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頁 (共 86 頁)
Re: 「意根轉」=第七識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6:52 pm
由 大開眼界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二楞子 寫: ↑週四 2月 10, 2022 2:58 pm
這是出胎後的,你拿來跟出胎的放ㄧ起說
叫您看ㄧ下別人說的。。。!您是怎麼了??
看ㄧ下嘛~~~眼晴脫窗了嗎?
沒什麼可恥的啦~~
「諸賢!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所以者何?諸賢!世尊說五盛陰從因緣生,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你上面貼的經文當然是講 出胎後的事
但「意根轉」的經文 講的是剛入胎時,(識緣名色)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若但說言識緣六處。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
名色階段根本還沒有眼耳鼻舌身意 及 前六識
你卻把「意根轉」解讀為「意識」與「意入處」,完全說不通,
你現在又想玩 移花接木,跳過「意根轉」不談了?
﹋﹋﹋﹋﹋﹋﹋﹋﹋﹋﹋﹋﹋﹋﹋﹋﹋﹋﹋﹋﹋﹋﹋﹋﹋﹋
名色階段時的「意根轉」,很清楚就是指第七識
這才符合12因緣法 邏輯性
但你卻偏偏選一個違犯12因緣的說法,說「意根轉」是第六識/意入處。
你很明顯是為了反對我 而反對我。完全無視12因緣的邏輯性
「意根轉」=「名」=第七識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7:07 pm
由 大開眼界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若但說言識緣六處。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
搞清楚「意根轉」是指第七識,就等於搞清楚名色的「名」是第七識。
也是同時搞清楚【受.想.思.觸.作意】都是來自第七識
從頭到尾,心法都是起自第七識。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意根轉」=「名」=第七識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7:15 pm
由 大開眼界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有念,便能生眼識...意識
「有念」=第七識 這才是最合邏輯的解釋
Re: 「意根轉」=「名」=第七識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8:01 pm
由 二楞子
大開眼界 寫: ↑週四 2月 10, 2022 7:07 pm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若但說言識緣六處。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
搞清楚「意根轉」是指第七識,就等於搞清楚名色的「名」是第七識。
也是同時搞清楚【受.想.思.觸.作意】都是來自第七識
從頭到尾,心法都是起自第七識。
《大寶積經》
云何爲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阿毗達摩》的說法:(完全跟您自己編的不ㄧ樣)
識緣名色(緣於識,名色生起)
這個識是表示果報識與業識。在此便把名色拆開來解說,先說緣於識,生起名。名是心所,心不能夠單獨生起,一定要有心所相伴。但是識又是心王、是前導者,因為識的生起,心所才生起。與結生識相應的有33個心所(以人類為例)。再說緣於識,色生起。這個色是指業生色,在結生識生起的那一刻, 有30個業生色一同生起――身十法聚、心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如果識不生起,30個業生色法也不會生起。雖然如此,但結生識不是這些色法生起的直接之因,直接生起的因是過去的業,稱為業緣。緣於識,色生起,識只是一個助緣而已,就像果樹長出果實,水分只是其中的一個緣罷了,最重要的因是種子。結生識加上33個心所、再加上30個色法,這三種叫做五蘊。五蘊包含色蘊及四個名蘊―受、想、行、識。名蘊包括心與心所。所以結生識在母胎產生的那一剎那,五蘊(名與色)也開始產生了。五蘊是果報,它的因不可能在這一世,因與果不能出現在同一個心識剎那,若結生五蘊是果報,因一定是過去世的業。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行緣識」。再說識如何緣名色?剛才解釋的是人類,現在以天神為例說明。識是結生識,緣於識產生名(三個心所)及70個色法。天神為直接化生,共生起70個色法: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心(心所依處)十法聚。
Re: 「意根轉」=「名」=第七識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8:18 pm
由 二楞子
