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頁 (共 420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23, 2022 8:13 am
新老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俗諦、真諦〕

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諸法之事相——無明夢中 所見之森羅萬象。
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諸法之實相——畢竟空、無所有,這是無明夢醒之境界。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無明夢醒而成佛。
古德雲:“若有若空(這裡的“空”,是空無),皆是世諦;非有非空,始是真諦。”
龍樹菩薩雲:“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俗諦),二、第一義諦(真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中論·觀四諦品》)
〔若有若空(這裡的“空”,是空無),皆是世諦;非有非空(這裡的“空”,是空無),始是真諦〕‘說有說無,皆是世諦’:在論說無明夢中事時,是相對於有來說無,相對於無來說有。
例如:牛有角,兔無角。‘非有非空,才是真諦’:在諸法實相(真諦)中,根本就沒有 相對之有或無,而只是絕對的無。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23, 2022 8:21 am
新老怪
僧問:“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是兩層境界。
“即心即佛”,是悟到原來自心即是佛,故不再心外求佛,但悟自心;
“非心非佛”,是悟到心、佛 皆無明夢中事,佛見法見亡矣。

僧問:“向上人來時 如何接引?”
“向上人”,即參究向上事之人。
禾山雲:“解打鼓。”

“解打鼓”,
解得(領悟到)打鼓之義——聲在鼓外,譬喻會得言外玄旨。若能於此理會,則當下猶如漆桶底脫(黑漆桶底脫落),執情盡除 而驀然開悟。如若不然,可將“解打鼓”作為話頭來參究,不起第二念。一旦漆桶底脫,便會了悟到“如何是真過”、“如何是真諦”、“如何是非心非佛”以及“向上人來時如何接引”。

人們常會 不由自主地陷入“心靈漩渦”,一些念頭 就像陳年舊唱片,在頭腦中 反反復復放個不停,讓你厭煩以極,卻又束手無策。這時如果立即把全部注意力 都轉到“解打鼓”上來,不起第二念,就能夠幫助你從漩渦中掙脫出來。如此,“解打鼓”三字便成了仙丹妙藥,是 Magic Word。

雪竇頌曰:“象骨老師曾輥毬(雪峰滾球),爭似(怎似,何如)禾山解打鼓?”
〔象骨老師〕即雪峰山義存禪師,雪峰山原名象骨峰。
〔輥(gǔn)〕滾動。
〔輥毬(同“球”)〕滾動木球。
〔雪峰輥毬〕雪峰義存禪師,常輥二毬(常滾動二木球)以教示學人。
《祖庭事苑》雲:“一日玄沙到,師(雪峰)亦輥毬示之,沙便放身倒作閃勢。
又一日昇座,眾集定,師輥出木毬(雪峰滾出木球),玄沙遂捉來安舊處。”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4, 2022 8:00 am
新老怪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州雲:“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一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趙州說:“我在青州,作了一領布衫,重七斤。”
趙州回答的意思是:道不屬知不知。在語言文字上 去琢磨道,有如做件衣裳去秤斤數,非是正做。
“重七斤”是信口開河,有點開玩笑的味道,他哪裡知道 那領布衫重幾斤幾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4, 2022 8:09 am
新老怪
若向一擊便行處會去,天下老和尚鼻孔一時穿卻,不奈爾何,自然水到渠成。
苟或躊躇,老僧在爾腳跟下,佛法省要處,言不在多,語不在繁。
只如這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他卻答道: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若向語句上辨,錯認定盤星;不向語句上辨,爭奈卻恁麼道。
這個公案,雖難見卻易會,雖易會卻難見。
難則銀山鐵壁,易則直下惺惺,無而計較是非處。
此話與普化道:來日大悲院裡有齋話,更無兩般。
一日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雲:庭前柏樹子。
僧雲:和尚莫將境示人。
州雲:老僧不曾將境示人。
看他恁麼向極則轉不得處轉得,自然蓋天蓋地。若轉不得,觸途成滯。
且道他有佛法商量也無?
若道他有佛法,他又何曾說心說性,說玄說妙;若道他無佛法旨趣,他又不曾辜負爾問頭。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4, 2022 11:40 am
電火
新老怪 寫: 週三 8月 24, 2022 8:00 am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州雲:“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一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趙州說:“我在青州,作了一領布衫,重七斤。”
趙州回答的意思是:道不屬知不知。在語言文字上 去琢磨道,有如做件衣裳去秤斤數,非是正做。
“重七斤”是信口開河,有點開玩笑的味道,他哪裡知道 那領布衫重幾斤幾兩?
壽衣
(無壽者相)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5, 2022 8:07 am
新老怪
第六十三則 趙州問死

