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頁 (共 420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7:36 am
新老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南山
道長:聽!大海的潮音——智證之一百

1
《大智度論》曰:問曰:“聞者云何?聞用耳根聞耶?用耳識聞耶?用意識聞耶?若耳根聞,耳根無覺識知故,不應聞。若耳識聞,耳識一念故,不能分別,不應聞。若意識聞,意識亦不能聞。何以故?先五識識五塵,然後意識識。意識不能識現在五塵,唯識過去、未來五塵。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盲聾人亦應識聲色。何以故?意識不破故。”答曰:“非耳根能聞聲,非耳識,亦非意識。是聞聲事,從多因緣和合,故得聞聲,不得言一法能聞聲。何以故?耳根無覺故,不應聞聲。識無色、無對、無處故,亦不聞聲。聲無覺、無根,故不知聲。爾時耳根不破,聲至可聞處,意欲聞情,塵意和合,故耳識隨生。耳識即生意識,能分別種種因緣得聞聲。以是故,不應作難。雖聞聲,佛法中亦無有法能作、能見、能知。如偈說:'有業亦有果,無作業果者,此第一甚深。是佛法能見,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佛法說。'”

2
傳曰:有僧嘗問荷澤會禪師:“見聞照聲色時,唯复抗行耶?唯有先後?”答曰:“抗行、先後即且止,汝畢竟將什麼作聲色?”僧曰:“如師所論,則無聲色可得也。”於是再拜,即日發去,後隱於蒙山。

3
《大智度論》裡的這段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問,一是答。問者,非他人問,是龍樹菩薩自問;答者,非他人答,是龍樹菩薩自答。菩薩自設問,自作答,只為解決一事:我們為什麼能聽到聲音?

問:當我們聽到聲音時,譬如聽到這大海的海潮音時,是耳朵聽到呢?還是耳識聽到,還是意識聽到呢?
一般人你問他,是什麼聽到聲音的?都會肯定說,是耳朵聽到的。如果真是耳朵聽到的,耳朵本沒有覺知的功能,如何能聽到呢?如果耳朵能聽,睡熟之人,耳根不壞,為什麼在他旁邊說話 他卻聽不到呢?如果說是耳識聽到的,耳識只是當前一念,不能分別,又怎麼能聽到這是大海的潮音呢?如果說是意識聽到的,意識不能聽到當下之聲,它只能緣取過去 或未來的聲音法塵而進行分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只有眼耳鼻舌身五識,能當下識取外境五塵,然後意識方能緣其所緣。所以意識所緣之聲塵,其實已是耳識之後的事,當意識緣取它時,此耳識緣聲之時 已成過去。故意識只能緣過去之事或緣取未來想像之事,而不能緣取當下。
既不能緣取當下,又怎麼能說 是意識聽到的呢?另外,若意識能聽,耳根壞失之聾子,他的意根並不壞,為什麼他不能聽到這聲音呢?如此看來,似乎耳朵不能聽,耳識、意識都不能聽,那又是什麼能聽到 這大海的潮音呢?

答:我們能聽到大海的海潮音這事,並不是耳朵聽到的,也不是耳識、意識聽到的,也不是海潮音它自己聽到的,是 這幾種緣和合在一起,而有了聽到海潮音這麼一回事,不能說是其中的那一法聽到的。
離開了其中的任何一緣,你都不可能聽到海潮音。為什麼這樣說呢?耳根本身無覺知,不能聞聲。耳識、意識,是離色的,不是色,它們不像五根,也不像五塵 那樣彼此對待,有質有礙,而是無形質無對的,既是無質無對之物,它們怎麼能與聲音相對而聞聲呢?故耳識、意識都不能聞聲。一般人都把耳識、意識等當成一個實有物,似乎如同藏在耳朵中的 一個接收器一樣,當與外面的聲音相對時,就能聞聲。其實非也,
六識都不是有形質之物,不是色法,不能與外塵相對。
海潮音本身也無覺知,它不能自己聽到自己,分別自己是海潮音。所以,無論根、塵、識三者,其中的任何一法 都不能聞聲。人又是如何聽到這大海的潮音呢?當耳根不壞失時,有海潮音傳到 可以聽得到的地方,你又注意傾聽,幾個因緣一旦和合,就有耳識產生,即能聞聲。隨著耳識的產生,與耳識密不可分等無間依的意識也隨之而有,即能聽到這是大海的潮音。所以,聽到大海的潮音,並不是它們之中 誰的功勞,而是共同和合的結果,因此也不能說誰是聽到海潮音的根本主宰者、作者,這中間沒有作者。
海潮音是諸緣和合的結果,離開諸緣,也沒有海潮音,而諸緣之中 又誰都不是海潮音。有人說,即是沒有人傾聽,海潮音還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人,那外境只是大海的波濤 拍打海岸,搖動著空氣,大海水、海岸、空氣之外,沒有任何所謂的海潮音存在。所以,佛法裡面說,緣起是很深的,一般人很難於理解。可以說有作者,有作業,有作業的果報,也可以說無作者,無作業,無業果。
“此第一甚深,唯佛法能見。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佛法說。”


