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禪宗的人,個個都想明心見性,見性的關鍵,就是要打破依他起和遍計執 這兩種根本無明。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打敗敵人,首先應該瞭解敵人,欲想打破無明,我們首先也應該瞭解無明,知道它的來龍去脈。
別搞來搞去,自以為把敵人已經消滅了,而敵人卻活得好好的,您別當我這是危言聳聽,這種人心中心裡邊我見的多了。
依他起之無明,其實就是俱生無明。
俱生無明的俱生 兩個字很關鍵,它的意思是 俱念而生,也就是伴隨著念頭的生起 而自然生出的。
這種伴隨著別的東西 自然而生起的作用,就是唯識三性中的 依他起性,所以說俱生無明 是由依他起性而起的。
俱生無明的起因 是俱生我執,而俱生我執 又來自八識田中 熏染的執著的種子。
因為這個種子 無始以來 就一直存在,所以我們的根本無明 也是無始以來就有的。
明白了俱生無明 是伴隨著念頭的生起 而自然生出的,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 就是這個無明 是在哪種念頭上產生的?
截止到目前 我在經論上 還沒有找到現成的答案。
這個問題我自己思考了許久,比較來比較去,我認為應該是伴隨著微細流注產生的。
我的根據是,一切眾生 最初產生的一念,反映的應該是客觀事物 真實的實相,而不是無明。
原因很簡單,因為微細流注 只有佛才能打破,包括等覺以下的菩薩 都破不了它。
如果微細流注 最初所見不是實相,如果只有在打破了微細流注以後 才能見實相,
那就意味著 除了佛以外的其他人,都不能開悟,不能見性,無明也就永遠不能被打破了。
所以我的看法 是微細流注就是實相,雖然我們最終成佛的時候 必須要將之打破,但是在見性的當下,還是暫時得借助於它。
認為微細流注 就是實相的話,我以前沒見第二個人說過,後來在吳立民先生的《楞伽經講記》上看見他也是持的這樣一種觀點,這才確信 自己的看法沒錯。
微細流注 是最短的念頭,短到什麼程度?
據說每一剎那 都有九百個念頭起滅,而六十個剎那 加起來才是一彈指的工夫。
我試了一下,一彈指大概也就是一秒鐘,這就意味著 在一秒鐘之內,我們的心念上 就已經有五萬四千個念頭起滅過了。
我們八識田的種子 就像寄生蟲一樣,當每個微細流注的念頭產生後,自然引生出這個是我(俱生我執)那個是它(俱生法執)的分別。
也就是說,微細流注每一個真實念 產生的當下,隨之就被執著的種子給轉化,而變成俱生無明。
由於這種分別 和轉化非常微細、非常牢固,以致於我們根本就觀察不到 它的產生,意識不到 它的存在。
微細流注 從反映實相的真念,被執著的種子 轉變成無明妄念的看法,一開始我也沒有經論上的觀點來支持,究竟合不合佛意 尚無十分把握,後來發現這個世上 還是有知音的,他――就是晉美彭措法王。
在希彭措益堪布所著的《定解寶燈論新月釋》有這樣一段論述:
“上述輪回中的眾生 與證悟的佛 是基現的各種變現,基現 則是從本基中 產生出的屬於第二剎那的法。
在這個產生基現的本基中,沒有眾生、如來、輪回、涅磐等等,
這個第一剎那的本基,就是無上大圓滿中的究竟心性,也就是聖凡的 共同所見境。
在第二剎那的基現中,認識並安住於本基實相的是如來,未安住而迷失的即是眾生,這時才產生了佛與眾生的差別。
這個觀點在各種《定解寶燈論》注釋中都未提到,而是法王如意寶 在以大圓滿竅訣部的觀點廣講《定解寶燈論》時所傳講的,無垢光尊者在《句義寶藏論》中也廣述了這個觀點。”
在這一段話中 首先出現了一個“本基”,這個本基 堪布說得很明白,“就是無上大圓滿中的 究竟心性”,
也就是佛和眾生 共同的能夠生起覺知、產生做意的心的本性
(關於這個“本基”,我在下一篇“本來面目”中還要詳談)。
在本基的基礎上,又出來了“基現”和“變現”。
按照堪布的說法,第一剎那的本基 是聖凡的共同所見境,
在第一剎那的本基中,是沒有眾生、如來、輪回、涅磐等等差別的,這一切的差別,
都是在第二剎那的基現中 的變出來的。
在這裡,法王沒有明確 指出本基的第一剎那 和基現的第二剎那是什麼,但一定說的是最短、最微細的念頭,也就是微細流注。
佛和眾生的差別,就是在微細流注第一剎那的 實相之念產生後,第二剎那的基現 往哪個方向去轉。“認識並安住於本基實相的是如來,未安住而迷失的即是眾生”。
佛因為已經斷盡了 能夠生起俱生執著的種子,所以自然認識 並安住於本基的實相;
而等覺菩薩以下的眾生 因為種子沒有除盡,在第二剎那被種子 轉成俱生之無明,而迷失了本來。
法王的這個觀點 還為我解開了另外一個迷惑,就是所謂的消滅微細流注,到底是把這種念頭從根本上消滅,還是僅僅轉化掉其中 引起俱生執著的種子?
