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頁 (共 23 頁)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9:50 am
恆不住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藍海千尋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9:47 am
請分別清楚
阿陀那識與一切種子
是同是異吧!
經文:此識(最初一切種子心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 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 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 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

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才是總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都屬別識
以經充分說明阿陀那識與最初一切種子的關係
最初一切種子心識
是說阿陀那識藏本有最初清淨種子
無始來真如不守自性隨善惡緣就增長、廣大‧‧‧種子。
這個叫做:不變隨緣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9:52 am
藍海千尋
離諸雜染.故曰無垢
純淨圓明.故曰大圓鏡

此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相?
恆不住答:
是的!
金剛道後異熟空。

我說:錯!

何謂無上正等正覺?證入大圓鏡時才十地.還未得佛授等覺位.如何是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者無上.三藐者正等.三菩提者正覺.

大圓鏡者法界真如.遍虛空盡法界皆入真如鏡(虛空).所謂無上正覺(菩提)而已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9:55 am
藍海千尋
最初一切種子心識
是說阿陀那識藏本有最初清淨種子
經文分明:

此識(最初一切種子心識)....總識
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 隨逐執持故。...別識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 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別識
亦名為心何 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別識

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都只是別分

照你的說法:心也藏本有最初種子.所以心也是總識?阿賴耶識也是總識?

經文明明沒說阿陀那識是總識.

反而指出阿陀那識是別識

法鼓全集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04 am
高報
金剛道異熟空

此頌是說,第八識到金剛道之後,即捨異熟識的毘播迦之名。第八識的證智程度,有三位:(1)第七地捨藏識名;(2)金剛道後的佛果位,捨異熟識名;(3)相續執持的阿陀那名,則永遠存在。所以成佛之後,並不等於幻滅,乃是煩惱惑障的寂滅,並非如二乘聖者的涅槃,是滅其身而泯其智。「金剛道」亦名金剛三昧,亦名金剛心,是從金剛喻定得名。由於此定,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這個名詞,通用於大小二乘,由此禪定之力,斷盡一切最極微細煩惱,各得其極果。在聲聞聖者,是阿羅漢向位之最終,在大乘菩薩則是等覺位。

在大乘十地位中,地地皆有入、住、出的三個心位,此中最後一個心位的斷惑證真,進階過程即稱為無間道;十地滿心位,正在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俱生所知障,以及任運起的煩惱障種子時,名為金剛無間道;此時於無間隔中,即已成佛,稱為妙覺位。金剛喻定是瞬息無間,快速無比,故又名為閃電喻定。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06 am
藍海千尋
無始來真如不守自性隨善惡緣就增長、廣大‧‧‧種子。
這個叫做:不變隨緣
這個只是說明八地境界.
真如恆常作息.八地以證入己心真如故明見...稱為見性(見真如性.不是見佛性)

不變者.一真如心(己心真如)
隨者.不相
緣者.循業發現

不變隨緣:八地菩薩以證入己心真如故能不動(不變).能依縁(循業發現)而不相於所縁....也就是無相不相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07 am
恆不住
次草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12:27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5月 29, 2022 10:34 pm
次草 寫: 週日 5月 29, 2022 10:29 pm 既然是凡愚不開演
討論阿陀那識能生什麼智慧
佛還有阿陀那識
佛也積習如瀑流
哈哈哈哈
佛法不是連連看
喜歡連連看
要先了解阿陀那識是經文解說最少的名相之一
如果討論能有如超越二乘的快感
那是值得的
說話論法就好
不必有嘲笑的習氣在。
唯有佛能知阿陀那識。
所以佛說:凡夫、愚(二乘人)不開演。
請看清楚
一切種子如瀑流
不是阿陀那識如瀑流!

解深密經卷第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0830b05]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0830b06] 通曰。六根非能為凡為聖。所以主之者識也。六識既銷。我見猶存。是第七識境界。六解一亡。歸於如來藏海。是第八識境界。馬鳴曰。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最為微細。含藏種子為習氣。莫知其所藏。積生識浪成暴流。莫知其所生。故曰微細。以依不生滅。則謂之出纏如來藏。似乎真矣。以依生滅心。則謂之在纏如來藏。又似乎非真矣。真與非真。總是這箇識。所以難辨。將謂之真。恐認賊作子。將謂之非真。恐認子作賊。世尊所以不輕談也。若能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非真非非真。乃可語無上菩提。真如佛性也。後來性宗不明。只緣相宗不徹。以第七識中我見為佛性。以第八識剎那中生滅相為真如。故謂之顢頇佛性。儱侗真如。認定湛不搖處以為究竟。故知其一未亡也。僧問長沙岑。第六第七及第八識。畢竟無體。云何得名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沙示偈曰。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由此觀之。不但六解一亡。更有所謂七解一亡者。微哉微哉。