示眾云。三聖雪峰。春蘭秋菊。趙州投子。卞璧燕金。無星秤上兩頭平。沒底舡中。一處渡。二人相見時如何

舉。
趙州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探竿在手)子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影草隨身)
師云。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初謁翠微無學禪師。適遇堂上經行次。而便前進接禮問。西來密意師如何示人。微駐步顧視之。子曰。乞師指示。微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子忽省契。拜謝而退。微曰。子無墮卻。子曰。時至根苗自生。他日偶問。如何是佛理。微曰。佛則不理。子曰。莫落空否。微曰。真空不空。因示纖頌曰。
佛理何曾理。真空又不空。
大同居寂住。敷演我師宗。
子還本鄉桐城投子山。趙州始於桐城相見。

州曰。莫是投子庵主麼。子曰。茶監錢施我一文。州先上山。子攜油瓶後至。州曰。久響投子。到來只見賣油翁。子曰。爾只見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子提起油瓶曰。油油。子置茶筵相待。自過胡餅。與趙州。州不管。子令侍者過胡餅。州禮侍者三拜。且道。他意如何。

蘇州永光真禪師。上堂云。言鋒若差。鄉關萬里。直須懸崖撒手 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
趙州將此意問。若非投子。卒難搆副。是他便道。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此與尋常不脫皮。要白柳棒底。言意似同。就理正與趙州問頭相應。州云。我早侯白。伊更侯黑。子由是道聲集眾。奏請應讖。名寂住院。
白雲端頌。
死去活來牙尚露。投明須到已先行。
誰家別館池溏裏。一對鴛鴦畫不成。
試看天童一筆丹青。
頌云
芥城劫石妙窮初(及盡今時始得成立)
活眼環中照廓虛(絕後重甦 欺君不得)
不許夜行投曉到(已涉程途)
家音未肯付鴻魚(已是妄傳消息)

師云。
智度論。有城四方百由旬。滿中芥子百年取一粒。芥子盡 劫未盡。
劫石者。梵語劫波。此云時分。樓炭經。有一大石。方四十里。百歲諸天來 以羅穀衣拂。石盡劫猶未盡。窮盡此芥城劫石。此乃及盡今時。卻到空劫以前時。然後眼活也。
環中者。莊子。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此言循環而無窮 得其環中者也。環中虛處體也。循環無窮用也。
詩傳云。大曰鴻。小曰雁。西漢使謂單于曰。天子於上林射得雁。雁足有蘇武繫書。由是單于不敢欺。
漢蔡伯喈女。名琰字文姬。與董嗣作妻。沿邊為理。嗣巡綽 被番人虜。琰與王為妃。思鄉修書。蠟彈內繫雁頸上。雁至漢地。飲水彈落魚吞。漁人剖魚得書。知琰所在。
此頌。不許夜行。投明須到。不曾家醜外揚 妄通消息。雖然上覆天童。適來侍者謝傳法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5, 2022 8:13 am
新老怪
“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出身尚易,脫體尤難。
《金剛經》雲:“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離塵境相的兩個層次:
一、不住塵境生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二、生心亦不住塵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出身猶可易”,是不住塵境生心;“脫體道應難”,是生心亦不住塵境。
前者是透入,後者是透出。前者易,後者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5, 2022 8:55 am
新老怪
趙州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探竿在手)
子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影草隨身)

白雲端頌。
死去活來牙尚露。投明須到已先行。
誰家別館池溏裏。一對鴛鴦畫不成。

:mrgreen:投明須到已先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26, 2022 8:35 am
新老怪
第六十四則 子昭承嗣

示眾云。韶陽親見睦州。拈香於雪老。投子面承圓鑒。嗣法於大陽。珊瑚枝上玉花開。薝蔔林中金果熟。且道。如何造化來

舉。
子昭首座問法眼。和尚開堂承嗣何人(早知今日成閑管悔不當時用好心)
眼云。地藏(恩歸有地)
昭云。太辜負長慶先師(肘膊不向外曲)
眼云。某甲不會長慶一轉語(佯打不知)
昭云。何不問(引得狼來屋裏屙)
眼云。萬象之中獨露身意作麼生(覿面相呈)
昭乃豎起拂子(兩重公案)
眼云。此是長慶處學得底。首座分上作麼生(劈筈奪窠)
昭無語(只跳得一跳)
眼云。只如萬象之中獨露身。是撥萬象不撥萬象(卻被葫蘆倒繳藤)
昭云。不撥(話作兩橛)
眼云。兩箇(明眼難謾)
參隨左右皆云。撥萬象(轉見不堪)
眼云。萬象之中獨露身[漸/耳](兩彩一賽)

