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頁 (共 210 頁)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5, 2022 10:58 pm
勿忘初心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維摩經佛國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

阿含經(增. 225):
「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故知三十七道品是諸佛所共同教導的共法,是所有法的總和。
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道諦」、「三十七菩提分法」分則為三十七項修道項目,為佛法基礎名相與助道之精要。 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 故名三十七道品。

如是
三十七道品中的前六科,實乃自八正道開展而來:

正念=四念處=(五根)念根=(五力)念力=(七覺支)念覺支。

正定=(四如意足)定如意足=(五根)定根=(五力)定力。

正精進=四正勤=(五根)精進根=(五力)精進力=(七覺支)精進覺支。

三十七道品不是一個個的拿來修,而是心要常常的繫念於它們。培養它,使它鞏固,使它能成為心所欲的修行工具,以念佛取代安般念(=數息觀)來說,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覺知是身念處,心念隨著佛號是正念;句句清清清楚注意著佛號是正勒;修習時是在培育勤根、念根和定根;以令勤力、念力和定力的增長;七覺支的正念,擇法和精進覺支在培育中;八正道的八支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持到。四如意足的欲如意足的修習是修習前起欲,堅欲成佛,勤如意足是對佛號四正勤,心如意足是以念佛育襌那,觀如意足是對鼻息(色法)和專注的念(名法)常以慧觀和修捨。雖不是專修九心住,也即如九心住般相似的效境來修止的味道。搭以般若觀智修慧。

相同的皆是

降伏五蓋因故!!

須有何伏之因 ?
相聚功德力不能讓祂壞。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關键都在穩固下面二者:
五根者
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者,
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根:
根有生長及護持兩種意義,如有樹之根,能開花結果;修道者依此五根,能成道果,能護持道念不令喪失。

五力:
謂能破惡成善也。力者,於前五根,有增長發生之力量,能排除一切障礙,不為他法所伏,而能摧折他法。

因五根五力能平衡下,產生環環相扣功德之力

因揀擇力之選取緣,得滅諸煩惱,是攝律儀戒。以本利清淨之五根、五力所集起緣,成攝諸善法戒。因為清淨根、力所集起之緣,成就一切功德故。

故如菩薩道之「十信位」描述
大乘起信論---
所謂依不定聚眾生,因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因宿值得本累世因緣故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信心成就。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十信位》。
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入慧住;慧住於理位不退。臻於十住品而直上。

十信位 --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五根(力)者
信根(力)、進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二者之間
以解脫道次第來看,再仔細看菩薩道十信位所習,也進於相同,多名一義。不一不異。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5, 2022 11:20 pm
Viirya
善哉.
從初發心至圓滿佛果.唯識分四十一階位.
仁王般若經說有五十一階位.菩薩瓔珞本業經.華嚴經則分五十二階位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5, 2022 11:23 pm
次草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7:57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肉眼看不見的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之作用),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解離崩壞,此一期生命結束之阿賴耶識名狀銷歸於空無。(所以成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有名狀而無體性)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現識,就是阿賴耶識。
分別事識,就是七轉識。
此二壞不壞,相輾轉因
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無常。但借由五蘊機制薰習作用,八個識合作無間,而得增長持續維生,直至一期生命結束。

……其餘經文可以自己參詳,開示內容很精采的。

.
阿賴與七轉識借由五蘊機制
這是甚麽佛理
看不懂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5, 2022 11:53 pm
勿忘初心
Viirya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11:20 pm 善哉.
從初發心至圓滿佛果.唯識分四十一階位.
仁王般若經說有五十一階位.菩薩瓔珞本業經.華嚴經則分五十二階位
或可簡稱分為(天台)
外凡菩薩位
内凡菩薩位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12:15 am
Viirya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四識住
梵語 catasro 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語 catasso 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識處。謂「識」攀緣於色、受、想、行等四蘊而依住之;分別稱為:色識住、受識住、想識住、行識住。亦即在五蘊之中,第五之識蘊依著於前四之色、受、想、行四蘊,攀緣愛著之,隨增喜貪,且以色、受、想、行等四蘊為其住處;如「色識住」即心識依色蘊生愛著而依住,乃至「行識住」為心識依行蘊生愛著而依住。此一「識住」之情形僅限於有漏之五蘊;若於無漏法中,則無「識住」之作用。又依大毘婆沙論之說,識住僅限於有情生命,而不通於非情之生命。〔雜阿含經卷二、長阿含經卷八、集異門足論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大毘婆沙論卷一三七、阿毘曇心論卷五、大乘義章卷八本〕 p1850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 ... %258F.html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7:57 am
二楞子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7:57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肉眼看不見的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之作用),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解離崩壞,此一期生命結束之阿賴耶識名狀銷歸於空無。(所以成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有名狀而無體性)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現識,就是阿賴耶識。
分別事識,就是七轉識。
此二壞不壞,相輾轉因
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無常。但借由五蘊機制薰習作用,八個識合作無間,而得增長持續維生,直至一期生命結束。

