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 頁 (共 420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7:26 am
由 新老怪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那麼道生與秦跋陀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列位看官請注意,這道生在秦跋陀的層層緊逼之下,犯了兩個致命錯誤:一是不會色空意,他對色空的理解只到得析法真空的境界。佛法上所講的空有很多種,不過最常見、最重要的有兩個,一是析法真空,一是自性空。
所謂析法真空 是從緣起的角度,對某一事物層層解析,由部件分析到分子,由分子再分析到原子、質子、電子、中子……,最後得出一個 什麼都沒有的結論。
而自性空 則用不著如此分解,只是直接為你指出 一切事物 本無自性,當體即空。
析法真空 可以由學而得之,即使沒有見性的人 也能夠領會 其中的道理,
自性空 必須於見性後 方可以真正通達,僅靠擬思比量 無以透識端的。
從析法真空入手,可以明了 小乘的“諸法無我”,最後證得 小乘的有餘和無余涅磐,
而不能領悟 大乘一實相印,當然也就不能 證取大乘的無住涅磐。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7:34 am
由 新老怪
對於色空之間的關系,《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這句話原本 是從自性空的意義上去講的,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 卻是用析法真空來理解。
由析法真空 能夠分別領會 這兩句中的前半句,而難於理解後半句。
記得去年有位在網上很活躍的朋友,平日裡說禪說性 似乎頗有心得,某日忽然對“空即是色”起了疑惑,雖百思而不得其解,這即是他只解析法空,而不解自性空的緣故。
哲學上 有個名為否定之否定的定律,說任何事物 單純否定一次還不行,要在前次否定的基礎上再否定一次,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升華。
宗門裡也告訴人 光是死轉去還不行,還要能活轉來才算數。
古人常為我們講說“真空不空”,因為真正的空 不是空無所有,而是什麼都有,什麼都圓滿無缺。
我們看六祖慧能 初悟道時的偈子 因為過於偏空,所以五祖說他:“也沒見性。”
後來於夜半聽五祖再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番都是從這一句發悟,但境界大有不同)”而徹悟,隨口唱出“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才是悟得自性空以後的意境!
由析法真空 只能明白空,而不能明白有,只會死而不會活。
好比是小孩子出門玩耍,一旦出了家門 就不認得回家的路,這可不行。
要問如何方是“回家路”?所謂“空即是色 ,空不異色”是,所謂“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是。
各位須注意的是,這回家的路 光明白是個怎麼回事還不行,一定要 真實證得才算數。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7:47 am
由 貢巴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7:51 am
由 新老怪
分析完有關佛性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道元所說的:“一切眾生,悉有即佛性”。
在道元這裡,“悉有”是關鍵。
所謂“悉有”,顧名思義就是都有,那麼什麼東西 是一切眾生悉有的呢?
這裡可有著果與因、大與小之不同。
若講果講大,則一切山河大地是“悉有”,花草樹木是“悉有”;六道輪回是“悉有”,解脫自在是“悉有”;三界火宅是“悉有”,十方淨土是“悉有”;無常苦空是“悉有”,常樂我淨是“悉有”;生滅滅生是“悉有”,涅磐寂靜是“悉有”。
乃至上到諸佛 大覺之海,下至眾生 淪陷之地,無一處、無一法、無一物不是“悉有”,不是眾生之佛性。
“悉有”不在別處,就在每個眾生的眼前,就在每個眾生的妙明心中。
所以說真正的“悉有”不識別物,就是每個眾生的如來藏性,就是你的本妙覺心。
所可嘆者 是這果與大之“悉有”一切眾生 雖個個圓滿具足,但因無明障蔽故,自無始以來 卻恆不覺察。
人人只見 相生相滅,日日皆在分別取捨,是以造業受報 枉受輪回,沉淪苦海 無有了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7:59 am
由 新老怪
果和大的“悉有”惟有會了的人 方知其根由,不會的人 不免難明所以。
不會者若欲知曉何為佛性,先得從因與小的“悉有”入手,因與小的明白了,果與大的自然也就懂了。那什麼是因與小的“悉有”呢?
