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頁 (共 420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22, 2022 10:01 am
新老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通曰

麻穀使扇次。
僧問風性常住。無處不周。和尚為甚麼卻搖扇。
穀曰。你秪知風性常住。且不知無處不周。
僧曰。作麼生是無處不周。
穀卻搖扇。僧作禮
穀曰無用處師僧。著得一千個有甚麼益。

又南泉問僧曰。夜來好風。
僧曰。夜來好風。
泉曰。吹折門前一枝松。
僧曰。吹折門前一枝松。
又問一僧曰。夜來好風。
僧曰。是甚麼風。
泉曰。吹折門前一枝松。
僧曰。是甚麼松。
泉曰。一得一失。
據二僧答處。俱有衲僧氣息。南泉何謂一得一失。若定當得出。許親見南泉。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23, 2022 1:28 am
妙吉祥如意
新老怪 寫: 週一 11月 21, 2022 7:10 am
還有將摘楊花當勝解用的
沒有起心,誰會摘楊花
既然人有喜歡自己知見的深習
想要得到佛法大義
必然是枉走一回罷了
:mrgreen:沒有起心,誰會摘楊花
哇哈哈哈~~妙哉,妙哉!!

雪竇禪師曰:
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待那天機緣成熟,再將上面彌勒菩薩開示的
大乘佛法入門起手實修
的大大大大天大的密訣,詳細注解介紹分享給網友同道們知!!

.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23, 2022 9:28 am
新老怪
趙宇威

修行在於成佛,而成佛必先「悟明心地」。然而,如何才能悟明心地呢?佛法一大藏教,歷代的祖師菩薩,所開示教導我們的 無非就是這個道理;道理明白了,生命才能得到解脫,生活才能無憂無慮、自在無礙,過著沒有煩惱的日子。

談到明心,它有層次上的分別。黃檗禪師說:「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修行就是求法。」這一句話,闡述的就是「即心即佛」的道理。什麼是即心即佛呢?即心即佛,講的就是 吾人現前這一念心,具足了如來三身、四智、五眼,與如來身、結跏趺坐,無有分別,一切有情的眾生,當下就是佛,誠如古德所說的「十方諸佛,實無有少法可得,祗此一心而 已,名為阿耨菩提」。

即心即佛,也可以說是有情眾生 一般例行性的生活,諸如在一切日用當中,穿衣、吃飯、走路、講話,或嬉笑怒罵的 這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道、就是法、就是佛。
如果,我們離開了日常生活 點點滴滴的行為,還要去哪裡求佛、覓心,與求道呢?
那無疑是 日中找影、緣木求魚,本末倒置,不切實際罷了!
所以說:「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不可以 以心更求心」;也就是不可 以騎牛還覓牛,正所謂「自己是佛不肯作,還另外再去求佛,再去求法一樣。」

:mrgreen:現前這一念心,具足了如來 三身、四智、五眼
1345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23, 2022 9:36 am
新老怪
趙宇威

黃檗禪師又說:「學道之人,直下無心,默契而已!」
這一句話開示我們,凡事只要能夠當下「無心」,不執著於 眼前種種的境界相,使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能夠清淨無染,達於無念,就能與「道」相應;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從日常生活中,直下承當,遇事觸境時,不取不捨、不亢不卑,能以平常心 面對一切的境緣,做到「安心處於逆境,靜心處於順 境」,堅定正念,使我們的「覺性」不動,則當下就是「如如佛」。

行者修行,若欲在一切作息動用、語默動靜之中,如穿衣、吃飯、走路、睡覺,或者是迎賓送客、嬉笑怒罵之間,都能「無心」,也就是於一切法「無所住」,就能與我們的覺性相應。

然而,想要做到「直下無心,默契而已」,卻不是一般常人 所能為的。所以,祖師菩薩苦心意旨地 開示我們要修「定」、修「慧」,要能夠「定慧」等持,做到「體用」一如,不著「空有」兩邊的邪知邪見。
因為修行 絕不是一句空話,說說而已,修行必須是 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從真實心中去做的事情。若只說不做,則成了「口頭三昧」偏於空,或者雖做 而不明其理,即落於「執事昧理」;兩者皆偏於一隅,並非中道。