……其餘經文可以自己參詳,開示內容很精采的。

.
現量識是1-6加第八識(第六識只有部分)
分別事識是6、7識
不思議薰由六、七識分別後薰習六識,後再薰習前五識,再由前五識薰入第八識,薰變為染的為雜染阿賴耶識,淨的為清淨的如來藏識。

以下為太虛大師的註解: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八識統括而言,有三相,從識上而講此差別之相也。轉相識及業相識,皆有漏虛妄分別之三界心心所聚。真相識者,即與四智相應轉識成智之智,由無分別智通達真如所生清淨識也。由以前所造之業,引八識受此業報,此業報識為果報之主體,名真異熟;故轉相即染前七識,業相即染第八識。第七隨第八所生而繫縛執以為我,隨同八識於諸趣轉,前六由異熟生而轉,又隨境緣而轉。轉有漏為無漏,凡夫不能,二乘及菩薩漸能之,至佛境界完全清淨無漏。諸識在因位中皆有轉變,唯第八識因中不轉,故轉相通前七,業相唯第八識,以此二相統有漏識;真相識為四智相應諸識之清淨無漏識。
八相、即八識。其略者,魏、唐譯均唯有二,而此譯云三。統觀下文,應以二種為是;故此中之真識、現識,應並為一而名曰同真相識之現量識。此染分現量識,與四智之無漏清淨識同現量。然染識中,唯第八識及前五是現量,第六識只一分屬於現量。分別事識者,是非量、比量識也。染分七識皆是非量,染分六識通現、非、比,分別事者,即六、七二識執實我、實法之謂。所以現量通於第八識及前六,通於聖凡染淨,比量唯在獨頭意識,而非量通於與我、法二執相應之六、七二識,唯在凡夫因地染位上耳。在凡夫位上,如一剎那與現量相應,即是真識;所以凡夫眾生若一剎那離分別事識,即與此現識相應,反之、即落分別事識。眾生於此思識不到,蓋一思議已落到虛妄分別也。所以古人有云:『一切眾生現行無明,即是諸佛不動智光,見色聞聲,只可一度』;言不可再起分別也。於此站住不起分別,當即照知身心世界一切唯心所現,猶鏡中之現影,影固不在鏡外。由此可知吾人所見之根身器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亦不在心識外矣。故息除一切虛妄分別,當下即是現量識——因分別事識皆從現量識轉加而起——由此身心世界悉皆脫落,現量得以安住不動,即為聖凡平等如來藏心,此即頓悟法門是也。此佛所以誡大慧同真相識之現量識中現諸分別事識,亦如明鏡之現色像也。持字、作現字解。
庚三 答識之生滅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大慧!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是名相滅。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熏;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壞不壞者,差別不差別之義,言現識及分別事識不一不異。何以故?以展轉相因依故。所謂依現量識而起非量、比量識,以分別念熏習增長,遂使現識成三界虛妄有漏之識。反之、亦可依分別事識而成為清淨無漏現識,展轉相因,不即不離,亦差別亦無差別也。
自不思議熏至是分別事識因,明識之生起。言種種分別不知不覺熏入第六識,復令前五皆有此熏入於第八阿賴耶,於是八識及前七變起虛妄有漏識。而此熏,平常了知分別所不及,非證真如起無分別智,不能了知此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由此熏變,染則為三界有漏現量識,淨則為如來藏無漏現量識。此種染淨種子,自無始來即已不思議熏,常人粗心所不能覺。有一剎那現量相應,即與列代祖師同一鼻孔出氣。取種種塵者,即緣取六塵境界也,是獨頭意識事。無始妄想熏通於第六、第七二識:第七執八識以為我,第六執五陰、六塵以為實有,種種虛妄分別;以妄熏故,即成六、七二識之分別事識。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8:26 am
探長
太虛(二楞子):
在阿賴耶中,具含有漏、無漏之一切種子,無漏種藏即如來藏,亦名佛性,亦名如來法身。

玄奘(吉祥哥):
在阿賴耶中,具含有漏種子、不具含無漏種子[虛妄唯識]...

