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無念禪師忽然有省,遂作偈曰:

數載東山昏霧蒙,憑欄終日待晴空。
夜來忽起霜天月,萬象全彰一鏡中。

:mrgreen:
鏡中萬象
萬一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2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俺獅子當年初讀公案時,常常想不明白,他宗門中人 為什麼總要在一些 並沒有多大相干處說長論短?比如南泉驗山下庵主:“昨日的,昨日的。”主問了個:“昨日的,是個什麼?”便被他南泉大叫著:“賺我來,賺我來”而去。莫非他南泉於這話下 撿了個金元寶不成?
此外還有一些 古鏡磨不磨、某處佛法何似這裡、他處與這裡隔不隔,以及佛手驢腳之類的話頭,又不是爭房子爭地,磨了隔了 別了似了如何,不磨不隔不別不似 又如何?有那鬥嘴磨牙的工夫,干點什麼不好?
後來鹽吃得多了,人也懂點事了,才知道原來那裡邊 果然有奇特事。要知奇特在何處,咱們先看過公案:

公案原文:
龐居士辭藥山,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居士指空中雪雲:“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雲:“落在什麼處?”士打一掌。全雲:“居士也不得草草。”士雲:“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全雲:“居士作麼生?”士又打一掌,雲:“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雪竇別雲:“初問處但握雪團便打。”

:mrgreen:
落在什麼處?
因甚麼,尾巴過不得?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3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解:
龐蘊居士,東土維摩也。據說當年六祖遷化時,所讖:“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其中的在家菩薩,就是大士。

龐居士初見石頭而有省,繼參馬祖而徹微,一手托兩家,乃不世出之奇才。卻說一個雪日,居士從他的同門好友藥山惟儼禪師處辭行,藥山命十位禪客出來相送(這樣的待遇你我是肯定莫想了)。居士看見滿天紛飛的鵝毛白雪,情不自禁地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有位全禪客聽見馬上接話問:“落在什麼處(呵呵!這個阿師,卻敢向虎口裡拔牙)?”
居士這話與趙州的“佛這之一字,吾不喜聞”一樣,是能授人以柄的。居士見問,遂打一掌,龐老的話其實好生明白,若是皮下有血的漢,當然應該知道好雪片片,自然是片片都落到該落之處。可憐全禪者全未醒悟,
反雲:“居士也不得草草。”聞得這話,俺獅子倒想起當初 圓智給俺唱的小曲:“無知獅子上了樹,嚇死許你留全屍!”老龐今日 卻與俺死貓頭樹上相見了。哈哈!
離岸三尺釣,意本在金鯉,誰知釣上的 竟是條瞎眼鱉,我猜想老龐同志 當時的心情一定很不好,所以才會大聲呵斥說:“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如此見解,如何得了得生死喲?!
全禪者顯然不服氣,還要進問雲:“居士作麼生?”您說閻老子日後不放我在,您又做何道理?居士又打一掌,曰:“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這裡是什麼所在,會則當下會,哪有你商量的餘地?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這話若是尋常人說來,也不過就透著 幾分詩情畫意而已,但在禪家大佬嘴裡說出 意義卻絕不止此!那是禪者 實相正見的全體流露,是般若智慧與解脫果德無二 交融的真實寫照。
菩提與解脫,如手之心背,如鳥之二翼,舉則並舉,收則全收。
真獲解脫,必顯般若,真發般若,必證解脫。
明斯理者,自知“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是人住人位,世間法安住,是“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不見一法生,不見一法滅;不見佛出世,不見佛涅槃,是“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老人說:“悟道的大祖師 胸懷坦蕩,赤裸裸,淨灑灑,更無一絲一毫的掛礙。好比雲散長空,青天徹露,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到此時節,般若即解脫,解脫即般若,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三界任我去,六道自在游,何其慶快也!

