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頁 (共 28 頁)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二 5月 30, 2023 2:29 pm
由 妙吉祥如意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哇哈哈哈~~皇天不負苦心人,怪盜功德無量也!!!
妙哉,妙哉。善哉,善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2〈65 三漸次品〉:
佛言:
善現!
若諸欲惡不善法等,有少自性或復他性為自性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不應通達一切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入初靜慮具足住,能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具足住,
以諸欲惡不善法等無自他性,但以無性為自性故。
我本修行菩薩行時,通達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住;離喜住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應捨,入第三靜慮具足住;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住。」(CBETA 2023.Q1, T06, no. 220, p. 919a26-b10)
自從我研究發現須深經,外道須深自承(學離欲惡不善法),而被世尊原始僧團慧解脫比丘所當面否定之情節,乃是隱藏大小乘佛法,起手入門實修之重要課題,也正是此須深盜法經開示大小乘實修佛法之重點分野…對此讀經發現心得,我雖頗有自信,然一直苦無佛經直接印證!!現在終於獲得直接經證,怪盜法友功德無量也!!!!!!!
以上所引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2〈65 三漸次品〉之開示內容,更是能佐證我一向主張《雜阿含須深盜法經》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經緣起於同一淵源,就是講當年佛陀世尊收服外道優婆室沙(又名須深,或舍利弗)的歷史典故。
果然不出我所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藍本確實是《雜阿含須深盜法經》,而玄奘大師譯出的六百卷《大般若經》實為註解詮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後續著作。
佛法浩瀚如海,一切大乘了義佛經果然四通八達,一切大乘佛教真實法義終究可以互為支援,融會貫通也…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二 5月 30, 2023 2:51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怪道1412 寫: ↑週二 5月 30, 2023 9:40 am.////
淨名云若有得有證者即於佛法為增上慢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無自性性無生生不斷自斷不斷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二十三
若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除諸佛定,於餘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勝定,皆能自在隨意入出。是菩薩摩訶薩安住菩薩自在勝定,於八解脫皆能自在順逆入出,謂有色觀諸色解脫乃至滅想受解脫。
是菩薩摩訶薩復於九次第定若逆若順自在入出,謂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滅想受定。
是菩薩摩訶薩於八解脫、九次第定順逆入出善成熟已,能入菩薩摩訶薩師子頻申三摩地。
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師子頻申三摩地?
謂菩薩摩訶薩
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次第乃至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滅想受定,復從滅想受定起還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次第乃至入初靜慮,
是為菩薩摩訶薩師子頻申三摩地。
是菩薩摩訶薩於師子頻申三摩地善成熟已,復入菩薩摩訶薩集散三摩地。
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集散三摩地?
謂菩薩摩訶薩
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次第乃至入滅想受定。
從滅想受定起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第二靜慮,從第二靜慮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第三靜慮,從第三靜慮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第四靜慮,從第四靜慮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空無邊處定,從空無邊處定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識無邊處定,從識無邊處定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無所有處定,從無所有處定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復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還入滅想受定,從滅想受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無所有處定,從無所有處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識無邊處定,從識無邊處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空無邊處定,從空無邊處定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第四靜慮,從第四靜慮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第三靜慮,從第三靜慮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第二靜慮,從第二靜慮起住不定心,從不定心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住不定心,
是為菩薩摩訶薩集散三摩地。
若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集散三摩地,得一切法平等實性。是菩薩摩訶薩復持如是靜慮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如是迴向大菩提時遠離三心,謂誰迴向?何所迴向?以何迴向?
是為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引攝靜慮波羅蜜多。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5月 29, 2023 9:28 am哇哈哈哈~~皇天不負苦心人,怪盜功德無量也!!!
妙哉,妙哉。善哉,善哉!!!!!
靜慮,即是三摩地,與二乘外道所修之(定),在實修功夫上是有差別的!!!
而
大小乘佛法實修功夫之根本差異,就從:
起手入門
學,不學之學,離欲惡不善法,而見真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2〈65 三漸次品〉:
佛言:
善現!
