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1.2.「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
1.2差距可大了去!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生死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1.2.「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
1.2差距可大了去!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生死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入佛知見...必須有憑有據.輕舟 寫: ↑週六 3月 19, 2022 1:02 am
諸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有智慧的人怎麼看待事情。)
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佛之知見看待,也可以用眾生知見看待,但想要解脫眾生知見,就必須【悟】、【入】佛之知見,使有智慧的眼光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經文講【自淨其意】即是,但自意淨不淨恐怕自己不一定能察覺及分辯,一般修行大都能伏住粗相,但微細甚微細的時常在臨機時因慣性作用力隨時產生,因為放逸而無法消除。…
佛出世建立知見的基礎在眾生知見上,若無眾生知見,亦無佛知見出世;楞嚴經說:「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一切眾生未得無漏清淨前識本心,均是承佛神力。藍海千尋 寫: ↑週三 6月 22, 2022 2:34 pm入佛知見...必須有憑有據.輕舟 寫: ↑週六 3月 19, 2022 1:02 am
諸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有智慧的人怎麼看待事情。)
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佛之知見看待,也可以用眾生知見看待,但想要解脫眾生知見,就必須【悟】、【入】佛之知見,使有智慧的眼光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經文講【自淨其意】即是,但自意淨不淨恐怕自己不一定能察覺及分辯,一般修行大都能伏住粗相,但微細甚微細的時常在臨機時因慣性作用力隨時產生,因為放逸而無法消除。…
就跟"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一樣.同一個道理.
如何證識本心?
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
因為欲識本心.至少得先證入常住菩薩初地.然後向上.但若非經佛三昧加持力.連初地都進不了.如何能憑己力識自本心?
禪子若不能正視楞伽經此段經文.禪子必成禪魔!
就如開題:諸佛出世本懷.開示悟入佛知見佛出世建立知見的基礎在眾生知見上,若無眾生知見,亦無佛知見出世
大乘入楞伽經:沙塵封眼 » 週三 6月 22, 2022 3:33 pm
另外請問,不知你所說「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是指依什麼?按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難道你是覺得自己沒有菩提自性得以識本心嗎?所以才會說「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這般駁斥之言?
引用沙塵封眼 寫: ↑週三 6月 22, 2022 3:33 pm佛出世建立知見的基礎在眾生知見上,若無眾生知見,亦無佛知見出世;楞嚴經說:「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一切眾生未得無漏清淨前識本心,均是承佛神力。藍海千尋 寫: ↑週三 6月 22, 2022 2:34 pm入佛知見...必須有憑有據.輕舟 寫: ↑週六 3月 19, 2022 1:02 am
諸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有智慧的人怎麼看待事情。)
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佛之知見看待,也可以用眾生知見看待,但想要解脫眾生知見,就必須【悟】、【入】佛之知見,使有智慧的眼光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經文講【自淨其意】即是,但自意淨不淨恐怕自己不一定能察覺及分辯,一般修行大都能伏住粗相,但微細甚微細的時常在臨機時因慣性作用力隨時產生,因為放逸而無法消除。…
就跟"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一樣.同一個道理.
如何證識本心?
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
因為欲識本心.至少得先證入常住菩薩初地.然後向上.但若非經佛三昧加持力.連初地都進不了.如何能憑己力識自本心?
禪子若不能正視楞伽經此段經文.禪子必成禪魔!
另外請問,不知你所說「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是指依什麼?按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難道你是覺得自己沒有菩提自性得以識本心嗎?所以才會說「若依弘忍.惠能.恐怕會徒勞無功!」這般駁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