是以真正的禪者 一定是見與行齊,理與事合。
悟一分般若,必證一分解脫,證一分解脫,必得一分空靈。
如此自然境隨心轉,入出無礙。
當年馬大師不安,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師雲:“日面佛,月面佛。”
據說日面佛住世一千五百歲,月面佛只住世一日一夜。在馬祖這裡,日面佛是好雪一片,月面佛也是好雪一片;一千五百歲 是不落別處,一日一夜也是不落別處。
不管今日走,還是百年後走,何時走都是“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虛雲老和尚說,漢土自古來 修行人能坐脫立亡,去來自在的,以禪宗最多。
本公案的主人龐居士一家四口,個個都是真悟徹了的人,除龐婆故意留世,士與其兒女皆坐脫而化,立亡而去,集體表演了一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若按《華嚴經》的描述,此等境界 唯有六七地以上的菩薩 才做得到。而那個只識得“一色邊事”的暹首座,雖也能坐蛻而去,卻只能落到別處 而不能落到這處。正因為龐老真正理到事到,見到行到,所以雪竇頌古拈到這一則時,
頌之曰:
雪團打 雪團打,龐老機關沒可把。
天上人間不自知,眼裡耳裡絕瀟灑。
瀟灑絕,碧眼胡僧難辨別。

古人臨機詆對,之所以要常以拂子、驢腳、末後句作文章,就是要看你的心 是不是真的空淨,真的透脫。
只有向這裡著眼,才知他古人奇言奇語,句句透著本份;若棒若喝,著著不離那般!
“倘稍涉趣向,略有取捨,便成滯礙(老人語)”,便成今日心意之礙,便為日後解脫之障。
以全禪者為例,就憑他當日之牽纏掛礙,臨終定然無法自做自主,去留自在。
大士呵他:“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乃真實警策之語,絕非沒事鬥嘴皮子,這可是有諸多鮮活的事例 以為佐證的。
如是之言,現今那些藥水汞、蛤蟆禪聽了,難道不應深自警悟乎?!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4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禪宗之機用,是盡、如二智的精華,雖出於二智,亦超於二智。
簡言之,大機是觀察、理解、領受的智慧,
大用是闡述、應對、表達的智慧。
禪門機用雖理盡千端,事容萬物,但真正出彩,真正使人扼腕嘆服的,主要表現在臨濟四賓主句中的 主驗主與主驗賓兩句。
所謂賓主,是明眼人與瞎眼人之意:
主驗主,乃兩個明眼人 相互切磋技藝;
主驗賓,為明眼人 勘驗調教瞎眼漢。
主驗主,如二人下棋。
能夠看出對方落子是何目的,裡邊都藏了些什麼陰險招數,這就是“機”。
但光識對方招數不夠,欲破其敵,還要發出自己的精妙之招,這個應對之招 即是“用”。
主驗賓,如醫生診治。能看出病人 得的是什麼疑難雜症,是為“機”;
能夠給人對症下藥,醫好他的病,是為“用”。
在臨機的應用上,知道何時該放 何時該收,知道何時應為主 何時應做賓,知道何種人該棒何種人該哄,這是機;
能夠恰當地 把握收放的時機,能夠自如地 移賓換主 棄主為賓,能夠適時地打出棒子送出糖果,這是用。
所以說,機為體,用為表;機為枝幹,用為花果。
發後得智者,皆是得機在先,起用在後:得機者未必得用,得用者必已得機,如是把脈,方能窺古人機之端,識古人用之跡。

:mrgreen:識機用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5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公案一:
師上堂曰:“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水牯牛,左脅下書五字——溈山僧某甲。當恁麼時,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喚什麼即得?”
仰山出,禮拜而退。

