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靜明
文章: 1019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1

未閱讀文章 靜明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菩薩了知一切世法悉亦如是,同於幻化。知法幻故,知智幻;知智幻故,知業幻;知智幻、業幻已,起於幻智,觀一切業。如世幻者,不於處外而現其幻,亦不於幻外而有其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於虛空外入世間,亦不於世間外入虛空。何以故?虛空、世間無差別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探長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2

未閱讀文章 探長 »

始終心要
唐 天台荊溪湛然大師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歎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

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綱如此,網目可尋。


探長隨筆:
天台家以一心三觀(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一念無明因緣具十法界三諦之境,其為不思議之境)定義圓教(圓觀三諦),別教(如:唯識),次第三觀,別.圓皆證真如,智者大師,維摩經文疏,判《淨名》為通相三觀(宗鏡錄:通相三觀者,則異於此(按:指異於別相三觀)。從假入空,非但知俗假是空,真諦、中道亦通是空也。若從空入假,非但知俗假是假,真空、中道亦通是假。若入中道正觀,非但知中道是中,俗、真通是中也。是則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無中、無空而不假。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而不中。但以一觀當名,解心無不通也),亦圓教所攝(以其於一觀皆通於三諦而觀,非但觀一諦而已)
靜明
文章: 1019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3

未閱讀文章 靜明 »

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

雜阿含二九六經
通十玄
亦通三諦
中諦者,統一切法
真諦者,泯一切法
俗諦者,立一切法。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4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菩薩了知一切世法悉亦如是,同於幻化。知法幻故,知智幻;知智幻故,知業幻;知智幻、業幻已,起於幻智,觀一切業。如世幻者,不於處外而現其幻,亦不於幻外而有其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於虛空外入世間,亦不於世間外入虛空。何以故?虛空、世間無差別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如芥子納須彌
盡收一心
緣起如幻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5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Viirya 寫: 週一 6月 06, 2022 10:54 pm 十二緣起中的行
與五蘊中的行是否相同?

五蘊之行蘊,非是十二緣起第二(行)支。
五蘊薰習機制,(屬於個人)生命經歷知識學習記憶累積等等現象……故有(邊際)之說。

首楞嚴經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指肉身範圍
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指五識範圍
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指意識範圍
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指莫那範圍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指阿賴耶識

經云:齊識而返不能過彼。
邊際,在此代表(有範圍),即言各自人命五蘊薰習機制屬於(自相)。講白了以阿賴耶識為主的五蘊薰習是封閉性的,專屬於個人。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迦羅我見。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6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真如通有漏無漏,遍一切處,如如不動。從境界理論講,真如無所謂(無明)或(所知障)。
因無明而生起所知障?或因生起所知障而攝屬無明?這是雞與雞蛋的關係,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無明)(所知障)這是從修行者個人的功夫理論而言。
故,
緣起殊勝法門經
世尊。云何無明隨縛殊勝。世尊告曰。乃至有頂三界有情。於諸諦中所有無智隨眠隨縛未缺未減。由彼有情說名具縛。又此無智。善趣惡趣因果差別。無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無明。諸有情類當來可生。一一法爾三品隨縛。此說異生。若諸聖者漸次永斷。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無上中。
又阿羅漢(僻支佛、後身菩薩)。雖盡諸漏脫煩惱障(心解脫,已證解阿賴耶識)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
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言證真如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言少分法界妙智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言全分法界妙智。

依他音,依他起相。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7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大乘佛教緣起
雜阿含須深盜法經
佛告須深,云:
先知法住智,後得涅槃智。
又言:
無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說十二緣起(無明)的真實法義為何!?與修習法住智又有何干!?滅無明與所知障又有何干呢?行者該如何破無明呢?
學佛者是否應該從佛法修行的功夫理論來做破解呢!?

緣起殊勝法門經
又阿羅漢(僻支佛、後身菩薩)。雖盡諸漏脫煩惱障(心解脫,已證解阿賴耶識)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
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依他音,依他起相。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言證真如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言(法住智)少分法界妙智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言(涅槃智)全分法界妙智。

解深密經
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雲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雲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雲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于此通達,漸漸修習,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複次,德本!
相名相應以為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以為緣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為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8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從唯識法相倫理架構,來研究大乘佛法實修功夫的入門起手……

成唯識論
末那心所何地繫耶。隨彼所生彼地所繫。
謂生欲界現行末那相應心所(注:阿賴耶識)即欲界繫。乃至有頂(注:有頂色邊際,即指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應知亦然。
任運恒緣自地藏識(注:阿賴耶識)。執為內我非他地故。若起彼地異熟藏識(注:異熟種子境界)。現在前者名生彼地(注:即稱異熟識)。
染污末耶緣彼執我。即繫屬彼名,彼所繫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繫縛,名彼所繫。若已轉依即非所繫。
——————
註解:
彼心隨創生論之境界,由精至粗,順流轉出,最終落於個人阿賴耶識為所緣,即是當下之妄心,稱為末那意。修佛即是轉此心(注:稱彼心也可)逆流而上,緣於異熟種子境界,原末那意隨所緣境,即轉稱異熟識,再繼續於法流水中任運而駛,終究轉依緣於一切法真實種子境界,即稱阿陀那識,行者即於此證悟一切種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異熟識是入佛門起修佛法之關鍵,學人不可不深入探討理解……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囉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
補特伽羅我見起位,彼法我見,亦必現前。我執必依法執而起。如夜迷者,方謂人等故,我法二見,用雖有別;而不相違。同依一慧。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59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唯識以轉依大菩提及大涅槃佛果為究竟
並將修行歷程劃分為資糧.加行.見道.修道.究竟五位.

