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另有志明禪師問本淨禪師︰「若言無心是道,瓦礫無心亦應是道」。
又云︰「身心本來是道,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
師曰︰「大德若作見聞覺知之解 與道懸殊,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無,見聞覺知憑何而立?窮本不有,何處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礫」。
師偈曰︰「
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捨無憎愛,
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上偈說明已悟之人,對一切緣應,本無分別之心。
●以上所舉之公案 也是不得已,主要為讓大家 能明白本來面目 是無心合道。
千萬不要再生心求知解,知解愈多,離道愈遠。
●一切經教與公案,皆是為方便眾人,直悟本心本性之標月之指,學人若自悟,當可一了百了,若執指為月,反而變為法執,奈何現今學人,無論名相多大,大都是求博學多聞,著相求佛,心外找法,如此者,助道則可,取證則未達,如何了道?
千心萬心未斷,應緣未覺,如何證道?
●故欲了道,但在緣起處 了悟無心,即是緣起不二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此正是佛說第一義諦,為佛法之極則,極則之佛法是道也。
故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何言未曾說一法,
又何於在靈山會上 拈花示眾,難道說法四十九年還不夠嗎?
維摩詰於毘耶離城 杜口默然 說不二法門。
※歷代禪師 揚眉瞬目,有棒有喝,乃至良久默言等等,無非為使當機者 打破疑情、知見,離心意識,直下承當,無心之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公案很難懂

#2122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若會應處本無心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3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經雲︰「無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尚無,見聞覺知 憑何而立?
窮本不有,何處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礫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4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尚無,見聞覺知 憑何而立?
窮本不有,何處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礫
楞伽經云
如來即是正等覺體.正等覺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遠離攀緣.遠離攀緣故.出過一切諸戲論法.
出過一切諸戲論法.即是如來.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5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第十九則 雲門須彌


示眾云。我愛韶陽新定機。一生與人拔釘楔。為甚有時也開門。掇出膠盆。當路鑿成陷阱。試揀辨看

舉。
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言清行濁漢)
門云。須彌山(險)
師云。圓通善國師道。此箇公案諸方商量。或云。纔恁麼問。早是起念。過如須彌。或云。如須彌山八風吹不動。千古鎮常安。或云。為人難透。如須彌山。如此商量。要且未會雲門意在。若是桶子底脫。紅絲線斷。方知總不恁麼。不見道。三句明一句。一句明三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
佛果道。雲門答話多惹人識情。
萬松道。以識情遣識情。非大手段為人。不能搆副。此須彌山 天不能蓋。地不能載。風吹不入。水灑不著。唯金剛眼睛。一覷覷透。便見七穿八穴。直得碎如微塵。然後卻向 眉毛眼睫上。孤迥迥 峭巍巍。
白雲端禪師頌云。
須彌山兮塞宇宙。千手大悲看不透。
除非自解倒騎牛。一生不著隨人後。
萬松道。仰面獨揚眉。迴頭自拍手。
其山寘和尚頌云。
無事投人覓罪名。即時擒下喪全身。
未招情款驅驅者。門外知他多少人。

唯有天童不在此限。
頌云
不起一念須彌山(一句便了)
韶陽法施意非慳(天童也不少)
肯來兩手相分付(只恐爾承當不下)
擬去千尋不可攀(徒勞斫額)
滄海[澗-日+舌](涵天浴日無涯岸)
白雲閑(伴鶴隨風得自由)
莫將毫髮著其間(已太多生)
假雞聲韻難謾我(真不掩偽)
未肯模胡放過關(西天令嚴)

