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頁 (共 25 頁)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2:14 pm
藍海千尋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生死即涅槃
生死非涅槃

涅槃無生死

生死即涅槃...同體異相.如錢幣兩面!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2:16 pm
藍海千尋
譬如
沒有所見了
當然就沒有能見生的!
你再琢磨琢磨吧!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2:17 pm
恆不住
藍海千尋 寫: 週三 4月 13, 2022 12:14 pm
生死即涅槃
生死非涅槃

涅槃無生死

生死即涅槃...同體異相.如錢幣兩面!
是的
二而不二
非異非不異也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23 pm
妙吉祥如意
藍海千尋 寫: 週三 4月 13, 2022 10:10 am
性覺與性寂是不二的。
照你的說法
"性覺與性寂"與"識"也是不二的
雖然,心意識從性出,但是,妄心意識與自性,不能相提並論。

首楞嚴經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脩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46 pm
逍遙
印順法師著作曾提到「心性本淨」的由來,是關於禪定,禪定可以讓我們得到四種功德。而呂澂等人主張「性覺」乃「返本(還源)」的錯誤思想,混合能所,不辨轉依,致使佛教趣「淨」或「寂」(本寂,本有今無)之途徑,為之晦塞。(這裡是個思辨題?!)
=====================================================================
想談談一些感概
就舉例這句--呂澂等人主張「性覺」乃「返本(還源)」的錯誤思想

1.呂澂主張「性覺」,而「性覺」就是「返本(還源),且--"性覺就是返本還源"--是一種錯誤思想
2.呂澂不主張「性覺」,因為「性覺」就是「返本(還源)--是一種錯誤思想
是1?還是2?

人只能用語言或是文字,來表達某些概念
而往往,都還沒能論及這概念的對錯好壞之前
在文字這關就先卡住了--因為表達不清

其實再更實際,更廣泛的說
小至你在簽手機合約,保險合約之前,大到國家法律文字的簽屬
為何文字需要斟酌與錙銖必較?
因為文字本身就代表概念,內容
用錯字,或是有心人想要偷渡,更改,混淆某些概念
透過文字,就是最直接,最快速方便一途

說這些是想說
--在論壇上都只能是文字
1,必須是清楚明白的
2,最好是精確有意義的
1是必備,2是效率
1,2有了,所要敘述的概念本身,才剛剛開始而已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55 pm
次草
東正 寫: 週三 4月 13, 2022 9:55 am
次草 寫: 週三 4月 13, 2022 9:51 am
東正 寫: 週二 4月 12, 2022 11:20 pm
Viirya 寫: 週二 4月 12, 2022 10:11 pm 覺與寂難道無法並存嗎?...
^^
其實是一直都在相互平衡的

但是眾生的習氣是趨向性的

也就是對於什麼產生興趣或是厭惡的時候
就會打破平衡
顯現出偏頗的方向性

心朝向寂的最後
就是呈現無記的境界

心朝向隨覺的部分
就會跟著業浪上下游動

於是佛陀要大家學習保持平衡
平衡就有兩種

一種是法的平衡
這種平衡的最終顯現
是等同於寂的
他是遍滿、清淨、平等的

另一種是心的平衡
這是智慧的、無相的、無束縛、解脫、自在的
不住於某種堅持
也不放開正確的堅持
的平衡

前者法平衡是本來的
後者心平衡是覺悟而成的
一種是法的平衡
法自己會平衡嗎
是誰在朝向
如果是心在朝向
怎麽是法在平衡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自己分兩個平衡
又不敢解說了
經文貼一貼又算什麽
寂不是無相嗎
只有性覺是無相嗎
這怎麽平衡
不平衡的心來說平衡有用嗎
法需要平衡嗎
那個不知所云者才需要平衡

佛陀教人不要取法相,取非法相
您的意思比佛陀更好嗎
理解經文能力很好嗎
表達能力很好嗎
不見您真的在學佛
所以連自己說的話都無法解釋清楚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1:57 pm
妙吉祥如意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4月 13, 2022 10:39 am 學友們,

呂澂大師的本覺、本寂之說,是他研究佛學源流之後,所提出來的判教。

這是呂大師的佛學研究結論,各位可以參考、比對、琢磨、砥礪......但是...真的不用噴!

也無須批判呂澂大師的佛學功底。就當參考書就可以了。

之前在別題,犀牛已經大致說過,現在簡單歸納一 下,以免諸學友矇著頭就開幹了!

