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家用電器喻教下:生命果報境界,五蘊、十八界、三科身心世界,喻燈光、
馬達動能、電視影像聲音、冷暖爐之冷熱氣。
宗門:無明、業識、流轉至末梢癡闇心體「不會底」,喻如家
庭電表中通流之電流。
「不會」跟「黑茫茫」定位在痴闇心體。
日常生活所觸對皆是家電用品之聲色冷暖功能,絕少注意到此聲色冷暖動力之來源,為
無色無聲之電力。
但無電,則諸家電工具 皆為廢物,此即二者互為表裏之關係,
可喻知禪宗所緣 與教下所緣差別之處
夢中的禪宗,與夢中的教下
夢裏明明有六趣,所以,一般迷人,把夢中的種種交會,當成是真實的。新老怪 寫: ↑週四 10月 28, 2021 2:39 pm 業識翻轉成覺性
前面講逆、破、轉看「不會底」,是希望透過逆、轉、破看到無心,而即心是佛。
為什麼透過逆、破、轉之觀心過程,就能看到「不會底」黑茫茫業識、無明?
因為業識本質 就是佛性,無明體即是明,這是教下常講「理事不二」之旨,如《般若經》謂:「色相
無邊,般若無際」;永嘉大師《證道歌》:「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證道歌》:「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這兩句話,是對稱句子,從句法上看,雖兩句意思差不多,可是兩句主詞是有些差異,第一句主詞是無明,第二句主詞是五蘊身心,這兩句本質都是實性,就是佛性跟法身。《證道歌》這兩句話俳句,提供比對,看到教下跟禪宗兩個禪觀體系,切入禪法所緣境思維。
教下所論禪觀,如《圓覺經》中止觀境界,謂:「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就是從「六塵心相,四大身相」下手,即幻化空身之意。
教下 止觀所緣 幻化空身 六塵緣影四大假合心相身相
禪宗 看心對象 無明實性 一念心中「不會底」
禪宗所看「不會底」,體是無明、業識,這無明、業識表現出來之行相,就是黑茫茫的心體,而無明、業識本質 就是佛性。
也可
以說,永嘉大師言「無明實性即佛性」詮釋了如何及為何看「不會底」,不斷看,看到最後,無心而明心見性。
無心而明心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