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頁 (共 113 頁)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5, 2023 10:37 pm
由 次草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6月 05, 2023 1:30 pm
阿羅漢獨覺,不動地後身菩薩,究竟涅槃,已經斷伏一切煩惱,可是還有無始無明住地的(所知障)未破。
無始無明住地的,
(所知障)講白了,就是真如背覺合塵的一念。也是佛教創生論十二緣起法的開展之因,此十二緣起法之首支,無始無明住地所知障,唯有三世諸佛證得一切種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始能破除。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卷2
又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
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依他音,就是無我法,所謂依他起性。
少分有量法界妙智,就是講法住智。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就是講涅槃智。
解深密經
復次,德本!相名相應以為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以為緣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為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
知如真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如其原貌地了知;契合真理地了知。又譯為「如實知」。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阿含藏]
識界
識界(viññana-dhātu)(巴),中阿含第一六二經分別六界經(佛光三‧一四五四):「若有比丘於此五界知其如真,知如真已,心不染彼而解脫者,唯有餘識。此何等識?樂識、苦識、喜識、憂識、捨識。」巴利本(M. vol. 3,p. 242)作:「唯有清淨而潔白的識餘留下來,依此識知任何事物,了別『樂』,也了別『苦』,亦了知『不苦不樂』。」
無餘涅槃
即煩惱已盡,所餘五陰之身亦滅之涅槃。
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陰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餘。
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陰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餘。涅槃以解脫為習,中阿含第五十五經涅槃經(佛光一‧三七九):「是為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習正念正智,便有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
[阿含辭典(莊春江)]
如實知
如其原貌的了知,另譯作「知如真」,參看「如實」。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正觀
(一)以正慧了知真如謂之正觀︰乃相對於外道之邪說而言。《中阿含》卷二十八〈優陀羅經〉云(大正1‧603a)︰「云何比丘正觀耶﹖比丘者,知六更觸,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謂比丘正觀。」
(二)在修持淨土十六觀中之日想觀時,心境相應名為正觀︰心境不相應為邪觀。《觀無量壽經》云(大正12‧342a)︰「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善導《觀無量壽佛經疏》卷三釋云(大正37‧262b)︰「觀日見日,心境相應,名為正觀;觀日不見日,乃見餘雜境等,心境不相應故名邪。」
(三)觀八不中道名為正觀︰吉藏《三論玄義》云(大正45‧10c)︰
「通論大小乘經,同明一道。故以無得正觀為宗。但小乘教者正觀猶遠,故就四諦教為宗。大乘正明正觀,故諸大乘經同以不二正觀為宗。但約方便用異,故有諸部差別,如明應說不應說。今昔開會名為法華,破斥八倒辨常無常用名為涅槃,至論不二正道更無別異。在經既爾,在論亦然。雖諸部有異,同用不二正觀為宗。又經論同宗,佛說正觀為經,論申正觀為論。經論用異正觀無別。」
(四)行者能離斷常等八邪名為正觀︰《中觀論疏》卷二(本)云(大正42‧20c)︰「不斷不常名為正觀,然離二諦無別中道,即因緣二諦名為中道。離二慧無別正觀,即因緣二慧名為正觀。故以二諦中道發生二慧正觀,以得二慧正觀寂滅斷常諸邊故有佛菩薩。」
此外,《摩訶止觀》卷五(上)針對助方便,稱正修止觀為正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則稱不淨觀等為對治觀,而稱正觀實相為正觀。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卷三;《正法念處經》卷二;《成實論》卷一〈十號品〉;《大智度論》卷三十七;《中觀論疏》卷五(本);《十二門論疏》卷上(本);《大乘玄論》卷五。
==
老楊說
(知如真)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而經文
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陰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餘。涅槃以解脫為習,中阿含第五十五經涅槃經(佛光一‧三七九):「是為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習正念正智,便有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
顯然要經過
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
所以無上正等正覺還在
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之前
看起來就是亂七八糟
也打臉老楊自己說要涅槃後才得無上正等正覺
反正怎麼說都是一團糟
老楊的亂功真不是蓋的
知如癡說是無上正等正癡
倒是相當合理
也可說一真如癡
癡到沒人敢勸
癡到出汁
癡到不會扒癢
癡到深處無怨尤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5, 2023 10:57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次草 寫: ↑週一 6月 05, 2023 5:40 pm
顯然要經過
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
所以無上正等正覺還在
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之前
看起來就是亂七八糟
也打臉老楊自己說要涅槃後才得無上正等正覺
反正怎麼說都是一團糟
可愛蠢跟屁蟲!!為何你一天到晚,有事沒事就要找佛經對槓??
呵呵呵~~
可愛蠢跟屁蟲,幼稚園小班生,研讀佛經只會排排隊,卻不知有沒有被插隊,或排錯隊!!!
真是蠢的有夠可愛~~
成就戒經
佛曰:白淨!