解:
溈山水牯牛是一則 雙照又雙奪的公案,開解其中奧義的竅訣,首先要識得溈山之機。
a所謂雙照,就是真如之體 隨緣不變,溈山僧與水牯牛,身形非一,體性非異,體即照用,用亦照體,須其理而動則照。
b所謂雙奪,就是真如之體 不變隨緣,溈山僧與水牯牛,體性非異,身形非一,體即奪用,用亦奪體,逆其理而動則奪。
能看到這步,為初識溈山機。
然辯機 若只到這份上,則只為識得教之機,非為識得禪之機。.
識教機宜,識禪機難,欲從溈山棒下過,還要識得第二機。
第一機下會得,只落死用,
第二機下識取,方得活用。

溈山的第二機,是要考考堂上各位 是否能於既不傷體,又不離用,既不以人奪牛,亦不以牛奪人處,下出自己的轉語。
不即不離,不觸不背,是禪門下語的關鍵。
溈山這一問,你既不能 只照顧體而忘了用,也不能只照顧用而忘了體;
既不能完全 離開體用去答(背),
也不能直接落在 體用上去答(觸)。
有的人才見溈山問,就想:既然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管怎麼變,反正水牯牛不異溈山僧,溈山也不異水牯牛,我乾脆答個 溈山水牯牛如何?當然不行!
因為溈山僧 與水牯牛 都是從世俗顯現 而假立為名,人不是牛,牛不是人,既不能一身,又安能一以名之?這叫既背其機,更昧其用。

溈山號稱千五百人善知識,然水牯牛一則除仰山外,未見另有他人出來抵對。.是溈山的問話深到滿堂之人 俱不識麼?顯然不是!
連壇上各位都能說出一二的事,那些常年行腳的人 會不知?
或許是他人在仰山搶了頭彩後,不願再出來狗尾續貂。
水牯牛之問話,後人有代下轉語曰:“師無異名”。
老人說 這是就體答——以體攝用,以用歸體,而又不明落體用——確是神來之筆。
老人自己又從用上 更代下一轉語:“從來閒名滿五湖”。以用攝體,以體歸用,也又不明落體用,更是妙筆生輝!
這樣的轉語,不到“凡聖兩忘,情盡體露”那種爐火純青的地步,是答不出來的。

俗話說:“知父莫若子”,仰山跟隨溈山那麼多年,當然知道他這問話的用意,乃從眾“出,禮拜而退”。嘿嘿!饒你堂頭千般伎倆,總在他仰山開眼閉眼處。不管你是從體答還是從用收,涵蓋體用抑或透出體用,他只管禮拜了退!
當然,溈山之所以輕易放過仰山,是因為他早已知道 那童子的家底,子能識父,父又如何不識其子?
若是新到禪和若也這般答話,溈山自然不會 如此草草放過,必要於來日另行勘過的。
師無異名、從來閒名滿五湖 與禮拜而退,單從識機顯用而言 並無高低差別。
若是新到,應取前二者,也好讓溈山有個知你識你處。
而仰山盤桓身邊多年,若再落言說 就有失用之嫌,怎麼都不如“禮拜而退”來得緊湊、干淨。他這一拜看似簡單,實則大難,若非本錢多多,溈山的大堂 豈是說出即出得的?
溈山父子既不似黃檗、臨濟般狠辣,也不比石頭師徒油滑,
但其軟中透硬、綿裡藏針的手段 卻每令久參瞠眉諸方側目。
所以太虛大師說黃檗、臨濟得馬祖之大機大用,
溈山、仰山得馬祖之 深機深用,確實深恰斯人。

:mrgreen:溈山水牯牛
師無異名、
從來閒名滿五湖
與禮拜而退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6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法無:
老漢恰巧與永嘉大師 有過相同經歷,雖經早期唸佛根塵脫落,參禪打坐歷經數年,唯識三載,如數家寶,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又無師自通古體經文,精煉祖師公案,機鋒無限,轉語絕後,忽然間 得個昭昭靈靈現前,便自謂是無位真人,赤肉團上 晃晃出入,從此親見本來面目!眼歷山河大地 皆入毗盧性海,芸芸眾生無非海會蓮池!