大開眼界 寫: ↑週四 2月 10, 2022 7:15 pm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有念,便能生眼識...意識
「有念」=第七識 這才是最合邏輯的解釋
念,屬於美「心所」的ㄧ支,不是您自己想想就好
念(sati)特相是對目標念念分明而不流失。譬如修安般念時若對呼吸念念分明,心念沒有離開呼吸的話,表示你有正念。又如把葫蘆丟進水裡,葫蘆因為很輕而被水流走。但是把石頭丟進水裡,反而會沉下去。正念不應該像葫蘆般在表面流去,應該像石頭一樣沉入心裡,如此才是很強的正念。所以說正
念是使目標不流失。作用是不迷惑,或者不忘失目標。這個在修行安般念時最明顯,因為一旦忘失目標,就會失去正念。現起就是守護心或心面對目標的狀態。修安般念時由於有正念,心被守護,便不會漂浮去五欲的目標,不會漂到色、聲、香、味塵去。正念好似不讓壞人或陌生人進入的守門人,不讓惡法跑進來。所以講守護根門,即是用正念守住業處。由於一心只能一用,無法多用,當心守住業處時,眼、耳、鼻、舌、身暫時被關閉,煩惱無法從眼、耳、鼻、舌、身進來。所以正念守護住心,不讓煩惱從五根進來。正念的近因是強而有力的想或者是四念處,也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安般念是「身念處」;觀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叫做「受念處」;觀心的貪、瞋、癡,是「心念處」;觀五塵撞擊到五根、生起的煩惱,或者觀五蓋,是「法念處」。這些都是培育強而有力的正念最接近的原因,叫做近因。佛陀說任何業處都需要正念。在平衡五根時,正念讓你知道你的慧根超越信根,慧根必須與信根平衡;或者定根超越精進根,定力若是過強,精進不足,就會產生「昏沉」;相反的,如果精進過盛,定力不足,就會「掉舉」。正念會知道精進力太多了,必須放鬆,才可使得定根和精進根平衡。因為正念知道,所以才能夠調整。如果沒有正念,自己不會知道信心太強了,或者不知道智慧在某一刻過強。「一面倒」的話,修行無法進步。修行必須平衡五根。正念好比鹽巴,煮菜時若無鹽巴,就會沒有味道。所以佛陀說不管在什麼時刻都需要正念。一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12:03 am
由 Viirya
在不同情境下.每一個識都有機會成為主識.而其餘為伴.故曰八識心王
可以自身觀察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12:06 am
由 Viirya
有念,便能生眼識
此有念指的應是觸後作意這個心識動作.五徧行中的第二行
無明->行->識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7:56 pm
由 周善為
名色 [佛光阿含藏]
五蘊之總名。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受想行識四蘊皆心識之法,而無形體可見,但以名而知之,故稱為名。色蘊為極微所成有質礙之物體,故稱為色。色者質礙之義。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漸漸生長,五蘊完具,稱為名色支。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8:10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五 2月 11, 2022 12:06 am
有念,便能生眼識
此有念指的應是觸後
作意這個心識動作.五徧行中的第二行
無明->行->識
佛說,若細說 眾生有八種識
請你講清楚,這個作意是屬於哪一識?
Re: 「意根轉」=「名」=第七識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8:19 pm
由 大開眼界
二楞子 寫: ↑週四 2月 10, 2022 8:01 pm
《阿毗達摩》的說法:(完全跟您自己編的不ㄧ樣)
識緣名色(緣於識,名色生起)
這個識是表示果報識與業識。在此便把名色拆開來解說,先說緣於識,生起名。
名是心所,心不能夠單獨生起,一定要有心所相伴。但是識又是心王、是前導者,.....
請問你,「心所」是來自哪一識?
你可別告訴我,「心所」是八種識外的東西
二楞子 寫: ↑週四 2月 10, 2022 8:18 pm
念,屬於美「心所」的ㄧ支,不是您自己想想就好
同樣請問你,美「心所」是來自哪一識?
你可別告訴我, 美「心所」是八種識外的東西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發表於 : 週五 2月 11, 2022 8:28 pm
由 大開眼界
周善為 寫: ↑週五 2月 11, 2022 7:56 pm
名色 [佛光阿含藏]
五蘊之總名。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受想行識四蘊皆心識之法,而無形體可見,但以名而知之,故稱為名。色蘊為極微所成有質礙之物體,故稱為色。色者質礙之義。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漸漸生長,五蘊完具,稱為名色支。
佛說,若細說 眾生共有八種識
請問你,「名」是來自哪一識?
你可別告訴我,「名」是八種識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