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02, 2023 6:32 am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蘇樹華(三)以色相呈與隱晦險峻
禪宗史上,以色相呈的公案,亦到處可見,豎拂子、舉拳頭,正是以色相呈。
豎拂子、舉拳頭的意旨如何?拂子拳頭皆不是,見色明心西來意。
馬祖弟子在具體運用“見色明心”之方法時,盡顯“隱晦險峻”之禪風。
譬如鹽官齊安禪師之禪機問答:
有講僧來參。
師(鹽官齊安)問座主:蘊何事業?
對曰:講《華嚴經》。
師曰:有幾種法界?(按:明知故問,只為設教。)
曰:廣說則重重無盡,略說有四種。(按:依文解義,不是真見。)
師(鹽官齊安)豎起拂子曰:這個是第幾種法界?(按:因人而定。)
主沉吟。(按:這座主,當下變現出個鬼界,自入其中,難得出離。)
師曰: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以禪宗的立場而觀之,重重無盡法界相,全在諸人一心中。一心 是重重無盡法界相之本源。
這個講僧,執著在望文生義 而成的法界相上,卻不曾識得 諸法之本源,
故鹽官齊安 豎起拂子問:這個是第幾種法界?
若從法相上而論,目前拂子所處的法界,因人而異,
1譬如金錢之法相,在貪婪的人的心中,屬於餓鬼界 之法相。
2若有清淨人,福德具足,以平常心態而用之,金錢之相,亦清淨之相。
鹽官豎起拂子問講僧:這個是第幾種法界?
講僧著於其上,左思右想,作繭自縛,此正是“鬼家活計”。
●若是有智慧的人,見拂子而明心。清淨之心 現諸相,當下娑婆 即極樂。
講僧以為,鹽官是問“這個拂子”是第幾種法界,其實不然,
●鹽官問的是:這個“能見拂子的(心)”是第幾種法界?它還落入法界等級嗎?
講僧不會法界義,思慮求解妄尋覓,豈不是“鬼家活計”?
所以鹽官說:“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
依照禪宗的立場,諸佛菩薩,不離本真,更何況其他法相?
●長沙景岑禪師開示云:
華嚴云: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 是如來境界。
又華嚴云:諸佛世尊 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
又華嚴云: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
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睜眼見明,閉眼見暗,仰則成相,俯則成形,若欲眼中無色,難難難。
然而,若能悟得,色空二相皆屬相,諸相虛妄無二樣,則知“滿目色相非實有”。
風聲鳥語盡是法相,萬籟俱靜亦是光景。
有聲乃聲之動相,無聲乃聲之靜相,動靜二相,常在耳根,若欲耳中無聲,難難難。
然而,若能悟得,有聲無聲皆屬聲,動靜兩相皆屬相,則知“充耳音聲皆虛妄”。
●依照禪宗的立場,文殊、觀音不在別處,乃諸人一真心體之妙用。
在眼觀色之用,謂之觸目文殊。
在耳聞聲之用,謂之屆耳觀音。
●●見色聞聲,無非一心。文殊觀音,心(佛)之妙用。
●禪海叢林之中,更有俱胝一指禪,可謂“見色明心”之極端。●一指玄關,見色明心
俱胝法嗣天龍,天龍法嗣大梅,大梅乃馬祖之親承弟子。
天龍豎一指,俱胝乃大悟,師師相承,心印無差,只是禪風大變,氣力亦大減。
●杭州天龍和尚上堂云:大眾,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
(按:華者,花也,即蓮花。佛教以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德,象徵自性清淨之德。
華藏性海者,喻自性寶藏,廣大無邊。華藏性海,各各有之,返觀體察,莫向外覓。)
僧問:如何是祖師意?
師(天龍和尚)豎起拂子。
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
師曰:汝即今在什麼處?
(按:人問:如何得出三界去?答曰:汝即今在什麼處?天龍和尚問得極好。
●三界法相,盡是“自己家裡事”。所謂出三界者,即“在三界而出三界”,“在世間而出世間”,並不是離開“三界”更有一個“第四界”,並不是離開“世間”更有一個“出世間”。悟道不疑之人,乃“立於萬法之本、用得萬法之妙”的人,亦假名“出三界”的人。)
天龍和尚,雖寥寥數語,亦見其樸實禪風。然而,法至俱胝,則唯有一指,更無方便。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有尼,名實際,到庵,戴笠子執錫繞師三匝,
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
師曰:日勢稍晚,且留一宿。
尼曰:道得即宿。師又無對。尼去後,
(俱胝)嘆曰: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夫之氣。擬棄庵往諸方參尋。
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山。將有大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
(按:莫作山神報信之想。)果旬日,天龍和尚到庵。
師乃迎禮,具陳前事。
●天龍豎一指而示之。師當下大悟。
自此凡有參學僧到,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按:雖已開悟,亦禪林幼稚。)
有一童子於外被人詰曰:和尚說何法要。童子豎起指頭。歸而舉似師。
師以刀斷其指頭。童子叫喚走出。師召一聲。童子回首。師卻豎起指頭。童子豁然領解。
(按:試問:真的“豁然領解”了嗎?答曰:不見得。童子既無悟後呈心,亦無悟後行錄,何以能證明他會得祖師意?)
關於俱胝一指禪,
玄沙云:我當時若見,拗折指頭。
玄覺云:且道,玄沙恁麼道,意作麼生?
雲居錫云:只如玄沙恁麼道,肯伊不肯伊?若肯,何言拗折指頭?若不肯,俱胝過在什麼處?
●世人著一指相,為一指相所障,玄沙為遣其境,故曰“拗折指頭”。
玄沙“拗折指頭”,猶如雲門“一棒打殺釋迦,貴圖天下太平”,也只是為了破人執著,救人出離。
雲門問答云:
舉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師(雲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雲門“一棒打殺”,意在奪卻學人所著之“佛相”;
玄沙“拗折指頭”,意在奪卻學人所執之“指相“,無關“肯伊與不肯伊”的事。
雲居錫禪師以“肯伊不肯伊”相問,亦只是`另造一境,以勘學人之見處。
●●豎起指頭,同於豎拂子,亦是以色相呈,令學人由所見之色(豎起的指頭),領悟能見之心。
後人贊他一指禪,以為微妙玄通。可惜,豎起一指不是禪,只是禪門之方便。
●若人認在指頭上,失卻當人本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