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佛智是自利嗎
發表於 : 週四 9月 01, 2022 6:39 pm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我覺得先是自利吧末學從三法印來看死刑存廢,不是從戒律來看
反而修行有感受到轉化收穫
解脫法觀念在世間法看會很奇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我覺得先是自利吧『都成佛了還要自利什麼?』這是您心中的執著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7:47 am 您自己提的
佛有二德
智德與悲德
這說的就只有佛
所以自己說的是佛
卻用來指菩薩
錯亂角色
直接說二德即可
佛也是從二德成佛
佛的二德圓滿
您缺少這些認知才會亂敘述
=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稱為智德=
這句就是打臉您自己的鐵證
您喜歡舉佛來證明自己了解佛的智德與悲德
卻不考慮您舉了佛智德
就不適用於自他之分
都成佛了還有自利的問題
應該是這佛有問題
這也是您找不到經論說佛智是自利的說法
因為前人與佛經沒有這種癡說
問您佛還要上求什麼菩提
您不敢答
不敢答又舉佛智德作什麼
佛還要自利什麼
利的定義是啥
因有害才有利
害是什麼
就是無明
佛還要用菩提對治無明嗎
誰會像您這麼少知
究竟涅槃還要自利嗎
是什麼念頭讓您舉佛有二德
為何不說眾生具有二德因
舉佛就要以佛而論
不然舉佛作什麼
不清楚自己在談誰
是您自己的問題
原來您就是被有所得綁的死死的二楞子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11:14 pm『都成佛了還要自利什麼?』這是您心中的執著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7:47 am 您自己提的
佛有二德
智德與悲德
這說的就只有佛
所以自己說的是佛
卻用來指菩薩
錯亂角色
直接說二德即可
佛也是從二德成佛
佛的二德圓滿
您缺少這些認知才會亂敘述
=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稱為智德=
這句就是打臉您自己的鐵證
您喜歡舉佛來證明自己了解佛的智德與悲德
卻不考慮您舉了佛智德
就不適用於自他之分
都成佛了還有自利的問題
應該是這佛有問題
這也是您找不到經論說佛智是自利的說法
因為前人與佛經沒有這種癡說
問您佛還要上求什麼菩提
您不敢答
不敢答又舉佛智德作什麼
佛還要自利什麼
利的定義是啥
因有害才有利
害是什麼
就是無明
佛還要用菩提對治無明嗎
誰會像您這麼少知
究竟涅槃還要自利嗎
是什麼念頭讓您舉佛有二德
為何不說眾生具有二德因
舉佛就要以佛而論
不然舉佛作什麼
不清楚自己在談誰
是您自己的問題
前面貼的在講什麼??——>『佛果呈現的德相』
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節錄):指智德、斷德、恩德︰即佛果功德的三分。出自《佛性論》卷二。
即佛果滿足一切諸智、照了一切諸法,有無礙自在之德,名為智德。
斷除一切染污無知、不染污無知無所餘,有二乘所斷不及之德,名為斷德。
依利他攝化的誓願,而有救護眾生究竟解脫之德,名為恩德。
華嚴經疏卷八謂:「修極有三:一、大悲極,入佛神通境。入佛神通境,但為益生,故此成恩德。二、大智極,入佛力境。如來力境,悲智超絕無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極,入如來解脫門,盡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斷德。」
若將三德與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覺覺他相擬配,則智斷二德是自利、自行、自覺,而恩德是利他、化他、覺他。亦即三德齊全,則能得二利圓滿、覺行窮滿之佛果。
您忘了,我們討論的是二德,佛果的德相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11:40 pm原來您就是被有所得綁的死死的二楞子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11:14 pm『都成佛了還要自利什麼?』這是您心中的執著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7:47 am 您自己提的
佛有二德
智德與悲德
這說的就只有佛
所以自己說的是佛
卻用來指菩薩
錯亂角色
直接說二德即可
佛也是從二德成佛
佛的二德圓滿
您缺少這些認知才會亂敘述
=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稱為智德=
這句就是打臉您自己的鐵證
您喜歡舉佛來證明自己了解佛的智德與悲德
卻不考慮您舉了佛智德
就不適用於自他之分
都成佛了還有自利的問題
應該是這佛有問題
這也是您找不到經論說佛智是自利的說法
因為前人與佛經沒有這種癡說
問您佛還要上求什麼菩提
您不敢答
不敢答又舉佛智德作什麼
佛還要自利什麼
利的定義是啥
因有害才有利
害是什麼
