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 (共 47 頁)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5:26 pm
由 servants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作什麼弊?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
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
不同法門對應不同根器
你不懂判教、不分權實
怎可隨意指責他人為非?
Re: 也談楞嚴經 用識不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6:07 pm
由 軟體之美
軟體之美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4:33 pm
請問哪可看到蕅益大師批評交光法師捨識用根
找到了他人討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04407
在《首楞严经》中佛说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其二是不知道众生本具的明涅槃真心,是世间种种现象的本体,真心能够生出种种现象,只要不被现象勾牵,就是真心的涅槃境界。
因此交光大师提出舍识用根的观点,即舍攀缘的生死心不用,直接用六根中见闻觉知的作用,这些作用来自识精,即第八海,(“
正此识精,乃第八识海,非比前六虚妄无体矣。因是真修之本。所以圆通中直选耳根闻性。”——《正脉疏·所迷真本明体》)
总结,交光大师观点:
用根:第八识海
但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大师于钱谦益的一次书信中,藕益智旭大师这样写道:“
交光用根一语,毒流天下,遗祸无穷,非一言可罄“——《灵峰宗论·复钱牧斋书》
同时
憨山、莲池也委婉斥之。那么问题的关键处在哪里呢?
出在在攀缘心的理解上
智旭大师在《首楞严文句》中写道:“攀者,能攀之心,即八种识各有见分;缘者,所攀之境,即八识各有相分。“
智旭大师在此提出,八识的每一识都有攀缘心的作用在,见分和相分就好比:眼睛看见东西能见的功能是见分,眼睛的本体物象的部分是相分、耳朵能听的功能是见分、耳朵本身物象的部分是相分等。那么这个攀缘心作用就好比《首楞严经》中的比喻“瞪目发劳”眼睛能见的性能想去看自己的眼睛的物象是怎样的存在,当然无法见到,但是在瞪眼看的同时,眼睛发花,生起了虚妄的假象,我们的众生世界就是如此来的。
这是智旭大师指出交光大师的错误。
同时智旭大师质疑“舍识用根”的观点:
一、如果在因地修证时舍去前六识,那么在证道的果位上拿什么成就成所作智和妙观察智呢?
(一般教理认为成佛后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
二、如果把第八识当为根性来做修行时的使用方法,那么就把第八识当做修行的实体了,这是与经文相违背的,这不就是痴人认作本来人吗?
闻木樨香否的观点
交光大师舍识用根把第八识当成修行根本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在《首楞严经》十番显见中有原文:“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即经中所指出修行根本的”能见之性“必然是离于一切能见的功能与所见的现象的,如果还以第八识为能见的本体,肯定是错误的。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五之一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6:18 pm
由 軟體之美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J36n ... _around=30
(復錢牧齋)濟雲鬥諍,不啻小兒戲。閱儒釋宗傳,竊議可付一笑矣。續燈事,遍集明朝語錄,乃可成之,非朝夕能辦,未填溝壑,當以三四年為期也。著述須實從自己胸中流出,方可光前絕後。設非居安資深,左右逢源,縱博極群書,遍採眾長,終是義襲而取,不可謂集大成也。大菩薩乘願力闡正法,須如馬鳴龍樹,智者清涼,立極千古。若圭峰長水輩,雖各有所得,猶未免為明眼簡點,況其餘哉。乞丈室裁之。憨大師性相通說,久為教家嗤笑,無能為害。達大師以能所八法所成釋性境二字,不過承魯菴之訛,習而不察,白璧微瑕耳。
交光用根一語,毒流天下,遺禍無窮,非一言可罄。宗鏡對畢,乞寄還山中,所許通翼,亦乞慨付。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6:23 pm
由 周善為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亅,是嗎?
那就請你S君舉證,根據哪一部經典,哪一段經文,不須捨識、離識,無明眾生直接修學圓頓法門,可以見性成佛的?
首楞嚴經卷第一文句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6:42 pm
由 軟體之美
智旭 文句
舊解以攀緣心偏指六識必欲破除六識令盡則果中將何以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之體一可痛也以識精偏指第八必欲專用之以為體則是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二可痛也況今文義本自彰灼而紛紛妄解誣罔經宗何為者乎。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3n ... _around=30
追蹤闻木樨香否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6:53 pm
由 軟體之美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7:34 pm
由 周善為
servants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5:26 pm
作什麼弊?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
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
不同法門對應不同根器
你不懂判教、不分權實
怎可隨意指責他人為非?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亅,是嗎?