若諸欲惡不善法等,有少自性或復他性為自性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不應通達一切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入初靜慮具足住,能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具足住,
以諸欲惡不善法等無自他性,但以無性為自性故。
我本修行菩薩行時,通達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住;離喜住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應捨,入第三靜慮具足住;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住。」(CBETA 2023.Q1, T06, no. 220, p. 919a26-b10)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二 5月 30, 2023 3:37 pm
由 妙吉祥如意
以上轉貼之大般若經開示之經文內容提及(離欲惡不善法),在心經都沒出現,以此之故,很顯然大般若經是針對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有關須深自呈(學離欲惡不善法)而遭受慧解脫比丘否定,乃至其後須深請示世尊,世尊復作開示之內容情節做出補充註解。
於此,可見須深經、心經、大般若經之間的關係非淺。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6:25 am
由 怪道1412
維摩詰所說經句解 智諭法師
須菩提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維摩詰機辯難當,無敢踵其門乞食者。須菩提自
恃解空入法,逕至其第乞食。且須菩提雖解空理,然未得平等之旨,以致受呵。
維摩詰取我缽盛滿飯。
維摩詰現在家居士身,若未施飯即呵,有吝惜之嫌,故先取缽盛滿飯。
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
萬法歸一,故一切法平等。其所以平等者,以一切法無性,無性則無礙,無礙
則平等。平等而不失一切法,雖有一切法而一切法平等。有無性不礙空,空無性不
礙有。萬法無性不礙為一,一無性不礙萬法。故一切法平等。所以諸法等者,於食
亦等。如是以平等心乞食,乃可取食也。旨在呵須菩提未獲諸法平等義也。
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
婬怒癡無性,故不須斷。無性即空,故亦不與俱。
不壞於身,而隨一相。
身者五陰也,一相者空也。不壞五陰,五陰即空,故隨一相。
不滅癡愛,起於明脫。
癡愛者闇昧也,明脫者破無明證解脫也。癡愛無性,明脫亦無性,平等一際,
故不滅癡愛,起於明脫。
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
五逆罪相本空,一切唯心所造。心若不造,罪相本空,空則與解脫平等一際。
既然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空,一切法平等一際,故無解亦無縛。聲聞人以生死為縛
,涅槃為解,不知生死即涅槃,平等一際故。聲聞人不如實知一際之理,於空急急
取證。菩薩如實知一法界故,所以行空而不取證。
不見四諦,非不見諦。
過不在見四諦,亦不在不見四諦,而過在有所得心。若以有所得心見四諦為有
過,若以有所得心不見四諦,亦為有過。若以無所得心,不見四諦無過,故曰不見
四諦。見四諦亦無過,故曰非不見諦。
非得果,非不得果。
理同於上。若以無所得心,不得果是如法性,得果依然是如法性。
非凡夫,非離凡夫法。
聲聞人謂凡夫者是能染,凡夫法者是所染。然能染所染,皆無性皆空,凡夫不
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故約法性言,非凡夫,非離凡夫法。
非聖人,非不聖人。
聖人者,緣起性空。以性空故,是以非聖人,非不聖人。
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
一切法以因緣而得成就。法以因緣成,故無自性,若有自性,不應待因緣成。
法無自性,故離一切法相。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能了達法性平等者,乃
可取食也。
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是汝之師。
佛法者,知自性為無性也。外道者,妄執無性為定有自性也。佛與法乃至外道