曰“見、聞、覺、知”是也。
見聞覺知 是每一個眾生(有情)都一定具備的功能,並因其各自業力之不同,顯現為根門不一、大小有別的作用。
從前印度的異見王 問婆羅提尊者:“何者是佛?”尊者道:“見性是佛。”王又問:“師見性否?”尊者說:“我見佛性。”王問:“性在何處?”尊者說:“性在作用。”王問:“是何作用,我今不見。”尊者說:“今現作用,王自不見。”王問:“於我有否?”尊者說:“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問:“若當用時,幾處出現?”尊者說:“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問:“其八出現,當為我說。”尊者說偈曰:“在胎為身,出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7月 18, 2022 8:11 am
由 新老怪
由作用的無常 襯透自性的常,由作用的相對 顯示自性的絕對。
物理學有兩個關於能量的概念:“勢能”和“動能”,與自性的道理頗有幾分相通。
自性的作用 在未發之前 如油之未燃,有火之名 而無火之實,好比物理學上所說的“勢能”;
即發之後 如火已燃,有其名 亦有其實,如同物理學上所說的“動能”。
與純粹物理學不同的是,物理上的勢能 一經釋放即歸於無有,而自性的勢能 是永遠存在的。
在自性的天地裡,
動能的釋放 是短暫的、間斷的,
勢能的存在是不變的、永恆的。
比如水 是因風而生波,風若悉則波自平,當下次風又起時 波亦可以再隨之而生,
這種能夠波動的本性 既不曾有生,亦不會有滅,是永遠存在的。
我們生理器官的每一次作用 都是有來有去、有生有滅的,
但是自性能夠產生這種作用的本體(或者說能量體)卻是恆久的、不變的。
正是因為有了波的變,才體現出水的不變,
正是因為通過 作用的無常,才顯示出了自性的常,
這種辯證的關系 是宇宙永恆的法則。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7:14 am
由 新老怪
第二十八則 護國三[怡-台+麼]
示眾云。不挂寸絲底人。正是裸形外道。不嚼粒米底漢。斷歸焦面鬼王。直饒聖處受生。未免竿頭險墮。還有掩羞處麼
舉。
僧問護國。鶴立枯松時如何(步步登高易)國云。地下底一場[怡-台+麼][怡-台+羅](心心放下難)
僧云。滴水滴凍時如何(法身無被不禁寒)國云。日出後一場[怡-台+麼][怡-台+羅](雪消露出死人來)
僧云。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 向甚麼處去也(點即不到)國云。三門頭兩箇一場[怡-台+麼][怡-台+羅](到即不點)
師云。
隋州隋城山護國淨果大師。諱守澄。與二世演化大師諱知遠。同在湖南報慈。
慈陞座。師問如何是真如佛性。慈曰。誰無。參退。
首座問。汝適來問和尚話還會麼。師曰。不會。
座曰。和尚恁麼慈悲。汝為什麼不會。真如佛性誰無。乃至四生六道悉皆具足。
師曰。感謝首座為某說破。
淨果在傍咬齒曰。這老漢自家無眼 更瞎他人。乃召師問。首座適來說箇什麼。師曰。某當時不會得他說破。具如前舉。淨果曰。上座佛法不是這箇道理。汝若不信去問取堂頭。
師上堂頭具說前解。慈亦曰。佛法不是這箇道理。師曰。適來問第三座。他亦不肯。故教來問。且望慈悲為某決破。慈曰。汝去問取第三座去。師下來禮問。淨果曰。汝但問來。
師便問。如何是真如佛性。淨果曰。誰有。師於言下契悟。再拜謝了。乃曰。首座或在眾。或出世。某誓願佐助。後遂相繼住持。此話諸方謂之護國三[怡-台+麼][怡-台+羅]。與保福四謾人為對。未透關者。極難奔湊。
不見。僧問雲居簡禪師。孤峰獨宿時如何。居云。九間僧堂裏不臥。誰教爾孤峰獨宿。此話雖無玄妙甚有開發。舉此一隅。三隅可見。洞山玄中銘。峰巒秀異。鶴不停機。靈木迢然。鳳無依倚。這僧卻問。鶴立孤松時如何。這僧癡坐功夫既到。將這些子本地風光。貼在額頭。逢人呈似。殊不知。孤危不立。道方高。天台教中謂之頂墮。所以護國道。地下底一場[怡-台+麼][怡-台+羅]。
這僧不向孤危處作活計。又將冰枯雪老處呈上。又不知乾嚗嚗時。還生津潤。冷清清處。卻要溫和。所以道。日出後一場[怡-台+麼][怡-台+羅]。