不住可以看完一兩個前人註釋
真的理解人家說什麽再來談

阿陀那識不是瀑流,是一切種子成瀑流
阿陀那識管不住一切種子
他沒責任嗎
事實還是要承擔
人家以生滅何不生滅說明
就包含覺與不覺
我說佛還會習氣成瀑流嗎
如果不會
佛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
不就自打嘴巴
您認識的佛陀會如此嗎
無法貫通經論
就是能力不足
學習力弱還怪東怪西
心態不調整
不如跟立言再論十年
日子更好過
次兄法安
您來主要問難:
「阿陀那識不是瀑流,是一切種子成瀑流
阿陀那識管不住一切種子
他沒責任嗎
事實還是要承擔」
答:
經上說:阿陀那識譬如無垢清淨明鏡。
您說的那些種子現行,
那只是阿陀那識無垢清淨明鏡上的影像。
明鏡不自生影像,而能生一切影像。
請問明鏡如何管得住影像呢?
明鏡有甚麼責任?
明鏡有甚麼事實要承擔的呢?

蒙如您舉前註,我細看並沒有要阿陀那識負責任的呢?

六七因中轉
五八果上圓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12 am
藍海千尋
金剛道後異熟空
金剛道指真常菩薩道.金剛者喻虛空.

金剛道後:指圓滿真常菩薩道.也就是證住十地

異熟空:指無因無果.遍法界空無一物.所謂真空

金剛道後異熟空.證住十地.得(已)入佛地.(或說住佛地)

佛地不是佛.
佛地是真空地.不可見得....法華經宮殿
佛者佛性真實體.可見可得...法華經
善分別之

Re: 法鼓全集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13 am
恆不住
高報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10:04 am 金剛道異熟空

此頌是說,第八識到金剛道之後,即捨異熟識的毘播迦之名。第八識的證智程度,有三位:(1)第七地捨藏識名;(2)金剛道後的佛果位,捨異熟識名;(3)相續執持的阿陀那名,則永遠存在。所以成佛之後,並不等於幻滅,乃是煩惱惑障的寂滅,並非如二乘聖者的涅槃,是滅其身而泯其智。「金剛道」亦名金剛三昧,亦名金剛心,是從金剛喻定得名。由於此定,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這個名詞,通用於大小二乘,由此禪定之力,斷盡一切最極微細煩惱,各得其極果。在聲聞聖者,是阿羅漢向位之最終,在大乘菩薩則是等覺位。

在大乘十地位中,地地皆有入、住、出的三個心位,此中最後一個心位的斷惑證真,進階過程即稱為無間道;十地滿心位,正在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俱生所知障,以及任運起的煩惱障種子時,名為金剛無間道;此時於無間隔中,即已成佛,稱為妙覺位。金剛喻定是瞬息無間,快速無比,故又名為閃電喻定。
是的!
佛果位
一切清淨無漏種子
一證永證一得永得
是稱名阿陀那識相續執持位。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14 am
恆不住
藍海千尋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10:12 am
金剛道後異熟空
金剛道指真常菩薩道.金剛者喻虛空.

金剛道後:指圓滿真常菩薩道.也就是證住十地

異熟空:指無因無果.遍法界空無一物.所謂真空

金剛道後異熟空.證住十地.得(已)入佛地.(或說住佛地)

佛地不是佛.
佛地是真空地.不可見得....法華經宮殿
佛者佛性真實體.可見可得...法華經
善分別之
我可不可以說您幾句?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15 am
藍海千尋
金剛藏菩薩...八地

金剛菩薩....十地

善分別金剛名相

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10:17 am
藍海千尋
此頌是說,第八識到金剛道之後,即捨異熟識的毘播迦之名。第八識的證智程度,有三位:(1)第七地捨藏識名;(2)金剛道後的佛果位,捨異熟識名;(3)相續執持的阿陀那名,則永遠存在。所以成佛之後,並不等於幻滅,乃是煩惱惑障的寂滅,並非如二乘聖者的涅槃,是滅其身而泯其智。「金剛道」亦名金剛三昧,亦名金剛心,是從金剛喻定得名。由於此定,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這個名詞,通用於大小二乘,由此禪定之力,斷盡一切最極微細煩惱,各得其極果。在聲聞聖者,是阿羅漢向位之最終,在大乘菩薩則是等覺位。

大乘十地位中,地地皆有入、住、出的三個心位,此中最後一個心位的斷惑證真,進階過程即稱為無間道;十地滿心位,正在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俱生所知障,以及任運起的煩惱障種子時,名為金剛無間道;此時於無間隔中,即已成佛,稱為妙覺位。金剛喻定是瞬息無間,快速無比,故又名為閃電喻定。
金剛道指菩薩真常道

金剛道後指菩薩真常道後.當然是指圓滿住十地菩薩(滅盡阿賴耶.盡轉啊賴耶識成智)

正因為菩薩金剛道圓滿住十地.才會無因無果(異熟空)....無餘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