有僧問菏澤神會禪師:“當眼見色、耳聞聲時,眼識耳識是與色聲二塵 是同時而有呢?還是有先後?”神會禪師說:“是同時有,還是先後有,這個問題 你且先放在一邊,我問你,你把什麼叫聲色?”學僧說:“按你這個意思,豈不是無聲色可得?”於是禮拜,當天就走了,後隱居於蒙山。

學人的開始問的意思,聲色是可以離開眼識耳識而另外獨有的,他這種看法 是世間人通常的看法。而實際並非如此,神會禪師言外之意,聲色即耳眼二識,哪裡能獨立而有?此學人根機也很不簡單,能於此言下知歸。
明白徹了龍樹菩薩所說《大智度論》里關於聞聲的論說,即能徹底明了 這位禪僧與神會禪師的這一對話交流的要義。至此境界,誰又能說禪不是教呢?誰能說禪與教是割裂無關的呢?
有師兄欲修習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這裡所說的就是!



a古典人發表於2012-5-19 12:00
老實說,熏習經教與參禪並不相違,理路清楚了,禪自在其中。寧可經年不悟,切莫日日張狂。
b好語!可治日日張狂之病!

a古典人發表於2012-5-19 12:00
老實說,熏習經教與參禪並不相違,理路清楚了,禪自在其中。寧可經年不悟,切莫日日張狂。
b
師兄說得好,經教為本,棄經教之說,就是口水禪.
法無,笑話,是無法可得.否則,學什麼佛法,睡大覺
不就得了.學習佛法,是為了明理了事.


a嘻嘻哈哈發表於2012-5-19 14:24
師兄說得好,經教為本,棄經教之說,就是口水禪.
法無,笑話,是無法可得.否則,學什麼佛法,睡大覺
不就得...
b
不管世間出世間,人還是人,總不能說理
也不要明,事也不要了吧.佛法在世間,不離
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a嘻嘻哈哈發表於2012-5-19 14:32
不管世間出世間,人還是人,總不能說理
也不要明,事也不要了吧.佛法在世間,不離
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
b例如祖師前輩,他們可說是無事自在人,
我們不是不可以說,但要在明理了事的
前提下,才能這麼說,亦可說無法也是法.
沒有前提,不是在玩"空手道"麼?不是在
瞎扯麼?當然,說說也是可以的,不可較真.


a古典人師兄:
南山師身邊多俊才,如拙無 的英姿天縱,密蹟的 俊朗飄逸,月藏的 雍容沉潛,等等不一而數,洋洋清流盡歸南山!



a國泰民安發表於2012-5-19 17:53
南山不阻流,畢竟送西去。
清清兩岸綠,滋滋慈母心。
斷涯翻激浪,沉潭飛鴻影。

南山多葳蕤,空谷少行人
清流接古道,惠風洗輕塵
青青翠竹樹,鬱鬱黃花林
祇園頻入夢,猶聞海潮音。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7:46 am
新老怪
見聞覺知與道
作者:長清僧


黃檗希運禪師說:“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空卻見聞覺知,即心路絕無入處”。
這幾句話如何詮釋?
《莊子》曰:道在屎尿!
《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心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學人常欲離卻見聞覺知覓道,將以為別有,孰知離卻見聞覺知,也別無所謂道也。
故黃檗救之。 但也須切記,見聞覺知非道。若認見聞覺知是道,亦是認馬鞍鞒 為阿爺的下巴頦!不一不異,十人至此九人蹉跎,故悟道之難,非輕心慢心知解心可知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8:17 am
怪道1412
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
朱清時主講
下半講