這僧戈中兩翻。上來兩被護國格下。既沒奈何。卻問教門興廢。疑難道。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 向什麼處去也。唐武宗好仙。沙汰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會昌五年八月下旬。勒令歸俗。帝服方士丹藥。性加躁急。喜怒不常。至六年三月初。纔及半年以丹毒死。宣宗即位。佛寺復增三倍之多。以神道為論。不假武宗小廢。何致宣宗大興。善神權巧之方 斷非凡下可及。若以衲僧見處。法門本無興廢。善神豈有去來。所以道。三門頭兩箇一場[怡-台+麼][怡-台+羅]。萬松恁麼道。錯為人下注腳了也。
又不見。僧問。心法雙忘時如何。國云。不洗面。僧云。月落寒潭時如何。國云。不洗面。僧云。光境俱忘時如何。國云。不洗面。不可總從頭注解將去也。不注解時如何。
自有天童頌古
壯士稜稜鬢未秋(恨天不到)
男兒不憤不封侯(貪程太速)
翻思清白傳家客(已太多生)
洗耳溪頭不飲牛(末後太過)
師云。三祖道。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昔有二僧同行。性急者在前。呼在後者云。光陰迅速疾走上來。後僧云。大道廣[澗-日+舌]。忙作甚麼。萬松嘗見。圓通善國師 手書二頌云。
光陰迅速 疾走上來。路頭踏著。優缽花開。
大道廣[澗-日+舌]。忙作什麼。放開肚皮。一時包裹。
此圓通善國師二頌。如這僧恁麼問 護國恁麼答。各具一隻眼。
天童頌中前兩句。如銳氣貪榮。後兩句 如退身致仕。
後漢班超 家貧常傭寫書。乃投筆曰。大丈夫當效張驀 傅介子立功異域。以取封侯萬里之外。焉能久事於筆硯間乎。後討西國。封定遠侯。此喻這僧三問 探頭太過也。
後漢楊震 任荊州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蔬食步行。故舊長者 欲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史記。許由隱於箕山。依山而食。就河而飲。堯讓帝位。由聞之 臨河洗耳。巢父飲牛問曰。凡人洗面。公獨洗耳。由曰。聞堯請我為九州長。故洗是非。父曰。豫章之木 生於高山。工人莫得。子欲避世。何不深藏。今游人間苟求名譽。行待下飲。恐污牛口。乃牽上流飲之。
天童以楊震 許由 巢父三人。頌三[怡-台+麼][怡-台+羅]。卻被同安道 濁者自濁。清者清。菩提煩惱等空平。這僧與護國 放下了也。不干諸人事。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7:24 am
由 新老怪
大家都知道,見性這回事,從來都是說時容易做時難,如果沒有真實地證到,就是把個三藏十二部背得滾瓜爛熟,也管不得半分用。其實所謂的難不外乎三點:
一是非直觀性,佛性無法從對心色二法的直接觀察中而找出。首先佛性不是色,任何一種色體,不管是粗是細是微細,都不是佛性。其次佛性不是心,任何一種心態,不管是動是靜,是喜是怒,也都不是佛性。因為“我今不是渠。
二是邏輯性,佛性無法通過 思辨得到。你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去推論,中間必然會發生“斷裂”,從而得出一個否定的結論,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語不能到,思量不能及。”不論你如何去思,怎樣去想,都無法對佛性思想出個所以然。
三是非試驗性,佛性無法 通過實驗證明。我們經常喜歡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生活在科學時代的我們,習慣於用科學的方法 來驗證一切事物,技術的進步 使人們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所有未知的領域 都會陸續為我們打開神秘的面紗。可是不管科學如何進步,偏偏“佛性”這個東西,用任何物理的、化學的、醫學的方法,都無法證實它的存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7:42 am
由 新老怪
佛性既不能用心去思量,也不能用技術手段來驗證,那麼我們 怎樣才能“見到”它呢?