印度的佛學 :屬於本寂 / 性寂 或 性淨 /本淨

經證: 增支部1集: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能從客隨煩惱解脫。(從AN1.49~52)

後來逐漸演變到中國的漢語佛學,則換了樣貌 ~

漢語佛學 :屬於本覺。 相關經證太多,諸如起信論、大般涅槃、圓覺..等等。

======

至於對應的禪法,當然有印順導師的文章可以參考,

但也不妨參酌 呂澂大師的 "禪學述源"。

(這篇文章,同時解開了大乘壁觀的訣竅,犀牛雖不認為是化地部傳承,但認為:地遍,可能非常接近事實)

若有時間,想要仔細一點,瀏覽從印度到中國,一路下來佛法的演變,則不妨參考呂澂大師的文獻 :

1.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2.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現在,呂大師的文獻,已經被CBETA收錄,可以很方便查閱,eg.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LC0002
以上簡單說明

平安喜樂
諸名家大師學者弘揚佛法,敬之可矣,至於佛法正見,仍然以世尊教法、大乘了義佛典為原則,為檢驗標準。

從研究導師對於雜阿含須深經、慧解脫、法住智、涅槃智之論說而註解《心經》敬請常不輕師兄惠予指導。
……2015-04-06 01:25 妙吉祥如意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7912

印順導師之所以未將《雜阿含經‧須深經》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作連結,我想應該與正統佛學家一向對於佛法之研究乃至注釋經典態度比較嚴謹,不若後學乃非科班出身,申論佛法可說放蕩不拘,不溺於小節,雖有失之嚴肅謹慎之缺失,卻也有勇於衝撞傳統思維之一點優勢,正如《雜阿含經‧須深經》“慧解脫”一辭,恐怕受過正規佛學訓練的學者,大慨都不會直接與“般若波羅密多”劃上等號,其實梵文“慧解脫”與“般若波羅密多”應該是無二無別的,只因為後來之譯經家對於“般若”原文取音而不譯其義...於是,後學以為學者在不分別中強作分別,正是受傳統佛教一路發展下來的觀念所限定,導師將原始佛法、與大乘佛法一分為二,恐怕也是正統佛學家擔起佛教傳承之必然...
其實大乘佛法之慨念於原始佛教之經典中處處可見,可以說俯拾即是...
經證:

《增支部》第一集弹指品
诸比丘!心者,是极光净者,却为客随烦恼所杂染,而无闻之异生,不能如实解,故我言无闻之异生不修心。
诸比丘!心者,是极光净者,能从客随烦恼得解脱。而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解,故我言有闻之圣弟子修心。
诸比丘!一弹指顷,若比丘能发慈心者,则诸比丘!此比丘静虑而不致空,可谓有资格为师之教诫、教授、食国之施食,何况于数数发慈心
诸比丘!一弹指顷,若比丘能修慈心者,则诸比丘!此比丘静虑而不致空,可谓有资格为师之教诫、教授、食国之施食,何况于数数修慈心。
诸比丘!一弹指顷,若比丘能思惟慈心者,则诸比丘!此比丘静虑而不致空,可以请有资格为师之教诫、教授、食国之施食,何况于数数思惟慈心。

上面經文大義,百分百開示大乘佛法,甚至可以說,其內容文字將大乘佛法般若實修次第講的活龍活現,讓內行人讀來總能會心微笑~~

……請問,有誰知經文:一彈指頃四個字,有何佛法特殊密意!?經文:此比丘靜慮而不致空,又是何義!?若論壇法友於此有所悟解,那麼,所謂性覺性寂的問題於彈指之間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楞嚴經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犀牛法友一向執持中土發揚大乘佛法乃沿革於印度原始佛教,殊不知大乘佛法實為世尊親傳,反倒是現今所謂南傳原始佛學卻為當年世尊所呵責的小乘佛法。
我這判定可非隨便說說,若能客觀仔細研究原始阿含系列佛典,就知真相。可,話說回來,也要學者必須先對大乘佛教有一番基礎見解,否則以現今著重於南傳經典文字翻譯訓詁的學者,先入為主之素養、心態,欲研讀透徹原始佛典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法,恐怕還是力有未逮,終究仍將落腳在小乘佛學視野而無法超脫……