好的,現在進入第二部分。下一部分更需要專業的知識,大家聽了之後,可以得到一個印象,物理學接近阿賴耶識,它認為阿賴耶識應該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特性。這個比佛學說的阿賴耶識更具體了,它要用物理學去測。

波姆認為宇宙存在本體就類似佛學的阿賴耶識,本體究竟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它才能夠投影出宇宙的萬事萬物?他們就認為全息攝影是本體存在的方式,全息攝影是這樣的——當然,我們大家都在享受現代科學的成果,全息攝影就是一個——如果我們要照一個東西的相。

比如說這個物體,我要做一張全息照片,我就用一束激光照射過來,在這個地方分成兩束,一束激光就直接照到我要照相的物質身上,一束激光通過反射到這個地方去,你要照相的物體反射的光也過來了,這兩束光就在這裡干涉起來了,形成了水波紋樣的現象,然後這個地方放一張膠片,就把水波紋一樣的現象記錄下來了。如果我把膠片拿出來,用激光直接照膠片,就在空間的某處出現了你要照的物體的相,而且一模一樣。

全息攝影不知道各位玩過沒有,有些地方的展覽會展示過,人像通過光的效果投影到舞台上,就感覺像一個真人站在舞台上一樣,實際上就是全息攝影。全息攝影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你看到的這個人影,這些物跟原來一模一樣,它是怎麼產生的呢?實際上它的核心是膠片,上面都是“水波紋”,波浪一樣的東西重重疊疊。通過激光這種東西的翻譯,把它翻譯成像,又出現在空間中間,這就是全息攝影。全息攝影作為現代物理學的成果已經廣泛應用了,舞台上也是採用這種方法來虛構一些演員在台上演出,都完全能夠做到。

那麼物理學就認為,他們所發現的這個宇宙本體就是剛才說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這個東西實際上就像照片上的這些波浪條紋一樣,可以在這裡頭儲存很多信息。大腦是一種翻譯器,它把全息攝影的信號還原成原來的圖像,就使你看到了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了。所以物理學說宇宙的本體,就是我們稱之為阿賴耶識的東西,它存在的方式是很多干涉條紋重重疊疊在一起,這個膠片有一個特點,你把它撕成兩半,全息照片還在。

全息攝影有一個特點,就是你把底片撕成很小的碎片,每一個碎片都包含整體的所有信息。所以,如果把宇宙的全息攝影照下來,它可以包含宇宙的所有信息。所以,物理學認為阿賴耶識的一種存在方式,就是全息攝影。

第二個,用全息攝影來解釋宇宙的本體。在這個機制中,時間與空間都不再存在,沒有位置移動,只是更深層次的投影。到現在為止,需要一些物理學知識。因為全息攝影都是干涉條紋,所以不能夠把它分離開來。時間跟空間都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金魚一樣,只是更深層次的投影。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投影,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過去、將來的所有信息都儲存在這裡。如果我們人類到了那種程度,能夠深入到宇宙的本體中去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把我們過去曾經發生的事都回顧出來,也可以看到未來要發生的事,這個跟佛學的阿賴耶識是不是相似?超級全息式的結構如果看作阿賴耶識,也很好的詮釋了阿賴耶識作為藏識和種子識的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就講到這裡,其中很關鍵的就是全息攝影這幅圖,大家能夠聽明白第二部分嗎?