就是無明
佛還要用菩提對治無明嗎
誰會像您這麼少知
究竟涅槃還要自利嗎
是什麼念頭讓您舉佛有二德
為何不說眾生具有二德因
舉佛就要以佛而論
不然舉佛作什麼
不清楚自己在談誰
是您自己的問題
前面貼的在講什麼??——>『佛果呈現的德相』
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節錄):指智德、斷德、恩德︰即佛果功德的三分。出自《佛性論》卷二。
即佛果滿足一切諸智、照了一切諸法,有無礙自在之德,名為智德。
斷除一切染污無知、不染污無知無所餘,有二乘所斷不及之德,名為斷德。
依利他攝化的誓願,而有救護眾生究竟解脫之德,名為恩德。
華嚴經疏卷八謂:「修極有三:一、大悲極,入佛神通境。入佛神通境,但為益生,故此成恩德。二、大智極,入佛力境。如來力境,悲智超絕無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極,入如來解脫門,盡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斷德。」
若將三德與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覺覺他相擬配,則智斷二德是自利、自行、自覺,而恩德是利他、化他、覺他。亦即三德齊全,則能得二利圓滿、覺行窮滿之佛果。
資質不好又不廣讀經書
說了自己不知所云的名相組合
還怪別人看不懂
智是上求菩提這句是在描述佛嗎
到底是不是
要拖到那輩子才回答
那是您的自由
誰跟您討論二德二楞子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12:58 am您忘了,我們討論的是二德,佛果的德相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11:40 pm原來您就是被有所得綁的死死的二楞子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11:14 pm『都成佛了還要自利什麼?』這是您心中的執著次草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7:47 am 您自己提的
佛有二德
智德與悲德
這說的就只有佛
所以自己說的是佛
卻用來指菩薩
錯亂角色
直接說二德即可
佛也是從二德成佛
佛的二德圓滿
您缺少這些認知才會亂敘述
=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稱為智德=
這句就是打臉您自己的鐵證
您喜歡舉佛來證明自己了解佛的智德與悲德
卻不考慮您舉了佛智德
就不適用於自他之分
都成佛了還有自利的問題
應該是這佛有問題
這也是您找不到經論說佛智是自利的說法
因為前人與佛經沒有這種癡說
問您佛還要上求什麼菩提
您不敢答
不敢答又舉佛智德作什麼
佛還要自利什麼
利的定義是啥
因有害才有利
害是什麼
就是無明
佛還要用菩提對治無明嗎
誰會像您這麼少知
究竟涅槃還要自利嗎
是什麼念頭讓您舉佛有二德
為何不說眾生具有二德因
舉佛就要以佛而論
不然舉佛作什麼
不清楚自己在談誰
是您自己的問題
前面貼的在講什麼??——>『佛果呈現的德相』
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節錄):指智德、斷德、恩德︰即佛果功德的三分。出自《佛性論》卷二。
即佛果滿足一切諸智、照了一切諸法,有無礙自在之德,名為智德。
斷除一切染污無知、不染污無知無所餘,有二乘所斷不及之德,名為斷德。
依利他攝化的誓願,而有救護眾生究竟解脫之德,名為恩德。
華嚴經疏卷八謂:「修極有三:一、大悲極,入佛神通境。入佛神通境,但為益生,故此成恩德。二、大智極,入佛力境。如來力境,悲智超絕無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極,入如來解脫門,盡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斷德。」
若將三德與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覺覺他相擬配,則智斷二德是自利、自行、自覺,而恩德是利他、化他、覺他。亦即三德齊全,則能得二利圓滿、覺行窮滿之佛果。
資質不好又不廣讀經書
說了自己不知所云的名相組合
還怪別人看不懂
智是上求菩提這句是在描述佛嗎
到底是不是
要拖到那輩子才回答
那是您的自由
智德就是上求菩提的表顯,佛陀上求菩提才得佛果
悲德就是下化眾生的表顯,有悲心便能覺他利他
上求菩提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對於下化眾生而云上求菩提。向上而求菩提,向下而化眾生也。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是為菩提心,菩薩之萬行不出此二者。止觀一上曰:「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發菩提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上求本來
(雜語)與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同。本來為眾生之真性,即佛性菩提也。
