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回觀自己的心。
及時地知道「心」的造作,無論身在何處皆是修行。
心不能主動。
心主動就是行運的造作善因或是造作惡因,會有善惡因緣果報的。
心只能被動的及時知道前一剎那發生的心的事,稱為以心觀心。
以心觀心會看到心的三法印。
從及時看到身受心法的三法印而看到都無可取。
南無佛
願衆生得安樂住
釋大懺 20211116
心---心識
版主: 釋大懺
Re: 心---心識
心要放在那裡?
把身心當做不斷生滅的事物來觀照明覺。
心要有覺性,
以安住中立的心,
觀照身心的實相。
心剎那生滅。
心有因則生,無因則滅,所以心依因緣生滅,這是心的無我的義意。
心若因缘生起,下一個心要中立觀照上一個滅去的心,知道上一個心而不干涉,不對上一個心做出反應,只是看見知道。
平時功課經行坐禪與油管看聽隆波說法三件事。
心處於四念處。
依四念處嚴心而住。
心剎那變異,心所緣於身受法念處。
願大家福慧增長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釋大懺20210909
把身心當做不斷生滅的事物來觀照明覺。
心要有覺性,
以安住中立的心,
觀照身心的實相。
心剎那生滅。
心有因則生,無因則滅,所以心依因緣生滅,這是心的無我的義意。
心若因缘生起,下一個心要中立觀照上一個滅去的心,知道上一個心而不干涉,不對上一個心做出反應,只是看見知道。
平時功課經行坐禪與油管看聽隆波說法三件事。
心處於四念處。
依四念處嚴心而住。
心剎那變異,心所緣於身受法念處。
願大家福慧增長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釋大懺20210909
Re: 心---心識
空不是沒有
有因就生
沒因就滅
無法掌控
不是我
不是我的
想蕴行蕴
創造出來
無常苦無我
生了就滅
生命不停變化
名色五蕴
世間資產
身心運作
剎那變異
身心
不是我
不是我的
身動
心是觀者。
身不是我。
有因就生
沒因就滅
無法掌控
不是我
不是我的
想蕴行蕴
創造出來
無常苦無我
生了就滅
生命不停變化
名色五蕴
世間資產
身心運作
剎那變異
身心
不是我
不是我的
身動
心是觀者。
身不是我。
Re: 心---心識
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現起!
非無非常!
不斷變異!
所以
佛說:
諸法因緣生,
緣聚而生;
諸法因緣滅,
緣散而滅。
南無佛
釋大懺
20210529
非無非常!
不斷變異!
所以
佛說:
諸法因緣生,
緣聚而生;
諸法因緣滅,
緣散而滅。
南無佛
釋大懺
20210529
Re: 心---心識
就像六隻不同類的動物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因六根認識六境而生起種種痛苦,一受到痛苦,就生氣謾罵,正如有人得了病,全身皮膚都潰爛了,卻又走進充滿荊棘的樹叢中,處處受到枯枝尖葉的刺痛,邊走邊罵一樣。因為,一般人的心,就像那病了的爛皮膚。
比丘們!不論走入村落或是森林,當認識境界時,應當提醒自己,這是會傷人的荊棘,而且,更應當知道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怎樣是守護、律儀。
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呢?一般人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就生起貪著;對不合意的就生起瞋恚,並且放任貪與瞋不斷地接續發展,不知其禍患,即使知道了,也莫可奈何,停不下來。這樣的不守護、不律儀,任六根各自追求其所合意與喜好的,就像鬆脫了拴綁在一根柱子上的狗、鳥、猴、蛇、鱷魚、狐狼等六隻野獸,牠們即刻各自往其喜愛的棲息地奔去一樣。
怎樣是守護、律儀呢?有修有證的聖弟子,當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不起欲貪,對不合意的不起瞋恚,清清楚楚其禍患而能捨離,自然不會有貪與瞋的後續發展。這樣的守護、律儀,就是在六根認識境界時,隨時覺察,隨時保持正念正智,就像被獵人緊緊綁在一根柱子上的那六隻野獸,不能任意脫離一樣。
比丘們!六隻野獸,就是指我們的六根,而那根拴緊六隻野獸的柱子,就是指身念處。比丘們!應當修習身念處,修習、多修習,穩固它、圓滿它,讓身念處成為我們修學的基石,渡我們到解脫彼岸的舟乘。」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因六根認識六境而生起種種痛苦,一受到痛苦,就生氣謾罵,正如有人得了病,全身皮膚都潰爛了,卻又走進充滿荊棘的樹叢中,處處受到枯枝尖葉的刺痛,邊走邊罵一樣。因為,一般人的心,就像那病了的爛皮膚。
比丘們!不論走入村落或是森林,當認識境界時,應當提醒自己,這是會傷人的荊棘,而且,更應當知道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怎樣是守護、律儀。
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呢?一般人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就生起貪著;對不合意的就生起瞋恚,並且放任貪與瞋不斷地接續發展,不知其禍患,即使知道了,也莫可奈何,停不下來。這樣的不守護、不律儀,任六根各自追求其所合意與喜好的,就像鬆脫了拴綁在一根柱子上的狗、鳥、猴、蛇、鱷魚、狐狼等六隻野獸,牠們即刻各自往其喜愛的棲息地奔去一樣。
怎樣是守護、律儀呢?有修有證的聖弟子,當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不起欲貪,對不合意的不起瞋恚,清清楚楚其禍患而能捨離,自然不會有貪與瞋的後續發展。這樣的守護、律儀,就是在六根認識境界時,隨時覺察,隨時保持正念正智,就像被獵人緊緊綁在一根柱子上的那六隻野獸,不能任意脫離一樣。
比丘們!六隻野獸,就是指我們的六根,而那根拴緊六隻野獸的柱子,就是指身念處。比丘們!應當修習身念處,修習、多修習,穩固它、圓滿它,讓身念處成為我們修學的基石,渡我們到解脫彼岸的舟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