師云。
法眼久參長慶稜。既嗣地藏。長慶下昭首座。平昔與師 商搉古今。中心憤之。即領眾特詣撫州責問。師知舉眾出迎。特加禮。待賓主位。各挂拂子一枝。茶次。昭忽變色抗聲曰。長老開堂的嗣何人。師曰。地藏。昭曰。何太辜負長慶先師。某同在會下數十餘載。商量古今。曾無間隔。因何卻嗣地藏。此事不在多年。也不在久學。如一宿覺高亭簡。豈可外人評量。昭首座黨護門風。不通議論。橫生譏剝。法眼當時 深愍此輩不通方者 作十規論誡之。學者不可不覽。且人情之與道力。優劣天懸。故將本分事酬他道。我不會一轉因緣。是他大方之家。不辯不爭。卻將長慶會下 當年曾熟論底事校證。昭以舊日相待 纔與拶著。七華八裂。參隨急救。轉見不堪。可謂陣敗不禁苕帚掃也。昭與眾[怡-台+麼][怡-台+羅]而退。
眼方略與止住曰。首座殺父殺母。猶通懺悔。謗大般若。誠難懺悔。昭竟無對。
自此卻參眼。發明已見。更不開堂。古人惡來善應。嗔來慈應。然後以平等佛慧而開發之。
此子昭首座 還嗣法眼。猶不足以酬厚德洗初心也。天童只將昭公問處 法眼末後一句。頌之自然頭正尾正。
頌云
離念見佛(草枯鷹眼疾)
破塵出經(雪盡馬蹄輕)
現成家法(不少不剩)
誰立門庭(盡從這裏流出)
月逐舟行江練淨(一多無礙 去住自由)
春隨草上燒痕青(頭上薦取夾山)
撥不撥(轉必兩頭走)
聽叮嚀(事不厭細)
三徑就荒歸便得(下坡不走)
舊時松菊尚芳馨(快便難逢)

師云。
圓覺序道。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岸實不移。因舟行而騖驟。
華嚴經道。有一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一微塵中。一切塵亦然。有一明眼人。破塵出經卷。利濟一切人。天童 引兩本大經。集成一聯頌。撥萬象者。且萬象誰萬象。獨露誰獨露。此現成公案。家法常存。誰更立門庭。開戶牖。華嚴宗。三舟玩月各逐舟。行一道澄江千里孤應。
惠崇詩。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謝玄暉詩。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月逐三舟。春隨百草。三舟百草萬象也。月之與春獨露也。
天童頌。見撥與不撥。大曬心麤。這裏只宜叮嚀子細。
不見。子方上座。亦自長慶至。眼亦舉前話問。方亦舉拂子。眼曰。恁麼又爭得。方曰。和尚尊意如何。眼曰。喚甚麼作萬象。方曰。古人不撥萬象。眼曰。萬象之中獨露身。說甚麼撥不撥。方忽悟。法眼前話末後。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漸/耳]。此話末後。又道萬象之中獨露身 說甚麼撥不撥。可謂欲去便歸。歸便得。算來田地苦無多。昭公方公。究妙失宗。濁智流轉之過也。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蔣詡字元卿。開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交游。此頌法眼承言會宗。開發二師之妙 不失長慶之旨。如何是長慶旨萬象之中獨露身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26, 2022 8:39 am
新老怪
【僧問雲門:“如何是法身?”門雲:“六不收。”】

僧問雲門(文偃禪師):“如何是法身?”
門雲:“六不收。”

〔六不收〕
“六”
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和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收”,
收攝包含之義。
證得法身時,自性已經轉識成智,根塵識俱滅。所以,法身不再有六根、六塵和六識,故雲“六不收”。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26, 2022 8:48 am
新老怪
雲門道:六不收。
此公案有者道,只是六根六塵六識,此六皆從法身生,六根收他不得。
若恁麼情解 且喜沒交涉,更帶累雲門,要見便見,無爾穿鑿(zao)處。
不見教中道: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他答話多惹人情解,所以一句,須具三句,更不辜負爾問頭.應時應節,一言一句,一點一畫 不妨有出身處。所以道:一句透,千句萬句一時透。
且道:是法身?是祖師?放爾三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