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頁 (共 3 頁)

Re: 公案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6, 2023 4:01 pm
Sherlock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文殊菩薩

一日令善財採藥。曰。是藥者採將來。善財徧觀大地。無不是藥。却來白曰。無有不是藥者。殊曰。是藥者採將來。善財遂於地上拈一莖草。度與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眾曰。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文殊問菴提遮女曰。生以何為義。女曰。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甞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殊曰。死以何為義。女曰。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甞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菴提遮女問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甚麼却被生死之所流轉。殊曰。其力未充。

何期自性?本自俱足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3:26 pm
Sherlock
爾時波斯匿王言:「第一義諦中有世諦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云何?」

佛告大王:「汝於過去七佛已問一義二義。汝今無聽,我今無說。無聽無說,即為一義二義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七佛偈如是:

「無相第一義, 無自無他作,
 因緣本自有, 無自無他作。
 法性本無性, 第一義空如,
 諸有本有法, 三假集假有。

 無無諦實無, 寂滅第一空,
 諸法因緣有, 有無義如是。
 有無本自二, 譬若牛二角,
 照解見無二, 二諦常不即。

 解心見不二, 求二不可得,
 非謂二諦一, 非二何可得。
 於解常自一, 於諦常自二,
 通達此無二, 真入第一義。

 世諦幻化起, 譬如虛空華,
 如影三手無, 因緣故誑有。
 幻化見幻化, 眾生名幻諦,
 幻師見幻法, 諦實則皆無,

 名為諸佛觀, 菩薩觀亦然。

「大王!菩薩摩訶薩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化眾生。佛及眾生一而無二。何以故?以眾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得置眾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何以故?般若無相,二諦虛空,般若空,從無明乃至薩婆若,無自相、無他相故,五眼成就時見無所見,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乃至一切法亦不受。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於第一義而不二故,諸佛如來乃至一切法如故。」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發表於 : 週五 8月 04, 2023 6:16 am
Sherlock
(楞伽王)歡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問如來二義,如是二義,我已曾問過去如來、應、正等覺,彼佛世尊已為我說。我今亦欲問於是義,唯願如來為我宣說。世尊!變化如來說此二義,非根本佛。根本佛說三昧樂境,不說虛妄分別所行。善哉!世尊!於法自在,唯願哀愍說此二義,一切佛子心皆樂聞。」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汝應問,我當為汝說。」時夜叉王,更著種種寶冠瓔珞,諸莊嚴具以嚴其身,而作是言:「如來常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云何得捨此二種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應捨,云何有二?有二即墮分別相中。有體無體、是實非實,如是一切皆是分別,不能了知阿賴耶識無差別相。如毛輪住非淨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捨?」

爾時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豈不見瓶等無常敗壞之法,凡夫於中妄生分別。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此是凡夫之所分別,非證智見;凡夫墮在種種相中,非諸證者。楞伽王!如燒宮殿園林見種種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長短大小各各差別。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楞伽王!如一種子生牙莖枝葉及以花果無量差別,外法如是內法亦然。謂無明為緣生蘊、界、處一切諸法,於三界中受諸趣生,有苦樂好醜語默行止各各差別,又如諸識相雖是一,隨於境界有上中下染淨善惡種種差別。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別,諸修行者修觀行時,自智所行亦復見有差別之相,況法與非法而無種種差別分別。楞伽王!法與非法差別相者,當知悉是相分別故。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說有實等為諸法因,如是等法應捨應離,不應於中分別取相。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諸觀行人以毘鉢舍那如實觀察,名捨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永離分別,如實見者,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捨非法。復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但隨世俗說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捨離,是名捨法及捨非法。楞伽王!汝先所問我已說竟。

「楞伽王!汝言:『我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問是義,彼諸如來已為我說。』楞伽王!汝言過去但是分別,未來亦然,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諸佛法皆離分別,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唯智能證,為令眾生得安樂故而演說法,以無相智說名如來。是故如來以智為體,智為身故不可分別,不可以所分別,不可以我人眾生相分別。何故不能分別?以意識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離能分別,亦離所分別。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畫眾生無有覺知,世間眾生悉亦如是無業無報,諸法亦然無聞無說。楞伽王!世間眾生猶如變化,凡夫外道不能了達。楞伽王!能如是見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分別見,由分別故取著於二。

「楞伽王!譬如有人於水鏡中自見其像,於燈月中自見其影,於山谷中自聞其響,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捨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從此能生自證聖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17, 2023 9:05 am
Sherlock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節操高邈。度量不羣。自印心於藥山。與道吾。雲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二同志曰。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予率性疎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擕。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者。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一日。泊船岸邊閑坐。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師竪橈子曰。會麼。官人曰。不會。師曰。棹撥清波。金鱗罕遇。師有偈曰。三十年來坐釣臺。鉤頭往往得黃能。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三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別人祇看採芙蓉。香氣長粘遶指風。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虗空。問我生涯祇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不由地。不由天。除却簑衣無可傳。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道吾。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却往華亭船子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纔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箇甚麼。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纔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箇半箇接續。無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闍黎。山乃回首。師竪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話說道吾禪師同德誠禪師分手後,四處遊方,心中一直惦記著德誠禪師的臨別所託。在行腳的過程中,他一直在留心給德誠禪師物色合適的嗣法者。可是,尋找法嗣並不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達磨祖師在遇到慧可之前,曾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這次道吾禪師為德誠禪師尋找法嗣,前後竟用了三十年!
  終于有一年,道吾禪師行腳來到京口(今江蘇鎮江),正好遇上夾山善會禪師上堂示眾。有僧問:“如何是法身?”

  夾山禪師道:“法身無相。”

  那僧又問:“如何是法眼?”

  夾山禪師道:“法眼無瑕。”

  當時道吾禪師亦隨眾聽講。當他聽了夾山禪師的這些答話時,不覺失笑。

  夾山禪師于是下座,恭敬地請問道吾禪師:“某甲適來祇對(回答)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禪師道:“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師在。”

  夾山禪師道:“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道吾禪師道:“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

  夾山禪師問:“此人如何?”

  道吾禪師道:“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

  夾山禪師于是休講散眾,改裝易形,前往華亭禮謁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夾山禪師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問:“不似,似個甚麼?”

  夾山禪師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問:“甚處學得來?”

  夾山禪師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

  接著,船子和尚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夾山禪師剛要開口回答,卻被船子和尚一橈打落水中。

  夾山禪師慌忙抓住船舷,正準備爬上船,船子和尚追問道:“道!道!(快回答!快回答!)”

  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頁把打他往水裡打。

  這一下,夾山禪師終于豁然大悟,于是點頭三下。

  船子和尚道:“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夾山禪師接著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禪師道:“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夾山禪師聽了便掩耳。

  船子和尚于是贊嘆道:“如是!如是!”並囑咐他說:“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蹟,沒蹤蹟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夾山禪師聽了,于是辭行,上路時卻忍不住頻頻回顧。船子和尚看在眼裡,知道他心中尚有一絲疑問,不敢完全承當,于是便大聲喊道:“阇黎”!夾山禪師一聽,便回首。只見船子和尚豎起槳來,說道:“汝將謂別有(你認為還有別的什麼妙法,不肯死心承當)!”說完便將船覆過來,沒水而逝,以絕其疑慮。

  船子和尚入寂後,夾山禪師恭稟遺命,遁世忘機,隨宜施化。住山不久,即學者交湊,所隱之處,旋即變成了一大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