當時自己確認 大事了必,遂於當地寺院成立講堂,開講金剛,華嚴,法華,楞嚴,涅磐,維摩諸經,歷時三年,經百餘會,激勵初學,拈提祖法,辯才無礙,稱阿阇梨,莊嚴隆重,軌范具足,降伏釋老諸宗,收徒無數,曾感的異香滿堂,天籟渺渺,加持佛子往生,個個瑞相,紅光滿面,無一缺憾。

後自感心內 究竟揣踹,遂行腳名山大川,訪師問祖,遭遇明眼祖師大加呵斥,從此方識情塵 積滯如山,識浪奔催如海,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瞞己瞞人,欺心欺佛,此生若不遇大善知識,只恐知見海中又添一條枉死瞎鱉!

是故老漢腳跟立定,將平生所悟所學 一切佛法,參禪境界,無量三昧,只一並掃卻,統統丟到陰溝裡去,從此不在沾染一滴!
諸位,佛法不是易事,珍重!珍重!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7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機鋒轉語真的那麼重要嗎?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 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舍又捨不得”的程度,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 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
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趙州引用後又說:“一涉及到語言,當然是經過思維選擇 才表達出來的,經過思維的選擇 和判的東西,當然是‘心裡明白’的。但我這個老和尚 卻不在這個明白清醒的認識之中,若是你們,是捨得,還是捨不得呢?”
有個和尚站出來說:“既然不在明白裡,那又用什麼 來判斷捨得、捨不得的那個東西呢?”
趙州說:“我也弄不清楚。”
那個和尚追問道:“您老既然自己都弄不清楚。為什麼還要說 不在明白裡’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呢?”
趙州說:“你的問題 提得差不多了呢?快給我叩個頭,回去吧!”
這裡是機鋒?是轉語?
趙州自不用說,那個問話的和尚 也並非泛泛,一句緊迫一句,追得趙州躲避不得。
虧得是趙州,“問事即得,禮拜了退”一一把上面的一切 全都拋在了一邊。

:mrgreen:一句轉語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8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經雲: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焚燒經像等。此是五無間罪。

好!下面我們以禪宗的見解分析如下:
我們大家無量劫來 共同擁有一個父親,他的名字叫做“無明”,
共同擁有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做“貪愛”,
我們有一纖毫心起,當下識得為生滅無明處,隨其貪著,則入生死,識得其賊,名為殺父。
我們若動一念心 入欲界中,求五欲樂,沉迷其中,忽見諸法性空,當下無著,名為害母。

我們若向清淨一真法界中,貪著涅槃,繞見根塵交*互引,法界眾生相生,參到以為意識紛飛,無非幻妄!隨頓生歡喜,謂是真常,以此便休去歇去,以空為空,尚不知性海無邊,化城無住。以此視為見性,當下無心。又心既見空,即未見性。於是日日形同槁木,心等死灰,萬有到前,一空不敵。若於此時幡然大悟,頓破無明,離身斷滅,是出佛身血。

我們一念心 正達煩惱處,頓獲空無所依,才見得個昭昭靈靈,便謂是無位真人,面門晃晃出入,自謂揚眉瞬目,豎指擎拳,以此謂明心見性,無非作識神之活計,謂宗門下之孤燈!
嘴著鐵丸,自稱玉液!到得臘盡三十日 閻王老子算帳時,方知依舊自家 仍是個茫茫無據漢!若於此明的,腳跟立定,將平生所悟所學一切佛法,參禪境界,無量三昧,只一並掃卻,統統丟到陰溝裡去,從此更莫沾染。若此是謂 破和合僧!