中阿含成就戒經
於是, 世尊問曰: 「烏陀夷! 汝說意生天為是色耶 ?」
尊者烏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
世尊面訶烏陀夷曰: 「汝愚癡人,盲無有目!以何等故,論甚深阿毘曇?」
.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2:20 pm
次草
心經的起源真的需要常識輔助
不然就是用宿命通去了解
經文明擺著都還能視之無睹
代表心意識的執著已很深
人因為自認勝解而認定經文來源如何
是非常不可靠的
更何況將究竟涅槃解成偏空涅槃而執迷不悟
用這種心態說給本來就不信大乘的人聽
對大乘一點幫助也無
只能滿足個人發表欲而已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3:26 pm
周善為
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有為、無為法,皆如幻、如化、如夢所見】,【此中無法可顯可示,由無有法可顯示故,實信受者亦不可得】。這不是呂澂等人說的【本寂】是甚麼?【大乘背離本寂】之說,又豈能成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83》

[0458a12] 「天子當知!布施波羅蜜多如幻、如化、如夢所見,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如幻、如化、如夢所見。何以故?以布施波羅蜜多等自性空故。
........〈中略〉

[0458c12] 「天子當知!有為界如幻、如化、如夢所見,無為界如幻、如化、如夢所見。何以故?以有為界等自性空故。

[0458c14] 「天子當知!由此緣故我作是說:【如幻有情為如幻者說如幻法,如化有情為如化者說如化法,如夢有情為如夢者說如夢法】。」

[0458c18] 時,諸天子問善現言:「今尊者為但說我等、色等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如化、如夢所見,為亦說微妙寂靜究竟涅槃如幻、如化、如夢見耶?」

[0458c21] 善現言:「諸天子!我不但說我等、色等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如化、如夢所見,亦復宣說微妙寂靜究竟涅槃如幻、如化、如夢所見。天子當知!設更有法勝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化、如夢所見。所以者何?幻、化、夢事與一切法乃至涅槃皆悉無二無二分故。」

[0458c29] 爾時,具壽舍利子、具壽大目連、具壽執大藏、具壽滿慈子、具壽大迦多衍那、具壽大迦葉波等諸大聲聞,及無量百千菩薩摩訶薩,同時舉聲問善現曰:「【所說般若波羅蜜多】,如是甚深難見難覺,非所尋思超尋思境,微妙寂靜最勝第一,唯極聖者自內所證,世聰慧人所不能測,【於如是法誰能信受】?」

[0459a06] 善現答言:「有【菩薩摩訶薩住不退轉地】,於此甚深難見難覺,非所尋思超尋思境,微妙寂靜最勝第一般若波羅蜜多能深信受。復有【已見聖諦及漏盡阿羅漢】,為滿所願,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亦能信受。復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於過去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所,親近供養發弘誓願,殖眾善本利根聰慧,諸善知識所攝受者】,於此甚深難見難覺,非所尋思超尋思境,微妙寂靜最勝第一般若波羅蜜多亦能信受。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3:38 pm
周善為
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所說般若波羅蜜多,如是甚深難見難覺,非所尋思超尋思境,微妙寂靜最勝第一】,又說【其中實無能信受者,由無有法可顯示故,實信受者亦不可得】,又說【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廣說三乘法,若真如、法界、法性等,皆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這不是呂澂等人說的【本寂】是甚麼?【大乘背離本寂】之說,又豈能成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84》

[0469b10] 時,具壽善現告諸天子言:「如是甚深難見難覺,非所尋思超尋思境,微妙寂靜最勝第一,唯極聖者自內所證,世聰慧人所不能測,【所說般若波羅蜜多,其中實無能信受者。所以者何?此中無法可顯可示,由無有法可顯示故,實信受者亦不可得】。」

[0469b16]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豈不【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廣說三乘法】,所謂聲聞、獨覺、無上乘法?廣說攝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十地諸菩薩道,所謂布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廣說攝受【菩薩摩訶薩功德勝事】,所謂菩薩摩訶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勤修行故,........由此為緣得無礙辯、無斷盡辯、無踈謬辯、迅辯、應辯、凡所演說豐義味辯、【一切世間最妙勝辯】?」

[0469c13]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廣說三乘法,所謂聲聞、獨覺、無上乘法;廣說攝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十地諸菩薩道,所謂布施波羅蜜多乃至一切三摩地門;廣說攝受菩薩摩訶薩功德勝事,所謂菩薩摩訶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勤修行故,隨所生處常受化生,乃至得一切世間最妙勝辯,【如是深教諸有所說,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Re: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3, 2022 3:51 pm
周善為
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遠離三心,謂誰迴向?用何迴向?迴向何處?如是三心皆永不起】。這不是呂澂等人說的【本寂】是甚麼?【大乘背離本寂】之說,又豈能成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50》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如是迴向大菩提時遠離三心,謂誰迴向?用何迴向?迴向何處?如是三心皆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