六師,皆無自性,故不見佛不聞法,亦不見彼外道六師,外道六師與佛,性本不二
也。
是故當知,信位菩薩無定性,方可至住位。若信位菩薩有定性,當永不成就住
位。例此可知,住位菩薩無定性,方可成就行位。行位無定性,方可成就向位。向
位無定性,方可成就地位。地位無定性,方可成佛。乃至一切凡夫外道皆無定性,
是以皆可成佛。(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外道六師者,富蘭那迦葉。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空。末伽梨拘賒梨子,起邪見
謂眾生苦樂,無因無緣不因行得,自然而得。刪闍夜毘羅胝子,起邪見謂不須求解
脫,歷經久劫,苦盡自然解脫。猶如轉縷丸於高山,縷盡自止。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著弊衣拔髮煙薰,五熱炙身,以為修道。迦羅鳩馱迦旃延,若人問有耶?則答有
。問無耶?則答無。尼犍陀若提子,即裸形外道。起邪見謂罪福苦樂,皆前世有定
,要當須受,非修道所能斷者。此等六師,佛未出世時,盛行於天竺。
此等六師,是汝之師,因其出家。
此是言一切法性平等一如,於佛及六師不應生異觀也,若生異觀,即乖平等法
性。
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
一切法平等,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中,無有高下,無有昇墮。平等性猶如虛
空,昇之與墮,皆在虛空中,故昇墮一際平等也。若如此者,乃可取食。
入諸邪見,不到彼岸。
於法性平等中,邪見及到彼岸,無有異相。邪見相及到彼岸相,皆如幻無性也
。
住於八難,不得無難。
八難者,如前解。法性平等,於八難及無難,不應異觀也。故住於八難,非於
八難外,另得無難也。
同於煩惱,離清淨法。
煩惱無性,即與清淨法等。故同於煩惱性,即清淨法也。非於煩惱外,另有清
淨法也。
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
無諍三昧,即是達於法性空,達於法性平等。是故須菩提等,即是一切眾生等
,無有異相。故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無諍三昧。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一切法性平等,施者種福,與受施者福田,無有異相,故不名福田。
供養汝者,墮三惡道。
於一真法界中,福田與三惡道同等無異。故生福田中,一於墮三惡道也。
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
法性平等,佛魔不二,成佛作魔,皆隨緣幻現。故汝學佛道,和與眾魔共一手
,作生死塵勞之侶等也。
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
示法性平等也。
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
可取食。
於一切法無性空平等中,一切怨親亦等,毀謗讚歎亦等。眾數者,僧眾之數也
。一切法平等,入僧數不入僧數亦等。得滅盡定與不得滅盡定亦等。既然一切法平
等,故無怨親則怨親平等,無毀譽則毀譽平等,無入僧數無不入僧數,無滅定無不
滅定,則出入平等。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也。
須菩提言,我聞此語,茫然不知何義,便置缽欲出。(此時須菩提尚未接缽到
手,故棄缽欲出。)
維摩詰言,須菩提!取缽勿懼。因為言詞美惡,皆緣生無性,汝不可取相生懼
。譬如如來所作化人,以是事詰問,寧有懼不?須菩提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諸
法,皆如幻化相,一切言說亦是幻化相。所以智者不應著言語文字相,不應因為如
幻的言語相生懼也。何以故?因為文字無性,無性故離於文字相。若離於文字相,
這便是解脫。
解脫相者,則諸法也。
所謂解脫相者,即是無相。換句話說,無相即是解脫相。經云,離一切相即一
切法。故曰解脫相者,則諸法是也。
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證初果須陀洹,得法眼淨。須菩提言,所以我不任
詣彼問疾。
////
一乘旨趣一切法平等實性,生死涅槃平等,遠離顛倒夢想(四倒八倒)?!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8:50 am
由 怪道1412