如果簡單地望文生義,既然講消滅,當然是把這種一個緊接著一個的微細念頭 全都消滅才對。
但問題是微細流注 消滅之後,佛還有念無念?
若有,是個什麼念,莫非是個比微細流注 更細的念?
若無,那佛菩薩的智慧 又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千處祈求千處應的?
上面的那段話 明確了我以前的一個猜想,那就是所謂消滅微細流注,消滅的是眾生識田中 俱生的種子,消滅的是這個種子 唸唸把實相 轉變為無明的作用。
不過這裡還有個問題,我一時沒有完全理清。
按照漢藏兩地 共同的觀點,俱生我執的種子 是在十地位才能消滅的,
現在的問題是 這個俱生我執的無明 是不是眾生最後的最微細的無明?
藏地依據《十地經》和月稱菩薩的《入中論》,認為十地之上就是佛位,十地後心入金剛喻定滅微細流注而成佛,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而漢地在十地和妙覺之間 還設有等覺一位,並說等覺菩薩 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
按漢地祖師的說法,《十地經》本是《華嚴經》的“十地品”,華嚴當初翻譯的時候 只譯出十萬頌中的四萬八千頌,缺漏的內容就包括“等覺品”。現在的問 題是這個生相無明 是不是俱生我執的無明,如果不是,那麼這個無明 又是如何來的,怎樣去滅?希望精通教理的朋友 能幫我解答一下。
明白了什麼是依他起無明,什麼是遍計所執無明就好理解了。
這個無明又分見、思兩部分,見是昧於理,思是惑於事,也就是我們說時常的見惑和思惑。
大家平時說的見性斷惑,只是遍計所執 引生的見分無明,思上的煩惱 要等到七地伴隨著俱生我執的除滅,才能一起斷掉。
依他起和遍計執這兩種無明,分辨起來並不難:
前者細而難識,後者粗而易辨;前者是後者的因,後者是前者的果。
站在檯面上招惹是非的是遍計無明,真正在背後操控的黑手,是依他起這個俱生無明。
這二者的關系 很像現今社會上的不良青少年 和躲在他們身後的教唆犯,
你抓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子容易,想抓他背後指使的人 可就難多了。
所以遍計無明雖然粗猛,卻容易對付,只要到大乘見道位 般若一開實相一見,就打破了。
而依他起無明 則極難應對,要到七地才能破俱生我執,十地才能破俱生法執。
對於由微細流注 引生出的這種俱生無明,世尊在《楞嚴經》上是這麼說的:
“阿南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這裡的“湛”,指的是微細流注 由本基轉變為基現以後,在第二剎那生成 無明以後的念,而不是無明未生之前的念。
“想元”就是八識田中 含藏的俱生我執的種子,這個種子熏染得久了 於是積以成習,跟隨微細流注唸唸而起,經其加工之後的念頭 就是最微細的妄想。
這種無明 一定要等到微細流注消滅(轉化)了以後,才能得以除滅。
六根互用菩薩也能有限地做到,但圓滿的互用開合,是佛的境界,所以說只有佛一人 才能消滅微細流注。只有當微細流注 消滅之後,不空如來藏 所含藏的一切能量 才能徹底釋放,如來的一切果德 才能完全開顯。
知道了什麼是無明,特別什麼是斷依他起無明 和遍計執無明,自己的槍應該往哪兒瞄準,先消滅哪個敵人,後消滅哪個敵人,什麼時候 才能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干淨,大家心裡就有數了。
所以各位兄弟們,後邊的路還長著哪,大家所孜孜以盼 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究竟圓滿的無上佛果,離我們還很遙遠。好好努力吧!
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