資糧位.由初發心至十迴向.修習大乘順解脫分.
加行位.修習大乘順抉擇分.
見道位.初次證入真如的修行階段.兩步驟無間道及解脫道.
修道位.於十地各地修六度.方便善巧.願.力.智.

究竟位.歷經前修習位所得轉依.
探長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60

未閱讀文章 探長 »

天台四教儀講錄40 會性法師講述

始終理等,故名爲圓。約事仍殊,乃分諸位。譬如濕性,冰水無殊,融冰成水,初後宛然。應明六即,方顯聖理。理同故即,事異故六,故名六即。如諸大教,有即名者,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等。並判六即,方免濫非。問又往往有人誤爲圓教既然一位一切位,何必再論分位?文以問答方式呈現。「問:華嚴經云,初發心住,便成正覺,何須更因餘之位耶?」「答:正覺分成,名成正覺」,華嚴經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分證非究竟,所以稱成正覺,並不是初發心便成無上佛果。「譬如闇室,分四十二分,一炷之燈,即名室明。可同於二三乃至四十炷,若了此喻,一成一切成,不失初後,明昧宛然應知」:華嚴經云:初發心住,便成正覺。何須更因餘之位耶?答:正覺分成,名成正覺;非即發心成究竟正覺。譬如闇室,分四十二分,一炷之燈,即名室明,可同於二三乃至四十二炷。若了此喻,一成一切成,不失初後,明昧宛然應知。

何謂圓教?「始終理等,故名爲圓」,圓教之理,從始至終,相等無異,故名圓教。圓者無法不包,大而無外,理雖如是,「約事仍殊」,約事相言,從初發心悟圓理,直至究竟佛果,親證圓理,是有差別的,因此「乃分諸位」,圓教也有六即分位,也就是四十一位。圓教本一位一切位,何以有階位呢?「譬如濕性,冰水無殊」,如冰與水,濕性相同,沒有差別,但「融冰成水,初後宛然」,一大片冰湖欲溶成水,須由上而下,由前而後,由小而大,冰溶爲水有前後淺深,故「應明六即,方顯聖理」,應以六即說明,才能顯示佛、祖師們所說的高深道理。八教大意講六即前,有這麼一段文,我覺得如果懂這段文,下之六即不解釋也懂,從理即至究竟即,就是把冰溶成水的過程,第六階段,冰已成水了。未溶前,冰、水之濕性相同,始終相通,「濕性」喻理,「冰」喻事,由事融成理,須經六階段,這不就明白了嗎?我覺得諦觀法師把八教大意有些好地方略掉,實在可惜!逢此情況,我會提出給各位參考,這段譬喻有助於明了六即,因此,四教儀六即之後,再說說八教大意的六即。

明朝末、清朝初,四尊者之一的蕅益大師著作中,常舉冰水爲喻,很有意義,可能得自於此,但也許蕅祖沒看到八教大意。明朝那些大師很了不起,當時八教大意或許流傳韓國,不在中國,而那些大師卻能體悟。我們現在都是根據大正藏,再往下講,則和四教儀差不多,六即分位一一比對,須花很多時間,不必再說,冰水喻很有意義,故提出作補充,幫助大家更清楚體會六即之理。(明智旭要解,CBETA 電子佛典《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卷上

關於怎有六即名相,八教大意說完六即後,也講得很清楚,四教儀前面已部分講過了,例如「理同故即,事異故六,故名六即」,但其六即「如諸大教,有即名者」,根據大乘教典,有這即之名相,表達六即之義,引證「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等,並判六即,方免濫非」,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等這類文字,若不以六即判位,恐以凡濫聖,誤會生死即涅槃,不必了生死了;煩惱即菩提,不必斷煩惱了,明六即,可除這類疑慮。又往往有人誤爲圓教既然一位一切位,何必再論分位?文以問答方式呈現。「問:華嚴經云,初發心住,便成正覺,何須更因餘之位耶?」「答:正覺分成,名成正覺」,華嚴經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分證非究竟,所以稱成正覺,並不是初發心便成無上佛果。「譬如闇室,分四十二分,一炷之燈,即名室明。可同於二三乃至四十炷,若了此喻,一成一切成,不失初後,明昧宛然應知」,譬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但光的亮度有大小,除暗有前後,假設有四十二支蠟燭,剛點第一支時,因暗室範圍大,雖有光,卻昏昏暗暗;此喻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乃圓教初住位,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闇(暗)」喻無明。點第二支乃至第三、四支,不是更亮了嗎?到四十二支全部點燃,暗室大放光明。舉此喻圓教分位,容易了解,所謂「一位一切位,一切位一位」,暗室四十二支蠟燭,漸漸點燃,第一支燭光也照到暗室,但亮度有限,待四十二根燭光徧滿暗室,不就是很顯明一切位一位的道理嗎?暗室所有光,不出初支燭光,這不是一位一切位嗎?從此簡單比方中,便可體會出圓教所謂一位通一切位,一切位一位的道理。因此,我覺得四教儀講六即,略掉八教大意的譬喻,眞是遺珠之憾,所以,在此加以補充,相信各位對圓教分位、六即能更加明白。

探長隨筆:
心不相應無明住地(無始無明,生,住,異,滅),天台,圓教,立42品無明(對應:10住10行10迴向10地等覺妙覺),破一分(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分證即),等覺猶存一分生相無明,最後,其實是最初?!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1461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事事無礙.諸事皆圓
具一切智.眾生平等
智慧慈悲發揮至淋漓盡致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