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湛然 註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對於一切道法,都要這樣(指上文的四見是幻)來了知、看待、相信、解悟:非無,非有,是幻。
〔不生法相〕不執著於道法之相 而以為實。
這一段經文,《金剛經講義》註釋說:“即謂發大心之菩薩,應如是知見信解也。開經以來所說發廣大心,起廣大行,不取法與非法之相,乃至發心不住,說法不住,得果不住,不住亦不住,無非令其知見信解如是如是。蓋必如是知見信解,方為通達 無我法。故曰應如是知見信解也。”
問:“法”是指一切事物、現象,為什麼這裡把“法”詮釋成“道法”?
答:“法”這一詞,有幾種含義:
一、一切事物現象,
二、道法(成佛之法),
三、法塵。
本經核心 是破除對四相(我、人、眾生、壽者)和法相的執著,所謂“絕凡情,去聖解(悟亦吐卻)”。
這一分的內容 是去聖解,徹底破除法我(不可妄執道法為實,以為有法可修,有道可成,有果可證);
第六、第七分中“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非法,非非法”,所言的“法”,亦皆指道法。
所以根據經意和上下文,這裡的“法”是指道法。
嘉祥大師《仁王經疏·二》曰:“空破五陰,空空破空。如服藥能破病,病破已,藥亦應出。若藥不出,即復是病。以空破諸煩惱病,恐空復為患。是故以空舍空,故名空空也。”
意思是:以藥治病,病癒後即應停止用藥,如果仍繼續服藥,那還是有害的。以此闡明:用聖解來絕凡情,凡情已絕,應去聖解。
具體來說就是:用空理(藥)來破除對五陰(色受想行識)的執著(病),這是絕凡情;
五陰執著破除後,如果還執著於空理不放,這是過河不捨筏,仍然在岸邊徘徊,那就不能到達寶所了(不能從無明夢中醒來),所以要空去空理(體悟到空理亦空——是幻象,不可執著,即空空)。
絕凡情(破人執),去聖解(破法執)。
諸法虛假,本來空寂,諸見不生,即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諦閒大師云:“所知本非障,道在不執而已矣。妄念不必除,道在不為所轉而已矣。”
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眾生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
悟 則生滅皆無生,迷 則無生皆生滅。
勘破諸法皆幻,則境不牽心,愛憎無由而起,也就不會 再受惑造業了。
諸法是幻,所持之道法亦是幻。功夫這樣做下去,層層破幻,如剝芭蕉,破至極處,大夢覺矣!
相由念生,念由見生。故古德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苟知見消,不真何待?
離見乃為出生死,證法身之極則也。
馬鳴大師示人,以離念為真修實證。以因念有見(因為念頭是由見而來),若見謝則念自離,妄自泯矣。
是故,離見最要。放得胸中空落落,不留絲毫知見做主宰。知見不存,則真見發光矣。
(參見憨山大師:《夢遊集·示修六逸關主》)
離相,離念,離見。離見是最究竟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