師云。爾問我 不起一念有過無過。我便掇出一坐須彌山。在爾面前相似。其法施之利。固
非慳吝。
永嘉道。大施門開無壅塞。非但今日也。梵語須彌。此云妙高。四寶所成曰妙。獨出眾峰曰高。四天下山中。須彌最為第一。爾若自肯。我便兩手分付。古詩道。待伊心肯處。是我命通時。其實此事常顯露。如須彌山[山*突]屼崢嶸。誰能蓋覆。未分付時。爾豈無分。分付與爾。豈是新得。不見。
長慶道。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
天童頌。到這裏大有含蓄功夫。爾若擬議不來。千里萬里仰望不及。
璩源道。此事如崖穨石裂。壁立千仞。不可攀攬。其實爾亦不曾離。我亦不曾奪。此與上句迷悟相反。對偶分明。教中說。須彌山 入水八萬瑜繕那。出水八萬瑜繕那。非娑竭海。不能涵容。山既古今不動。雲亦出沒常閑。
洞山道。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兒。白雲終日倚。青山總不知。天童餘才。頌須彌山如海闊雲閑。曲盡奇妙。這裏容得一念起滅麼。所以道。滄海[澗-日+舌]。白雲閑。莫將毫髮著其間。此又與雪竇道 眼裡著沙不得。同參。若論韶陽不慳法施。卻又眼裏著得須彌山也。此須彌山頌中。築著磕著。血脈貫通。拍拍是令。非妄生穿鑒 增長識情也。其實不起一念底人。豈可更問 有過無過。直饒常在不起一念處。點檢將來。堪作什麼。所以道。假雞聲韻難謾我。未肯模胡放過關。
孟嘗君入秦為相。人或說王。孟嘗君賢。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王囚君欲殺。君因幸姬求解。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裘已獻王。下客能為狗盜者。取裘獻姬。君得出。夜半至函谷關。關法雞鳴而出客。下客憑諼善為雞鳴。群雞皆鳴。君脫秦難。師拈拄杖云。萬松今日把關也。有學雞鳴者。出來。復靠卻拄杖云。放過一著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6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唯金剛眼睛。一覷覷透。便見七穿八穴。直得碎如微塵。然後卻向 眉毛眼睫上。孤迥迥 峭巍巍。

:mrgreen:金剛眼睛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7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第二十則 地藏親切

示眾云。入理深談。嘲三[打-丁+羅]四。長安大道。七縱八橫。忽然開口說破。舉步踏著。便可高掛缽囊拗折拄杖。且道。誰是其人

舉。
地藏問法眼。上座何往(羅織人作麼)
眼云。迤邐行腳(索草鞋錢去也)
藏云。行腳事作麼生(果然放不過)
眼云。不知(何不早恁麼道)
藏云。不知最親切(就身打劫)
眼豁然大悟(險費盤纏)

師云。楊無為問芙蓉楷和尚。相別幾年。蓉云。七年。
公云。學道來參禪來。
蓉云。不打這鼓笛。
公云。恁麼則空游山水。百無所能也。
蓉云。相別未久善能高鑒。公大笑。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今人見道不知最親切。更是法眼悟頭。便一向不知不會。只這是也。殊不知。古人一句子。如天普蓋。似地普擎。既不知最親切。荷澤道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又作麼生。爾但是則總是。莫坐在是處。不是總不是。莫坐在不是處。兼通五位正偏。豈可死在句下。只這法眼悟處。也是偶爾成文。
柏山大隱和尚道。因禍致福也在。地藏接人手段。鉤在不疑之地。驀下一釣。法眼猛省。元來卻在這裏。
磁州老師道。爾但行裏。坐裏。心念未起時。猛提起覷見即便見不見。且卻拈放一邊。恁麼做功夫。休歇也不礙參學。參學也不礙休歇。
投子青和尚道。既金龍失水。妙翅急提。地藏時節因緣。絲毫無間。天童筆端有舌。更為重宣。
頌云
而今參飽似當時(吾猶昔人非昔人也)
脫盡簾纖到不知(猶有這箇在)
任短任長休剪綴(枉費工夫)
隨高隨下自平治(不勞心力)
家門豐儉臨時用(闕鹽醋不得)
田地優游信步移(要行即行)
三十年前行腳事(沒可思量)
分明辜負一雙眉(依舊在眼上)

