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與見緣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見與見緣

#71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若實際運用在心識上--這種性,相之間的轉換--是一剎那的
==================================================
舉個生活中的實例
有一次坐高鐵,每節車廂排隊線有兩條--一條上車,一條下車
我本來在第3節上車線排隊,後來因為第3節上下車人很多
我看旁邊第4節已經開始上車了,於是走過去第4節,想從第4節上車
當我走過去時,第4已經快上完了,於是我停在第4的下車線
想說等第4最後一個年輕人上車,我就排他後面
結果最後那位年輕人在打手機
他前面那位已經上去5秒了,他還在打手機
於是我就上前一步準備要上車時
那年輕人突然抬起頭,口氣極差且一臉鄙視說--你不知道排隊嗎?
最先的一念--是應到他的不善態度,感覺受到侵略
第二念是--你自已是在拖甚麼?
第三念才是--我是不是該反擊他
第四念--要如何反擊

其實每一念都是獨立的,相繼的
若有人心夠清靜的話
第一念的生起,就已經察覺了
而幹嘛去察覺?察覺有甚麼好處?
如果人能從第一念就察覺且夠清楚的話
越清楚,則越能止在第一念
你不會有後面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
察覺的本身,就是一種止
且第一念是最接近你的念頭形成之前的狀態
禪宗所謂看話頭,一直在問你--念頭(話頭)之前是甚麼?
要的就是去知道在第一念還沒生起之前,你的心的本來狀態,本來面目是甚麼?
也就是在第一念還沒變成心相之前,心的本來狀態--就是性
而這第一念--的確是最接近心的初始狀態的
先決條件是能抓住它
而抓住的那一剎那--可能讓你瞬間止住,停止,有如電擊---原來這就是我動念前的狀態..
我認為這就是禪宗的明心

以上,是個人對禪宗--如何將性相,帶入心識來運用的方式
至於,是不是般若的性相,就一定非得跟心識掛勾上來運用?
就像禪宗直接將心跟性劃上等號一般--心就是性,性就是心
我是持--不是很贊成的
因為心太過混淆不清
單純的性--比心好懂多了
這種心等於性的方式--只有更增難度
二楞子
文章: 1315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見與見緣

#72

未閱讀文章 二楞子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有請那位師兄把「自性」是什麼?

可以套在這幾句話裏,圓滿沒有缺失

用「日常生活比喻」說出來。
貢巴
文章: 679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見與見緣

#73

未閱讀文章 貢巴 »

:|
二楞子
文章: 1315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見與見緣

#74

未閱讀文章 二楞子 »

貢巴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18 am
二楞子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02 am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有請那位師兄把「自性」是什麼?

可以套在這幾句話裏,圓滿沒有缺失

用「日常生活比喻」說出來。
:ugeek:
白話的「自性」

『没有造作的真性情』!

套套看 :mrgreen:
沒有造作的真性情

為什麼能生萬法?

造作了不是能生更多嗎?
貢巴
文章: 679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見與見緣

#75

未閱讀文章 貢巴 »

:|
二楞子
文章: 1315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見與見緣

#76

未閱讀文章 二楞子 »

貢巴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38 am
二楞子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25 am
貢巴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18 am
二楞子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7:02 am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有請那位師兄把「自性」是什麼?

可以套在這幾句話裏,圓滿沒有缺失

用「日常生活比喻」說出來。
:ugeek:
白話的「自性」

『没有造作的真性情』!

套套看 :mrgreen:
沒有造作的真性情

為什麼能生萬法?

造作了不是能生更多嗎?
:ugeek:

没有造作的真性情『清淨無染』

如「種子」般
有需求,因才施教
没需求,也不增不減 :mrgreen:
真性情為什麼是清淨無染呢?

真性情是有情還是無情?

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
貢巴
文章: 679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見與見緣

#77

未閱讀文章 貢巴 »

:|
輕舟
文章: 1433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見與見緣

#78

未閱讀文章 輕舟 »

逍遙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1:54 am 五蘊皆空的【空】是龜毛免角,不是有個空可以拿來談它是常或無常。
==========================================
五蘊皆空的【空】--是性空的空
也就是龍樹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些都符合龍樹的--亦是中道義
所以龍樹的空,是最接近心經的空
而這個空,是性空的空,說的是性,不是相
既然是性,所以"不"能拿--生相滅相,垢相淨相,增相減相來論述--"性"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直白的理解:因緣所生法本身空無自性、中道、唯有假名,因為無自性,所以一切以有自性所立的觀點,如生滅來去一異斷常,在這裡都無真實性,求不可得,雖然無真實性,生滅來去一異斷常,不可於因緣事上撥無,唯自證知實相,於第一義不動,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維摩詰經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見與見緣

#79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
因緣所生法-->這是緣起
我說即是空-->這是性空
亦名是假名-->這個空(其實性也是),只是一個假名,不是真的"有"一個固定的"空"存在--(大聖說空法,爲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亦是中道義-->這個空(性空的空),直接就"已經"具備中道意義了,例如
--有生有滅,說的是相,是緣起
--不生不滅,說的是性,是性空
故稱緣起性空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見與見緣

#80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寂靜)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名相空性)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是諸法空相)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是成就)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是隨順眾生)......
二楞子
文章: 1315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見與見緣

#81

未閱讀文章 二楞子 »

貢巴 寫: 週二 7月 12, 2022 8:56 am
真性情為什麼是清淨無染呢?

真性情是有情還是無情?

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
:ugeek:
白話的『真性情』,是純真無染!
真性情,純真的本性,没被染污。

佛,有情嗎?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樣的意思。

佛有情,才會度苦厄衆生。
佛無情,是渡完「不染著」。

自性➡無造作真性情➡同佛心。

以上参考,不見得是對

個人看法 :mrgreen:
真性情會不會違反緣起,變ㄧ種梵有?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