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71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
輕舟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72
未閱讀文章
由 輕舟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73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甚麼心?
生無所住心
生大菩提心
生無分別無不分別心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74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
輕舟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75
未閱讀文章
由 輕舟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76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輕舟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77
未閱讀文章
由 輕舟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03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沒錯,那麼佛呵阿那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善自護念不?
這是個好問題。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78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22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03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沒錯,那麼佛呵阿那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善自護念不?
這是個好問題。
阿那律那時還沒見性,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已見性者。
-
輕舟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79
未閱讀文章
由 輕舟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3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22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03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沒錯,那麼佛呵阿那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善自護念不?
這是個好問題。
阿那律那時還沒見性,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已見性者。
不不,我們探討的是佛對阿那律的作為是否符合我們理解的金剛經義理,如果符合,那一切人垢罵他人應該與佛訶阿那律一樣無差別。
但我們認為那行為是一種住法生心的貪嗔痴病,而想要遠離消除它。
釋尊訶阿那律,與我們垢罵他人有差別嗎?如果都是住法生心就謗了釋尊,都是無住生心就謗了世間一切人。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80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44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3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22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03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沒錯,那麼佛呵阿那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善自護念不?
這是個好問題。
阿那律那時還沒見性,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已見性者。
不不,我們探討的是佛對阿那律的作為是否符合我們理解的金剛經義理,如果符合,那一切人垢罵他人應該與佛訶阿那律一樣無差別。
但我們認為那行為是一種住法生心的貪嗔痴病,而想要遠離消除它。
釋尊訶阿那律,與我們垢罵他人有差別嗎?如果都是住法生心就謗了釋尊,都是無住生心就謗了世間一切人。
「一切法無自性」,「垢罵」亦無自性,故不應執作「垢罵」解。
-
輕舟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81
未閱讀文章
由 輕舟 »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50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44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3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22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9:03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53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9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8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47 pm
輕舟 寫: ↑週四 3月 24, 2022 8:39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42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8:20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7:04 pm
輕舟 寫: ↑週二 3月 22, 2022 6:48 pm
寂照世間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10:43 pm
輕舟 寫: ↑週一 3月 21, 2022 9:21 pm
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
你哪個心即佛?
哪個心不是佛?
貪心,是佛?
嗔心,是佛?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
為什麼?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輕舟大德
您說「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
您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心起心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用清淨心應機,雖現貪嗔痴相,但不起煩惱,不同污染心,(例如佛呵弟子;禪師為實現承諾,刻意抬高價格為人作畫寫宇賣錢;或為遠離紛爭裝瘋賣傻),我說能起一切心,是指七大性本來就具足的變化,就像世間起無量變化一樣。
金剛經後面還有有一句補充說明「菩薩應生無所住心」,您不知道喔?
沒特別注意,哪一句?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佛呵阿那律: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是見色生心,住色布施,還是無住生心,不住色布施?
「應生無所住心」,就是「善自護念」,不生心、不起心、不動心,並呼應經末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沒錯,那麼佛呵阿那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善自護念不?
這是個好問題。
阿那律那時還沒見性,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已見性者。
不不,我們探討的是佛對阿那律的作為是否符合我們理解的金剛經義理,如果符合,那一切人垢罵他人應該與佛訶阿那律一樣無差別。
但我們認為那行為是一種住法生心的貪嗔痴病,而想要遠離消除它。
釋尊訶阿那律,與我們垢罵他人有差別嗎?如果都是住法生心就謗了釋尊,都是無住生心就謗了世間一切人。
「一切法無自性」,「垢罵」亦無自性,故不應執作「垢罵」解。
所以我們一樣訶罵汙辱他人只要跟佛一樣不煩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