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不動地前很麻煩
道種金剛好識神
遊戲人間永不疲
無相不相億萬身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2】訪客 寫: ↑週四 2月 17, 2022 7:08 pm 汝見八種見精明性。
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有因有緣世界集品客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0:15 am 滅苦之道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 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 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 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觸集則觸集、觸集則受集、受集則愛集、愛集則取集、取集則有集、有集則生集、生集則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契經 六入誦】
眾生的感官(六根)接收資訊而引起辨識(六識),辨認之後產生反應(六觸),因這反應而生起感 受(三受) 。由這感官所引生的連鎖反應就是每個人的世間。同是天邊湧起的雲彩,有人覺得像幅畫、 有人期待久旱甘霖、有人擔心沒帶傘。同一個資訊(雲)透過眾生的感官,就有千變萬化不一樣的世間,世間在眾生的感官作用中。
這種觀點還受更透徹的理則所支持:當感官接收訊息後,整個生命的流程(緣起法)隨之推動。世間 所指並非僅只外在事物,生命對訊息產生反應而隨之活動的整個歷程都包括在其中。從生到死,從死 到生,眾生感官接收訊息之後,依自己的趣向營造自己的世間。而外在事物不過是眾生描繪自己世間的顏料罷了。這是從感官及緣起法的角度詮釋世間。
超越世間用不著以人造衛星去探測或搭乘太空梭去探勘。只需於五受陰、六入處、緣起法的集、滅、 味、患、離如實知見,便是實至名歸地到世界邊、知世間、世間所重、度世間。
唯有從這超脫世俗的觀點、究竟勝義的角度看待世間,那麼所學的法、所修的行才能不共世間,才能 擺脫輪迴世間的命運。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世人汲汲於追尋的世間的真象,卻不知只須往自己的生命現象中 探尋便是。如果世間指的是外在的人、事、物,那麼一個缺德自私的人所傷害毀損的就只是別人或公 共設施;但正因世間是自己的五受陰,所以他作踐糟踏的其實是自己的生命情境與生活品質。同理, 如果世間指的是外在的人、事、物,一個志於出離世間的修行者便沒有必要為世間負什麼責任;但世 間既是自己經營的,也就只有自己能夠承擔了。任何遭遇或痛苦都沒有其他怪罪的對象,每個人都必 須為自己負全責!世間的困阨與束縛,逕向自己的五蘊、六入中求解脫!佛法何來消極、悲觀?
你說呢訪客 寫: ↑週三 3月 02, 2022 10:38 am 眾生很難接受自己的生命中沒有一個獨立主體的事實
聖嚴法師末後偈: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淨空老法師常說沒斷身見這學佛沒入門
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