師云。宗鏡道。從來迷悟似迷。今日悟迷非悟。所以道。悟了還同未悟人。地藏問時。要知發足道理。法眼答處。亦非謙讓推辭。地藏就便。一提道。不知最親切。法眼大悟 元來這不知卻親切。
臨濟問洛浦甚處來。浦云。欒城來。濟云。有事相借問得否。浦云。某甲不會。濟云。打破大唐國。覓箇不會底不得。臨濟常用殺人刀。亦有活人劍。不似地藏 殺人見血為人為徹。這箇 不知不會。脫體迥別。直須脫盡簾纖 方到不知不會處。
溈山普請開田。仰山問。這頭得恁麼低。那頭得恁麼高。溈曰。水能平物。但以水平之。仰曰。水也無憑。和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溈然云。肇公般若無知論曰。諸法不異者。豈曰續鳧截鶴夷嶽盈壑。然後為無異哉。所以道。任短任長休剪綴。隨高隨下自平治。
張無盡道。萬般支準費工夫。一切順隨成善巧。只麼信口便道。信手便用。信腳便行。春月花開。秋時葉落。恁麼會得。行甚驢腳。所以玄沙不出嶺。保壽不渡河。不出門知天下事。
覺範頌云。
一箇面如楪子大。眼耳鼻舌分疆界。
髑髏裡頭都不知。聽汝外邊爭掜怪。
口問鼻曰。飲食在我。言語在我。汝有何功。在吾之上。鼻曰。五嶽之中。中嶽居尊。鼻復問眼。汝何在上。眼曰。吾同日月。寔有照鑒之功。敢問眉。有何功處於吾上。眉曰。我寔無功。慚居上位。儻容在下。眼在眉上看。爾甚麼面孔。
是以寶月明禪師上堂云。古者道。在眼曰見。在耳曰聞。且道。在眉毛。喚作什麼。
良久云。憂則共慼。樂則同歡。人皆知有用之用。不知無用之大用。且道。賓頭盧尊者 兩手撥眉意旨如何。師撥眉云。貓

:mrgreen:分明辜負一雙眉(依舊在眼上)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8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古德云:「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心空是及第,
且作麼生會「心空」,不是那裡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是識陰想解,上座要心空麼?
但且識心。六祖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mrgreen:學【無為】
不知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29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第二十一則 雲巖掃地

示眾云。脫迷悟絕聖凡。雖無多事。立主賓分貴賤。別是一家。量材授職。即不無同氣連枝作麼生會

舉。
雲巖掃地次(沙彌行童不得氣力)
道吾云。太區區生(埋兵挑鬥)
巖云。須知有不區區者(可惜話作兩橛)
吾云。恁麼則有第二月也(豈止第二百千萬箇)
巖提起掃帚云。這箇是第幾月(水晶宮裏出頭來)
吾便休去(盡在不言中)
玄沙云。正是第二月(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雲門云。奴見婢殷勤(隨邪撲簸箕)

