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頁 (共 86 頁)
這就是 第六識影像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54 pm
由 大開眼界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大寶積經》
凡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跋陀羅波梨。譬如生盲之人夜睡眠中。夢見種種天妙諸色
《大乘密嚴經》
有女人端正可喜。有多欲者見已 生著欲心迷亂。若行若坐飮食睡眠。專想思惟 更無餘念。彼女容相 常現於心。
譬如:
1. 夢中所見,就是第六識影像
2. 迷上漂亮女人。朝思暮想。她的容顏 經常浮現於心,這就是第六識影像
...(第七識起想,第六識影像就伴隨而起)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14 pm
由 大開眼界
《佛說稻芋經》
所謂依眼・色・明・空・依作意故。眼識得生。
此中眼則能作眼識所依。
色則能作眼識之境。
明則能為顯現之事。
空則能為不障之事。
作意能為思想之事。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作意」二字 就是中阿含經所說的「有念」
佛經清楚說「作意能為思想之事」
有關思想之事 都是第七識幹的。根本沒第六識的事。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4:24 pm
由 次草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有念是作意
這不都說明眼等六識都是心法
難道有念是色法
其所生眼識才能說是色法
識是了別
不管那一識都是了別
了別對象不同而已
識就是心法
怎麽會變成色法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4:46 pm
由 大開眼界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4:24 pm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有念是作意
這不都說明眼等六識都是心法
作意=心法
所以前六識 一定是心法
憑你一張嘴 說了算???
佛經已經告訴你眼識是內色,你還在那邊鬼扯 眼識是心法
《大寶積經》
凡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大乘顯識經》色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眼識。眼則為外...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5:32 pm
由 Viirya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依此經義.彼乃指眼也.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5:44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5:32 pm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依此經義.彼乃指眼也.
「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這8個字,你看不懂 是不是!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6:03 pm
由 Viirya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7:09 pm
由 恆不住
《大寶積經》
凡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這一個問題為什麼大開兄如此堅持,
其實我曾看到網路有人這樣直接翻譯,
還說這個經文這樣說的,無法翻案。
而且這些人還是有佛學知識的人。
不過看看真的是這樣翻譯嗎?
我們先看經文: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如果如大開兄說:眼識是色
那麼經文應該是:[若有眼識 此(眼識)名內色。]才對。
但相反的
經文卻說:若有眼識,彼(外者是色)名內色呢?
因為若沒有眼識,眼睛是[內色],外面的房屋花草、山河大地等皆是[外色]。
若有眼識,[外色]必須要映入眼睛內,轉成大腦皮質視區神經影像物質訊息,這名叫[內色]。
簡單的說:
外色轉入大腦內而變成內色,
為眼識心鏡上見分所緣看見的內色相分。
所以眼識是心法,非色法。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多說無益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7:35 pm
由 Viirya
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若有眼識 彼(所識)名內色。
或許加上 所識 經更簡單易懂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8:16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6:03 pm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
此段經文明矣
你如果看不懂《大寶積經》,還有《大乘顯識經》給你看
《大乘顯識經》色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眼識。眼則為外...