那就請你S君舉證,根據哪一部經典,哪一段經文,不須捨識、離識,無明眾生直接修學圓頓法門,可以見性成佛的?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8:28 pm
由 cyc320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成就 佛菩提道便隨順眾生任運無礙
Re: 也談楞嚴經 用識不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2:48 am
由 隨機談
軟體之美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6:07 pm
軟體之美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4:33 pm
請問哪可看到蕅益大師批評交光法師捨識用根
找到了他人討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04407
在《首楞严经》中佛说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其二是不知道众生本具的明涅槃真心,是世间种种现象的本体,真心能够生出种种现象,只要不被现象勾牵,就是真心的涅槃境界。
因此交光大师提出舍识用根的观点,即舍攀缘的生死心不用,直接用六根中见闻觉知的作用,这些作用来自识精,即第八海,(“
正此识精,乃第八识海,非比前六虚妄无体矣。因是真修之本。所以圆通中直选耳根闻性。”——《正脉疏·所迷真本明体》)
总结,交光大师观点:
用根:第八识海
但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大师于钱谦益的一次书信中,藕益智旭大师这样写道:“
交光用根一语,毒流天下,遗祸无穷,非一言可罄“——《灵峰宗论·复钱牧斋书》
同时
憨山、莲池也委婉斥之。那么问题的关键处在哪里呢?
出在在攀缘心的理解上
智旭大师在《首楞严文句》中写道:“攀者,能攀之心,即八种识各有见分;缘者,所攀之境,即八识各有相分。“
智旭大师在此提出,八识的每一识都有攀缘心的作用在,见分和相分就好比:眼睛看见东西能见的功能是见分,眼睛的本体物象的部分是相分、耳朵能听的功能是见分、耳朵本身物象的部分是相分等。那么这个攀缘心作用就好比《首楞严经》中的比喻“瞪目发劳”眼睛能见的性能想去看自己的眼睛的物象是怎样的存在,当然无法见到,但是在瞪眼看的同时,眼睛发花,生起了虚妄的假象,我们的众生世界就是如此来的。
这是智旭大师指出交光大师的错误。
同时智旭大师质疑“舍识用根”的观点:
一、如果在因地修证时舍去前六识,那么在证道的果位上拿什么成就成所作智和妙观察智呢?
(一般教理认为成佛后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
二、如果把第八识当为根性来做修行时的使用方法,那么就把第八识当做修行的实体了,这是与经文相违背的,这不就是痴人认作本来人吗?
闻木樨香否的观点
交光大师舍识用根把第八识当成修行根本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在《首楞严经》十番显见中有原文:“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即经中所指出修行根本的”能见之性“必然是离于一切能见的功能与所见的现象的,如果还以第八识为能见的本体,肯定是错误的。
現在就先把簡體的原全文,都轉成正體文後再全部都貼出,
本人是沒加上其他文字的。
作者:闻木樨香否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04407 ... /2334757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舍識用根”是在《首楞嚴經正脈疏》中由交光大師提出的。
在《首楞嚴經》中佛說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本原因: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
其一是把攀緣心當成了自己的真心所以輪迴生死。
其二是不知道眾生本具的明涅槃真心,是世間種種現象的本體,真心能夠生出種種現象,只要不被現象勾牽,就是真心的涅槃境界。
因此交光大師提出舍識用根的觀點,即舍攀緣的生死心不用,直接用六根中見聞覺知的作用,這些作用來自識精,即第八海,(“正此識精,乃第八識海,非比前六虛妄無體矣。 因是真修之本。 所以圓通中直選耳根聞性。 “——《正脈疏·所迷真本明體》)
總結,交光大師觀點:
舍識:舍前六識
用根:第八識海
但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大師於錢謙益的一次書信中,藕益智旭大師這樣寫道:“交光用根一語,毒流天下,遺禍無窮,非一言可罄”——《靈峰宗論·復錢牧齋書》
同時憨山、蓮池也委婉斥之。 那麼問題的關鍵處在哪裡呢?
出在在攀緣心的理解上
智旭大師在《首楞嚴文句》中寫道:「攀者,能攀之心,即八種識各有見分; 緣者,所攀之境,即八識各有相分。 “
智旭大師在此提出,八識的每一識都有攀緣心的作用在,見分和相分就好比:眼睛看見東西能見的功能是見分,眼睛的本體物象的部分是相分、耳朵能聽的功能是見分、耳朵本身物象的部分是相分等。 那麼這個攀緣心作用就好比《首楞嚴經》中的比喻“瞪目發勞”眼睛能見的性能想去看自己的眼睛的物象是怎樣的存在,當然無法見到,但是在瞪眼看的同時,眼睛發花,生起了虛妄的假像,我們的眾生世界就是如此來的。
這是智旭大師指出交光大師的錯誤。
同時智旭大師質疑「舍識用根」的觀點:
一、如果在因地修證時舍去前六識,那麼在證道的果位上拿什麼成就成所作智和妙觀察智呢?
(一般教理認為成佛後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
二、如果把第八識當為根性來做修行時的使用方法,那麼就把第八識當做修行的實體了,這是與經文相違背的,這不就是癡人認作本來人嗎?