我們向來喜從經教語錄中 掛取葛藤一堆,從諸方舉揚處 拾古人之涕唾,發狂亂藤瑣之知見,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聲 作為實法,向真如境上 鼓動六塵心機,於無脫法中 自生系縛,情塵積滯,識浪奔催,瞞己瞞人,欺心欺佛!全是為名為利,卻來說妙說元!盲驢牽盲驢,沿磨盤而繞轉!痴夢證痴夢,拈漆桶為瓣香!若於此識得,向語外知歸,自有少分相應。偶於一毫頭上透得,自然放大光明,游戲自在!於法通徹,本自無他,只要諸人 肯直下承當,不從他覓即可!便是 焚燒經像。

諸位師兄,如上所舉若是通達一二,自然不被這些凡聖名相障礙。
大家只是一念心 向指頭上生見解,根境法中論虛實,自輕重聖,塞卻言路,總言我是凡夫他是聖人,問時說盡阿諛奉承之詞,自貶為糞掃貧兒,大丈夫漢 不作丈夫氣息,自家屋裡之物總不肯信,只會向外尋覓。四十九年無言說,立的三藏十二部佛法 又令無數千百代兒孫 被這些閒繩索絆倒,多少劫未得頭出。似這等無上菩提,明心見性 又有多少錯認底!

諸位:莫將佛說為究竟,何故?正是我見猶如廁孔,你不見一天下菩薩羅漢 盡是枷鎖縛人的葛藤漢!只為眾生不敢承擔,所以文殊 仗劍殺於瞿曇,鴦掘持刀害於釋氏。
諸師兄,莫道有佛有法,實在是無佛可得,乃至三乘十二部 圓頓教跡,也只是方便 藥病相治,並無實法。有的皆是相貌而已!

大有一般文字禪客 便向裡用功不少,以期指望一具臭骨頭 修成無上菩提,動輒擬求出世之法,錯了也兄弟!
人若求佛,是人離佛,人若求道,是人離道。不管你是解經辨論 口若懸河,不管你是聰明伶俐,恁麼說話,不恁麼說話,總是黑牛臥死水!
設解得十二部經論 也不如一個 無所事事漢!只如善星比丘,解十二分教 也是生身陷地獄。
哪如無事休歇去,飢來吃飯,倒泛鐵舟帆滄海,當天和尚撞天鐘!


苦哉!屈哉!學著著佛法,又不去理會本分事。
有功夫何不究明 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切莫再做虛假功夫!
待哪日參的一絲不掛,片瓦全無,得個大休大歇處時,再來法無手裡吃棒!
電火
文章: 178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09

未閱讀文章 電火 »

有功夫何不究明 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切莫再做虛假功夫!

佛是眾生
作如是解名為禪

主張有修有證非禪

老怪兄該遠離
電火
文章: 178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10

未閱讀文章 電火 »

父母未生時=/=父母未生前


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指用鼻孔看衛生)
煩惱絲還在
一擊忘所知
掃墓撥蛋殼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81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牛過窗櫺(心印《五祖法演》)


禪刊 2002年度第五期

五祖法演 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則最難參透的公案:牛過窗櫺。他說:“譬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去了,為什麼尾巴卻過不去?”

這則公案之所以難參透,難就難在如果僅僅從文字上去解釋,那是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的。“水牯牛過窗櫺”,這事本身 就不合理;頭角、四蹄都過去了,惟獨尾巴過不去,這就更加不合理了。
這不合理的現像 是這則公案的關鍵,要從這裡參起。“水牯牛過窗櫺”,不過是比喻一些參禪者,不從真正的大道中去體認,偏向語言概念的窄門縫中鑽。這樣去修證,即使在義理上 解釋得頭頭是道,也仍然只是文字禪,還是不能完全證入,所以尾巴 最後還是沒過去。


五祖法演曾說:“如果有人能以四大海為硯,以須彌山為筆,向天空中書寫‘祖師西來意’五個大字,我就會拜他為師。如果寫不出,那就是佛法無靈驗。”由此可見他的禪法 氣勢之大,內涵之深,非一般可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