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問:諦現觀有幾種?此復何相?答:決定義是現觀義。此則於諸諦中決定智慧及彼因、彼相應、彼共有法為體,是名現觀相。此復六種應知,如有尋有伺地說。此中云何名初現觀?謂於諸諦決定思惟。云何名為第二現觀?謂三寶所三種淨信,由於寶義已決定故,及聞所成決定智慧。云何名為第三現觀?謂聖所愛戒,於惡趣業已得決定不作律儀故。(瑜伽師地論卷55)
窺基大師解釋此文說,於四聖諦有決定的智慧,名現觀;包括❶信現觀(彼相應)、❷思現觀(彼因)、❸戒現觀(彼共有法)、❹現觀智諦現觀、❺現觀邊智諦現觀、❻究竟現觀等六種現觀。
對四聖諦的道理產生決定不變的無漏智慧,是現觀義。對於四聖諦生起的決定智慧,是指現觀智諦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三種;及生起現觀的因是指思現觀,思現觀(彼因)是在加行位所生起的,加行位時,要一直不斷的思惟觀察諸法的真實相,此時與喜相應,有思現觀以後,才能夠成就現觀智諦現觀的根本智,現觀邊智諦現觀的後得智,乃至究竟現觀的無學智;彼相應是指信現觀,行者證入現觀時,一定會對三寶及戒有深刻的信心名四證信;彼共有法是指戒現觀,行者證入現觀時,無漏的戒法也會現前。以上面所說的六種現觀為體,稱為現觀相。《顯揚聖教論》卷16〈8成現觀品〉說:入現觀前,先從聞所生智乃至世間第一法智等世間有漏智,思惟簡擇四諦的道理到究竟圓滿,且對於所觀察諸諦境中,不由加行功用,任運決定生起相,名現觀相。…見道的原理
云何名為第四現觀?(現觀智諦現觀,根本智)
謂於加行道中,先集資糧極圓滿故,又善方便磨瑩心故,從世間順決擇分邊際善根無間,有初內遣有情假法緣心生,能除軟品見道所斷煩惱麤重。從此無間,第二內遣諸法假法緣心生,能除中品見道所斷煩惱麤重。又此現觀即是見道,亦名雙運道。此中雖有毗鉢舍那品三心及奢摩他品三心,然由雙運合立三心,以於一剎那中止觀俱可得故。當知此諸心,唯緣非安立諦境(無分別的境界)。又前二心,法智相應;第三心,類智相應。又即由此心勢力故,於苦等安立諦中,有第二現觀位清淨無礙苦等智生;當知依此智故,苦集滅道智得成立。即前三心并止觀品,能證見斷煩惱寂滅,能得永滅一切煩惱及所依事出世間道,是名現觀智諦現觀。
即前初現觀三心及止觀雙運三品,能證得見道所斷的煩惱寂滅,修道位時以此出世間聖道,能夠永遠滅除一切煩惱的種子,以及生死所依的五蘊,不再到三界五趣受生,成就究竟現觀,名為現觀智諦現觀。由初見道力,展轉能引金剛喻定最後學道永滅修惑,修惑斷盡,將來果報不生,成就無學究竟現觀,都要依止現觀智諦現觀。
《成唯識論》卷9說:「現觀智諦現觀,是指一切種緣【非安立】根本、後得無分別智。」現觀,指現前之觀境,一切種者即...;智,是指能觀之智;諦,指非安立諦(真諦,真如之體性),此無漏智現觀緣非安立諦故名現觀智諦現觀。
《成唯識論》卷9說:見道略說有二種,包括一、真見道,二、相見道。其中真見道有二種說法,一種主張二空二障漸證漸斷,所以三心真見道,如此處所說,及〈決擇‧有尋有伺等三地〉卷59,1953所說;一種主張二空二障頓證頓斷,所以一心真見道,如〈決擇‧有尋有伺等三地〉卷58,1936所說。《成唯識論》較偏重於一心真見道說,因此將三心見道安立為相見道,說相見道有三心相見道及十六心相見道。本論此處主張三心真見道,十六心相見道,可看出現觀智諦現觀,包括緣真如為境的根本、後得二種無分別智。(講記)
////
不放逸住(約加行位,煖頂忍世第一法),如鑽木取火,超越異生最後心入見道位(亦名雙運道,於此位止觀雙運,任運,從此無間),真見道(二空),相見道(四諦16行相),解三結(離於我見),..?!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1:20 am
由 妙吉祥如意
❻究竟現觀。
就是講,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依止一真如心,滅盡三摩缽底,起修之涅槃智。
《成唯識論》卷9說:
現觀智諦現觀,是指一切種緣【非安立】根本、後得無分別智。
現觀,指現前之觀境,一切種者即...;
智,是指能觀之智;
諦,指非安立諦(真諦,真如之體性),此無漏智現觀緣非安立諦故名現觀智諦現觀。
究竟現觀。名為現觀智諦現觀。由初見道力,展轉能引金剛喻定最後學道永滅修惑,修惑斷盡,將來果報不生,成就無學究竟現觀,都要依止現觀智諦現觀。
現觀智諦現觀,包括緣真如為境的根本、後得二種無分別智。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1:24 am
由 妙吉祥如意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5月 31, 2023 12:54 am.
怪道1412 寫: ↑週一 5月 29, 2023 8:53 pm
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三摩地為何業?謂智所依為業。
定心所能夠作什麼事?