第二部分就是講阿賴耶識,物理學不光是猜測它是宇宙的本源,宇宙的本體,而且它要用一套模型來講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樣一個結構,它變幻出萬事萬物的機制究竟是什麼,物理學家把它解釋為全息攝影,全息攝影這個東西如果要講,可能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夠把它普及。今天只是給大家一個印象,物理學家已經走到多遠了,他們用全息攝影來解釋阿賴耶識,解釋宇宙的本體,就使得宇宙可以從本體變現出來。

而且宇宙本體有三方面的重要特性,一方面就是全息攝影不管怎麼分割,每一個小塊都包含了整個世界的全部信息,芥粒之中有大千世界;第二個就是說佛學中說的如來的化身一樣,無處不在,處處都在,這個機制含藏萬有,這些種子藏在一個地方,如果我們能夠有這種能力進去把它提出來,那麼你就可以知道任何事物的過去、將來的情況,這些都儲存在宇宙的本體裡頭了。

第三個,實際上這些物理學家認為人的意識也是本體產生的,人的意識由本體產生以後,說明大腦也是虛幻的,也是這些投影構成的,但是,大腦它所承載的意識可以把干涉條紋翻譯為宇宙萬事萬物,所以人的靈性就表現在人能夠把萬事萬物從宇宙本體變現看出來它的投影是什麼樣子。

現場問答
提問:朱老師,您用全息攝影這個例子說明,全息攝影照出來還是原來物體,是一個物質的反映。但是如果說是宇宙的真體、本體,它反映在世界上不同的物質上,其影像可能是不一樣的。我感覺如果說咱們相信宇宙本體這種真理的存在,物理學作為一種現代科學手段,也只是說能夠某一些程度上去看到了一點,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局限。

朱清時:你的這個問題比較深入,全息攝影也是一種比喻,就像金魚缸的比喻一樣,意思就是讓你能夠意識到這種機制,這種機制可以把宇宙本體變現成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絕不是說宇宙阿賴耶識就是全息攝影,而是阿賴耶識變現成萬事萬物,就類似於全息攝影這樣一個機制。就像金魚缸類似於阿賴耶識一樣,宇宙的核心是一個奇大無比的金魚缸,它沒有大小、沒有時間、空間,無所謂大小,但是無處不在,銀河係等很遠的地方也都在它的身邊。佛學說的如來的化身就是這樣一個東西,處處在,又處處不在,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所以,全息攝影只是一個比喻。

提問:阿賴耶識什麼樣的東西?

朱清時:你的問題問得非常好。就是我剛才說的,人的大腦的局限,我們人的大腦是進化來適應現在的生存環境的,有好多東西我們人類的大腦不可想像。剛才你說的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大腦無法想像的東西,不可說、不可說,就是這種東西。那這是什麼東西呢?比如舉個例子,現在的物理學家都說,真實的宇宙空間是十一維的,你想像一下五維空間是什麼樣子?十一維又是怎麼樣?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就是為三維空間加上時間進化來的,所以我們的大腦想像不了這個東西。

你剛才的問題恰好說明科學有局限,科學就是你要問為什麼,怎麼樣去做,一步步走。但是由於人認識的局限是因為科學也只能局限在那個地方了,不可認識了,佛學就沒有這個限制,因為佛學是深入禪定,大腦直覺。像釋迦牟尼那個時代的佛學大師竟然能夠想得這麼清楚,物理學到現在絕大多數人還不理解的這種圖像,他們都想到了,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們那種禪定太深了,所以他們的智慧已經遠遠高出於我們常人了,他們能夠理解的東西,我們現在不光是不可說、不可說,而且理解起來也很難。

佛學認為,宇宙間最深奧的道理,不是靠語言說得通的,只有你自己體悟到一定程度,就能恍然大悟了。佛學不做實驗不做推理,他只靜坐、打坐,他的閱歷也是在這個當中練出來的,當然也要持戒。


提問:朱老師,應該說人禪定就可以理解到人平常通過語言、通過邏輯推理不能理解的東西。但是,這樣解釋的話,就等於是人的意識還是需要大腦這個載體,意識這東西應該不需要一個載體,或者說今天是在我人這個載體裡,可能下一次我的意識應該是不生不滅的,或者是在另外一個載體裡還繼續存在,或者不需要一個載體存在。為什麼一定要我禪定的時候通過我現在這個載體才能夠有智慧呢?這個應該是本身就存在的。

朱清時:禪定是使你這個載體把理解力智慧提高到可能的最高度,人的智慧比我們現在每個人表現出來的還要強得多,但是由於你心裡頭不淨,各種干擾,智慧顯現出來的比應有的要少得多。禪定是使你進一步提高,提高到你大腦所允許的最高智慧上去。