大概是這樣?!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8:59 am
次草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7:08 pm 二愣子,你玩的高興就好。
.
玩家是誰
心未定
一個主題可以討論幾年而不深入
皆可稱為大玩家
醉翁之意不在佛
在玩
玩中有多受
外人難體會
自心取自心
我心勝無比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9:16 am
妙吉祥如意
次草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11:23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7:57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肉眼看不見的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之作用),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解離崩壞,此一期生命結束之阿賴耶識名狀銷歸於空無。(所以成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有名狀而無體性)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現識,就是阿賴耶識。
分別事識,就是七轉識。
此二壞不壞,相輾轉因
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無常。但借由五蘊機制薰習作用,八個識合作無間,而得增長持續維生,直至一期生命結束。

……其餘經文可以自己參詳,開示內容很精采的。
阿賴與七轉識借由五蘊機制
這是甚麽佛理
看不懂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1.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色蘊的法義,眾生肉身是有限的,在肉體皮膚範圍之內,稱呼(色),肉體外稱呼(空)。這就是肉身(色蘊)的邊際。
2.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受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接觸外塵與離開),就是肉身感覺(受蘊)的邊際。
3.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想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腦筋的記取與忘卻,就是屬於(想蘊)的邊際。
4.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行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藉由人腦、神經系統而運作,吸收訊息學習記憶知識的過程,這是屬於(行蘊)的邊際。
5.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識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眾生利用大腦接受的一切記憶煩惱,最後都借由精微的諸法種子,循環不止的薰習累積儲存於精細微妙的阿賴耶識中,故曰:歸識邊際。

……阿賴耶識行相受個人肉身所侷限,上面經文的(邊際)兩字,就是講阿賴耶識不能離開肉身而運作,(邊際)就是指肉身的範圍。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10:01 am
次草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月 16, 2022 9:16 am
次草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11:23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7:57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肉眼看不見的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之作用),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解離崩壞,此一期生命結束之阿賴耶識名狀銷歸於空無。(所以成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有名狀而無體性)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現識,就是阿賴耶識。
分別事識,就是七轉識。
此二壞不壞,相輾轉因
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無常。但借由五蘊機制薰習作用,八個識合作無間,而得增長持續維生,直至一期生命結束。

……其餘經文可以自己參詳,開示內容很精采的。
阿賴與七轉識借由五蘊機制
這是甚麽佛理
看不懂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
阿賴七識與五蘊的關係要說清楚
阿賴與七識壞不壞是甚麽情形
種子與現行都互相影響,如何影響
於經文不深入細說
還要假藉經文
借了只是貼文
一樣沒細說
這貼的功夫就能解決勝性轉為大等的了義嗎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6, 2022 10:25 am
妙吉祥如意
次草 寫: 週日 1月 16, 2022 10:01 am 阿賴與七轉識借由五蘊機制
這是甚麽佛理
看不懂
——————
阿賴七識與五蘊的關係要說清楚
阿賴與七識壞不壞是甚麽情形
種子與現行都互相影響,如何影響
於經文不深入細說
還要假藉經文
借了只是貼文
一樣沒細說
這貼的功夫就能解決勝性轉為大等的了義嗎
我的發帖為了詳細講解法義,文章字數都不少,於網路貼文屬於長篇大論,需要發點時間心力,甚或常常分幾次增添修改發貼的內容,你讀我文貼,要有耐心一點。
講清楚佛法本來就不容易,何況要將外行人引入浩瀚經論中……

1.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色蘊的法義,眾生肉身是有限的,在肉體皮膚範圍之內,稱呼(色),肉體外稱呼(空)。這就是肉身(色蘊)的邊際。……(指肉身)
2.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受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接觸外塵與離開),就是肉身感覺(受蘊)的邊際。……(眼耳鼻舌身五識)
3.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想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腦筋的記取與忘卻,就是屬於(想蘊)的邊際。……(第六意識)
4.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行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藉由人腦、神經系統而運作,吸收訊息學習記憶知識的整個過程,輪轉不休,時生時滅,都此心聚集法塵滋長的現行,這是屬於(行蘊)的邊際。……(第七末那識)
5.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註解:世尊開示五蘊屬識蘊的法義,從眾生色身上分析,眾生利用大腦接受的一切記憶煩惱,最後都借由精微的諸法種子,循環不止的薰習累積儲存於精細微妙的阿賴耶識中,故曰:歸識邊際。……(第八阿賴耶識)

解深密經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阿賴耶識,乃凡夫識用(妄心相)不離此身,阿賴耶其名(狀)受肉身侷限,依於名色(神經)傳導,盤據於腦若即若離,眼耳鼻舌身意自甘為奴,受其驅使,阿賴耶識與此肉身日日增長,共生死同存亡……

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

請問次草, 我講的這麼詳細 還不夠清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