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servants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11
未閱讀文章
由 servants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你拿再多經證也沒有用的
你沒法面對我舉的經證
必定亂解佛經
這些都老生常談了,前早已破斥
邪見者貼再多佛經都是謗法
還談實修?去地獄作夢吧
-
大開眼界
- 文章: 153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12
未閱讀文章
由 大開眼界 »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3:02 pm
《楞嚴經 卷四》
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内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氷。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
佛法所說的見相,是指:
依眼看見東西;依耳聽見聲音;依鼻嗅到氣味;依舌嚐到味道;依身感受到觸感;依腦發想
阿羅漢已經無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祂們並不是依眼看見,不是依耳聽見....
所以阿羅漢的看見, 聽見.....並不屬於見相
.
-
大開眼界
- 文章: 153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13
未閱讀文章
由 大開眼界 »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3:02 pm
阿羅漢已經無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祂們並不是依眼看見,不是依耳聽見....
所以阿羅漢的看見, 聽見.....並不屬於見相
.
阿羅漢無眼耳鼻舌身意 卻仍能看見, 聽見....
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servants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14
未閱讀文章
由 servants »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7:40 pm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3:02 pm
《楞嚴經 卷四》
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内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氷。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
佛法所說的見相,是指:
依眼看見東西;依耳聽見聲音;依鼻嗅到氣味;依舌嚐到味道;依身感受到觸感;依腦發想
阿羅漢已經無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祂們並不是依眼看見,不是依耳聽見....
所以阿羅漢的看見, 聽見.....並不屬於見相
.
邪見,謗佛、謗經、謗阿羅漢
阿羅漢若定斷六根,必不能回小向大
法華經一佛乘、開權顯實如同虛設
再謗經中之王
-
servants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15
未閱讀文章
由 servants »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7:49 pm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3:02 pm
阿羅漢已經無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祂們並不是依眼看見,不是依耳聽見....
所以阿羅漢的看見, 聽見.....並不屬於見相
.
阿羅漢無眼耳鼻舌身意 卻仍能看見, 聽見....
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阿羅漢無眼耳鼻舌身意 卻仍能看見, 聽見....
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邪見,再謗金剛經
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乃大乘菩薩境界,非阿羅漢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16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天台智旭大師嘗試為學佛者因各種因緣接觸和學習的教法及極限建構一個框架
這個框架也許也可以做為「分辨經文屬性」的參考
大師將化法分為藏通別圓
依各化法又分為頓.漸.秘密.不定四儀
有了這樣的框架.各經文彼此的呼應脈絡及合宜性就會更清楚
畢竟眾生根器.因緣迥異.難以此適彼.若稍不察.必有違逆傾軋之諍
-
servants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17
未閱讀文章
由 servants »
天台智旭大師嘗試為學佛者因各種因緣接觸和學習的教法及極限建構一個框架
這個框架也許也可以做為「分辨經文屬性」的參考
大師將化法分為藏通別圓
依各化法又分為頓.漸.秘密.不定四儀
有了這樣的框架.各經文彼此的呼應脈絡及合宜性就會更清楚
畢竟眾生根器.因緣迥異.難以此適彼.若稍不察.必有違逆傾軋之諍
是智顗大師,不是蕅益智旭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21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阿羅漢已經無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祂們並不是依眼看見,不是依耳聽見....
所以阿羅漢的看見, 聽見.....並不屬於見相
會不會還是有見聞覺知.只是不立知而已?
不動.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