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貝克街蔡葉論經攤
發表於 : 週日 5月 29, 2022 3:15 pm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借用訪客師兄另題貼文:盲點:齊識而返,不能過彼
文章 由 訪客 » 週一 8月 09, 2021 11:46 pm
命題:[齊識而返,不能過彼]遠端視訊論經示範Re: 盲點:齊識而返,不能過彼
文章 由 訪客 » 週一 8月 09, 2021 11:46 pm
「齊識而返,不能過彼」出自於阿含經的經文,
如果直接用阿含經來讀:末學參考過法師的"白話文"講解,
因為我是讀白話文較多,我不是生長在唐宋時期的人類。
參考
「正觀法如是——因緣相應教---第三期《阿含經》研習營聞法劄記」
釋昭慧講‧釋耀行記
法師提到「無常觀」時說,
第287經與前經不同的地方在於,前經是五支緣起,本經是十支緣起,
從老、死一直上探到名、色。經中特別提到「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只要往上觀照,盡頭就在「識」,沒有再還有什麼東西導致「識」的存在。
因為只要其心不死,下一期的輪迴就已經可以預期了。
法師在此分析,
不是沒有前生,而是那個「識」是前生跟後世的主幹。有了「識」,
就會讓我們的五蘊持有,因"有取識"抓住五蘊不放,讓它能夠吸收養分、
吸收氧氣,然後消化養分、排除廢料,從而產生強大的免疫功能。死亡
就是有取識不再執取這一期名色,所以身體立刻腐爛,而"有取識"會繼續
抓取下一期的名色。
因此「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並不表示「識」是創造主,佛教不把
這個「識」當成神,也不把它當作靈魂不滅,而只是說「識」也是無常變化的,
是意識流中的主流意識,它還是屬於心法,因為除了五蘊,其餘都不是我們的
經驗所能體驗的境界
佛陀說
「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益生疑,以非境界故。」
所以,「識」也是因緣生法的一環,論典中說它「去後來先做主翁」,
可見它不是靈魂。
回頂端
訪客
Re: 盲點:齊識而返,不能過彼
文章 由 訪客 » 週二 8月 10, 2021 1:34 am
一念無明心不死
念念無明不死心
因緣:1.感謝訪客上座的代言講經論義。
2回應寂照大學生的台壇法語:[大家都學錯佛法了]
點名人:[小色葉]?
[有](舉右手)
{小識葉]?==={有](舉左手)
{小空葉}?===={有}舉左手)
點名人:奇怪怎不見..{識]{空}兩位影像?
[路過]:聽說人類眾生有肉眼可見的[四大名色身],但{識大]{空大}屬肉眼不可見的藏識,不然您要小空訓令[小色]舉雙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