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 (共 3 頁)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06, 2023 7:17 am
由 阿飄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是。貢巴 寫: ↑週四 10月 05, 2023 8:36 pm
如
A4的紙!
可稱(本來面目)!
明.白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06, 2023 10:06 am
由 何不自聞聞
【禪門語彙】 三日耳聾
文╱永本
禪林用語。又作百丈三日耳聾、百丈再參馬祖、黃檗吐舌。唐代南嶽懷讓派僧馬祖道一(709~788)與法嗣百丈懷海(720~814)之問答。《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卍續一三八.四四下):「師(百丈)作禮而退,師再參侍立次。祖(馬祖)目視繩床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自此,雷音將震。檀信請於洪州(江西)新吳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麏至,溈山、黃檗當其首。一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不覺吐舌。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檗便禮拜。」〔《景德傳燈錄》卷六、《聯燈會要》卷四、《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中、《明覺禪師語錄》卷三、《宏智禪師廣錄》卷五、《碧巖錄》第十一則、《五家正宗贊》卷一、《禪苑蒙求》卷中、卷下聾〕
有一天,馬祖大師把禪床的拂塵子豎在懷海禪師面前,懷海禪師看了一下說道:「正此用!離此用!」馬祖大師一聲不響又把拂塵子放回原處,並問懷海禪師說:「你以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意為將來如何傳法。懷海禪師也照著馬祖大師的做法,豎起拂塵子,馬祖大師反過來也說:「正此用!離此用!」懷海禪師便把拂塵子放回原處,馬祖大師大喝一聲,害得懷海禪師三天耳鳴不已,懷海禪師也因此豁然開悟,從此作此獅子吼,威震四方。
懷海禪師在馬祖大師去世後,先在石門山馬祖塔旁住茅廬修行,後來到洪州新吳(在今江西省奉新縣)大雄山修行傳法。這座山差不多有一百丈高,所以又稱百丈山,懷海禪師來到這裡以後,許多慕道者絡繹於途,因此懷海禪師又被稱為「百丈禪師」。
有一次,懷海禪師上堂說法,有人問什麼是「大乘頓悟法門?」他對大眾開示說:「汝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心無所行……」大師認為:一切皆無求,也不守此無求,也就是對「無求」也無求。當懷海禪師說法完畢,大眾都準備離開時,禪師便承襲馬祖禪法──用喝、打、手勢,來應機啟發大眾開悟的方式──於是大聲吼一句:「是什麼呢?」眾人一驚,紛紛回過頭來,一瞬間離言絕慮,有些人就在懷海禪師獨特的「百丈下堂句」中開悟了。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12, 2023 3:47 pm
由 何不自聞聞
如
空白樂譜!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5, 2023 3:34 pm
由 寂照世間
糟老頭 寫: ↑週二 10月 03, 2023 9:18 pm
金剛經說不應住色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如此,豈不張三李四趙五王六都分不清楚了
標準答案是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也就是在不離本性的狀態下,能善分別種種名相
如如正智分別相名
也就是在如如不動的正智下,能善分別種種名相
這有點難理解
六祖說
不思善不思惡
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那豈不
善惡不分了
請教大德怎麼理解呢?
本來面目,這是在指你、你的真我、本性、真如..
真心、本性;不生滅的你
意思是說,什麼是真正的你?
你的所有的思維、語話、行為,通通不是你,不是你的本性、真如、本來面目。
那什麼才真正的你、你的真我、真如、法性、本來面目?
放下的你的思維、想法、觀念
你的善惡思維想法通通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因此,放下你對於善對於惡的一切想法、思維,那就是你、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對於一切法不取不捨,那就是你,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
以百丈禪師三日耳聾為例:
聽到的聲音,都不是真正的自己,都是從外而來的,都是會生滅的,
而不是不生滅的自己,不是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同理
我們想到的思維想法觀念,也都是會生滅的,也不是不生滅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5, 2023 5:41 pm
由 寂照世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我即不思議
也就是我所思維的,我的想法、觀念,都是會生滅的,
我所想到的善與惡,都不是我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因為我即不思議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不思議三昧,其實就是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所以,我所思議的善念惡念、善人惡人、善行惡行,通通不是我的本來面目。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21, 2023 1:46 am
由 大開眼界
糟老頭 寫: ↑週二 10月 03, 2023 9:18 pm
金剛經說
不應住色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如此,豈不張三李四趙五王六都分不清楚了
六祖說
不思善不思惡
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那豈不
善惡不分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義諦中皆同一相。所謂無相 都無差別
佛經講很清楚, 【
無差別】是勝義諦 佛境界。(並不是
世間景象)
【無差別】就是
實相
證得
法眼.佛眼,故得以見
實相(一切都
無差別)
實相就是
佛界的景象
當佛陀使用
肉眼時,祂就能見到
世間森羅萬象,以便與世人溝通
也就是說,【無差別】並不存在於
世間;而是只存在於
佛界
世間是
森羅萬象 有各種差別。所以必須
分清楚,
若對
世間事不分別,佛陀稱此人為
極愚癡
《父子合集經》
若於染淨法。 心不能分別
佛說如是人。 為極愚癡者
﹋﹋﹋﹋﹋﹋﹋﹋﹋﹋﹋﹋﹋﹋﹋﹋﹋﹋﹋﹋﹋﹋﹋﹋﹋﹋﹋
很多人常將
佛界和
眾生界 混為一談, 攪成一灘混水
1. 眾生界 是
森羅萬象, 有各種差別
2. 佛界 則是一切
無相, 都
同一相。都無差別
眾生界是
肉眼所見。肉眼所見 會
有各種差別相, 名森羅萬象
證得法眼.佛眼 才見得到佛界。在佛界中 一切都無差別, 因為一切都
同一種相(
無相)
只要佛眼和肉眼轉換使用, 就能穿梭在佛界和眾生眾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21, 2023 1:49 pm
由 大開眼界
《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都無所住 而生其心。
佛經清楚說, 必須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才能生出無分別心(菩提心)
但現在人卻都是:還沒能做到「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先搞起「無分別」
這叫做裝模作樣。只是用識心在要求自己必須做到無分別。這並不是真的無分別
真正的無差別是指見無相,只會發生在【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時
能達到這種狀態的人 可以說是 已經進入佛境界了
還沒能做到【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就想要有無差別心, 這根本都是在搞笑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28, 2023 3:14 pm
由 陽明心學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29, 2023 9:31 pm
由 Viirya
陽明心學
善說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30, 2023 4:54 pm
由 蔡葉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0月 21, 2023 1:49 pm
《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都無所住 而生其心。
佛經清楚說, 必須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才能生出
無分別心(菩提心)
但現在人卻都是:還沒能做到「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先搞起「無分別」
這叫做
裝模作樣。只是
用識心在要求自己必須做到
無分別。這並不是真的
無分別
真正的
無差別是指
見無相,只會發生在【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時
能達到這種狀態的人 可以說是 已經進入佛境界了
還沒能做到【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就想要有
無差別心, 這根本都是在搞笑
大開眼界師兄法安:難得我在貝克街也疑似[盜法],才發現如師兄所說眾生>>具備無差別心者已進入佛境界了。不過佛境高遠累劫難成,只有禪門斷毀無明支,開悟還原{識大]本來面目,應可多生或一生成辦。....
Re: 討論一下
發表於 : 週日 11月 05, 2023 9:37 pm
由 糟老頭
陽明心學 寫: ↑週六 10月 28, 2023 3:14 pm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