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1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0:17 a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51 pm 都是同一識

你這叫做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都是源自同一識,但這不代表 不需要分清楚各識職能

否則,難道可以說:依眼根生耳識,依耳根生眼識,依舌根生阿賴耶識....?
反正都是同一識????.......這是什麼歪理!

要依誰分
唯識就是最複雜的
各家各派您都精通了嗎
到現在還沒答覆
六識俱明鏡現諸像功能
出自那個經論
才能證明六識是色法
舉不出來
一樣離開此壇
此地禁止胡言亂語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2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https://www.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6152

南漂學子 - 三, 2020-09-16 02:25

大開眼界說「想思意行」正是 大乘經典所說的 第七識?

這又是大德自行把名相解釋為相同的例子。

什麼是「想思是意行」

《雜阿含42經》

云何如實知?謂六想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實知。...
云何如實知?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為行,如是行如實知。

這就是佛陀對想與思的解釋,屬於身口意三行中的意行,這些都是心所法,大德卻自己發明出一個新名詞叫「想思意行」,然後稱它為第七識,這又是牽強硬拉關係的解經法。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3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0:06 am
軟體之美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42 pm 入胎識是中陰身(中蘊或中有),不是只有第8識
----------------

佛陀揭秘中陰入胎及胎兒生長情形

00]12因緣[/color]第三支「識」就是來入胎的「識」
不需要去爭辯那叫做入胎識或叫做中陰。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是12因緣的第三支「識」


你真的很自戀

我問你天神死後,鬼死後的中陰身有沒有意識?
入胎識就是中蘊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53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4

未閱讀文章 大開眼界 »

軟體之美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1:20 am 南漂學子 - 三, 2020-09-16 02:25

大開眼界說「想思意行」正是 大乘經典所說的 第七識?

這又是大德自行把名相解釋為相同的例子。

什麼是「想思是意行」

《雜阿含42經》

云何如實知?謂六想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實知。...
云何如實知?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為行,如是行如實知。

這就是佛陀對想與思的解釋,屬於身口意三行中的意行,這些都是心所法,大德卻自己發明出一個新名詞叫「想思意行」,然後稱它為第七識,這又是牽強硬拉關係的解經法。

《雜阿含經 568》
想思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想思/意行 是阿含經講的,何來我自己編造?

《成唯識論》
第六轉識決定恒有一俱有依。謂第七識。
第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


只有第七識才是【依於。屬於。依】。故斷定 意行=第七識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意行云何。答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亦名意行」清楚告訴你,意行=第七識=想思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53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5

未閱讀文章 大開眼界 »

軟體之美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1:20 am 《雜阿含42經》

云何如實知?謂六想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實知。...
云何如實知?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為行,如是行如實知。

這就是佛陀對想與思的解釋,屬於身口意三行中的意行,這些都是心所法,大德卻自己發明出一個新名詞叫「想思意行」,然後稱它為第七識,這又是牽強硬拉關係的解經法。

《雜阿含42經》的寫法沒什麼奇怪,
這是:根塵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的另一種複雜寫法

六想身=眼觸生想 耳觸生想 鼻觸生想...等六種想
六思身=眼觸生思 耳觸生思 鼻觸生思...等六種思

簡單說就是「想」與「思」
不需要把東西複雜化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6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何謂想蘊、何謂行蘊
兩者有何不同
其與識蘊有何關連?
黃竹
文章: 784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7

未閱讀文章 黃竹 »

行蘊如靜止之空氣,想蘊如一團凝固的雲霧。

至於識蘊,猶如虛空。

虛空、空氣、雲團,甚麽關係?那就自己思考一下去。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8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禪與悟 聖嚴法師著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

(二)第二個立場,是依據《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來予以闡明
  
  首先介紹五蘊。五蘊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五種現象,即是色、受、想、行、識。
  
  1.色蘊,是指我們身體的物質現象,通常稱為地、水、火、風四大。其中骨骼、皮膚、肌肉、神經等稱為地大;血液、脂肪、水分稱為水大;體溫稱為火大;呼吸稱為風大。
  
  2.受蘊,是指苦、樂、憂、喜、捨等的感受。
  
  3.想蘊,是指好、壞、善、惡等的分辨。
  
  4.行蘊,是發動身、口、意等三類行為。
  
  5.識蘊,是分別、執著,以及造業和業種的總稱。
  
  由上可知,後四蘊是屬於心理現象及精神活動的範圍,眾生(人)的生命現象不出這五個條件的界限。如果無法體驗實證到五蘊是空,那就永遠屬於凡夫的境界,煩惱無窮、生死不已
Viirya
文章: 219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19

未閱讀文章 Viirya »

依成唯識論.想是於境取相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安立境分齊相.以起種種名言
顏色.大小.形狀.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的擷取與判別
比較偏向Input、計度測量、隨而取而執之.

思是令心造作為性.於善品等役心為業.
思心所即行蘊.以造作為性.亦即三自性中的徧計所執性.
比較偏向process
隨而驅使色身造種種業Output

如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云
想搆畫種種諸法相.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龍樹菩薩不用提第8識是入胎識

#20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也能講的很合理


無明-->行-->入胎識(中陰中五眾)




大智度論釋實際品第八十(卷九十)
聖者龍樹菩薩造
鳩摩羅什譯

若識不入胎,胎初則爛壞。識名中陰中五眾。是五眾細故,但名為識。若識不入而胎成者,如一切和合時,皆應成胎!

問曰:

識何因緣故入胎?

答曰:

行因緣。行即是過去三種業,業將識入胎。如風吹絕焰,空中而去,焰則依止於風;先世作人身時然六識故,命終時,業將識入胎。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53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21

未閱讀文章 大開眼界 »

Viirya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9:18 pm 何謂想蘊、何謂行蘊
兩者有何不同
其與識蘊有何關連?

不論是想蘊行蘊,佛經己經說:兩者都繫屬末那識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意行云何。
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思=行)

《坐禪三昧經》痛.想法。繫屬。是名意行

..................(痛=受)
﹋﹋﹋﹋﹋﹋﹋﹋﹋﹋﹋﹋﹋﹋﹋﹋﹋﹋﹋﹋﹋﹋﹋﹋﹋
《修行道地經》
識是貫珠 名為想陰。其人生意欲取貫珠 是為行陰。分別貫珠 是為識陰


能把事物名稱相互配對,這稱為想陰
譬如: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紅色,這是黑色....

心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稱為行陰
譬如,認為這個人很王八,於是開口罵他王八蛋...

數十顆鑽石,從中分辨出優劣, 好壞,這稱為識陰

回覆文章