定能令心專注,成就禪定,是出世間智的依止處,要
成就聖道斷除煩惱,一定要有定為基礎。
〈本地分‧修所成地〉卷20,說到修慧的定義,行者至少要成就未到地定以上,
在定中修毗鉢舍那,才算修慧,才有力量斷除煩惱。
〈攝決擇分〉卷75到卷78解釋《解深密經》說到奢摩他、毗鉢舍那,未得定前所修的奢摩他、毗鉢舍那名隨順奢摩他、隨順毗鉢舍那,得定之後才名奢摩他、毗鉢舍那,所以才說定是智所依為業。
所謂般若(智慧)就是真如根本智,沒有禪定怎能有真如根本智的顯用????
修佛,修佛從頭到為尾都是在修習真如根本智,乃至於得無上正等正覺(覺,即真如,即是佛)。
所以,修習慧解脫(般若波羅密多),直到終極佛果,就是知如真。就是得一切種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也就是法華開示的唯一佛乘。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涅槃智,究竟現觀。。。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2:10 pm
由 次草
❻究竟現觀。
就是講,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依止一真如心,滅盡三摩缽底,起修之涅槃智。
==
法住智,涅槃智
是佛陀開示四諦及十二緣起
給二乘教導的法義
癡深老楊又竊佔涅槃智名相
竊性難改
叫二乘怎麼修涅槃智啊
大老粗不識字外道癡深老楊
就是喜歡無知又無恥玩弄佛法名相
玩到自己證了第八不動癡地
癡竟能永不退轉
真是厲害
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到究竟偏空涅槃
癡深老楊又特別喜愛這個大屎坑
還引以為傲
厲害吧
癡深牽到北京還是癡深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2:27 pm
由 次草
修佛不外乎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初地乃至七地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法住智……
==
那不叫修佛
是實質的修魔
都把妄想動到真如與法性的地步
對真如不清
對法性不明
這就是下三濫不識字外道癡深的大癡果
將真如與法性想像成互動糾纏
但是自己的妄想都不被自己發覺
這就是學魔者的悲哀
還引癡為自傲
又是悲哀中的悲哀
接觸佛法數十年
究竟證得第八不動癡地
癡到出汁,永不退轉
原因是啥
不清楚名相又假會
引發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不惜一切保護自己癡見
人生走到這個地步也值了
至少是佛教界第一癡名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2:34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次草 寫: ↑週三 5月 31, 2023 12:10 pm
❻究竟現觀。
就是講,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依止一真如心,滅盡三摩缽底,起修之涅槃智。
==
法住智,涅槃智
是佛陀開示四諦及十二緣起
給二乘教導的法義
癡深老楊又竊佔涅槃智名相
竊性難改
叫二乘怎麼修涅槃智啊
大老粗不識字外道癡深老楊
就是喜歡無知又無恥玩弄佛法名相
玩到自己證了第八不動癡地
癡竟能永不退轉
真是厲害
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到究竟偏空涅槃
癡深老楊又特別喜愛這個大屎坑
還引以為傲
厲害吧
癡深牽到北京還是癡深
唉!小可愛跟屁蟲,蠢話連篇,涅槃智,當然不是小乘佛法,連這個也在魯????
你幼稚園小班生,以為在原始阿含系列,看到的名相都是小乘法?????
坦白說,論佛法,你連井底之蛙都不夠格,完全是沾不著邊的大外行,門外漢~~
呵呵呵~~
小跟屁蟲,真不是普通的愚蠢!!
世尊會利用二乘法來指導收服前來盜法的外道二乘須深(舍利弗)!?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三 5月 31, 2023 12:54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次草 寫: ↑週三 5月 31, 2023 12:27 pm
修佛不外乎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初地乃至七地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法住智……
==
那不叫修佛
是實質的修魔
都把妄想動到真如與法性的地步
對真如不清
對法性不明
這就是下三濫不識字外道癡深的大癡果
將真如與法性想像成互動糾纏
但是自己的妄想都不被自己發覺
這就是學魔者的悲哀
還引癡為自傲
又是悲哀中的悲哀
接觸佛法數十年
究竟證得第八不動癡地
癡到出汁,永不退轉
原因是啥
不清楚名相又假會
引發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不惜一切保護自己癡見
人生走到這個地步也值了
至少是佛教界第一癡名
你最好是不相信,像你這種心態與行為表現,不思議佛法哪能有你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