提問:所以,這個意思其實是離開這個軀殼應該是存在的。
朱清時:剛才我說物理學的阿賴耶識就認為變現客觀事物的本體其實收藏了所有事情,因為它收藏了所有事情,它投影出來,你才能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我覺得唯識論把它解釋成阿賴耶識,而不用靈魂這個詞是更接近真實一些。因為要用靈魂這個詞的話,好像阿賴耶識的背景就不清楚了。所以,現在用阿賴耶識,然後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一個背景。

換一句話來解釋你的問題,像我們現在人做機器人,我們就是把機器人從原子、分子開始組裝,組裝成一個機器人,人盡量來提高機器人的能力,以後機器人就可能到一個能夠思維的階段了,我們要使機器人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們就要把它變成超導體,這樣的話,思維能力就會提高。類似的過程實際上在客觀世界中是靠進化來完成的,就是我們人實際上是自然界進化出的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有一個最高值,只不過一般人沒有達到而已。

嘉賓發言
張鐵林:我自己覺得我聽朱老師的課,使得我們突然一瞬間回到了嬰兒狀態,我們有好多特別原始的、特別基礎的一些疑問,我自己就在開小差,我老在想,人的本體和實體在什麼地方。我年輕時讀馬克思的書就記得他曾經有一個理論,人類對於宇宙和世界的認知,反過來誤導了人類本身,人類好像總覺得我們的知識、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世界的現狀,其實馬克思說,這個世界的知識實際上是人類知識水準的一個標誌,他只是世界的某一個角度和某一個部分而已。

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只到某一個層次和某一個程度,人類能夠對世界的認知程度的標誌,是你知識程度的標誌,並不是宇宙本身。其實馬克思很早講的這個道理也都證實了剛才朱校長講的基本道理,差不多是這樣的。反過來,人類無限地膨脹和自大,認為我們能看到的、我們能想到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其實不然,我們的局限性非常之大,我們常常無限地膨脹。人類非常自大,認為我們現在擁有世界和宇宙,其實不然,今天我聽完課,突然覺得我們原來是受一個什麼什麼東西的控制,我還沒聽明白、也沒想明白。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六識六塵緣影,阿賴耶全息影像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9:23 am
新老怪
凡夫、外道和內道
作者:長清僧


道有兩種,一種外道,一種內道。
凡夫不屬於外道,也不屬於內道,故曰:不名處道。
譬如“我”這個觀念,凡夫以為活著時有我,不變,死後無我,我滅。這就是凡夫見解,隨事物的轉換而變化,不能肯定。
外道不一樣,外道認為,有我,我不變,肉體如同軀殼,肉體雖死,但我不死,半滅半不滅,執著一個不變的神我。
內道者,即是佛法,肯定無我,我,不曾生過,死也不是我滅。
凡夫不敢肯定,外道、內道都肯定,外道肯定有我、不滅,內道肯定無我,不生不滅。
凡夫不定,如矮子看戲,隨人高低。遇黑則起黑見,遇白則起白見。
外道則定,有執空滅無所有者,有執常恒不變者,勢如水火。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9:57 am
新老怪
外道不一樣,外道認為,有我,我不變,肉體如同軀殼,肉體雖死,但我不死,半滅半不滅,執著一個不變的神我。
內道者,即是佛法,肯定無我,我,不曾生過,死也不是我滅。
外道則,有執空滅無所有者,有執常恒不變者,勢如水火。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11:28 a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一 4月 17, 2023 9:23 am 凡夫、外道和內道
作者:長清僧