我的觀點
交光大師舍識用根把第八識當成修行根本的觀點肯定是錯誤的,在《首楞嚴經》十番顯見中有原文:“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即經中所指出修行根本的”能見之性“必然是離於一切能見的功能與所見的現象的,如果還以第八識為能見的本體,肯定是錯誤的。
彩蛋:一、智旭大師反駁交光大師有關「轉識成智」的觀點未必正確在《成唯識論》中說,是八識的相應心品轉成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而非八識,八識在成道後為無垢白凈識。
二、交光大師在《正脈疏》中把歷代祖師用天臺三止三觀的註釋《首楞嚴經》的方式批駁了一番,但是十分膚淺,所以在近代太虛大師在他的《首楞嚴攝論》中把交光大師批判天台註釋《首楞嚴經》說法一一駁斥了。
/攤手
以上。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2:57 am
由 servants
周善為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7:34 pm
servants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5:26 pm
作什麼弊?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
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
不同法門對應不同根器
你不懂判教、不分權實
怎可隨意指責他人為非?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亅,是嗎?
那就請你S君舉證,根據哪一部經典,哪一段經文,不須捨識、離識,無明眾生直接修學圓頓法門,可以見性成佛的?
只要是大乘經典,必定有圓教義
這是歷代祖師所公認,也是每個漢傳佛弟子的基本認知
但某人傲慢無知,敢毀謗大乘圓義,極為可悲。
以下是經證:
法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涅槃: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大寶積經: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
楞嚴: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淨名: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淨名:不斷癡愛起於明脫
淨名: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淨名: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
淨名: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觀普賢: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
諸法無行經:若人欲成佛,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知是則成佛。
還有許多經證、論證可引,但不想為傲慢者浪費時間
可自行去cbeta搜尋
我質問你:
1.我好心發心解釋天台藏,你為什麼無來由說我被法華所轉?你憑什麼?你這樣做有品嗎?
2.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不要在逃避,解釋清楚!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2:10 am
由 隨機談
很贊嘆軟美兄的追根究柢精神,把相關答案都找出來了,這勝過千言萬語,要解釋一堆東西很累的。
個人就再依大陸知乎的討論內容,提出一些看法就好,供大家參考:
1,其實蕅益大師的意思,就是表示交光法師根本就是未開悟,連開悟都沒有,竟也去注解楞嚴經,
而胡說八道的結果,就是害盡天下蒼生,那麼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為了眾生就不得不去破斥了,
當時的蓮池大師、憨山大師、天台宗幽溪傳燈..等等,就都表示過不認同的意見,其實從宋朝以來,
有留傳下來的楞嚴經注解,較有名的可能有幾十部,但如全部的都算,可能有幾百部都有,
但其中都是胡說八道的居多,大概超過九成以上,是本身未開悟,卻自認開悟,並敢大解楞嚴,
這是其情可憫,其心不可取。
2,而在此論壇上的各位,如都沒發現交光法師錯在哪裡?甚至還有的認為其說的很對,如真是這樣,
這就表示自己對佛法的認知,其實是有待加強的,這就是一種試金石,是一試就知?也就是一翻兩瞪眼?
而個人其實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去找答案,去發現自己錯在哪裡?
3,在原文知乎的討論裡,有一個所謂的彩蛋一,個人認為其問題很大,跟交光法師是完全犯同樣的毛病,
彩蛋:一、智旭大師反駁交光大師有關「轉識成智」的觀點未必正確在《成唯識論》中說,是八識的相應心品轉成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而非八識,八識在成道後為無垢白凈識。
個人的看法,成唯識論如讀到自己都不知所云,這真是悲哀,不如不讀,這像極了是十大附佛外道之一的蕭平實集團理論,
其實依佛的說法,唯識理論本就是對法身大士說的,其實是跟華嚴經並沒有兩樣,因為只有法身大士已證過真如,
故其才能真正的證解阿賴耶識(第八識),也只有他們才不會被妄識所徹底迷惑。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4,那麼如何知道誰有沒有開悟?
其實真正的禪宗傳承,以心印心,是到宋代就斷了,再來就沒誰能印證誰了?這就是事實。
現在在佛門了,常說有人說自己是禪宗第幾代,華嚴第幾代,天台第幾代... ...
其實這不算錯,但只表是出家時的門庭罷了,是跟其實際內涵是無關的,
例如:假設禪宗臨濟義玄禪師,收了二十個弟子,但只有一個被印證開悟,其他的都沒有,
那麼其任何的一個弟子,以後也都再收弟子時,當然是全屬臨濟義玄禪師法系,
但真有以心印心的傳承嗎?當然是沒有,甚至以後弟子沒任一個是開悟的,禪門仍是在的。
所以最後是要如何確知,誰是真正的善知識呢?
其實這就要靠一些已洩漏身分的佛菩薩分身,然後再往上追尋,而現在大家所公認印光大師就是。
而且因為其位階太高了,這就可推演出其他的所有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