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佛光大辭典]
地論家以阿陀那(末那識)為妄識。
========
這是地論家的觀點,不是[佛光大辭典的]。
心盲真的會導致眼瞎。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2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九)

由(術語)五蘊所攝意涵可知,諸法皆屬心意識活動之產物,諸法因緣生,一切因緣,則皆心所生。又,以五蘊本身亦屬因緣和合積集而有,實不可得故,《心經》曰:「五蘊本空」。

五蘊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色受想行識之五法,皆積集為性者,故云五蘊。
(術語)梵語之塞犍陀Skandha,舊譯為陰,又譯為眾,新譯為蘊。陰者積集之義。眾者眾多和聚之義,亦蘊之義也。是顯數多積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無純一之法,或同類,或異類,必多數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則概謂之陰,或蘊(陰者蔭覆之義,舊譯之一義也。見陰條)。

大別之五法:一、色蘊,總該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二、受蘊,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蘊,對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蘊,其他對境關於瞋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也。五、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

以一有情徵之,則色蘊之一即身,他四蘊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性上各為一種特別之作用,故名之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略云心所),識之一者為心之自性,故名之為心王。

蓋五蘊為身心之二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從五蘊而成,如無色界無身之有情,自四蘊(除色蘊)而成也。

毘婆尸佛經上曰:「五蘊幻身,四相遷變。」增一阿含經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佛光大辭典]

梵語 pañca-skandha,巴利語 pañca khandhā。又作五陰、五眾、五聚。三科之一。蘊,音譯作塞健陀,乃積聚、類別之意。即類聚一切有為法之五種類別。(一)色蘊(梵 rūpa-skandha),即一切色法之類聚。(二)受蘊(梵 vedanā-skandha),苦、樂、捨、眼觸等所生之諸受。(三)想蘊(梵 sajjñā-skandha),眼觸等所生之諸想。(四)行蘊(梵 sajskāra-skandha),除色、受、想、識外之一切有為法,亦即意志與心之作用。(五)識蘊(梵 vijñāna-skandha),即眼識等諸識之各類聚。

五蘊係總一切有為法之大別,在俱舍等所立七十五法中,總類聚有為之七十二法為五蘊,唯識家則立百法,合有為之九十四法攝為五蘊,皆不包括無為法。

五蘊通有漏、無漏及善、不善、無記三性,故諸論中亦以各種名稱說明其種別,如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五等,在五蘊之中,特以屬於有漏者名為五取蘊。

大乘義章卷八本更就有漏、無漏及三性,總立九種,即:(一)生得善陰,(二)方便善陰,(三)無漏善陰,(四)不善五陰,(五)穢汙五陰,(六)報生五陰,(七)威儀五陰,(八)工巧五陰,(九)變化五陰。

其中前三者為善,第四為不善,後五者為無記;又第三屬無漏,其餘均屬有漏。又摩訶止觀卷五上及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五本等,亦各出其說。

小乘多數派別由對五蘊之分析,得出「人無我」之結論,主張「人我」為五蘊之暫時和合,唯有假名,而無實體。大乘學說不僅否認五蘊和合體(人我)之真實性,亦否認五蘊本身之真實性,進而發展「法無我」之理論。

〔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九、般若心經、集異門足論卷十一、俱舍論卷一、卷二十九、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一、大毘婆沙論卷七十四、顯揚聖教論卷五、順正理論卷一、卷二〕 p1212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3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

已說「因緣心所生」,今說「因緣本亦空亅。

隨著如下這一段著名的《首楞嚴經》經文之后,世尊便開展出了「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亅,乃至「七大」,長達三十段的,連續的因果邏輯辯證。

其所敍明的,無非就是「因緣心所生亅,且此三十段辯證結論,無不是以「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及「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也就是以「因緣本亦空」,了不可得作收。

《首楞嚴經卷二》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4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一)

到了《卷四》,世尊更且直言:「汝但不隨分別,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亅

故知,因緣非有,妄取而生。但不取相,不隨分別,菩提明心,自然現前,賴耶妄識,亦不可得。

《首楞嚴經卷四》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瞭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中略)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5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般若波羅蜜多」,即不二觀,「無所得」,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二觀下之所見。既然離開二邊對立的世俗觀,便不應再拿「得與不得」對論。
===================================
這句看似有道理
實則是粉飾太平
原因:
般若波羅蜜多的終點,結果,目的,的確是--離開二邊對立的世俗觀(中道)
但方式,過程,絕對是透過兩邊的世俗觀來達成的
不能拿後面的結果,來解釋前面的過程
因為眾生就是兩邊,所以過程中必須使用眾生實際上是兩邊才有意義,不是嗎?
有個工讀生在問想要打工賺錢付學費
結果有人告訴他--拿1000萬出來買台積電,很快就賺到學費了
可以這樣嗎?

舉例心經
1.無智亦無得--這是實際修練的過程,不是已經達於中道的結果,這個無得的得,就是單邊
2.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這個是中道的
那麼,請容許我將經文改成--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就會說,這才是真的中道
問題是,你覺得可以嗎?
然而,這段在實際的經文中
應該是從凡夫的角度看出來,對般若的"讚頌"
目的在告訴凡夫般若多好用,多重要.是大神咒是大明咒,能除一切苦
既然是對凡夫說,那麼這個--依舊是單邊,不是中道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6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上文係本人與二楞子君之間的對話,

逍遙君不知來龍去脈,才會有此評論。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7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另外
根據個人多年的經驗
當靜明兄說--"外道"時
其實更多的是在說--這不是正統的佛法
但一般人對外道的反應是--在罵人
所以容易誤解

至於為何我會這樣覺得?
因為印象中他是不罵人的(除非有人刻意攻擊等特例)
最多就是說外道
不罵人卻說人是外道
所以我說他更多的是在說--這不是正統的佛法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8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唯一有義務解釋外道意涵的,

就是使用外道一詞去指責別人的靜明君。
貢巴
文章: 679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19

未閱讀文章 貢巴 »

.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20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討論最重要的是如何定主題
主題明確後討論練習才會有正面的收獲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21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有說心外無法
離心說法被稱外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