道有兩種,一種外道,一種內道。
凡夫不屬於外道,也不屬於內道,故曰:不名處道。
譬如“我”這個觀念,凡夫以為活著時有我,不變,死後無我,我滅。這就是凡夫見解,隨事物的轉換而變化,不能肯定。
外道不一樣,外道認為,有我,我不變,肉體如同軀殼,肉體雖死,但我不死,半滅半不滅,執著一個不變的神我。
內道者,即是佛法,肯定無我,我,不曾生過,死也不是我滅。
凡夫不敢肯定,外道、內道都肯定,外道肯定有我、不滅,內道肯定無我,不生不滅。
凡夫不定,如矮子看戲,隨人高低。遇黑則起黑見,遇白則起白見。
外道則定,有執空滅無所有者,有執常恒不變者,勢如水火。
內道者,即是佛法,肯定無我,我,不曾生過,死也不是我滅。
非也。
經云:「世間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勒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為顛倒,是名第三顛倒。」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無我、我想,我、無我想,是名顛倒。世間之人,亦說有我;佛法之中,亦說有我;世間之人雖說有我,無有佛性;是則名為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顛倒。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勒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為顛倒,是名第三顛倒。」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11:31 a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一 4月 17, 2023 9:57 am 外道不一樣,外道認為,有我,我不變,肉體如同軀殼,肉體雖死,但我不死,半滅半不滅,執著一個不變的神我。
內道者,即是佛法,肯定無我,我,不曾生過,死也不是我滅。
外道則,有執空滅無所有者,有執常恒不變者,勢如水火。
非也
外道有:
無我外道
神我外道
自然外道
斷滅外道
似乎有62種外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2:27 pm
新老怪
您看,印度人多麼聰明,有62種外道
他們窮,妄想多,人口都超過中國了
所以,連佛法都難存活於印度
恆河是母親河,屍體也要用它漂
真是服了它們
香港有人叫他們阿三
現在阿三,當上了英國總理
忍功全球第一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2:48 pm
新老怪
南山
寒燈獨夜:話頭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話頭?參是什麼意思?話頭是什麼?禪宗為什麼要參話頭不念佛呢?我們一一來說。

a悄然:
話頭是'前念已起 後念未生的這個時候'。
b
虛雲老法師這樣解釋話頭,也是一種方便,但不能執著,因為話頭 不會是個“時候”。
話頭其實就是念頭,參什麼樣的話頭,就有什麼樣的念頭。只此一念,心無旁騖,不生它念,如此參詳,即是。

a春秋發表於2012-3-8 09:38
什麼是妄念呢?
b沒有妄念,只有正念、雜念。
挑水時只一心挑水,不想著劈柴。挑水就是正念,劈柴就是雜念。
當劈柴時,劈柴又成了正念,挑水又成了雜念。所以正念、雜念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參話頭也是這樣,不要參“念佛是誰?”時,又老去想著“狗子無佛性”,參“狗子無佛性”時,又老想著“念佛是誰”。
如果非要說有妄念,那雜念就算是妄念吧!
一袋子白米,有幾顆黑豆在裡面,就是雜。
但不是說黑豆就不好,只是在的不是地方,不是時候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7, 2023 3:04 pm
新老怪
南山

一、什么是见闻觉知?

问:你能看见阶前的那朵小花吗?
答:能。
曰:这就是见。

问:你能听见窗外的鸟鸣吗?
答:能。
曰:这就是闻。

问:你能感觉到肚子饿吗?
答:能。
曰:这就是觉。

问:你知道Ipad 3就要上世了吗?
答:知道。
曰:这就是知。

这就是见闻觉知,不只是眼见耳闻、身触意识,还包括鼻能嗅香、舌能辨味等,总称为见闻觉知。生身为人,即有此见闻觉知之能,除少数六根不全者。

二、为什么见闻觉知不能遍一切处?

问:你能见到这朵花,能见到十公里外山中的那朵花吗?
答:不能。

问:你能听到窗外的鸟叫,能听到银河系中 两颗小行星碰撞的巨响吗?
答:不能。

问:你能感觉到你的肚子饿,你能感觉到他的肚子饿吗?
答:不能。

问:你能知道Ipad 3就要上市了,你能知道下一分钟开奖的号码吗?
答:不能。

问:你能听到这朵花的颜色吗?你能看到汽车的喇叭声吗?你能用鼻子嗅到 糖的甜味吗?你能用舌头品尝空气中PM2.5的味道吗?你能意识到这个不知名的水果的真实味道吗?
答:不能。

曰:这就是见闻觉知 不能遍一切处。《金光明经》中说,如同六个贼,住于空聚落,各各不相知。不仅见不能见一切,闻不能闻一切,见也不能见所闻,闻也不能闻所见。所以,见闻觉知不能遍一切处。

三、你说了不能遍一切处的情形,但没有说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答:因为个体总是局限的。如果没有任何局限,它也就不再是个体了。