經文清楚告訴你,眼識是內色
你可以再繼續睜眼說瞎話,發揮你的本質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8:40 pm
由 高報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8:16 pm
你如果看不懂《大寶積經》,還有《大乘顯識經》給你看
《大乘顯識經》色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眼識。眼則為外...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347
「賢護!識無手足,無支節言語,由法界中念力強大,眾生死時識棄此身,識與念力為來生種,即離於識不得法界,離於法界亦不得識。識與風大微妙念界、受界、法界和合而遷。」
賢護白佛言:「若如是者,云何
世尊,說識無色?」
佛言:「賢護!色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舌識為內,舌則為外;身識為內,身則為外。
「賢護!如生盲人夢見美色,手足面目形容[1]姝麗,便於夢中生大[2]愛悅,及睡覺已,冥無所見,夜盡晝明,人眾聚會,盲者遂說夢中樂事,我見麗人姿容殊絕,園觀華茂,人眾百千,嚴飾嬉戲,肌膚光澤,肩髆緊滿,臂長而圓猶如象鼻,我於夢中獲大快樂,適心喜歎。賢護!此生盲人未曾見物,云何夢中而能見色?」
賢護白佛言:「唯願開示。」
佛告賢護:「
夢中見者名內眼所,是慧分別,非肉眼見,其內眼所,以念力故,盲者夢中須臾而現。復以念力覺而憶之;識之內色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身死識遷,猶如種子棄在地中,四大攝持,苗莖枝葉漸次遷化,識為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攝持,棄身遷化亦復如是。」
賢護白佛言:「世尊!云何善不善法攝持於識?」
佛言賢護:「譬如妙頗梨寶,隨所處物若黑若白,寶色隨物成白成黑,善不善法攝持於識亦復如是,隨所攝持成善不善,遷化受報。」
賢護復白佛言:「此身云何稟受於識?」
佛言賢護:「此識無積無聚亦無生長,譬如牙生,非種不變而生,亦非種壞而生,然牙生時種則變毀。賢護!於意云何?其牙所在,止於何處?子耶?枝耶?莖柯葉耶?止樹頭耶?」
賢護白佛言:「不也!世尊!牙無所止。」
「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種生牙時,如識微覺,乃至花結合時,如識有受,含開花發時至結果,如識有身,識之生身遍身支體,求識所止莫得其所。若除於識身則不生,如樹果熟,堪為將來樹之種子,非不熟者,如是報熟身死,識種便現,因識有受,因受有愛,繫著於愛便生於念,識攝取念隨善惡業,與風大并知念父母,因緣合對,識便託之,如
人面影現之於鏡,非淨非明面像不現,鏡明面對影像乃現,鏡中之像無受無念,而隨人身屈伸俯仰,開口談謔,行來進止,種種運動。賢護!影像現誰之力也?」
賢護白佛言:「是人之力,由有面故而有面影,影像之色如面之色,根具不具咸悉如面。」
佛言:「面為影因,鏡為影緣,因緣和合故有影現。由識因故,有受想行及諸心所,父母為緣,因緣和合而有身現。如彼身鏡,鏡中之影身去影滅,身持影像,或別現於水等之中;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復如是。又如尼瞿陀烏曇婆等,種子雖小能生大樹,樹復生子,子棄故樹,更生新樹,故樹經久,質力衰微,味液銷竭乾枯腐朽。如是諸小生類,其識棄身乘己之業,或受種種諸類大身。又如大麥、小麥、烏麻、[7]菉豆及摩沙等,種種子實皆以種故,牙莖花實生長[8]成熟;如是由有識故,隨遷生類即便有覺,由覺有受,持善惡業受種種身。又如蜂止花愛樂戀著,唼吮花味以自資養,蜂棄此花更處餘花,或棄香入臭,或棄臭入香,隨其所在莫不自愛戀結貪著;識亦如是,以福業故獲諸天身[9]受勝樂果,或棄天身,以惡業故獲地獄報受眾苦果,輪迴遷轉為種種身,識如欝金紅藍芬陀利等,其子皆白,破其子中不見牙花不見異色,種之於地以水潤液,便有牙等,順時滋長花果敷榮,或赤或白種種之色,色與牙等不在子中,然離於子皆不得生。識棄身已,肉身容貌諸根諸入,識中不見因緣和合,識以妙視妙聞、聲觸味法及以念入,知已所造善惡等業以取身報,如蠶作繭,自作自纏,於中遷化;識亦如是,識自生身還自纏裹,自棄捨身更受餘報,由有種故有色香味,識棄捨身隨其所遷,諸根境界受及法界,皆悉隨之。如如意珠,隨其所在樂具皆隨,如日所在光明皆隨;識亦如是,隨其所遷,受覺與想及法界等皆悉隨之。識棄捨身攝一切性,色因為身,無骨肉身,有諸根故,有受妙念知取善惡,[A1]如棗、石榴、菴羅、菴勒、鼻螺、[10]渴竪、劫必他等種種之果,或辛或苦或酸或甜或醎或澁,味力各別,消熟所資,其功不一,及果壞已,味力隨種遷化而生。如是識種隨其所遷,受念善惡咸悉隨之,知棄此身受餘報身,故名為識;知善惡業知業隨我,知我持業遷化受報,故名為識;身之所為咸悉知之,故名為識。譬如風大,無形可取,無質可持,以因緣故作諸事業,表有風大,持冷持熱,運香運臭搖振林木,或鼓扇摧擊;如是識無形質,非視聽所取,以因緣故識相具顯,由識持身,身知苦樂,光色充盛行來進止,言笑歡憂事業[A2]昭著,當知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