曰:可以用心來“悟。”
所謂的悟,是人們通過 對一切事物表面現象的觀察,跳出邏輯的窠臼,發現它的本質,意會到那個躲藏在外邊後面的“真實”。悟不能憑空而得,還必須借助相應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作用。”
可我們觀察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外到內,由表及裡,先認識作用 再認識本質的過程。
在講到如何才能見性之前,我們首先應該知道 什麼是佛性,什麼是它的體、相、用,它有哪些特徵。
佛性的體 即是法身,相即是報身,用即是化身。
對於三身,臨濟解釋為三種心光,此外西藏密宗 對三身的解釋 也非常精彩,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講的:“本體空性 即離戲之法身,光明不滅 即自明報身,一切攝集 即妙力自現之化身。
此三身無別,於基位覺性之中 本自圓成。”
(摘自《年龍上師父母傳》)
歸納起來,三身的概念就是:法身(體)――寂滅、報身(相)――不滅、化身(用)――生滅。
法身的寂滅 是一種超乎於萬法之上的 絕對真理,不能直觀地 體認與覺察;
報身的不滅 則是即超乎於萬法外,亦存在於萬法中,雖時時顯現於動用中,但卻湮滅在動用的表象裡,被錯認和遺忘;
化身的生滅 是一切眾生 最直觀的體驗和感受,正是由於我們以為 這個生滅去來的用 是真實的、客觀的、絕對的,所以才被迷惑住了 自己的雙眼,無法透過它的表象 去認識躲在後面的 那個寂滅和不滅真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7:57 am
由 新老怪
三身當初 是順著生出的(指作用的順序,而不是時間的順序),我們現在想全面地 瞭解和認知它們,也只能倒著回去,先由化身 而認識報身,再由報身而認識法身。
在這裡報身是關鍵,我們如果想通過化身的“有”,去認識法身的“無”,就必須先認識報身的“不有不無,亦有亦無”。
假如把法身 看作是一個藏滿無盡寶藏的寶庫,那麼報身 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
婆羅提尊者所說的“性在作用,”就是在提醒我們 先由化身的生滅 證報身的不滅,再由報身不滅而入法身的寂滅。
不滅和寂滅,就好比一張紙的正反兩面,只要見到了一面 就自然見到了它的另外一面,懂得不滅以後自然就懂得了寂滅。明白了這個道理,以下我們才好談方法。
講到見性的方法,根本還在作用二字,你看那楞嚴會上二十五聖 各有其證入圓通的法門,法法皆是由作用入手。
若將種種圓通法門 歸納綜合,可以簡略為溈山禪師說的就體消、依文字和從緣入三種方法。
後人有在此三者之上 又增加參話頭一法的,其實並不恰當,
因為參話 只是一種用功的形式,最後證入時 依然跳不出那三種之外。
下面我們就將之依次做個簡要分析:
1就體消。
所謂就體,顧名思義就是從對性體的領悟 而打消謎團,直接證入圓通。
如大梅法常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即佛。”彼即大悟而去。
又如靈默初參馬祖不契,復謁石頭曰:“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頭據座,默便行。石頭隨即召曰:“闍黎!”默回首。石頭曰:“從生到死,只是這個,回頭轉腦作麼?”靈默於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棲止焉。
2 從緣入。
所謂從緣,顧名思義就是借外緣的激發,由塵觸根,而喚醒沉睡的本妙真心,入圓覺性海。
譬如靈雲觀桃花悟道,是從色塵入眼根;香岩拋石擊竹明心,是由聲塵入耳根;
第二世多珠青尊師命飲酒省悟,是由味塵入舌根;雲門被睦州閉門損足,是由觸塵入身根;
D君的小外甥於睡夢中覺醒,是由意塵入意根。
(在這裡我沒有找到由嗅塵入鼻根的例子,原來想舉黃庭堅聞木樨花香有得的事例,但他是在聞香後又經黃龍晦堂的提醒才明白的,所以只能算是就體消)
3 依文字。
所謂文字,顧名思義就是從經教入手,明幽微玄理,悟本妙覺心,入圓圓覺海。
宗門裡的“破讀”,教下的“大開圓解”,皆此之謂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7:57 am
由 輕舟
能悟不能詮,諸佛真妙法。
諸佛調御眾生,就像教端水(正心),偏左就打左,偏右就打右,只為端正你的心,然後保持在那裡而稱為修行。
中道不二,亦如同端水,修行成道亦如同端水,說法利生亦如同端水,只是眾生不知端的是水(不知道要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