下化眾生
(術語)菩薩起四弘誓願,上求菩提,下濟眾生也。完具此上求下化之二者,名為大菩提心。往生要集上末曰:「總言之願作佛心,亦名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心,別謂之四弘誓願。」九品義曰:「菩提心者,覺悟義也。(中略)若略說者,上求佛果下化眾生之心也。」止觀一上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星雲大師說三德
佛是上求菩提嗎二楞子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7:22 am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
次草兄您就是搞不清楚~~
智德、悲德本就是佛的圓滿智慧德相
圓滿的智慧德相是顯示「學習智慧能圓滿成佛」的功德
有饒益才有所德相
要不然就您所說的論點:
「佛都已經圓滿了,對自己還有什麼饒益的功德?」
所謂的德相,是以佛成佛的經驗,示現眾生才有其功德
所以證嚴法師所提的:
「智是上求菩提,悲是下化眾生」之說,並非胡言亂語
【智德】次草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7:51 am佛是上求菩提嗎二楞子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7:22 am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
次草兄您就是搞不清楚~~
智德、悲德本就是佛的圓滿智慧德相
圓滿的智慧德相是顯示「學習智慧能圓滿成佛」的功德
有饒益才有所德相
要不然就您所說的論點:
「佛都已經圓滿了,對自己還有什麼饒益的功德?」
所謂的德相,是以佛成佛的經驗,示現眾生才有其功德
所以證嚴法師所提的:
「智是上求菩提,悲是下化眾生」之說,並非胡言亂語
您連上求菩提在說誰都不知
再說下去有何益
【智德】
(術語)諸佛三德之一。如實照了諸法而無礙者,即菩提是也。【又】有智慧,有行德者。謂智德兼備之高僧也。
您的理解力與文學素養太差
文字相不是死的
本來就是要依經論內容而定
德是培養出來的
所以要修
說佛智德要知道已圓滿,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三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是自利嗎
凡夫要顧好自己的修養
亂說一通有害無益
我問的您都避開,不然就是亂答
討論拖拖拉拉
愛面子不改沒救
您別再閃躲了二楞子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8:32 am【智德】次草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7:51 am佛是上求菩提嗎二楞子 寫: ↑週五 9月 02, 2022 7:22 am星雲大師說三德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
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提要】
三德,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據《佛性論》所舉:(1)智德,指其所具之德,乃是從佛之立場觀察一切諸法之智慧。(2)斷德,指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3)恩德,由於救度眾生之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以上三德配於法、報、應三身,同時智、斷二德具有自利、自行、自覺之內涵,而恩德則具有利他、化他、覺他之內涵。
————————————————
次草兄您就是搞不清楚~~
智德、悲德本就是佛的圓滿智慧德相
圓滿的智慧德相是顯示「學習智慧能圓滿成佛」的功德
有饒益才有所德相
要不然就您所說的論點:
「佛都已經圓滿了,對自己還有什麼饒益的功德?」
所謂的德相,是以佛成佛的經驗,示現眾生才有其功德
所以證嚴法師所提的:
「智是上求菩提,悲是下化眾生」之說,並非胡言亂語
您連上求菩提在說誰都不知
再說下去有何益
【智德】
(術語)諸佛三德之一。如實照了諸法而無礙者,即菩提是也。【又】有智慧,有行德者。謂智德兼備之高僧也。
您的理解力與文學素養太差
文字相不是死的
本來就是要依經論內容而定
德是培養出來的
所以要修
說佛智德要知道已圓滿,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三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是自利嗎
凡夫要顧好自己的修養
亂說一通有害無益
我問的您都避開,不然就是亂答
討論拖拖拉拉
愛面子不改沒救
(術語)諸佛三德之一。如實照了諸法而無礙者,即菩提是也。【又】有智慧,有行德者。謂智德兼備之高僧也。
——————————————————
現在您終於了解:
智德是『諸佛』也是『智德兼備的高僧』的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