舍梨子比丘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復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廣學多聞,守持不忘,積聚博聞,所謂: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如是諸法,廣學多聞,翫習至千,意所惟觀,明見深達。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得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
復次,
白淨!舍梨子比丘諸漏已盡,無復有結,
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白淨!舍梨子比丘成就此五法,汝等應共愛敬尊重。」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6, 2023 11:47 am
由 次草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諸漏已盡,無復有結,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
老楊這次學聰明一點點
找了知如真排在最後的
看似聰明,但還是大癡一個
通常只要在他貼文沒放大標色彩處
就有現成可以打臉老楊的經文
老楊說知如真是無上正等正覺
但是這段經文在描述阿羅漢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就在知如真的前面而已
所以知如真是描述阿羅漢
卻被老楊說成無上正等正覺
這又被南傳學人笑到不行
老楊啊
佛陀有在夢中授權給你這麼搞笑嗎
這會丟大乘的臉嗎
南傳如果大乘都是這種卡肖
當然會一再吐槽大乘
老楊一再拆大乘的台
當然是為了圓大癡的夢
癡到出汁,沒人敢勸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7, 2023 1:37 am
由 妙吉祥如意
玄奘大師唯識法相宗
凡夫阿賴耶識等八識,就是講文字般若。
……遍計所執性,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菩薩摩訶薩異熟種子識,就是講觀照般若。
……依他起性,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三世諸佛佛性法身如來藏,就是講實相般若。
……圓成實性,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彼緣,的(彼),就是唯識實性,真如根本智。
在凡夫稱末那識,
在菩薩稱異熟識,
在諸佛稱無垢識。
滅盡定,一法不染,就是證真如根本智。
滅盡定,是個人功夫修持證悟現量,故隨個別行者的修行層次而有深淺不一,故,有上中下品之分。
大乘第八地菩薩摩訶薩究竟涅槃,是最上品的滅盡定。首楞嚴經曰:一真如心。此心相應的智慧即稱涅槃智,佛慧,寂滅智。
證究竟涅槃以後發起的涅槃智是(報得,無功用行)。在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上品滅盡定)之前所修的法住智是(修所得)。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7, 2023 10:03 am
由 次草
老楊啊
一法不染
字典找不到
經論也沒提
我看你要出一部經來大大宣傳了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7, 2023 10:25 pm
由 輕舟
不要宣傳個人妄想執著。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四 6月 08, 2023 12:55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怪道1412 寫: ↑週四 6月 08, 2023 12:14 pm
小結:八解脫包含俱解脫,八解脫之外有慧解脫?!
慧解脫有上下品,分為,修所成,依報得,即是
法住
智,涅槃
智
俱解脫,是初地乃至八地依法住智證解阿賴耶識(俱解脫),不動地菩薩摩訶薩究竟涅槃(上品滅盡定)證悟一真如心。轉涅槃智。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先知法住智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後知涅槃智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
然彼五百應真苾芻依未至定得漏盡已後。方能起根本等至。
由此故知近分地智是法住智。根本地智是涅槃智。
.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四 6月 08, 2023 1:00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怪道1412 寫: ↑週四 6月 08, 2023 12:14 pm
然於餘處,多分唯說彼根本地,名解脫者;以近分中,非全分故。
第八解脫,即滅盡定。彼自性等,如先已說。厭背受想而起此故;或總厭背有所緣故;
此滅盡定,得解脫名。
有說:由此解脫定障,
微微心後,此定現前。前對想心,已名微細;此更微細,故曰微微。次如是心,入滅盡定。從滅定出;或起有頂淨定心(迴心大阿羅漢),或即能起無所有處無漏心(不迴心鈍阿羅漢)。如是入心,唯是有漏。通從有漏無漏心出。
首楞嚴經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
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
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四 6月 08, 2023 8:37 pm
由 次草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
上次還特別表示著色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到底是那個才是
還是看小朋友高興那一個就是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日 6月 11, 2023 11:57 pm
由 妙吉祥如意
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應思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曰。
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
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
阿難。有不悔者不應思。令我歡悅。
阿難。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歡悅。
阿難。有歡悅者不應思。令我喜。
阿難。但法自然。有歡悅者便得喜。
阿難。有喜者不應思。令我止。
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
阿難。有止者不應思。令我樂。
阿難。但法自然。有止者便得覺樂。
阿難。有樂者不應思。令我定。
阿難。但法自然。有樂者便得定心。
阿難。有定者不應思。令我見如實.知如真。
阿難。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阿難。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不應思。令我厭。
阿難。但法自然。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
阿難。有厭者不應思。令我無欲。
阿難。但法自然。有厭者便得無欲。
阿難。有無欲者不應思。令我解脫。
阿難。但法自然。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怒.癡。
阿難。是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心。
阿難。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此經重點(不應思,但法自然)!!
就是對於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不思議慧解脫),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的最佳註解。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發表於 : 週一 6月 12, 2023 12:16 pm
由 妙吉祥如意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知如真,即是大乘菩薩摩訶薩觀行般若波羅密多。乃至成就佛果。皆不離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