1,什么是见闻觉知?
见 是眼根的了别功能作用,須九緣具足:
(一)根緣:眼識依眼根而起,如眼根損壞,則眼識不能生起。
(二)境緣:眼識以色境為「所緣緣」,無境不能生識。此即心法(非色法)生起需具四緣之一|所緣緣。
(三)空緣:眼識是離中取境,根與境之間必須保持距離 (空間),否則眼識不生起。
(四)明緣:眼識生起須以光明為助緣,否則不能了別。
(五)作意緣:眼識了境,須以作意力為助緣,若無作意力,則視而不見。
(六)種子緣:眼識種子為眼識生起之「親因緣」,此為四緣之一|因緣。
(七)分別依緣:第六識之作用是分別,故眼識以此為分別依緣。
(八)染淨依緣:第七識是意識之根,其染淨亦影響前五識,故眼識以此為染淨依。
(九)根本依緣:根本識是第八識,此識是諸識根本,故眼識以此為根本依。

闻 是耳根的了别功能作用,須八緣具足,也就是减少上面的明缘,闻不需光明故:
觉 是身识的了别功能作用,須七緣具足,也就是再减少空缘。鼻嗅、舌尝也是如此。
知 就比较复杂了,有第六识知、第七识知、第八识知。
第六识知是對於前五識之見、聞、嗅、嚐、觸等所緣境(色、聲、香、味、觸)加以細分別,须五缘具足,即种子依、根本依、染净依、作意、依境。

第七识知任運恒審思量,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自內我。成唯識論卷五曰:「恒審思量,正名為意。」须三缘具足,即根、作意、种子依。
第八识知须四缘具足,即心根、境、作意、种子依。

a光看不答,不显诚意啊。
末学也来试答一下。
1、见能辨红绿,闻能听轻响,觉能知冷热,知能分大小。
“见闻觉知”用现代文说得明确点,就是:感官、经验、知识之总称。

2、一切处,即“见闻觉知”所覆盖的范围。
若问“见闻觉知”以外还有“一切处”否?我说这只能归于猜测与妄想了。

3、什么是佛性?
实际上并无单独的一法叫“佛性”,所以无法归纳出它的特点,也无法描述。

4、什么是佛性的妙用。
如实见,如实闻,如实觉,如实知。此即真如,即所谓佛性的妙用。

5、见闻觉知为什么不是佛性?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
其实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关键在于是否如实?
古人云“泥多佛大”。
见闻觉知与佛性,就如“泥”与“佛”的关系,本来一体。说“泥”说“佛”,只是恁个。

6、佛性与一切处的关系?
佛性非“遍”一切处,佛性即一切处。
b
1、什么是见闻觉知?
声色犬马
2、什么是一切处?
明知故问
3、什么是佛性?
假名安立
4、什么是佛性的妙用?
百姓日用
5、见闻觉知为何不是佛性?
历劫不违
6、佛性与一切处到底啥关系?
海水与四海什么关系?

另外,
见闻觉知遍一切处没有?有,圣量现证时,感觉通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如何不遍一切处?
见闻觉知遍一切处没有?否,凡情识见时,妄生分别,能所角立,自障圆通,如何得遍一切处?
1、什么是见闻觉知?
坐井观天
2、什么是一切处?
最大的心量
3、什么是佛性?
真如在众生中
4、什么是佛性的妙用?
电脑真方便
5、见闻觉知为何不是佛性?
键盘是打字用的
6、佛性与一切处到底啥关系?
佛性遍一切处,一切处只是方位,不是佛性。
1、什么是见闻觉知?
根尘识缘起而有。
2、什么是一切处?
一切处是一合相,一合相了不可得。
3、什么是佛性?
道不得。
4、什么是佛性的妙用?
道不尽。
5、见闻觉知为何不是佛性?
若以见闻觉知为实有,见闻觉知即不是佛性。
6、佛性与一切处到底啥关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8, 2023 7:42 am
新老怪
南山
道長:問取虛空始出塵——智證之一百零二

1
寶公《十二時偈》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認聲色,覓疏親,只是從前染污人。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

