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別、不染著的真實義(不割裂佛性)
我見相時,這一古腦都是佛性(自性自照,必然有相,這種現像是自然的,好像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不可割裂成( 我 見 相 ) 三截。
其實,三者是一的,所覺與覺,看似不是能覺之心,都是這能覺之心本身,又可以說,非一非異。(這是般若很奇怪的一種現象,以前專門講過這種現象。二乘人,乃至於沒見性的大城乘人都無法理解)。
但是你若割裂他。又會出問題,喪失了般若趣。
不可取捨,是不染著。
割裂,就是歌利王 把佛大卸幾塊,殺死了。
取捨,就是只取了其中一小塊兒屍身。
如果你不割裂佛性。就是一個好的活人。你偏好用左手 還是偏好用右手(還是斷惡修善,念經持咒,饒益眾生),那都不叫取捨了。尚且沒有割裂,有何取捨?
正這麼時,本無一物。這叫歌利王,放下屠刀,為真佛護法。最終,歌利王,也就成了佛。
這個歌利王,就是我們的意念。
割裂佛的就是他。護法成佛的,轉識成智,也是靠他。
佛性是本來現成,一切現前的,只要不割裂,不取捨,就是真修。
小乘的修法。有割裂(心與相),有取(心空)舍(離相),所以不是真修,有證也是暫時的成就,不是真解脫 。六祖都連篇累牘的破斥過。
佛祖講法是一句三玄三要的,三乘法裡面都有,各取所需。
六祖,永嘉講的,是只講最上乘的(尤其是永嘉大師證道歌)。
永嘉大師說:
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舍妄心,取真理(真常),取捨之心成巧偽。
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沒智慧。
(這些完全都是真說,不夾雜二乘理解的歧義。)
楞嚴經雲:言妄顯諸真,妄真同(成)二妄!
(這一句是真說。和永嘉大師所說一個意思。)
楞嚴經又說: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
(這一句 就是一句三玄要的。三乘理解各不同。)
六祖雲:
無唸唸既正,有唸唸成邪。
(這一句就是一句三玄要的。三乘理解各不同。)
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這一句就是真說。下面又具體展開:)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這一句是大乘修法,正有念頭時,不染著念頭,就是無念。這句還沒有說一佛乘真說。)
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這句是在破斥二乘修法,不要壓滅念頭不起,不要把無想定 當做無念)。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所謂的不分別,指得是無有心境差別,實際就是不割裂佛性,不把"心見相"(根識塵)打成三截。而對一切相 分別的清清楚楚,並不是不辨青紅皂白,那就成了外道見解。)
大乘的修法是什麼呢?以妄修真,即妄即真。在斷惡修善做功德的同時修習。
比如,用意識妄心 念經持咒時,同時攝意根,舌根,耳根,以及三根對應的塵識。這是以妄修真,能夠到達不染著。(這樣的理解,可以修大乘功夫,還不徹底。)
如何"即妄即真"呢?
這是在轉識成智,轉妄心為菩提。正這麼用妄心做功德時,也是用這妄心作念正觀:"一切般若自性,真妄不二。實無心境/能所差別!
(此為不分別,不割裂。心見相/根識塵,不打成三截)。
本無一物,無心無相,無可染著(此為不染著)"。
這才是完整的真修,能夠到達不分別/不割裂,也就是般若。
心見相/根識塵,不打成三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