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南懷瑾老先生書中語書到今生讀己遲
[話雖如此.南老先生
二十世紀.學行相濟
今生繼續讀書]
[佛經是無漏種
無漏種不會斷滅]
[古語.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書中說明.南老先生遇字必看]
[慧廣法師師父僧寶開示語
通宗必再通教]
[六祖壇經語
宗通與說通
如日處虛空]
[古語.依法不依人
依智不依識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諾那華藏精舍
華藏祖師曾開示一句
[對不起.依記憶而打字]
[明禪後依金剛經
學行相濟數十年
修超渡法一萬壇
至晚年始全部融會貫通]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老人家
書中語[己去世]
學數學要
從薄到厚
再從厚到薄
[華嚴攝法
芥子納須彌
長劫入短劫]
[活用華嚴和華羅庚老人語
以薄攝厚
以少攝多
[古語化繁為簡
以簡攝繁]]
[論語
博學於文
約之以禮]
[論語.
以約失之者鮮矣]
[以少攝多
以簡攝繁
是華嚴
長劫入短劫
芥子納須彌的
活用]
[古語提綱挈領]
[一本書的序文
或目錄或結語或
書尾跋文..往往
是以少攝多[全書全文]
的具體例子]
[例如論語.
學而時習之..
一句為整部論語和
孔子一生的濃縮精要]
[論語..孔子語.
教不厭.學不倦]
[例如七佛戒
為佛陀無量劫苦修
和說佛法四十九年的
濃縮精華]
[例如知行合一
是王陽明一生學行的
濃縮精華]
[論語.
有若無
實若虛[義為謙卑學行]
以多問於少
以能問於不能
[此為曾子
紀念顏淵的
一生精華]]
台灣人古語
[作人作事要有斬節]
[這是台灣古賢
積一生多代的
心血精華]
[猶如現代台灣人
中文用詞
[作人作事要有分寸]
[台灣人語
要知輕重]]
[這個分寸.斬節
是把論語孔子七十
簡要的說明]
[但活到老.學到老
斬節分寸二字
要學到老
反覆歷練]
[這個分寸
之理
即是
宋明理學
[天理二字]
的白話說明]
[宋明理學的
天理
不是和人欲對立的用詞
宋明理學的
天理是
人欲人情世故
有斬節有分寸
則謂之天理]
[包括人事
夫妻父母子女婆媳君臣師友等等]
[所以朱熹語理氣一元
的理..
即是氣之節.氣之分寸
氣之理]
[這個氣是不只是指
先天氣修內丹
也包括後天氣
現實人事時地物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
包括正德利用厚生等等]]
[所以王船山完整了
朱熹的理氣一元
而簡要言之
理者..
氣之屈伸]
[按.即先天氣後天氣的
屈伸分寸.斬節
屈伸道理和氣之言行義禮]
[即現代人用語
人情義理
或白話禮[節]]
[所以儒學
並未否定
道家內丹先天氣
也未否定
佛法和各宗教]
[僅僅只是
學行相濟
活到老學到老
學而時習之]
[古語易經.
不易.變易.簡易]
[這個簡易..
即是於易經
博大易學的
濃縮精華]
[這些都是
華嚴芥子納須彌[空間器世間]
長劫入短劫[時間]
的活用..和變化]
[就基督教而言
耶穌的關鍵精華
即是愛與謙卑
這即是
數千年舊約聖經
和新約聖經的
精華
[古語..
畫龍點晴]
就這一點而言
回教並未否定]
[不談現代唯物科學
就中華儒道二家而言
陰陽五行
即是..
中華文化的
簡易精華精要]
七佛戒
即是佛陀無量劫苦修
和說法四十九年的
畫龍點晴
以少攝多的簡易精華
========================
就現代唯物科學而言
古典力學相對論力學
量子力學
有幾個精要簡易
即能量守恆
和動量守恆
和角動量守恆
[這即是現代科學的
以少攝多簡易精華]
==
但這幾個守恆律
二十世紀科學新發現
開始出現
實驗不相符合處
[小的提出的
能量守恆零
動量守恆零
是作修補和推進]
[但不知道
科學界會不會接受]
=============================
以此..
朱熹的理氣一元
和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並無矛盾
[只是偏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