2
傳曰:僧問云庵:“如何是道?”雲庵曰:“寶公雲:'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汝今求佛道,虛空向汝道什麼?”其僧於是大悟於言下。
昔亮座主參馬祖,祖問:“汝稱講經,將何物講?”對曰:“將心講。”祖曰:“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如何講得經?”亮厲語曰:“心若講不得,莫是虛空講得麼?”祖曰:“卻是虛空講得。”亮亦契悟。歸謂其學徒曰:“我自謂平生講業,天下無能過者,今日見開元老宿,一唾淨盡。我從前見解,皆欺誑汝。”遂渡漳水,隱於西山。予嘗作漁父詞,歌其標韻曰:“講處天花隨玉麈,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師偷指注,回頭覷,虛空特地能言語。歸對學徒重自訴,從前見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橫暮雨,翻然去,千巖萬壑無尋處。”

3
世間的知識,只要努力,求即可得。無論是掌握一門技藝,還是領會一種學問,獲得文憑,只要努力,都會有所得。譬如學會開車,譬如獲得醫學院的畢業證。這是人世間的常理,無有不求而能得者,也無有努力尋求而一無所得者。人們由於習慣的原因,也常常憑藉這種經驗 來學習出世間的佛法,欲求參禪悟道,明心見性。雖有歷代大德宗師 呵斥指正,但習氣難除,暗地裡還是抱著 有所得的心理來從事,即使己不欲犯而猶常犯。結果終其一生,空花空果,一無所成。縱然讀盡大藏,會盡祖師言句,下得機鋒轉語,辯才無礙,全是世智聰慧,與佛法無絲毫交涉。
寶誌和尚看透眾生此病,作偈呵斥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認聲色,覓疏親,只是從前染污人。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
以學習世間法的心態學道者,只為不知 無明本是釋迦身,不知日常坐臥元是道,故枉受許多辛苦。執著聲色,分辨親疏,這樣說話才是禪,那樣說話就不是禪。到頭來還是跟原來沒有學佛的俗人 是一個鳥模樣,有什麼出息?你若真想參禪悟道,何妨象虛空那樣 一塵不染 一法不著呢?只有那樣,才算得上是 真正的出離塵寰。

僧問云庵:“什麼是道?”雲庵對他說:“寶誌公曾說,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你何不問問虛空,看它會對你說什麼。”此僧豁然大悟。馬祖問亮座主:“平時用什麼來講經?”座主說:“用心。”馬祖引《楞伽》告訴他心不可講經,他高聲辯駁說:“心不可講,莫非虛空會講?”馬祖說:“正是虛空會講!”座主也悟,自此不講經,隱居深山不出。何以虛空會有這麼大的力量,竟然使一僧一座主各各悟去?其實不是虛空有力量,是雲庵與馬祖所舉虛空,正對此二人病根,故能藥到病除。前面的僧人以道為一實有之物,念念渴求;後面的座主也以心為一實有之物,能作此講經功德。如此二人,皆不知道皆不明心,故為道遮為心障,故常墮黑暗無明而不覺知,雲庵、馬祖慈悲,熟諳其病根,為其撥雲破霧,故得悟去。

何故问取虚空始出尘?
一、只为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死尽种种贪欲,死尽种种求佛求法之心,死尽种种求悟求道之念头,当下歇去,若脱钩之鱼,如离笼之鸟。若能如此,道有什么难悟的?世间狂子,难明此理,以水洗泥,只能越洗越浑。众生心胸,如同一杯浊水,摇来荡去,求其清澈,不如置之不动,时至自然澄彻见底,杯中之物自然了了可见。浑浊之心难见道,就如同浑浊之水 不可见水中之物一样。

二、如实观察,万法自性涅槃,本来空寂。世尊临涅槃前 曾三告语警醒众生:“我以五眼尚不可见有一法,外道凡夫以世间眼,安能见有法可得?”《金刚经》曰:“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为我授记。”此法非世间法,安得以世间法求之?此法如大虚空,若有一丝头微尘,如芥子许大,即是微尘,不是虚空。

三、大虚空不著一尘,故万法无碍,阴晴昼夜,日出月兴,雾霾虹霓,一任显现。真明心者,知心无心;真知法身者,知法身非法,无法身可得。因其无心,故能万法唯心;因其无法,故能无法亦法,无法无非法。因其无,故能作恒沙功德之用。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参禅悟道,又有什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