:mrgreen:於一切法「無所住」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23, 2022 10:07 am
新老怪
趙宇威

古禪德說:「一泯未嘗存,能隨染淨緣,遂成十法界。」
佛法說空,不是空無所有,而是空而不空;也就是「真空妙有」。而「妙有」即是法界。什麼是法界?法界,就是眾生的心,所謂「法界即心,心即法界」;
眾生心即是佛心。須知,真心無形無相,卻充滿十方。亙古亙今,眾生本具清淨本源的佛性,所謂「自性清淨心」,此心清淨,恆常圓明普照,
但眾生一向迷而不覺,故起「染」用,誤將「見聞覺知」當作真心,所以被根塵所遮蔽,起惑造業,不能得見 廣大圓明的心體。
然諸佛菩薩,背塵合覺,已悟明心地,而在「淨」用,佛性已顯,知道心體 清淨離念,無 斷常、垢淨,無明、佛性皆空,坐斷兩頭,了知三界六道,唯心自現;
水月鏡相,無非虛妄,豈有生滅?故而,諸佛菩薩 能遊戲神通,自在解脫,一切無礙。

「即心」,講的就是 現前凡夫五蘊身心之中,那個意識 虛妄分別的執取之心,此意識妄執的心 就是佛。
經云:「一切眾生,貪欲恚痴,諸煩惱中, 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
凡夫的心 與佛心,本來無二,如冰與水,拳與掌之間的關係一樣,唯有表相的不同而已,實質上 卻沒有分別。
如果能徹悟此心,即可大用現前,大機圓應,泯除凡聖的差別,拔除生死的根源。到那時,就能見到「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當下就能徹證「全心即佛,全佛即心」。

一切萬物,無非自心所現,都是此心的妙用,所謂「心即萬法,萬法 即心」;心不小,萬法也不大,故而才有「芥子納須彌」之說。所以,大 小無礙,猶如古德所說「以大千土作一粒粟,將一粒粟作大千土」,就是這個道理。

:mrgreen:
凡夫的心 與佛心,本來無二,如冰與水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24, 2022 8:08 am
新老怪
如果,我們離開了日常生活 點點滴滴的行為,還要去哪裡求佛、覓心,與求道呢?
那無疑是 日中找影、緣木求魚,本末倒置,不切實際罷了!
所以說:「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不可以 以心更求心」;
也就是不可 以騎牛還覓牛,正所謂「自己是佛不肯作,還另外再去求佛,再去求法一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24, 2022 10:29 am
次草
承擔自己所遇
了解自心變化作用
才能有個本
沒本沒根的
就會隨風飄蕩
這就是起心的現象
利根者雖也會犯錯
但是在犯錯心念的當下
才能更深入五蘊的妙事
看著色受想行識
只要不虛偽假會
誰會看不懂
再說不懂
又惹得洞山火冒三丈
不然就是溈山呵呵大笑
要火大啊別等洞山火大
懂得對自己火大的人
才稍懂如何降伏自心
懂得自嘲的人
也才知道放棄自大這條不歸路
沒聽過自己殺賺腹內嗎
自己的煩惱就是自心菩提的啓發種子
放著自家著火不管
還想解救全世界
這種夢真的有如此迷人嗎
哇哇哇哇哇哇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25, 2022 6:37 pm
新老怪
再說不懂
又惹得洞山火冒三丈
不然就是溈山呵呵大笑
要火大啊別等洞山火大
懂得對自己火大的人
才稍懂如何降伏自心
:mrgreen:
自己火大的人
才稍懂火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6, 2022 8:23 am
新老怪
趙宇威

我們必須明白,道不在經文之中,能說的就不是道。
道,是「平常心」,誠如祖師所說的 喫茶吃餅,就是道。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玄妙難懂,讓人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如果,我們從《金剛經》的發起序中 去深入的話,就不難瞭解它的道理。
《金剛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一段經文,講的只是世尊平日著衣、持缽、走路、乞食、打坐的事情,既無什麼特立獨行,也沒有超群顯異的事,所說的 只不過是日常生活的 種種情形而已。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6, 2022 8:30 am
新老怪
趙宇威