師云。道吾屈折雲巖。如佛果激勵佛鑑。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他雲巖掃地。道吾閑點檢他。雲巖道。須知有不區區者。好諸仁者爾喫飯。煎茶。把針。掃地。時識取箇不區區底。便得世法佛法打成一片。洞上謂之兼帶去。時中自不虛過。
道吾便見破綻。道恁麼則有第二月也。
雪竇別云。洎合放過。
二老人恐人 離卻色身別立法身。
忠國師謂南方禪客曰。我此間佛性全不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
客曰。如何區別。
師曰。此則身心一如。心外無餘。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到這裏須知有箇轉身就父底時節。
巖遂豎起掃帚云。這箇是第幾月。此語本出首楞嚴經。經云。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道吾便休去。
有本云。道吾拂袖便行。
萬松道。勘破了也。且道。是雲巖勘破道吾。道吾勘破雲巖。明眼底試點檢看。
玄沙云。正是第二月。此老子口裏有雌黃。舌上有利劍。
長慶云。被他倒轉掃帚攔面[打-丁+慼]。又作麼生。沙休去。
羅山云。噫。兩箇老漢不識好惡。雲巖箇漢縛手腳。死來多少時也。
萬松道。德山門下。不道不得。洞山門下。要且未在。雪峰行腳時。三到投子。九上洞山。一日淘米次。洞山問。淘砂去米。淘米去砂。峰云。砂米一時去。山云。大眾喫箇什麼。峰乃覆卻盆。山云。得即得。須見別人始得。後果嗣德山。玄沙長慶嗣雪峰。羅山嗣巖頭。皆出德山門下。故一抑一揚。言逆意順。而今雲門洞上兩派齊行。豈有優劣者哉。
雲門云。奴見婢殷勤。
保福云。雲巖大似泥裏推車 步步區區。二老宿亦嗣雪峰。自然言氣相合。意謂。雲巖不能用掃帚[打-丁+慼]打斷葛藤。殊不知。爛泥中有刺。萬松披玩拈提未遍。不覺失笑云。雲巖道吾。發明洞上機緣。這一隊老漢。眾口銷金。無一人為渠雪屈。賴有天童拔劍相助。
頌云
借來聊爾了門頭(當處發生)
得用隨宜即便休(隨處滅盡)
象骨巖前弄蛇手(欲道他人)
兒時做處老知羞(先治自己)
師云。若論此事。如石火電光。雲巖提起示人。長慶攔面便[打-丁+慼]用處雖殊。同歸變滅。洞上所以貴迴機轉位也。雪峰有象骨巖。
雪峰曾示眾云。南山有一條鱉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雲門以拄杖。攛向面前。作怕勢。此豈不是奴見婢殷勤也。
雲巖掃地。提起掃帚云。這箇是第幾月。盡與從良變為得力兒孫了也。雲門至今在籬簷下。所以天童放伊不過。道象骨巖前弄蛇手。兒時做處老知羞。
勝默和尚道。這箇頌子有搜人短處。有為人長處。此天童勝默。點罰雲門。
萬松今日翻案去也。不見。天童頌弄蛇話。褒獎雲門全機大用雲中不下。為甚如此。抑揚皆在我。殺活更由誰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30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佛學上所謂“性”的概念,與哲學上的“規律”一詞有許多相通之處。一般事物有一般事物的規律(性),特殊事物有特殊事物的規律(性),每一種規律(性)都在一定的范圍內發揮著它的作用。而佛性是所有規律中最為廣大、最為普遍、最為包容的一種規律,它存在於從心法到色法,從有情道無情的一切事物中,是一切顯現的根本,是一切變化的源泉。

佛性雖然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但是並沒有一個能夠被直觀地認識和把捉的實體,因此我們必須借助於心、相之用,從心與相的關系和作用上,才能意會(悟)到它的存在。性與相是即一即異,又非一非異。說它即一(非異),是因為相皆來自於性,無性即無相;說它即異(非一),是因為相並不等於性,相變而性不變。洞山這一句“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正著說就是即一又即異,倒過來就成了非一又非異。洞山的是《過水頌》與中觀學說完全一致,“我”與“渠”之間的這種是與不是的關系,是對中觀“八不” 最生動、的最形象闡釋。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13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性與相、體與用,是一切主、客觀事物所具有的普遍規律。在性、心、相三者中,性為體,心、相為用;體為用之本,用乃體之端。若無性體既無以成心、相,若無心、相,亦無以顯出性體。性與相的關系可以用水作比喻。我們知道水以濕為根本屬性,不管是清是濁,是故態、液態還是氣態,是靜止還是流動,它的形狀和形態可以呈現出無窮無盡的變化,但是水的濕性卻從來沒有變過。若無濕性既無以成其波浪,若無波亦無法顯出濕性。離開濕性就沒有水見,離開水也就沒有濕性可得。我們可以說波即是水(渠今正是我),因為波是由水生出來的;但不能說水就一定是波(我今不是渠),因為波與冰霜雪霧的外相各各不同,水如果是波就不應是冰,是冰就不能是霜。明白了水與波、性與相之間的關系,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就會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觸。自性在哪裡?它不在別處,就在我們面前的山河大地上,就在我們的面門上放光動地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