根中見聞等精。所以破識之後。首即顯見情。為妙明本心也。舊註全不達此。故迷為破見耳。又復當知。佛釋偈文。
謂陀那細識。正此識精。然亦以識為名者。乃是第八識海。非比前六虗妄無體矣。因是真修之本。所以修圓通中。直選
耳根聞性。亦此識精。而斯經始終要用所以逈異於諸經者。由此根性以為之本矣。應知二本所含。下文前短後長。前至此卷半。破識盡處。後至二卷末。破和合盡。然真本寄標於此耳。元明者。本來自明。非由修斷矣。諸緣者。前六轉識也。楞伽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是知前六。皆此識海所生諸浪。故虗妄也。緣所遺者。言前六能遍緣一切。而獨於本生識海。自緣不及。如眼所起見能遍見一切而自不見眼也。縱使悟時須一念不生方能默契。六識若動。體即隱矣。故學人不捨緣心。畢竟如生盲。不見性也。由其執認緣心必遺元明。故曰緣所遺也。(問惟識何言七緣第八見分為我。答偈云。隨緣執我量為非。既是非量。豈真能緣)然謂之真本者。真修根本。以決定能成菩提涅槃故也。正釋竟。
交光真鑑述____第八識不生滅性???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8:06 pm
由 軟體之美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2n ... _around=30
然謂之了義者。有二意。
一者用根不用識故。蓋用識則以生滅為本修因。如蒸沙作飯。沙非飯本。畢竟不成常住菩提。故非了義。
用根則以不生滅性為因地心。如依金作器。器器皆金。決定能成無上菩提。故為了義。又用根已為了義。而特選耳根。更是了義中之了義。以其超二十四聖。而獨妙。為十方三世諸佛一路涅槃之要門。安有修證了義能過於是乎。
二者從性起修。因該果海。故蓋依密因無修證果海中。不妨幻修幻證故。修而無修。非事相之染修。證而無證。非新成之實證故。為了義而非不了義也(問道場加行之修。是了義否。答道場中定慧。依舊。是耳根圓通。但加戒與道場及持呪耳同一了義。故不別敘)經文自四卷後半請華屋之門。直至七卷前半百靈護呪。即此了義也。然此一段。即是阿難所請三名中。妙三摩提。以此耳根圓通。為第一如幻三摩提故也。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8:09 pm
由 恆不住
河中雨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7:22 pm
大家討論一下
禪宗絕不是用識,反而是用根來開悟,這從楞嚴經耳根圓通一開始就是用耳根聞性。
楞嚴經:[「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又六祖大師:『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正是用意根知性無我性來開悟。
這種話聽聽就算了
禪宗不能用識來開悟嗎?
千萬別搞錯了 耳根圓通是因為耳根最利而勝之
諸聖二十五圓通皆能開悟見性
何兄法安
您有見解何不說說
禪宗不用根而是用識來開悟的?
錯認盤星_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_誤植成第八識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8:20 pm
由 軟體之美
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人把
耳根圓通_誤植成第八識
楞伽經
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9:51 pm
由 cyc320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了根性)。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了識性)。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用根不用識),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用識不用根),空所空滅(般若之智);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任運無礙)。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了種性)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0:15 pm
由 Viirya
六識的功能是了別.也就是虛妄分別
離心意意識之說常見於大乘入楞伽經經文
捨識用根指的是不起虛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