須知,佛性人人本具,與佛無二無別,只是迷悟不同。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悟,就是佛。
只要我們能堅定正念,制心一處,不起妄想,則菩提妙明真心 自然現前。
換言之,我們在日常生活 一切動用作息當中,能時時提起正念。若能夠安住真心,不隨境轉,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立刻能迴光返照:「凡所有相,都是虛妄。」
能於一切法「無所住」,當下這一念心,無住、無為、如如不動、了了分明的心,就是佛心。

:mrgreen: 迴光返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6, 2022 11:11 am
新老怪
尺童

一日,思聰禪師與同參道友敬上座交談。
  敬上座問:“你六七年來,有甚見處?”
  思聰禪師道:“每日只是 目前無一物。”
  敬上座道:“你者(這)一絡索(同“羅索”,重複無用的話),從甚處來?”
  思聰禪師一聽,茫然不知所措,於是問:“畢竟明此大事,應作麼生?”
  敬上座道:“不見道‘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
  敬上座說完便走開了。

  思聰禪師被敬上座這一逼拶,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間,不提“無”字,一心只看“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這個話頭。
  後來有一天,思聰禪師偶然來到淨頭寮(負責廁所衛生的僧人所居之處),與眾人同坐。可是他心中的疑情並沒有放下,心心唸唸還在所參的話頭上。大約坐一頓飯的功夫,思聰禪師忽然覺得 情想破裂,眼前人物,一切都不見了,心胸大開,通身汗流,慶快無比。
  於是,思聰禪師便徑直來到敬上座的寮房,向他通報了自己剛才所證。
  敬上座便舉起扇子,說道:“速道!速道!”
  思聰禪師急忙應道:
  “舉起分明也妙哉,清風匝匝透人懷。
  個中消息無多子,直得通身歡喜來。”
尺童——此偈多處暗示心,如“個中消”是“個”中“一”加“消”中三點,“肖”上是“豎心”,下面是心月。

不久,思聰禪師來到香岩山,參加坐夏(夏季安居靜修)。在這期間,他用功非常精進,單提一個“無”字,字晝夜不息。一天,他忽然覺得整個身心,如同房子的四壁 突然倒塌了一般,無一法可當情。
  當時,正好趕上鐵山瓊禪師 從高麗回到石霜。思聰禪師於是前往參禮,請求印證。
  鐵山瓊禪師一見思聰禪師,便問:“何處人?”
  思聰禪師道:“汝州。”
  鐵山瓊禪師又問:“風穴祖師面目如何?”
  思聰禪師於是將自己二十年來的用功經過及體會,詳細地匯報了一遍。
  鐵山瓊禪師忽然站起來,用手把住思聰禪師的咽喉,問道:“如何是無字?”
  思聰禪師道:“近從潭州來,不得湖北信。”(指言談,不是信紙上的字。)
  鐵山瓊禪師道:“未在,更道!”
  思聰禪師便道:“和尚幾時離高麗?”(離高麗,是去“離、高”下面那個“麗”,也是人“口”。)
  鐵山瓊禪師道:“未在,更道!”
  思聰禪師於是大喝一聲,拂袖而出。(聲音 就有音無字,呸!)
  鐵山瓊禪師在身後喊道:“者(這)兄弟都好,只一件大病,我發明(發現)了。”(你有個大毛病。)
  思聰禪師一聽,感激涕零,於是請求鐵山瓊禪師 為他抉擇。
尺童——原文沒明說怎麼抉擇的,其實機關在那個“我”,把我發配出去,就會明了、開悟了。

思聰禪師後隱入光州一處深山裡,前後達十七年之久,終於大徹大悟。後回汝州香岩,開法接眾。
思聰禪師曾示眾云:
“法無定相,遇緣即宗。秉金剛劍,吞栗棘蓬,截斷衲僧舌頭,坐卻毗盧頂□(ning,頭頂),豎一徑草作丈六金身,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直教寸絲不掛,月冷秋空,寒灰髮焰。到者(這)裡喚作佛法,入地獄如箭射,不喚作佛法,亦入地獄如箭射。
諸仁者,畢竟作麼生會?
不見船子和尚道,‘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雖然恁麼,正眼觀來,儘是閒傢俱。衲僧分上,料掉(料想、推想)沒交涉。’”
尺童——分上是八,其實是平等示意,沒交涉 也是提示那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