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關於 金剛經中 「實」的討論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0, 2022 8:05 pm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這是如來境界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讚歎貢巴師兄貢巴 寫: ↑週三 4月 20, 2022 8:03 pm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道源法師講述
基隆市海會寺能仁佛學院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如來在世的時候說的法叫「言說」,
結集經藏,結集出來的叫「章句」,
就是指前面第三分「離相度生」,
第四分「無住行施」,
第五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些「言說」,這些「章句」,
詳細的說是包括前面三分的經文。
標其綱要就是「離相度生」、
「無住行施」、「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幾句,能不能因此生起真實信心呢?
他在為眾生擔憂。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後來我覺悟過來,我那個「攝慧」的「攝」字,不容易用上,
這要注意:
「你不行布施,你不去修福,生不起善法來,你又怎能攝取智慧呢!」。
因此你不去「持戒修福」,盡去研究經典,
讓你會講會說了,都不是真實的信心,
講出來的都是講些文字障,都是叫做狂慧。
所以你一定要「持戒修福」才能生出高深的般若智慧,
對「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才能生出真實的信心。
![]()
《實》,腳踏實地!
道源法師/長老
基隆市海會寺能仁佛學院
嗯嗯逍遙 寫: ↑週三 4月 20, 2022 5:59 pm 非相若指空
那麼實相就是指不空
身相指色
非身相指心
那麼離於身心即是如來
佛陀教法
主要導向中道
中道的意義在於能見全相
如人有目見種種色
而不偏空
=======================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心經的空,直接就已經涵蓋不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也就是直接就是中道
還需要再搞個不空--來表示實相嗎?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龍樹也說--這種空,直接已經涵蓋中道義
心經--諸法空相,乃諸法實相
金剛經--是實相者,及是非相
兩者皆說實相,只是一個是說空相,一個是說非相
金剛經需要說不二,說中道嗎?
不二還只是否定二相
而這二相(生,滅)往往都是來自於依他起性,或是自性妄執
而金剛經--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不只否定二相--離一切相
離所有相更是屬於--圓成實
是很純粹的--性
所以金剛經無需再強調不二,中道
江味農居士著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結經者安佛告須菩提,示所言重要之意。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如是善說貢巴 寫: ↑週三 4月 20, 2022 8:49 pm江味農居士著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本經凡安須菩提白佛言者,是鄭重其事,以所言皆最要緊之道理也。
頗,多也。
如是,指上文明示一科而言。
言說,即上文所說之法。
章句,非一章一句之謂。
羅什大師,隨順此方成語,漢人治經之解說,多稱章句。
此二字,指上文所說之道理而言。
實信,非悠悠泛泛之信,即能了解如是言說章句之真實義也。
須菩提此問,重在實信,即開示吾人對如此言說章句,必生真實信方可。
上來世尊所說,甚深甚深,一切眾生,聞者當然生信。
然能生實信者,多耶否耶?
恐怕不多。
蓋道理如此之深,生實信者,非上根利智不辦,然此等根器是不多見。
究竟須上根利智耶?
抑不必上根利智耶?
結經者安佛告須菩提,示所言重要之意。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莫作是說一語,世尊直堵塞須菩提之口,令其不可作是說。
不但現在大眾能生實信,即如來滅度以後,至後五百年。
有能持戒修福者,即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其能生信心,即以此章句為真實義也。
維持戒修福之兩種人,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其他即不能。
以此之此,亦指言說章句。
為實者,言能明了此經道理。
從此用功,所以能生信心,全恃以此為實。
古來許多大文人,看過三藏,不止一遍,
問其修行則毫無,即坐不以此為實之病。
以此為實,正答須菩提生實信不之問。
![]()
聞身之名.即生身相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五智要用那一智來了解智常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